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玄幻三國:開局桃園四結義 > 玄幻三國:開局桃園四結義 > 

第258章 256,讓流言再飛一會

第258章 256,讓流言再飛一會

新來的縣令並不是什麼歷史名人。

實際上也沒有那麼多的歷史名人讓陳元去使用。

最關鍵的是,陳元記不住那麼多人啊。

陳元又不真的是一本英雄錄,單單三國志和三國演義之中出場的人物就成百上千。

其中三國演義之中出場人物1191人。

平常人能記住一百個就算不錯了,專業一點的能記住幾百個人物的那已經是對這一段歷史比較熟悉的人了。

能全部記住的,那絕對是真愛粉,已經入魔了的那種。

陳元並不是,他最多就是一個僞粉絲。

在他腦海中能記住的人物大約有幾百個。

大多都是比較有名的人物。

這一位名爲韓丘的人,陳元就沒有一點印象。

不過,陳元在考校了他一番之後發現,此人學識不凡,誠懇塌實,且對普通百姓抱有憐憫之心,這就足夠了。

陳元把後面的事情全都交給韓丘之後,便帶着呂布他們返回了宛城。

實際上,陳元不知道的是,此人雖然不是很出名,但是他有一個弟弟卻是不凡。

此人的弟弟名爲韓浩。

此人與史渙齊名,以忠勇顯。

議者以浩智略足以綏邊。

這個人最出名的一件事就是救了夏侯惇。

興平元年(194年),呂布偷襲兗州,夏侯惇與呂布交戰。

呂布派人到夏侯惇營中詐降,趁機劫持夏侯惇。主帥被劫,軍中大亂。

當時韓浩守在營門口,把各將領都召集在一起,讓他們去安定手下的士兵,不得貿然行動,夏侯惇的軍隊才慢慢穩定下來。

韓浩到夏侯惇的住所,怒斥挾持夏侯惇的人說:“你們這些兇殘的叛逆者,居然敢將大將軍挾持作爲人質,難道你們不想活了?而且我身負討伐叛賊的使命,難道我會因爲一個大將軍,而放任你們爲所欲爲嗎?”

又哭着對夏侯惇說:“國法如此,我不得不這樣做!”

立即召集士兵攻打劫持者。劫持者害怕得連連叩頭,說:“我們只求給我們路費,讓我們回去吧!”

韓浩痛斥劫持者的行爲,將他們全部殺死。

夏侯惇免於一死。

曹操聽說此事,對韓浩說:“你的做法可以作爲萬世之法。”

