首頁 > 玄幻三國:開局桃園四結義 > 玄幻三國:開局桃園四結義 > 

第302章 300,陳元計劃中的夢幻陣營

第302章 300,陳元計劃中的夢幻陣營

第302章 300,陳元計劃中的夢幻陣營

漢靈帝之所以說出這五個郡,並非是因爲學會了什麼他心通,知道了陳元的想法。

而是因爲這五個郡不僅窮,而且還要面臨北方蠻族的侵略,屬於那種比較燙手的地方。

漢靈帝這也是在試探陳元呢。

他看看陳元要不要接手這五個燙手山芋。

陳元要不要接手呢?

當然是要了。

而且巴不得呢。

本來陳元只想着三個郡就好了,好傢伙,漢靈帝一下子送出五個郡來。

陳元哪有不要的道理。

陳元躬身道:“陛下一言而訣便是,臣莫敢不從。”

看到陳元如此上道,漢靈帝稍微有點過意不去。

畢竟荊州這一次給的太多了。

一萬兩黃金說真的以如今的行市可以買兩個三公。

所以,漢靈帝過意不下便多問了一句:“子初,荊州人才衆多,我看還能多加些擔子,不知青州之地,可有人願往?”

陳元一愣。

什麼意思?

這傢伙怎麼這麼慷慨了?

要知道漢靈帝在歷史上可是以吝嗇出名的。

難道有詐?

可是沒道理啊。

自己表現的這麼謙恭了,還不滿意嗎?

陳元試着說了一個地方:“陛下,這青州之地遭受黃巾肆虐極爲嚴重,太史子義乃是青州出身,有勇有謀,微臣建議此人去泰山郡,或可有助於恢復青州之安定繁華。”

漢靈帝想了一下。

泰山郡確實是黃巾重災區,如今的泰山郡太守能力平平,不足以恢復泰山郡的安定。

這太史慈,漢靈帝也是知道的。

知道此人勇猛非常,而且頗有些謀略,讓他去泰山倒也算合適。

於是漢靈帝點點頭:“太史子義之名,朕也聽說過,朕以爲可。”

於是乎,太史慈出任泰山郡太守的事情便定下了。

其他五郡的太守或者郡尉稍後等陳元上表便是了。

這一次的交易就算是結束了。

是的,這是一次交易,荊州以一萬兩黃金和陳元以及諸多荊州之士入京爲籌碼,換取了六郡太守或者郡尉的官職。

看上去是漢靈帝賺了。

因爲這六個郡沒有一個郡算得上富裕之地。

泰山郡原本還算上富裕,可是被黃巾一鬧騰,現在也亂的很。

短期內看陳元虧了。

實際上呢?

陳元賺大了。

邊地五郡將會成爲荊州鍛鍊騎兵的絕佳之地,還能打擊北方草原上的蠻族,順帶着還能作爲以後捅袁紹菊花的利劍。

泰山郡就更重要了。

佔據了泰山郡,可以輻射青州、兗州和徐州之地。

而且不要忘了,泰山之中可是還有臧霸這一支軍隊在呢。

可以說,太史慈一旦掌握了泰山郡,隨時都能拉出一支幾萬的軍隊來。

一旦天下有變,便能迅速的出兵掃蕩青、兗、徐三州。

而北地五郡則是可以迅速的掃蕩並、幽和冀三州。

如此一來,六州在手,劉備即便是強行稱帝那也是妥妥的。

更何況還有荊州呢。

這也是陳元的戰略謀劃,至於能不能達成,就要看呂布、張遼和太史慈他們的具體操作了。

陳元肯定不可能千里之外指揮他們吧。

先不說有沒有這個條件,就算有這個條件,陳元也不會這麼幹。

空一格的豐功偉績在哪擺着呢。

他又不是趙匡胤,照着圖比劃就能讓麾下大將打贏。

陳元跟天子交易完畢,返回了驛舍。

把衆人召集過來,把事情一說。

太史慈自然沒有意見,返回青州對他來說也算得上衣錦還鄉了,還能把老母親接到泰山郡來奉養。

當然,太史慈不可能一個人去上任,陳元還是給他配了一些輔佐之人。

這些人都是荊州招賢館裡的人,能力中上,負責日常政務是沒什麼問題的。

陳元對太史慈囑咐道:“子義,到了泰山之後,有幾個人你需要注意。”

太史慈恭敬聽着。

“泰山郡丞諸葛珪、泰山人鮑信以及於禁於文則。”

“諸葛珪此人能力非常出衆,而且爲人寬厚有德,子義可以結交併信賴之。”

“鮑信寬厚愛人,沈毅有謀,可結交,但不可信之。”

“于禁於文則,此人乃是一員大將,尤其善於練兵,不過此人與鮑信情誼深厚,子義可以試着把此人從鮑信麾下挖過來,明白嗎?”

