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學霸的科幻世界 > 學霸的科幻世界 > 

第三百七十一章 騰雲工程

第三百七十一章 騰雲工程

爲了慶祝飛刃材料反應黑箱運行取得初步成功,晚上的時候,龐學林和許信誠請項目組全體成員一同吃了頓大餐。

吃完飯,龐學林將萬易留下,就接下來的實驗計劃進行了將近兩小時的交流,纔算結束今天的工作。

回去的路上,坐在副駕駛位上的左亦秋頻頻回頭,彷彿是在觀察龐學林。

“小左,怎麼了?”

龐學林發現了左亦秋的異常。

“沒……沒什麼。”

左亦秋連忙說道。

左亦秋擔任龐學林的助理纔不到一個月,對龐學林的瞭解大多源於媒體報道以及看到的內部資料。

雖然知道龐學林是一位很厲害的數學家和材料學家,但對於龐學林到底有多麼厲害,並沒有一個明確的認知。

直到今天跟着龐學林去飛刃材料項目組轉了一圈,瞭解到這個項目的具體目標和難度時,纔開始驚歎於龐學林的才華。

飛刃材料項目源於去年八月,到現在剛好一週年時間,這期間,龐學林研究飛刃材料的同時,竟然還搞出了金龍電池,完成了波利尼亞克猜想的證明。

這就是超級天才的能力嗎?

和龐學林相比,左亦秋感覺自己過去二十多年白活了。

龐學林笑了笑,他自然不知道左亦秋的想法,只是靠在後座假寐。

周辰駕車返回濱江別墅的時候,已經是將近晚上十一點了。

別墅內黑黢黢一片,下午的時候,龐學林就給姚冰夏打過電話,說晚上不回家吃飯了,他估計現在姚冰夏和齊昕都已經睡着了。

龐學林讓左亦秋和周辰回去休息,自己則悄悄回到了房間。

龐學林也沒開燈,直接去洗手間衝了個澡,然後摸黑上牀,便感覺天鵝絨被下面,躺着一個溫潤的身體。

龐學林將被子一掀,便感覺女孩如靈蛇一般的手臂抱住了自己的脖子,獻上了香吻。

“小林哥!”

“小夏?!”

龐學林有些驚訝。

很快,一場大戰迅速展開,一小時後,姚冰夏才無力的趴在龐學林身上,手指在他胸口劃圈圈。

龐學林笑道:“昨晚你和齊昕不是說結盟要晾我一段時間,怎麼今天就跑過來了?”

姚冰夏道:“小林哥,再過兩天我就要回京城了。”

“爲什麼?怎麼這麼快就要回去了?”

龐學林微微一愣。

姚冰夏白了他一眼道:“我馬上要開學了呀。”

“所以齊昕就把晚上的時間讓給了你?”

姚冰夏點了點頭,道:“小林哥,我走了之後,你可不許再沾花惹草,我讓齊昕姐姐看着你……另外有時間的話,一定要來京城看我。”

感覺到姚冰夏語氣中對自己的那種眷戀,龐學林有些心疼地將女孩摟緊。

姚冰夏似乎感覺到了什麼,有點害羞地擡起頭道:“小林哥,你還想要?”

猶豫了一下,姚冰夏咬着紅脣道:“要不你去隔壁找一下昕姐吧。”

“傻丫頭,想啥呢!”

龐學林道:“趕緊睡覺。”

“嘻嘻!”

姚冰夏顯然很滿意龐學林的態度,抱着龐學林狠狠的啃了一番,才趴在他懷中沉沉睡去。

兩天後,姚冰夏淚眼婆娑地與龐學林告別,返回京城。

齊昕自然是留了下來,在美國發生那個栽贓事件之後,她不準備繼續回普林斯頓,而是選擇回江大經濟學院完成自己的碩士學業,江大這邊自然不會設任何障礙。

接下來的一個多月時間,龐學林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碳納米材料研究中心上。

出自MOSS之手的飛刃材料反應黑箱控制程序,出乎意料的完美。

除了發生過一次人爲原因導致的機械故障外,反應黑箱在整個製備過程中,保持了良好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飛刃材料的出產率甚至比三體世界中汪淼領導的中科院納米材料研究中心來的還要高。