於是發佈命令,今後如有劫持人質的,連人質一同消滅,不要顧忌人質,以後劫持人質的事再也沒有發生。

有一說一,如果後世對付劫匪都能這麼做的話,劫持人質的事情肯定會大幅度下降的。

古人早就知道,對付劫匪不能顧忌人質,殺就完了。

如此一來,人質的重要性下降,劫匪反而不敢殺了。

只可惜,如今的社會,輿論發達,生命至上,此種正道反倒不能行之了,可嘆可悲。

人類就是一個慣會給自己設置籠子的生物,又是一個給自己設置了籠子又把它打破的生物。

真的是一個非常奇怪的矛盾體。

實際上,韓浩能力非常強,不僅軍事能力不一般,政治能力也是上層,還負責過屯田。

總之,這是一位綜合能力很強的人物。

卻不知道他哥哥爲何到了荊州。

陳元走後,韓丘在縣衙之中思考良久,終於寫了一封書信寄回給家中的弟弟。

他知道弟弟韓浩的才能勝自己十倍,只不過他們老家周圍多山,賊寇特別多,韓浩現在正在率領鄉勇保衛家鄉呢。

然這不是正道啊。

韓丘給韓浩寫信,就是讓他來荊州。

韓丘確信,定鼎天下者是荊州了。

說明白一點,就是荊州牧劉玄德。

韓丘不是盲目的確信,他是經過了這些時日的觀察才下的結論。

荊州主君賢明,且仁和寬厚,能夠得人而用之。

陳子初有鬼神不測之能,且樂於舉薦人才,毫無妒忌之心,最重要的是此人能夠協理陰陽,調和劉備麾下臣子的關係,絕對是一個合格的宰相之才。

更不要說荊州如今民殷國富,甲兵強利,可謂天下第一。

還有衆多高手環衛,安全有十足的保證。

不管從哪裡看,荊州都有王者氣象。

也許,荊州又要再出一位光武皇帝了。

可不是嗎,南陽就是荊州的一郡。

所以,韓丘才寫信讓自己的弟弟早早來荊州,以圖將來。

雖然這種想法未免有些流於俗氣,陳元在交談中也感受到了此人的這種想法。

但是陳元並不排斥這種想法。

想上進是好事,只要能夠遵守律法,在律法和道德的範圍內往上爬,這便是一位合格的官員了。

那些沒有想法的官員,陳元纔不喜歡。

因爲這樣的官員不是變爲清談之流,就是成爲懶政的懶官和庸官,此類官員造成的危害有時候比之貪官更加可怕。

從某種角度上來講,貪官比之懶官還要好用。

因爲貪官大多數來說都是有着不錯的能力,不然的話也沒有機會去貪。

而且有些貪官固然貪,但是他幹事啊。

當然,這並不是說貪官就是好的。

貪污是不能被鼓勵的,因爲貪污會引發一系列的災難性的後果。

只能說貪官、懶官、庸官都不能用。

只可惜,有能力又可以清廉自守,一心爲民的這種官員,鳳毛麟角啊。

且不說韓丘如何勸說自己弟弟韓浩來荊州,單說陳元返回宛城之後。

一回到太守府,秦頡就找了上來。

開頭便是一句:“子初,事有不諧。”

“初起公,有何變化?”

“子初,這幾日士林之中對你的惡評越來越多,尤其是在南陽,不僅士林之中對你惡評不斷,即便是民間對你也多有惡言,如此下去,必然會出大事的。”

陳元眼中閃過一道寒芒,不過卻也沒有慌張。

“看來,鄧錫龍是忍不住了啊。”

陳元說了一句之後,突然問了一句:“我來時博望縣的縣令已到,其他各縣的縣令是不是也都履職到位了?”

秦頡點點頭:“是的,主公接到你的書信之後,兩日之內便將人員安排妥當,幾日前便到達了宛城,我在與演長和孝起商議之後,便將他們全都安排下去了,子初看可有什麼不妥?”

陳元擺擺手:“初起公與演長和孝起都是志慮忠誠,深思熟慮之輩,這安排沒有什麼不妥的,我之所以如此問,就是想確認一下鄧錫龍爲何如此着急,現在原因找到了。”

“他沒有想到,我們竟然能夠有這麼多人可以充任地方官員,我想他大概覺得我們離了他們政務就要癱瘓了吧,現在我們這樣一辦,他定然是着急了,所以他纔會這麼急迫的把聲勢造起來。按照我的估計,他應該是在各縣政務癱瘓,出現混亂的局面的時候纔會這麼做,因爲效果最好,現在這樣做,雖然也能污我名聲,可是未免就落了下乘。”

“看來,鄧錫龍急了,急了就好,人這一急啊,就更容易犯錯誤了。”

“所以,我們不急,讓流言在飛一會。”

秦頡有些着急道:“如此下去,子初你的名聲就完了啊。”

陳元淡然一笑:“初起公,你覺得我陳元是需要靠名聲成事的人嗎?”

秦頡一愣,旋即說道:“即便子初視名聲如無物,可是主公那裡萬一聽信了謠言怎麼辦?”

陳元聽到這就更淡定了:“主公英明神武,區區謠言豈能惑他,初起公靜待便是了。”

是的,這謠言傳播速度非常快,此時劉備在襄陽也聽到了許多關於陳元的謠言。

各種各樣的謠言,什麼打壓良善了,橫行霸道了,不能團結同僚了等等,這些還不算什麼。

最爲惡毒的是說陳元有爲父進祖墳之心。

初聽這話沒有什麼毛病。

陳元是潁川陳氏之人這個消息已經天下皆知。

不管陳光是如何離開陳家的,終其一生都沒有脫離潁川陳氏,他都是陳家人。

按理來說,陳光是要歸葬祖墳,牌位要放在陳家祠堂之中的。

只是不知什麼原因,陳光葬在了涿郡,而且陳家祠堂之中沒有陳光的牌位。

在這個時代,是一件非常可憐的事情。

這意味着什麼,這意味着不受祖先庇佑,是一個孤魂野鬼。

陳元想讓其父歸葬祖墳,牌位進入陳家祠堂,在這個時代的人看來是一件非常理所應當的事情。

陳元本就該如此做。

可是,不要忘了,先前陳元是如何對待陳氏的,甚至都要殺了陳羣。

現在陳元又想讓自己父親歸葬祖墳,那豈不是意味着陳元要重歸潁川陳氏門下?

