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979黃金時代 > 1979黃金時代 > 

388.第385章 要快樂,不要嚴肅

388.第385章 要快樂,不要嚴肅

文化部。

丁橋一大早就過來了,在辦公室裡泡了一缸子茶水,先看今天的早報,滿紙都是撒切爾即將訪華的消息,雙方就香港問題展開磋商。

“有什麼可磋商的,香港必須迴歸!”

“若非考慮多重因素,我們早把香港收回來了。”

他以前是搞新聞的,知道很多內情,自己在屋裡嘀嘀咕咕的,忽而一個人走了進來,笑道:“老丁,你可夠早的!”

“您也挺早啊!”

丁橋連忙站起來,來者不是別人,正是文化部正職領導朱牧之,今年66歲,理應離休了,但他資歷深厚,經驗豐富,組織上還需要他繼續工作。

“我與港澳辦碰了碰頭,他們的意思是,他們負責香港人員在京城的吃住遊玩工作,電視晚會什麼的就不管了,還得由我們來搞。”

朱牧之道。

“我這幾天也開會研究了下,想辦一臺與衆不同的晚會確實不容易啊,同志們大多還是老腦筋,上來就政治任務,那跟以前有什麼區別?”

丁橋是主管電影的,本不屬於他的工作範疇,但誰讓這件事是他麾下的某個人提出,且正在實施的呢?

領導沾了下屬的光。

“所以我打算交給小陳來搞,他年輕人腦子靈活,與香港人員熟悉,再合適不過。”

“嗯,是這個道理,晚會一定要別開生面,不然我們爭來這個主導權,反倒成笑話了!”

朱牧之點點頭,也很感慨,誰能想到文化部出了這麼個人才?電影拍的好,還能創匯,還能統戰,一魚三吃……

看時間差不多了,一人端着一大缸子茶水,去了會議室。

…………

黃藝鶴今年40多歲。

49年參軍,進文工團,50年去了抗美援朝戰場,轉業後進了央視做編導。

他剛剛接到一個任務,臺裡指派他做本次晚會的導演,要配合文化部工作。有點莫名其妙,怎麼電視晚會還不是電視臺說的算,還得配合文化部?

但組織上安排了,就得服從。

早上,他騎着自行車也趕到了文化部,匆匆上了樓,找到會議室。

……

陳奇來文化部已經熟門熟路。

以前每次來,幾乎都是找麻煩的,自己都要舌戰羣儒一番,後來隨着成績逐漸亮眼,麻煩越來越少,站在己方的越來越多。

可能大家想通了,爲啥要反對陳奇呢?

他年紀輕輕,升無可升,沒有利益衝突,做出成績卻是整個系統的光彩,憑啥反對呢?

“小陳!”

“小陳來了!”

不少人主動打招呼,他笑着一一回應,找個位置坐下,人員陸陸續續的來了,看到朱牧之都有點驚訝,正職領導親自參與啊?

“人齊了,安靜一下!”

丁橋主持,開口道:“先介紹一位同志,這位是中央電視臺的黃藝鶴導演,也是本次晚會的導演,大家好好配合工作。”

黃藝鶴站起來,點頭示意。

陳奇看了他一眼,此人很有本事,一共做了83、84、85、86、90年,共5屆春晚的導演。

客套的說了幾句開場,丁橋又道:“小陳在香港,被我千里迢迢叫了回來,能者多勞,組織上決定把這項任務交給你,你有什麼意見?”

“我接受任務!”

“那好,今天大家都在,你先談談你的想法?”

“好!”

陳奇當仁不讓,一轉頭,目光對黃藝鶴對視,黃藝鶴也正打量他,眼神中流出幾分不滿——央視可沒有受過陳奇的摧殘,讓老導演配合年輕人工作,自然有情緒。

“……”

陳奇笑了笑,道:“黃導演,央視能給多大的演播廳?”

對方一愣,沒想到先問這個,道:“大概600平方米!”

“舞臺佈景、燈光、麥克風之類的,臺裡都有吧?”

“都有!”

“服裝呢?”

“臺裡沒給任何撥款,沒有服裝和勞務費,演員自備服裝。或者你們資金充裕,可以撥一些款。”

陳奇不接茬,繼續:“擺圓桌,一桌七八個人,能擺幾桌?”

