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從絕對音感開始的指揮之神 > 從絕對音感開始的指揮之神 > 

第294章 布拉格的魔笛

第294章 布拉格的魔笛

沉默。

掌聲。

在場衆人聽着耳邊所響起的終止式,不由得爲和聲交響樂團的演奏給予他們最爲熱烈的掌聲。

感謝他們剛剛所進行的演奏。

爲他們能聽到這樣的演出而感覺到欣喜。

在衆人的掌聲之下,陳秋格外優雅地轉身,對着衆人略微鞠躬後,看向正處於後臺的一些其他樂團成員,對着他們略微點頭。

伴隨着衆人的掌聲,那些上一首作品並沒有出現的樂器便在這個時候帶着他們的樂器,步入樂團之中。

幾位負責後勤的樂手也在這個時候上臺,幫着艾鼓去移動着他的定音鼓。

在衆人的掌聲之下,和聲交響樂團的衆人快速進入音樂廳之中,坐在了自己的位置上,等待着演出的開始。

這一次和上半場的時候並不相同。

上半場的時候他們在這個小作品的部分,是給予了一些遲到的觀衆更多的時間,讓他們在遲到後可以來得及進入音樂廳之中。

而現在下半場的時候,所有應該來的人都已經來到音樂廳之之中了。

因此他們在此時已經完全不需要給那些遲到的人時間來找座位。

因此。

僅僅只是幾分鐘的時間,和聲交響樂團的衆人已經全部站在了自己的位置上。

他們看着彼此,讓雙簧管那邊給了一個標準音後,便快速地進行着調音,隨後看向陳秋,等待着陳秋的命令。

不僅僅是和聲交響樂團的樂手,舞臺下的那些觀衆也同樣如此。

所有人都在看着陳秋,等待着陳秋下一首作品的開始。

在衆人的視線之下,陳秋深深吸了一口氣,將自己手邊的樂譜翻過一頁,翻到了下一首作品,也就是今天晚上的最後一首作品。

莫扎特的38號交響曲。

【布拉格】

D大調,K504

這是一首很有意思的作品。

在莫扎特萬年交響曲三部曲之前的一首,反響非常轟動的一首作品。

當時莫扎特人還在維也納。

雖然他並沒有去布拉格,但是卻因爲維也納是歐洲的文化匯聚中心,因此他通過對布拉格文化的吸收以及解析,最終構成了現在陳秋他們所準備演奏的作品。

並且這一首作品並非那種完全只是靠猜測以及臆想所完成的布拉格文化作品,在莫扎特完成這一首作品的次年,便被布拉格官方邀請前往布拉格去進行首演。

並親自執棒。

演奏獲得了當地居民極爲熱烈的歡迎,並且獲得了極高的聲譽。

這種熱烈給了莫扎特非常多的鼓舞,給了他後續的寫作更多的激勵。

甚至可以說這一首作品是莫扎特《魔笛》的起源。

在第一樂章之中,你可以非常清晰地聽到《魔笛》的主旋律。

因此陳秋除了在研究這一首作品具體的內容之外,其實還有很多的時間在研究莫扎特的《魔笛》。

通過在未來演奏出來的《魔笛》來重新回到過去去分析他們之前所演奏出來的38號交響曲。

兩者相互交融去分析理解這一首作品,讓陳秋對於這一首作品下的功夫其實要比之前的40號交響曲要更深一些。

如此多的信息在陳秋的大腦中走過,他看着自己面前的樂譜,思考着自己應當如何演奏這一首作品,視線逐漸變得深沉。

舞臺上的氣息甚至變得壓抑了一些。

所有人都盯着陳秋,等待着陳秋的命令。

此時此刻,舞臺下。

李安國教授摸索着自己的下巴,視線平靜地看着面前的陳秋。

相比較其他人而言,他應該是這羣人之中最爲緊張的。

畢竟這一首作品並不像是衆人想的那麼簡單。

首先是布拉格的演奏感覺,其次是《魔笛》的主旋律。

很多很多的信息都需要去思考。

都去需要去詮釋。

因此這個特別看指揮的成熟程度。

對於陳秋的技巧他是沒有任何的遲疑的。

在他這邊,陳秋的指揮技巧基本上是全國少有的頂級指揮。

但是樂團呢?

樂團能夠跟得上陳秋的指揮嗎?