這其中的意味可就非常耐人尋味了。

究竟是陳元是一個兩面三刀之人,還是說陳元本就是陳家的一個棋子呢。

先前針對陳家的一系列行爲都是在演戲呢?

目的就是爲了獲取劉備的更深的信任,從而在荊州攫取更高的權利和地位。

甚至取劉備而代之?

這事情陳家不是幹不出來,畢竟老祖宗早有先例,家傳絕學了屬於是。

這個謠言直接打在了陳元的軟肋之上,恩,在外人看來是這樣的。

這不很多後來到荊州人的這幾日都找到劉備這裡,勸說劉備把陳元召回,免得其在南陽做大。

畢竟陳元這一次帶出去的人,呂布、張遼、周泰都是陳元舉薦的,魏延也經常自稱是陳元的徒弟,郭嘉就更是名副其實的弟子了。

這些人都跟陳元關係匪淺,要是陳元的真的獨霸南陽,必將對荊州造成重創的。

只可惜,這些人完全小瞧了劉備對陳元的信任。

劉備甚至公開說道:“今之功業,願與三兄弟共享之,再有離間其兄弟情誼者,流三千里。”

好嘛,有了這句話,就再也沒人在劉備耳邊逼逼了。

畢竟誰也不想被流三千里不是。

這流三千里,往北去還好說,要是往西往南,那可就真的是渺無人煙的地方了,難不成去西域吃沙子嗎?

劉備這麼信任陳元的原因很簡單,因爲他非常瞭解陳元。

陳元固然才智卓絕,眼光超人一等,且有着非常人可以企及的氣度,而且如果他真的認祖歸宗,那他的身份這個缺陷立馬就可以補齊。

這樣的人物即便是稱雄一方那也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有個最關鍵的問題,陳元懶啊。

連日常的政務他都不想處理,更不要說獨霸一方,爭雄天下這樣的事情了。

自己這個四弟,要不是爲了輔佐自己,估計早就找個地方和蔡文姬去過神仙眷侶的生活去了。

這樣的人你說他有什麼陰謀詭計想要獨霸南陽,簡直再可笑不過了。

更不要說,兩人從微末之初就結下的兄弟情誼。

更何況,還有金風衛呢。

現如今,金風衛的指揮使還是陳元,可是戲志才也在負責金風衛啊,現在戲志才已經成爲金風衛的副指揮使了。

這並不是劉備不信任陳元,實際上這是陳元主動要求的。

要不是因爲戲志才身體不是太好,陳元早就想把金風衛全都丟給他了。

所以,陳元在南陽的所有行動,劉備都是知道的。

不管於公於私於情於理,劉備都不可能懷疑陳元。

甚至劉備給陳元的信中,連這件事提都沒提,只額外說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博望侯張家的事情。

對於博望侯,劉備也是非常崇敬的。

信中劉備問陳元是如何處置張家的,是否給張家留了香火祭祀博望侯。

陳元把自己的處置給劉備說了,甚至連得到博望行旅圖的事情都沒有隱瞞。

劉備的回信倒也簡單,四弟行事,大哥放心,那寶圖你自己留着用就行了,不過從洛陽回來的時候記得給我帶幾個舞女回來,大哥對洛陽的舞女可是想念的緊呢。

意思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好傢伙,劉備這好華服美食美色的習慣依然沒有改變啊。

對於寶物什麼的,劉備一點都不關心。

不管是什麼寶物,在劉備眼中都不如一件好衣服啊。

也不知道這是劉備的缺點還是優點了。

陳元看了劉備的回信之後,也有點哭笑不得。

堂堂荊州牧,竟然讓自己這一個別駕給他從洛陽帶幾個舞女回來,這信要是讓蔡邕知道了,絕對會把陳元噴的生活不能自理的。

當然劉備也少不了被師父嘮叨的。

蔡邕在荊州地位非常特殊,不僅是襄陽書院院長,更是陳元岳父,兼之他是海內大儒,名聲極高。

即便是劉備面對蔡老夫子,那也是腿打顫。

畢竟蔡邕的說教簡直是太強了。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