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玄幻三國:開局桃園四結義 > 玄幻三國:開局桃園四結義 > 

第121章 118,爾何故造反?

第121章 118,爾何故造反?

第121章 118,爾何故造反?

且不說劉巴在五溪蠻中幸福快樂且煩惱的生活。

劉備和陳元返回零陵之後,留給趙雲些許人馬,便直奔桂陽而去。

現在的桂陽太守陸康乃是吳郡陸氏之人。

前頭已經說過吳郡陸氏乃是吳中四姓之一,勢力強大。

但是歷史上吳郡陸氏曾經被孫策給搞過一波,主要是當時孫策乃是袁術的麾下,袁術向當時官居廬江太守的陸康要糧食,結果不給,最終導致孫策圍城廬江而破之。

這一戰,不僅造成了陸康幾個月後的病逝,更使陸康這一枝死傷慘重。

所以吳郡陸氏與孫家是有仇的,但最後卻無奈不得不爲孫家效力,也可以說是悲慘了。

陸康這個人,還是非常不錯的。

不僅有能力,而且爲人正直,敢於直言。

如果可以的話,陳元想收服他爲劉備而用。

還有更重要的是,陸康的孫子是陸遜啊。

如果沒記錯的話,現在的陸遜應該已經出生了,大概就是一歲多吧。

這又是天才少年班的成員之一啊。

不過陸康這個老頭,不一定好搞啊。

這是一個朝廷的忠心擁護者,對付他要跟其他人區別開來,須得使用朝廷大義纔是。

好在劉備現在是荊州牧,問題應該不是很大。

當劉備帶着兵來到桂陽郡城的時候,陸康同樣是帶着人在城外迎接。

一番見禮之後,便入了桂陽。

對於劉備的來意,陸康心中十分明瞭,這是要將桂陽掌控在手中。

對於劉備想要掌控桂陽的事情,陸康並沒有意見。

劉備身爲荊州牧,本來就該掌控全州。

陸康也願意投效劉備,但是有一個事情被陸康提了出來。

什麼事情呢?

那就是陸康給天子上了一道表。

這是一道勸諫表。

原因是因爲漢靈帝斂財啊。

經過黃巾之亂,各州賦稅大大減少,朝廷沒錢了。

而且漢靈帝還想鑄造銅人,於是便大幅加徵稅收。

史書記載:時,靈帝欲鑄銅人,而國用不足,乃詔調民田,畝斂十錢。而比水旱傷稼,百姓貧苦。

荊州自然也收到了這樣的天子詔令。

只是陳元收到之後,以南陽黃巾肆虐,荊南武陵蠻造反的理由直接給搪塞過去了,完全沒有加徵賦稅的想法。

開玩笑,再加賦稅,荊州說不定也要邊地起狼煙了。

更何況現在還有所謂的宗賊呢。

到時候一州糜爛,還過不過了。

所以,陳元直接把這道加徵賦稅的詔令當成了一個屁。

陳元忽略了這個詔令,可是陸康沒有啊。

陸康這老頭不僅沒有忽略,反而還上表一道。

“臣聞先王治世,貴在愛民。省徭輕賦,以寧天下,除煩就約,以崇簡易,故萬姓從化,靈物應德。末世衰主,窮奢極侈,造作無端,興制非一,勞割自下,以從苟欲,故黎民吁嗟,陰陽感動。陛下聖德承天,當隆盛化,而卒被詔書,畝斂田錢,鑄作銅人,伏讀惆悵,悼心失圖。夫十一而稅,周謂之徹。徹者通也,言其法度可通萬世而行也。故魯宣稅畝,而天災自生;哀公增賦,而孔子非之。豈有聚奪民物,以營無用之銅人;捐舍聖戒,自蹈亡王之法哉!傳曰:‘君舉必書,書而不法,後世何述焉?’陛下宜留神省察,改敝從善,以塞兆民怨恨之望。”

陸康把這事給劉備和陳元一說,包括自己上表內容全都說出來了。

一開始陳元聽到陸康說自己因爲加稅的詔令上了一道奏表,心裡還很淡定。

可是一聽這內容,陳元臉都黑了。

這老頭這是在罵人啊。

就差指着漢靈帝鼻子罵他是個昏君了。

這絕逼要出事的啊。

這個時候陳元想起來了,這老頭就是因爲這個事被罷官,直到後來廬江那裡起了盜匪,才重新啓用他爲廬江太守去平定匪亂,最後死於廬江太守任上。

陳元有點腦袋疼。

現在不是要不要陸康的問題,現在的問題是陸康名義上是荊州牧的屬下,陸康這一奏表上去,必然會讓天子懷疑劉備的心思。

咋的,你才成了荊州牧就想跟我作對?