樂團能夠演奏出音樂的深度嗎?

雖然這一首作品並不是莫扎特晚期的三首交響曲,但是你必須要思考到《魔笛》這一首莫扎特的絕唱。

這個絕唱讓音樂的深度其實是不遜色於莫扎特的晚期三部曲的。

之前他們所演奏出來的莫扎特40,其實就偏向於年輕的詮釋。

音樂之中年輕的感覺會更爲濃郁。

那種熱血以及兄弟的和聲感填充着音樂。

這樣的音樂能夠讓這一首作品正確的詮釋出來嗎?

李安國教授不知道。

他的身體不由自主的前傾,雙拳緊握,等待着陳秋手中指揮棒的揮動。

目光深沉。

包含期待。

在他不遠處的吳健海也同樣如此。

只不過他的想法和李安國教授並不相同。

他雖然緊張並且充滿了期待,可是他所期待看到的並不是樂團的表現如何。

他想要聽到的,僅僅只是陳秋對於《魔笛》的詮釋。

他想要聽到陳秋對於這個魔笛能詮釋成什麼樣子。

他現在最主要的目標還是自己的樂團。

之前他就聽到了《費加羅的婚禮》序曲,感覺上他們的樂團可以演奏《費加羅的婚禮》作爲他們今年所準備的一場大戲。

但是如果陳秋弄出來的《魔笛》感覺還不錯的話。

那麼他們其實也不是不可以思考讓陳秋帶着他們演出《魔笛》。

相比較《費加羅的婚禮》而言,他們其實更爲的偏向於這一首《魔笛》。

如果能演奏出《魔笛》的話。

他感覺自己的海城廣播交響樂團說不定可以重新回到過去的層次。

他的視線充滿着期待。

期待着陳秋的《魔笛》。

除了他們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的觀衆,他們的心思也差不多。

他們每個人看着陳秋以及和聲交響樂團,目光中都充滿着期待。

期待着他們所能演奏出來的每一種感覺。

趙一,趙梓潼,周鋼聲……

每一位觀衆,皆是如此!