因此,一個月後,當一根整整六十米長(上一章寫懵了,一小時十公分,一天運轉二十小時,至少能製造兩米)的飛刃材料纖維呈現在衆人面前時,差點閃瞎了衆人的眼。

要知道現在在學術界,超長碳納米管纖維材料做的最好的是清華的一個團隊,他們通過化學氣相聚焦法已經能夠製備出分米級長度的單壁碳納米管。

但是目前他們僅僅只能在實驗室進行製備,也沒辦法進行大規模量產,另一個更爲重要的問題是,他們只能製備出單根分米級的碳納米管,而不能像龐學林他們這樣進行高密度宏量製備。

單根碳納米管的直徑僅有五納米左右,沒辦法進行宏量製備,那麼就沒辦法在宏觀上呈現出來,自然也不具備在現實中使用的可能。

而龐學林他們這次搞出來的,是由一萬根六十米超長單壁碳納米管組成的管束,兩者之間的技術難度宛如天塹。

“龐院士,檢測結果表明,我們製造的單壁碳納米管纖維,楊氏模量高達1TPa以上,拉伸強度高達100GPa以上,比強度高達62.5GPa/(g/cm3),綜合性能超過T1000碳纖維10倍以上。與之相比,鋼絲繩的比強度爲0.05~0.33GPa/(g/cm3),碳纖維爲0.5~3.5GPa/(g/cm3),高分子纖維爲0.28~4.14GPa/(g/cm3),可以說這是世界上最強大的一種材料了。”

萬易站在龐學林身旁,感覺有點像是在做夢。

去年的時候,龐學林向他們宣佈準備製造這樣的材料時,萬易他們還將信將疑,覺得有些天方夜譚。

畢竟這種堪稱飛躍式的進步,已經有點像黑科技了。

而現在,眼睜睜的看着這款不可思議的產品在自己的手中實現,那種成就感與自豪感,是做任何事都無法比擬的。

龐學林淡淡一笑,這樣的數據在他看來完全是理所應當,相比於他接下來要做的,飛刃材料只是一個起點而已。

沉吟片刻,龐學林轉過頭,對萬易道:“萬教授,你儘快打一份報告上來,覈算一下產量升十倍後,反應黑箱進行升級改造的經費。另外論文也可以開始準備了,到時候我們作爲共同通訊作者進行發表。”

“好!”

萬易點了點頭,一口答應了下來。

……

當天晚上回到家中,龐學林專門寫了一份關於飛刃材料應用前景的技術報告,讓左亦秋潤色之後提交了上去。

讓龐學林沒想到的是,這份報告提交上去以後的第三天,許信誠就帶着兩位陌生的中年男子找上了他,其中一位還穿着中將制服。

“龐院士,我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騰雲工程總指揮陶永昌將軍,這位是騰雲工程首席科學家,來自航天科工集團的郭文斌院士。”

“陶將軍,郭院士,你們好!”

“龐教授,您好!”

“龐教授,很高興見到你!”

龐學林和陶永昌以及郭文斌一一握手。

這時,許信誠笑道:“陶將軍,郭院士,接下來你們有什麼需求直接和龐院士談吧,我就不打攪了。”

說着,許信誠直接離開了龐學林的辦公室。

龐學林微微一愣,他雖然不清楚騰雲工程到底是一項什麼樣的計劃,但是航天科工幹什麼的,龐學林還是很清楚的。

在中國,航天領域兩大國有企業,一家是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另一家就是航天科工集團公司。

其中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主要負責的項目有長征系列火箭、神舟飛船以及天宮空間站等。

航天科工的主要產品則是東風系列導彈、長劍系列巡航導彈、紅旗系列防空導彈、快舟系列固體火箭等項目。

網上有句笑談,航天科技負責送人上天,航天科工負責送人上西天。

龐學林雖然不清楚騰雲工程的底細,但一位來自軍方的中將作爲該項目的總指揮,一位航天科工的院士作爲該項目的首席科學家,再加上許信誠表現出避嫌的態度,足以說明這個項目不一般。

“陶將軍、郭院士,請。”

龐學林邀請他們在自己辦公室隔壁會客室的沙發上坐下,很快,左亦秋奉上了三杯冒着熱氣的綠茶,然後很有眼色地將門關上,退出了會客室。

這時,郭文斌從公文包裡拿出一份文件,率先出聲道:“龐教授,想必您已經猜到了,我們今天過來,主要是爲了飛刃材料而來的。這是我們騰雲工程項目概況介紹,您先過目一下。”

龐學林沒有直接接過文件,而是問道:“郭院士,這個項目應該有一定密級的吧,這樣直接給我看合適嗎?”