這麼迫不及待嗎?

這對劉備很不利啊。

萬一天子真的因爲此事生氣,極有可能調整劉備的官職。

不管是調整到哪裡去,前期做的事情都要前功盡棄。

而且那個曹寅的事情也要處理,那可是譙郡曹氏,張讓義子。

要是不給張讓一個說法,讓他在天子面前進了讒言,再加上陸康上表一事,劉備的處境就非常不妙了。

劉備沒想那麼多,不僅不生氣,反而對陸康躬身道:“陸公真乃我荊州官員之表率,義烈無雙,備深佩之。”

陸康看到劉備贊同自己,頓時高興了起來:“使君深明大義,真乃荊州之福啊”

兩個人一頓互相吹捧,看來陸康效力劉備已成定局。

陳元看到此幕,心中嘆了一口氣。

罷了,罷了。

看來又要多花點錢了。

“陸公,汝之奏表何日所遞?”

陸康略一沉吟:“已走十日有餘,現應已是過了虎牢。”

得了,想要攔下奏表是攔不下了,而且陳元也不敢攔啊。

各地太守所上奏表乃是朝廷專門渠道在傳遞,攔截奏表視同造反。

太史慈這傢伙打了個擦邊球都要避禍遼東,更不要說直接去攔截了。

既然攔截不了,那就只能化解了。

花錢吧。

好在,現在劉備還真不是太缺錢,南陽一行,幹掉了南陽黃巾之後,劉備很是發了一筆財,如今這些錢可都在襄陽的府庫之中呢。

只要能把張讓餵飽了,問題就不大。

因爲歷史上也是因爲宦官的故意曲解,才讓天子大怒,想要將陸康治罪的。

即便如此,後來有侍御史劉岱典考其事,爲表陳解釋,免歸田裡。

也沒有治罪,只是罷官而已。

現在只要張讓那裡不亂說話,有了劉岱的解釋,陸康多半有驚無險。

這事還需要跟劉備說才行。

等到兩人吹捧完畢,陳元拉着劉備來到一處僻靜之所。

把事情給劉備一說,劉備忍不住生氣:“閹宦之徒,真乃禍國賊子。”

好在劉備已經成熟起來,罵了兩句之後,對於陳元想要賄賂宦官的辦法並沒有什麼不滿。

陳元把事情經過和需要做的事情寫了一封書信封好。

劉備那邊寫了手令一封,然後將黃蓋喊了過來,讓其拿着手令和陳元的書信迅速會襄陽取一千金然後直奔洛陽找簡雍。

讓其把陳元書信和錢財全都交予簡雍,然後待在洛陽聽簡雍吩咐。

黃蓋畢竟也在洛陽幹過的,有一些渠道也許可以幫到簡雍。

事情很急,黃蓋拿了東西之後,沒有停留,直接登空而起往襄陽飛去。

陳元看着消失在天邊的黃蓋,希望一切都來得及吧。

黃蓋走後,劉備便直接對陸康說道:“陸公年高齡深,桂陽乃偏僻之所,對陸公身體無益,故欲請陸公改任江夏太守,不知陸公意下如何?”

對於改任之事,陸康倒也沒有什麼意見。

實際上,桂陽之地炎熱潮溼,確實讓陸康有些無法忍受。

現在劉備既然願意讓自己去江夏,陸康自然是願意的。

陸康點頭:“使君有令,康欣然願往。”

