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070,玉京白澤象
戲志才的洞玄神光切入冥冥之中,頓時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
一般人的氣運會呈現出三層來。
天運在上,人運在中,地運在下。
天運和地運基本上無法更改,生下來就已經註定了。
陳元今年18歲,今年是甲子年,18年前爲丙午年,也就是延熹九年。
這一年爲乃是顥天金運,玄天之氣,張翼婁胃。
玄天的氣運流行,在於張宿、翼宿、婁宿、胃宿之間。
也就是說,陳元的天運之象應爲婁金狗、胃土雉、張月鹿、翼火蛇四個之中的一種。
可是全然並非如此。
因爲戲志纔看到的天運之象竟然是白澤。
白澤獸虎首朱發而有角,龍身。
白澤出,能言語,達知萬物之精,以戒於民,爲除災害,賢君德及幽遐則出。
這種情況是什麼?
這種情況在讖緯之學中被稱爲運變之象。
是一種概率非常小的事情。
出現的原因有很多,也很複雜。
但是,但凡出現這種情況的,無一不是曠世人傑。
尤其是,陳元的天運之象還是白澤這種瑞獸。
戲志才心中驚訝,繼續看下去。
шωш ★тт kΛn ★c○
下面就是地運。
按照陳雲自己所說,他出身幽州涿郡,地運不會偏出涿郡乃至幽州境內山水。
除非陳元真乃是曠世之才,集天下之精華所生,其地運可以超出一州境內之山水。
搭眼一看,那白澤立於一山之上。
此山高約萬丈,巍峨聳立,其上有萬年不化之雪,有四時不謝之花。
橫空出世,莽崑崙,閱盡人間春色。
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
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爲魚鱉。
好傢伙,正是崑崙山。
戲志才這下徹底的驚呆了。
要不是陳元的天運之象是白澤,而非龍象,他差點都以爲陳元是未來的皇帝了。
然而白澤之象註定了陳元是人臣之象,而非天子之象。
然則,立於崑崙之上的白澤,這等千古未見之人臣之象,差點把戲志纔看的道心崩毀。
好在戲志才心智堅定,鎮定住了心神。
繼續去看陳元的人運之象。
也就是纏繞在白澤周身的五色之氣。
然而,這一下把戲志纔給迷糊了。
因爲,陳元的人運之象竟然是模糊一片,似是而非,似有萬象包羅,人道鼎盛之象。
戲志纔想要去看清楚,去見那白澤陡然一睜眼,一道白光直接把戲志才的洞玄神光給破去了。
戲志才大叫一聲,猛的捂住了雙眼。
衆人見此,連忙上前問道:“志才,發生何事?”
戲志纔此時面色慘白,眼睛之中有鮮血沁出,他連忙掏出了一枚藥丸,掰開之後,一半口服,一半敷在了眼睛之上。
“諸位,無妨,不過是被子初的氣運之象給反噬了而已,我已服下藥丸,休息一些時日便好了。”
陳元心中有些愧疚,他沒想到查看氣運之象竟然還會有反噬:“志才,是元孟浪,讓汝受此重傷,不甚愧疚。”
戲志才擺擺手:“子初無須如此,不過是小傷爾,修養一些時日就無妨了。”
“果真嗎?”
陳元有些不放心的問了一句。
戲志才笑了笑:“吾何須誆你。”
陳元這才稍稍放下了心。
“志才,不知你現在可否需要休息?”
戲志才搖搖頭:“我這傷乃是神通被破,神魂受損之傷,無妨日常,子初,你可想知道你的氣運之象?”
陳元點點頭:“如果志纔不妨事的話,不妨說來聽聽。”
戲志才緩了一下說道:“子初,爾之天運之象爲白澤,地運之象爲崑崙,人運之象恕我力薄,無法堪透,只看到了一片模糊。”
頓了一下,戲志才說道:“子初的氣運之象乃是千古罕見之人臣之象,我強命之爲玉京白澤象。”
“當然,氣運之道,可知不可持,子初還需慎行之啊。”
陳元不關心那些,他只想知道自己這氣運之象是好還是壞:“志才,吾之氣運之象是好還是壞?”
戲志才笑了:“此乃千古難得一見的人臣之象,有此象者出將入相等閒之事爾,或千年之後,能與太公望一較高下之,要知道太公望也不過是飛熊之象爾。”
戲志才這話一說完,先不說陳元如何。
劉備可就高興了。
好傢伙,原來四弟將來能夠跟姜太公相提並論啊。
那自己豈不是有希望做個周公。
這個時候的劉備還沒有萌生做皇帝的想法,在他看來,自己將來能夠有周公一樣的成就,那就很了不得了。
周公的成績: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樂,七年致政成王。
如果按照周公的模板來,劉備目前做到了一年救亂。
也就是黃巾之亂了。
至於說後面的那些,以後再說吧。
要想成周公,四弟這個有千古人臣潛質的幫手那就必不可少了。
所以,劉備看向陳元的眼神越發的熾烈了。
陳元也有點意外,他沒想到,自己的氣運之象居然還是一個什麼千古人臣象玉京白澤象,陳元只能說好傢伙了。
當然,氣運之道可知不可持。
也就是說,可以知道,但是並不能以其爲依仗。
比如陳元,他現在知道了自己的氣運之象是千古人臣之象,然後以爲就可以躺平了,啥也不幹了,那也是成就不了大事業的。
天地之運天生註定,人運纔是最主要的。
正如先賢所說:人定勝天。
故此,即便是天地之運不佳,只要後天足夠努力,一樣可以幹出一番事業的。
所以,這事知道了也就過去了。
接下里要做的事情纔是重點。
忽悠江夏黃氏的糧草,以及荊州宗賊的平定。
忽悠糧草這個事情並不難,有了戲志才控制的那個傀儡以及陳生的配合,忽悠個三萬人一月的糧草那是很穩妥的。
宗賊的平定就需要好好考慮一下了。
陳元這個時候有了一個想法。
“主公,我覺得,我們不應該再往江陵而去了。”
劉備眉頭一皺:“不往江陵?那去何處?”
陳元一指腳下:“我們就在襄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