“留出舞臺空間,能坐100多個觀衆吧!”

“如果直播的話,你們能達到直播標準麼?”

“……”

黃藝鶴抿了下嘴,對方這種直截了當,還帶點居高臨下的風格讓他很不適應,但又不能丟了央視的臉,道:“可以達到!”

“好!”

陳奇表示瞭解,頓了頓,道:“我們一樣一樣來!

首先,確定名稱,既然放在春節期間,不如就在除夕夜播出,名字就叫《春節聯歡晚會》!

基調要喜氣洋洋,歡樂歡騰,我們不搞嚴肅的東西,這次晚會就是要讓老百姓開心。

但也不能太過隨性,大的思想還是要有的,比如主持人開場一定要說:“我們給全國各族人民、港澳同胞、臺灣同胞、海外僑胞,全世界的中華兒女拜年了!”

噝!

全場倒吸了一口哈文導演。

有人道:“小陳,加上港澳同胞就好了,臺灣同胞是不是有點敏感了?”

“怎麼敏感了?今天我找香港明星來,明年我就找臺灣明星來,說臺灣同胞不是很合適麼?而且這個晚會的錄像帶,我們可以向港臺、海外發行的,外面有多少中華兒女呢!”

陳奇繼續道:“晚會形式,我想與觀衆互動,現場設置幾部電話,觀衆打進來點播節目、留言、發表意見,並且設置幾條謎語,讓全國觀衆猜,猜對了送點小禮物。

不用太貴,筆記本、文具盒什麼的都行!”

“具體內容,根據場地特點,我們搞不了大節目,比如大合唱、羣舞這類多人集體項目,那麼就要小而精,百花齊放。

有喜歡聽唱歌的,安排獨唱、小合唱;喜歡看跳舞的,安排獨舞、雙人舞;語言類的,安排相聲、小品;曲藝類的,可以有魔術、雜技、戲曲……”

“您稍等一下,小品是什麼?”黃藝鶴疑惑。

“就是幾個人演一段20分鐘以內的小戲劇,主題可以積極向上,也可以鍼砭時弊,但形式一定要以逗樂爲主。”

現在國內沒有“小品”的概念,正是春晚孕育了這種節目形式。

“人員配置方面,要找各領域最受歡迎的演員。

唱歌的就找李谷一,說相聲的就找馬季,拍電影的就找李連結,唱戲的就找袁世海,諸如此類。

主持人暫定4-6人,有正主持,負責走流程、把握基調,有副主持,負責串場,別讓節目與節目之間出現空白……”

陳奇一口氣巴拉巴拉說了好多。

大家都聽傻眼,黃藝鶴也聽傻眼,他接到這個任務自是絞盡腦汁的思考,如何能別開生面,確實有了一些靈感,某些想法不謀而合。

但這些東西彷彿早就在陳奇的腦子裡,並且更完善周到。

“組織安排我任務,我盡力而爲,但我也實話實說,我確實沒什麼時間,香港那邊還一堆事情,過幾天就得走。”

而陳奇說完,又道:“我們先把大框確定,細節過後再研究,這邊還得黃導演多多費心。”

“……”

現場沉默了片刻,朱牧之忽然開口,打趣道:“看來大家不適應這種速度嘛,小陳做事很有效率,我們也不要拖後腿,今天務必把框架定下來,各抒己見,認爲哪裡不太妥當,我們一起商議。”

剎時間熱鬧起來,你一言我一語。

由於沒有具體節目,針對的事情也不多,主要集中在“娛樂性”上,大家都認爲不要太嚴肅,但這個尺度要把握好。

總的來說,這次還真沒有拖後腿,基本同意了陳奇提出的想法。

從文化部出來,陳奇找到黃藝鶴,道:“黃導演,不如這樣,你我各出一份節目單,我們對一對,然後馬上開始籌備。框架好弄,流程好弄,節目纔是核心。”

“也好,什麼時候討論?”

“明天吧!”

“明天???”

黃藝鶴嚇一跳,陳奇的加速工作狀態,讓大家都不習慣。

“我過幾天就走了,真沒時間!”

“那好吧,明天我們碰一碰。”

他只得答應。

(晚上還有……)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