看到陸康如此配合,劉備和陳元都心中鬆了一口氣。

這老頭聲望卓著,如果真不配合,還真不好處理。

現在好了,陸康願意調任江夏太守,不僅可以空出桂陽太守之位,更是對以後對付江夏黃氏奠定了有力的基礎。

陸康如果出任江夏太守,定然會對江夏郡的局面造成一定的衝擊。

到時候劉備他們就有機可乘了。

既然陸康願意改任,那桂陽太守的位置就要考慮由誰來坐了。

在陳元的心目中蒯越和魏延都可以。

陳元沒有做決定,而是將兩人建議給了劉備,讓劉備決定。

這等職位的任免,陳元還是很自覺地不做決定。

人要自覺,這是維護劉備權威的必要之舉。

劉備想了一下之後,決定還是讓蒯越任桂陽太守。

究其根本,魏延還是嫩了點,性格不夠成熟,劉備決定留在身邊繼續培養鍛鍊一下,成熟了之後,魏延是可以大用的。

再度給蒯越留了一千兵馬,劉備帶上陸康直接往長沙郡而去。

太史慈、趙雲和蒯越就任三郡太守,只是第一步,先行將三郡收爲己有。

下一步便是派文官到三郡實行屯田以及編戶齊民之策。

有五溪蠻人相助,應該是可以順利實施的。

如果由誰阻攔,直接滅了便是。

這三郡的豪強並不是很強,主要是因爲五溪蠻的存在。

這三個郡的收服沒起什麼大的波瀾,長沙那裡就不一樣了。

長沙郡不僅人口衆多,豪強實力強,現任的長沙太守張羨也是一個很關鍵的人物。

陳元十分懷疑此人就是那個張仲景。

當然也只是懷疑,至於是不是,還要等到了再說。

長沙這個地方,在歷史上的東漢末年先後三次叛亂。

區星叛亂,蘇代叛亂,張羨叛亂。

區星現在已經被陳元給砍了,也就將區星叛亂給消弭了。

但是蘇代和張羨都還在。

而且三次叛亂範圍都很大,造成的影響也不小。

充分說明了長沙郡的實力。

長沙郡乃是荊南四郡之首,對其它三郡有着很強的影響力。

不僅人口衆多,豪強實力強橫,發展程度也是四郡之中最高的。

孫堅的起家之兵就是在長沙練成的。

這些士兵隨着孫堅南征北戰,最後成爲孫策平定江東的主力。

所以,長沙郡必須拿下並徹底掌控。

拿下長沙郡,劉備的實力定然會有一個階段性的增長。

只不過難度不小。

雖然陳元預測到了張羨可能會不配合。

可是讓他沒想的是,這張羨膽子居然如此之大。

直接把劉備攔在了長沙城外,根本不給劉備開門。

劉備臉色異常難看。

這是赤裸裸的打劉備的臉啊。

可是要攻城的話,兵力就太少了,現在劉備兵力只有七千左右了。

長沙城城高池深,七千兵力攻城,先不說攻不攻的下,損失肯定異常慘重。

所以,劉備直接讓魏延上。

魏延也不客氣,直接放出了自己的昆吾刀法相,想要強行攻破長沙。

然而,接下來的一幕讓陳元徹底見識了神魂修士的厲害。

三品以上的神魂修士依然有了改變小範圍天象只能,藉助城池和魂器之力,更是能發揮出強大的威力。

就在魏延放出法相的那一刻,城池之中升起一個巨大的綠色光罩,直接罩在了長沙城之上,任憑魏延的昆吾刀法相如何攻擊,都無法攻破這綠色光罩。

最後魏延只能恨恨收了法相,臉色有些發紅的說道:“屬下無能,還請主公恕罪。”

劉備扶起魏延,好言安撫了一下。

旋即劉備看向陳元:“子初,爲今之計,該當如何?”

陳元臉色也不好看。

這是自己第一次失策。

這張羨太過猖狂了,此舉形同造反。

果然是一個有着造反傳統的地方,誰也不服啊這是,看來還要做過一場才行。

不過在此之前,先要搞明白,如今長沙城中是誰在主事。

是張羨還是那蘇代,亦或是還有其他人加入了其中。

陳元讓人前去喊話:“請長沙太守張羨出來一見。”

少頃,城頭之上多了幾個人。

其中爲首之人,手持一印,頭戴高冠,面色沉毅。

只見此人道:“吾便是張羨,有何話要說?”

陳元在魏延的保護下來到城頭幾十步之處,陳元眯着眼睛看着這張羨。

當下,他就肯定了一件事情。

張羨絕非張仲景也。

因爲此人身上的殺伐之氣過重,如果真是張仲景的話,身上絕對沒有這麼重的殺伐之氣。

張仲景也絕對不會對抗朝廷任命的州牧。

開玩笑,一代名醫,治病救人,仁心仁術,哪裡會有這麼重的殺伐之氣。

既然不是張仲景,你竟敢造我大哥的反?

真當我陳元好欺負不成?

所以,陳元直接給張羨的行爲定性了。

陳元怒聲道:“爾何故造反?”

(本章完)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