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979黃金時代 > 1979黃金時代 > 

488.第485章 潛在的矛盾

488.第485章 潛在的矛盾

第485章 潛在的矛盾

在80年代的頭兩年,國內的音樂專輯總體上是嚴肅活潑。

在保證“內容健康”的基礎上,讓風格稍微輕鬆愉快一些,李谷一、胡鬆華都是代表,磁帶銷量都能賣到10萬盒以上。

真正開始破百萬,破二百萬的,就是流行歌曲的出現。

第一位能扛銷量的流行歌手,應該是程琳,就是唱“小螺號,滴滴滴吹,海鷗聽了展翅飛”那個,她還未成年,唱的雖然是流行歌,卻也不是情情愛愛。

然後就是張薔、張行、李玲玉、朱曉琳這幫人了,磁帶銷量開始猛增。

當然也有錄音機越來越普及的因素。

所以在這個階段,10萬盒磁帶不算太誇張,但也是挺多的了,焦紅軍這麼眉飛色舞的一講,大家也跟着眉飛色舞,張明敏最驚歎:“一天都賣光了?放在香港就是白金啊!”

“什麼叫白金?”李玲玉問。

“香港一張專輯賣出2萬5千張叫金唱片,賣出5萬張叫白金唱片。譚詠麟現在是最紅的男歌手,最好成績是30萬張,6白金。”

香港的IFPI在1967年成立,1977年開始金唱片和白金唱片頒獎,已經有這個標準了。

而張明敏一說,見衆人眼神古怪,解釋道:“香港地薄人少,幾萬張銷量已經很厲害了。焦先生,你的意思我們明天不用參加活動了?”

“沒辦法,都沒有磁帶了,還怎麼去啊?”

“可我們事先宣傳出去了,不好失約,我想還是去看一看,至少把京城走完。”張明敏道。

“我也覺得不去不好,就算買不到磁帶,我們給大家唱首歌也算感謝羣衆了。”李玲玉道。

倆人都發話了,焦紅軍想了想,道:“也罷,那就照常進行。你們今天辛苦了,趕緊吃飯吧,我得溝通溝通,再加訂一些!”

“老焦,你訂多點啊!別搞的我們很被動!”

“知道了!我這次訂100萬盒,我看還能不能搶光!”

噝!

張明敏和李玲玉渾身一顫,100萬平分,每人也有50萬了,陪同的人員卻一個勁搖頭:“不夠啊,我覺得還不夠,100萬能撐幾天啊?”

卻說焦紅軍回了辦公室,給東方公司打電話。

陳奇臨走前說過,磁帶的事找公司。

“你們還有沒有備貨?有多少要多少!”

“還有20萬?20萬夠幹嘛的……算了,你們先送來,然後馬上告訴小陳,新華書店加訂100萬,儘快啊!”

“這批賺了!”

打完電話,焦紅軍拍拍肚子,身心大悅,一天幾十萬入賬,賣磁帶比賣書效益好,比拍電影那就更好了。

…………

新華書店訂了10萬盒。

陳奇自然不會只做10萬盒,他做了30萬盒,結果也低估了市場的反應,收到公司的消息,香港的機器一開,加班加點的開始印。

而大陸這邊,20萬盒快速的供應上去,總算掀起了一點水花。

李玲玉和張明敏跑完京城跑天津,又跑河北,繞過唐山,所到之處老百姓都跟瘋了一樣。不是所有人都喜歡,但架不住人口基數太大,千萬分之一就夠鑼鼓喧天的了。

這種動靜,自然瞞不過央視和正經的音像出版單位。

一個個氣得要死。

接二連三的來新華書店拍桌子,焦紅軍打哈哈,又不是一個系統的,你管得着我麼?

然後又去文化部拍桌子。

“哎呀,春晚的主辦權本來就歸我們,我們發行磁帶合法合理。”

央視和音像社屬於無能狂怒,除了嚷嚷一番幹不了什麼,因爲程序不違規。他們級別也低,夠不上文化部,最後只能找家長。

家長自然就是廣電。

“吳老啊,您看看他們把我們欺負成什麼樣了?”

“都是爲人民服務,拍電影就高人一等,做電視、廣播、音像的就地位低?憑啥啊?”

“歸根結底還是春晚惹的鍋,當初就不該把主辦權拱手相讓!”

“今年必須由我們主辦,不能讓他們摻和了啊!”

“吳老!您說句話啊!”

吳冷西頭疼。

他執掌廣電,理論上與文化系統沒啥衝突,但事實恰好相反。

什麼春晚啊,音像啊,還都是小菜,雙方目前最大的潛在矛盾:是電視與電影的競爭!

以前電視不普及,問題不凸顯,隨着電視機越來越多,國家愈發重視電視節目,這個矛盾已經浮出水面了,即爭奪觀衆。

乍一看沒啥邏輯,電視電影各憑本事競爭唄,有啥矛盾?但很多人的思維就是這樣,後面電影衰落的時候,有老同志就很憤懣:“當初爲什麼不出臺政策,限制電視?”

“行了行了!”

吳冷西不想理會這些小事,道:“他們發行磁帶固然不對,但也挑不出大錯誤,我們難道爲了幾盒磁帶把官司打到海子裡不成?

至於春晚,確實是個重要活動。

你們想搞,那就拿出讓人眼前一亮的方案來,要落實到具體節目。現在才4月份,你們有大把的時間準備,等到9月份左右,我會公開談一談春晚的舉辦問題,別說我沒有照顧你們。”

說到這份上,各方只得聽從。

但還是不爽,嘟嘟囔囔:“那磁帶就算了?都是錢啊!”

“……”

吳冷西無語,他覺得爲了一盒磁帶親自去找文化部很掉價,只道:“那你們就把春晚的主辦權搶過來,還不是想怎麼發行就怎麼發行,好了好了,都忙去吧。”

告狀的人只得散了。

吳冷西坐在辦公室裡,沉吟許久,說心裡話,他確實想要春晚,那是多大的影響力啊,結果堂堂主管部門沒有主辦權?

臉都丟光了。

當時他就在春晚現場,親眼看到陳奇和黃藝鶴如何指揮若定,當然主要是陳奇,還很感嘆:“此等人才卻不是廣電系統的!”

“唉,如果電影和電視能統一管理就好了,都歸到廣電旗下,也就沒這麼多事情了!”

吳冷西忽然跳出一個想法,並且蠢蠢欲動。

他很想寫一份報告陳述此舉,但寫不得,他一個廣電領導要求吞掉電影系統,那成什麼了?這件事最好由第三方來提。

吳冷西一時想不到細處,但這個想法已經留在了腦子裡。

“文化部權力有些太大了啊!”

“將電影系統歸於廣電,想必也會有很多人支持。”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