這裡要說一句了。

于禁這個人能力一點問題沒有,尤其是練兵的能力,強的可怕。

雖然後來有了投降的污點。

但是那種情況下,投降也並不是不可饒恕的罪過。

後來曹魏對於禁那種苛待,委實有些過了。

你要是看不過去,就殺了他。

何必去羞辱呢。

不管怎麼說,于禁也爲曹魏立下過汗馬功勞,就因爲投降就全都抹殺了?

這並不公平。

所以,于禁這個人還是可以大用的。

你讓他專職練兵不就完了?

類似於後世的總參軍訓部。

做一個軍訓部部長不就可以了。

何必讓他上前線打仗呢?

當然,也不是不可以去打仗,不去前線就好了,掃蕩掃蕩什麼山賊水匪,打擊一下週邊異族啥的,不就挺好。

陳元還就不信了,于禁還敢投降異族?

陳元之所以讓太史慈信任諸葛珪而不信任鮑信。

原因很簡單,諸葛氏到了這個時候已經沒落了很多了,雖然勉強還算是一個豪強,但是隻能勉強算了。

況且諸葛珪將會有三個極爲出色兒子,不會給陳元造成什麼困擾的。

鮑信就不一樣了。

鮑家在泰山郡那可是除了孔家之外最強的豪強了。

不可等閒視之,極有可能會成爲太史慈施政泰山的最大阻撓。

要知道,陳元安排他們去這個六個郡,可不僅僅是爲了以後做準備,也是讓他們把荊州如今的政策推行到這個六個郡去。

如何推行,如何有效實施,那就看他們各自的本事了。

說我完之後,太史慈表示謹受教。

然後太史慈問了一個最核心的問題。

“軍師,孔家該如何處置?”

此言一出,衆人的目光都有些變了。

眼神之中都透露出擔憂。

要知道這個時候的曲阜孔家已經是一個了不得的存在了。

漢元帝時期,元帝加封孔子後代孔霸爲“褒成侯”,自此曲阜孔氏正式獲得了可世襲的爵位。

如今的大漢,早就正式將孔子作爲國家的公神來祭祀,其地位和社稷神(土地神)相等。

當然現在的曲阜孔家還不是什麼衍聖公,只是一個侯爵之位而已。

即便如此,在泰山郡,甚至在整個青州,曲阜孔家都是最爲強大的豪強之一。

好在,黃巾之亂也沒有放過孔家,遭天下大亂,百祀墮壞,舊居之廟,毀而不修,褒成之後,絕而莫繼,闕里不聞講誦之聲,四時不睹蒸嘗之位。

當然,雖然遭受了黃巾的肆虐,孔家受到了巨大的打擊。

但是,其潛勢力仍然十分龐大,不是那麼好處理的。

尤其是曲阜孔家名義上擁有的土地和奴僕,仍然十分衆多。

其次孔融孔北海,對劉備也是有些恩情的,劉備出任荊州牧,孔融也是出了力的。

如何處理孔家確實是一個棘手的事情。

陳元想了想:“子義不必想太多,一切依照國法便是。”

太史慈想了想,明白了陳元的意思。

只要孔家遵紀守法,那就不去管他,可是伱要是違法亂紀,那可就不要怪我們心狠了。

荊州麾下,不允許有違法亂紀的人存在。

陳元心中有一個徹底整改孔家的方案,不過如今不是實現的時候,等天下安定以後再說吧。

太史慈這裡安排好了。

陳元可是安排北地五郡、

“奉先和公與公,你們便去雁門。”

“文遠,你去五原。”

“子龍,你去雲中。”

“俊乂你去上谷。”

“顏良、文丑,你二人隨元皓公去右北平。”

之所以如此安排,是因爲呂布、顏良和文丑,這三個人性格缺陷太明顯,必須讓兩位智謀之士去看着他們。

趙雲、張郃和張遼,這三位都屬於那種有勇有謀的人,並不太需要智謀之士輔佐的,只需要給他們配上一些文官隨行便是了。

衆人自然沒有什麼意見。

陳元點點頭,鄭重的對田豐和沮授躬身行禮:“公與公、元皓公,雁門和右北平就交給你們了。”