郭文斌和陶永昌對視一眼,笑道:“龐教授,這個項目已經經過授權,您可以隨時調閱關於這一項目的任何資料以及文件,甚至您如果願意加入到騰雲項目來,我這個首席科學家的職位可以隨時讓給您。”

“這個倒不用了。”

龐學林接過文件,翻閱起來。

很快,他臉上的表情就漸漸變得嚴肅起來。

騰雲工程,實際上是屬於軍方主導的一項空天飛機項目,這一項目的主要目標是在2030年建立一架有可重複使用運載器和一架小型的航天飛機組成的空間發射系統。

可重複使用運載器搭載航天飛機,形成一套組合系統,在起飛階段,使用低速性能最好的渦輪風扇發動機提供動力,上升到一萬兩千米高空後,改用適應在大氣層內高速飛行的超燃衝壓發動機,將運載器和航天飛機送到兩萬五千米的臨近空間,並且在速度接近三馬赫時,運載器與航天飛機分離,航天飛機火箭發動機啓動,將其送入近地軌道,而運載器則通過滑翔和自身動力返回起飛基地。

按照計劃,這套系統可以一次性將包括航天飛機在內的五十噸載荷送入近地軌道,航天飛機的貨倉則可以攜帶十噸左右的載荷。

看完手中的文件,龐學林沉吟良久,擡起頭道:“郭院士,你們的意思是,想要將飛刃材料應用到這個項目中去?”

郭文斌點頭道:“龐教授,就在昨天,我看到了您寫給中央的那份關於飛刃材料的文章,說實話,要是其他人寫的,我還真不一定相信,但這個材料既然出自您的手筆,我相信您不會說大話。按照您在文章中提供的飛刃材料的相關數據,我確信這個材料在騰雲項目中絕對能夠大展身手。不管是用於機身結構的主承力件,還是將其與樹脂材料結合,製造隔熱層,還是應用於渦扇發動機、衝壓發動機甚至於火箭發動機,我覺得這種材料都有很大的潛力可以挖掘。”

龐學林沒有直接回應郭文斌的提議,而是站起身,走到窗前思考了起來。

郭文斌和陶永昌對視一眼,有些疑惑。

陶永昌忍不住出聲道:“龐教授,這裡面有什麼問題嗎?”

龐學林轉過身,微笑道:“確實有問題。”

“什麼問題?”

郭文斌道。

龐學林微笑道:“我覺得騰雲工程的空天飛機的指標定得有些低了?”

“低了?”

郭文斌和陶永昌面面相覷,有些不明白龐學林的意思。

龐學林笑了笑,說道:“稍等一下,我這裡有另一個項目計劃,給你們看一下。”

說着,他直接返回辦公室,通過筆記本連上了MOSS的量子計算機,將MOSS制定的電磁航天發射系統總體設計方案打印了出來。

二十分鐘後,龐學林拿着一疊厚厚的文檔資料,放到了郭文斌和陶永昌的面前。

“郭院士,陶將軍,你們看一下。”

龐學林從三體世界獲得航天電磁發射系統以及空天飛機項目的全套技術資料一直儲存在MOSS的量子計算機內。

這段時間,他一直讓MOSS基於這套資料以及當前中國的科技實力以及工業發展水平,制定一個適應當下環境的電磁發射系統和空天飛機項目設計方案。

他原計劃等錢塘實驗室一期項目建設完成後,再把這個項目拿出來交給高層討論。

只是龐學林沒想到的是,軍方和航天科工的人竟然會因爲空天飛機項目找上門來。

因此,龐學林決定提前將自己的計劃拿出來。

到時候與其將時間和資源浪費在騰雲工程這種低效率高成本的航天發射項目中去,還不如將軍方以及航天科工都拉到電磁航天發射系統項目中來,反而能爲這個項目獲取更多的助理。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