而陳秋似乎感受到了衆人的想法。

似乎聽到了衆人對於他們演奏的期待。

他原本低着的頭在此刻也逐漸擡起,看向自己樂團內衆人,嘴角緩緩上揚,對着秦弦等人略微點頭。

現在,已經是他們和聲交響樂團出場的最後一首作品。

等這一首作品演奏出來後,他們的首演將會徹底蓋棺定論。

是成爲一支頂級的交響樂團預備役,還是僅僅只是一支默默無聞,普普通通的學生交響樂團。

最後一首作品,將徹底決定。

在衆人的視線之下,陳秋緩緩吐出一口氣,手中的指揮棒輕輕落下。

一個非常沉重且緩慢的序曲從陳秋手中的指揮棒中落下。

這一首作品的引子是莫扎特的所有作品之中最爲複雜,最長的慢速引子。

這個引子是象徵着後面的很多細節以及主題。

因此這個引子,陳秋帶着樂團衆人排練了很多很多次。

排練到樂團衆人甚至都有一些噁心犯吐。

但是陳秋卻一直都沒有滿意,一直讓樂團衆人在繼續跟着他去排練,去練習。

很多人並不太理解陳秋爲什麼會這麼做。

畢竟很多的細節他們甚至有些聽不懂。

但是畢竟是陳秋。

所以他們選擇相信。

在他們彼此之間的配合之下,樂團衆人練了不知道多久,終於將這個開頭練習了出來。

跟隨着陳秋的指引,將那個感覺給釋放出來。

伴隨着陳秋手中指揮棒的落下,在他手下的交響樂團衆人手下,一股極爲複雜的情緒緩緩涌出。

複雜,沉重。

令人深思。

從巨大的沉思聲音中逐漸變得低落。

隨後又是一次沉重的轟鳴。

這是《朱庇特交響曲》的最初主題。

如同從天而降的音樂。

陳秋手中指揮棒的落下,管樂以及絃樂在那邊轟鳴。

陳秋手中指揮棒輕輕點向秦弦。

在那天空中落下的巨大轟鳴之中,露出了一聲輕柔的小提琴聲音。

似乎有點像是之前他們在演奏月下小夜曲時候的感覺,但是實際上的感覺卻完全不同。

之前月下小夜曲時候所演奏出來的感覺,其實更像的是那種在森嚴鐵幕下的游魚,掙扎着尋找着自己的方向。

但是現在在從天兒降的音樂之中,秦弦手中所表現出來的柔和音色,則是如同在天幕之下的凡人。

他在仰望着天空,仰望着蒼穹。

看着天空,目光中充斥着難言的神色。

絃樂以及管樂的轟鳴,沉重之中帶着神聖的感覺。

神聖之中則是似乎還有其他的感覺。

種種情緒相互交融,相互配合,將秦弦手中低沉的小提琴聲音給壓制而下。

一股更爲壓制的感覺讓衆人的情緒感覺到了壓抑。

似乎他們感覺到了上帝的聲音。

艾鼓嘴角緩緩上揚。

他擡起手中的鼓槌,輕輕地敲打着自己面前的定音鼓。

將情緒一波一波地向着前方推進。

厚重的定音鼓,沒有任何的音高。

如同上天所落下的懲罰。

他不會因爲人類的情緒所變化。

因爲他沒有任何的感情。

每一次厚重的落下以及輕柔的小提琴聲,在相互對抗對峙。

每一次的對峙似乎都有完全不同的感覺。

情緒正在一點一點地向上迭加。

天空之中落下的音色,正如同《朱庇特》,以天使之名。

對於人的壓制正在加強。

可是。

秦弦手中的小提琴沒有任何的問題。

他沒有因爲現在沉重的音色,而受到影響。

正相反。

他的音樂正表現出令人震驚的韌勁。

那代表着人類的音色正在一點一點的增強。

並且,表現出了令人震撼的力量。

聽着耳邊強勁的音色,衆人的視線甚至都有一些變化。

他們看着陳秋,看着秦弦,目光中充斥着難言的神色。

等等,這個是什麼?

這個絃樂部分究竟是什麼?

這個絃樂……

這個充斥着人類不屈的絃樂。

這個代表着人類精神的絃樂。

他們難以置信地看着秦弦。

他們不知道自己應該用什麼樣的語言去形容秦弦。

恐怖。

太恐怖了。

恐怖到他們甚至爲之不由得嚥下一口口水。

這個絃樂首席的實力,怎麼在這麼年輕的時候就表現出如此的強勁。

陳秋的指揮並沒有如同他們所想的那樣,沒有任何人能夠跟隨者陳秋,從而導致最後一首作品聽上去略微有那麼一些簡單無趣。

正相反,秦弦完全跟上陳秋的指揮。

他作爲樂團之中最爲亮眼,最爲突出的首席絃樂,將音樂的層次向上提高了整整一個階層。

他將這一首作品從一首普通的作品,帶着絃樂部分的衆人,向上提高了一層接着一層。

終於緊緊跟上了陳秋的想法,幫着陳秋一同完成了他們所想要的這個第一樂章的開頭位置。

那股來自於天上的《朱伯特交響曲》,以及來自於人對於天的反抗。

如此情緒,如此表達,如此詮釋。

讓衆人聽着和聲交響樂團的詮釋,不由得爲之沉默。

秦弦,他太亮眼了。

亮眼到彷彿整個樂團在爲他一個人所創作。

衆人沉默。

而陳秋的臉上則是露出滿意的笑容。

果然。

自己的排練做的很好。

秦弦,他對於自己的要求,也詮釋的很好。

果然不愧是秦弦,不愧是自己的絃樂首席。

既然自己的音樂在此時此刻已經有了最爲基礎的底座。

那麼……

就讓音樂在此刻,徹底釋放出來。

將之前那股人對天反抗的成功,徹底釋放出來。

讓音樂,開始變化。

音樂在此刻從一開始的慢板開始了變化。

音樂已經從一開始的序曲,變成了現在的快板。

這也就意味着。

音樂即將正式開始!

先是絃樂部分的音色,小提琴組的音色響起。

中提琴大提琴小提琴隨機跟隨而上。

然而這個不是終點。

陳秋手中的指揮棒一指,向不遠處吹着雙簧管的樂府,對他給予一點點示意。

雙簧管的音色響起。

不僅僅只是雙簧管,還有木管樂以及打擊樂組的所有人。

他們將自己的音樂融合在一起。

跟着絃樂部分的衆人進行對比。

讓那股戰勝天地的熱情釋放。

奏響第一樂章的。

《魔笛》之音!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