沮授和田豐連忙起身道:“軍師言重,自當盡力。”

是的,這兩個郡將會以沮授和田豐爲主。

呂布、顏良和文丑,帶兵打仗就夠了。

至於怎麼打,什麼時候打,打哪裡,全由這二位決定。

陳元點點頭:“公與公、元皓公,北地五郡毗鄰而居,萬一將來有變,便以二位爲主。”

說着,陳元對其他人道:“一旦有大變,汝等皆須聽從公與公和元皓公的調遣,明白了嗎?”

衆將躬身領命:“謹遵軍師之令。”

陳元點點頭。

陳元之所以如此安排,那就是希望五郡能夠連爲一體,這樣就可以發揮出更大的力量。

有時候,一個郡幹不成的事情,五個郡一起那格局就不一樣了。

比如說雁門一郡可能只有一千騎兵,可是五個郡加起來那就是五千。

五千騎兵足以在草原上打一個小型的戰役了。

而要指揮五郡協同作戰,這非沮授和田豐莫屬啊。

其實陳元很想把五郡協同作戰的權力交給張遼或者張郃的。

這兩個人都有指揮大規模作戰的實力。

只可惜,張遼還太小,張郃還需考驗。

所以,權力只能交給田豐和沮授了。

呂布就別想了,這傢伙帶幾千騎兵充分那絕對可以縱橫天下。

要是讓他指揮大規模作戰,可能就要完犢子。

趙雲呢?

說實話,也需要鍛鍊。

顏良和文丑,性格缺陷決定了,這兩位就只能做一個勇將,成不了帥才。

唯有、趙雲、張遼和張郃,可以成爲帥才。

陳元帶來的這些人,陳元只把郭嘉和周泰留下,其他人都放出去了。

原因很簡單,周泰要護衛自己,郭嘉還需要學習。

雖然現在郭嘉已經展現出了卓絕的能力,但是還不夠,還要繼續學習。

陳元對郭嘉寄予厚望。

將來總參謀長就是他了。

按照陳元謀劃,郭嘉總參謀長,諸葛亮和荀彧各爲左右丞相,關羽大將軍,張飛要麼是驃騎將軍要麼就是衛將軍,滿寵御史大夫。

至於剩下的人嗎?

都給我到大漢外面去。

曹操、孫堅、孫策、孫權、馬超等等,要麼西征,要麼北伐,要麼東征,要麼往南打。

周瑜則是未來的水軍大都督,不對,海軍大都督。

這種夢幻陣營,陳元就不行了,還不把整個歐亞大陸吊起來打。

當然,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人口、糧食以及發達的交通道路。

這些便是陳元要做的事情。

那就是增強整個大漢的國力。

這些精兵強將就是矛,就是劍,不斷的去爲大漢的子民獲取更多的土地和資源。

只要陳元這邊能夠不斷的增加人口和糧食,不斷的修路,這些人便可以打到天邊去。

想遠了,想遠了。

這些都是天下再度安定之後的事情了。

現如今最重要的是完成全國佈局,早點讓劉備成爲皇帝纔是。

在陳元看來,如今天下最合適做皇帝的就是劉備了。

劉備這個人不僅有雄才大略,更是英明神武,還能寬厚待人,是一個絕佳的皇帝。

要讓陳元說,劉備比李二一點不差。

也就是劉備出身低了,前期各種資源不行,加上這傢伙年輕時的確遊俠氣很重,動不動就辭官,搞得一直沒有一塊穩定的底盤聚攏自己的力量。

要是劉備能夠早十年有一塊穩定的底盤,歷史說不定就要改變。

可是歷史沒有如果,但是陳元來了,那就有了如果。

陳元早早的就讓劉備有了荊州,還有了如今強大的實力。

劉備做天子已經成了既定事實了。

陳元說的,誰也擋不住的。

安排好了一切,陳元便上表天子,奏請封官了。

漢靈帝也沒有什麼意見,朝中大臣也沒意見啊。

因爲在他們看來,這是在肢解荊州的實力。

只要這些人到了地方上,他們有的是辦法拉攏分化,甚至撩撥他們的野心。

在朝中大臣看來,荊州這一次的實力起碼要降低三成乃至四成。

至於是不是,那就真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本章完)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