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從絕對音感開始的指揮之神 > 從絕對音感開始的指揮之神 > 

第381章 女王踩我

第381章 女王踩我

第381章 女王踩我

蘇玥所演奏的伯恩斯坦單簧管與管弦樂團,相比較第一首作品,德彪西的單簧管與管弦樂團而言,難度上要簡單許多。

即便說伯恩斯坦本人是現代派的作曲家,指揮家,音樂家。

按照道理而言,現代派寫作出來的東西會相比較古典的作品會更難一些,現代派會爲了音樂的和聲感覺,而使用很多很多奇奇怪怪的演奏技巧。

甚至會有那麼一些違反正常人類的行爲。

但是說到底,這一首作品只不過是伯恩斯坦寫作出來的習作,也是伯恩斯坦所寫做出來的,極爲前期的一首作品。

難度肯定沒有辦法和那種真正的現代派作品相提並論。

他的注意力也會放在旋律上更多一些。

畢竟對於一名非職業的作曲家,一位主要注意力都放在音樂的表達和音樂發展的指揮家,音樂好聽纔是他所希望的。

也正是因爲這一首作品的難度較低,蘇玥纔可以將她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音樂的表達上。

她沒有看向陳秋,而是自顧自地拿起手中的單簧管。

與之前不同。

這一次是她來帶節奏。

氣息緩緩地向着單簧管之中推進。

氣息隨着簧片的顫抖,撞擊在單簧管的腔體之上,輕柔地從管口流出。

笛聲吹響。

曲聲婉轉。

音樂聲,在此時響起。

將衆人對於蘇玥第一首作品的印象逐漸抹去。

也讓衆人安靜下來,認真地聽着蘇玥的演奏。

聽着耳邊的音樂,感受着那股音樂的美感,他們不得不承認。

相比較之前第一首的單簧管與管弦樂團所表現出來的朦朧感,蘇玥在這第二首作品上表現出來的音樂敏感度更強。

不僅如此。

因爲第一首作品可以算是單簧管與管弦樂團的合作,蘇玥的音樂之中還有許多管弦樂團的部分。

而現在。

因爲是單簧管與鋼琴的改編。

蘇玥的個人特色會被體現的更爲明顯。

僅僅只是幾顆音的出現,便讓在場所有人的耳朵爲之一亮。

吳健海更是如此。

作爲海城廣播交響樂團的首席。

海城歌劇院交響樂團的首席。

吳健海非常清楚一位這樣的單簧管藝術家對於交響樂團而言,有多麼重要。

不管是第一首作品所表現出來的,對於交響樂團的幫助,個人特色與交響樂團風格的融合。

又或者是說第二首作品所表現出來的個人實力,個人音樂色彩,還有一些其他零零碎碎的東西。

這些無一不說明了蘇玥的實力。

和聲交響樂團,在這位單簧管首席的幫助下,已經無敵了。

最起碼,在他的心中無敵了。

但是,他沒有看向蘇玥,而是望向陳秋,目光變得溫和。

蘇玥的聲音與樂團的聲音融合在一起。

他能很清晰地聽到陳秋在其中做出的努力。

陳秋作爲一名指揮,他在努力地融合樂團與蘇玥。

樂團裡每個人的想法都是不同的。

每個人的特色也是不同的。

即便很多人的特色比較微弱,很多人聽的不是那麼清晰。

即便很多人的特色實際上是對於某些頂級音樂家的模仿。

但是說到底,樂團裡的聲音永遠不可能都是同一種。

但是在陳秋這裡,他所聽到的音樂卻不一樣。

他聽到了一種完全不同的音樂。

他聽到的是所有人的聲音被陳秋梳理,卻儘可能向着同一個地方發展的聲音。

所有人的色彩在陳秋手中融合,變成了現在吳健海,以及在場衆人所聽見的色彩。

這些色彩包裹着蘇玥,在蘇玥的周圍漂浮,幫助她的音樂前進。

甚至有一種要將蘇玥的音樂同化的感覺。

但是。

並沒有。

蘇玥的音樂並沒有被樂團同化。

陳秋控制着樂團緊密地貼着蘇玥,卻不讓他們對蘇玥產生任何影響。

兩者在共舞。

舞臺上的音樂在舞蹈。

釋放着他們對於音樂的理解

彼此影響下,卻又似乎毫無影響。

他只是感覺一切都是如此唯美,如此輕柔。

氣息的婉轉如同百靈鳥的歌喉。

吳健海無法尋找出最爲合適的詞彙來形容他所聽到的一切。

陳秋帶着樂團和蘇玥的演奏,讓他有些迷茫。

他甚至回想起了自己之前的老指揮。

當時樂團在演出的時候,老指揮和樂團似乎也是和現在的和聲交響樂團一樣。

彼此之間沒有任何的間隙。

大家都在向着同一個方向前進。

他們所演奏出來的一切協奏曲。

不管是華國風格的作品,又或者是歐洲古典音樂,再或者是現代派作品。

似乎也都像是和聲交響樂團現在一樣。

只是可惜。

時光荏苒。

老指揮已經不在了。

他也已經老了。

他只能一個人守着已經徹底破碎的海城廣播交響樂團傳統繼續走下去。

然後帶着那份死守,一起被火焰吞噬,燃燒成灰,埋入大地。

甚至可能用不了那麼久。

距離他退休已經沒有多久。

等他退休後,他不再拉琴後。

海城廣播交響樂團就可能在海城歌劇院一代接着一代的影響下,徹底消散。

“老大……”

吳健海低聲喃喃。

他感覺自己眼睛有些溼潤。

他從海城和聲交響樂團身上看到了年輕時候海城廣播的影子。

甚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海城和聲交響樂團比他們海城廣播,更富有衝勁。

也更和諧!

或許,很多人並不承認。

不管是和聲交響樂團那邊,又或者是海城廣播交響樂團這邊。

大家可能對此完全沒有任何感覺。

但是吳健海想說……

這是傳承。

這是一代代的傳承。

陳秋的和聲交響樂團完成了海城廣播交響樂團的遺願。

吳健海見過過去的和聲交響樂團。

見過新成立的海城愛樂。

也見過其他奇奇怪怪的交響樂團。

每一支能夠打出名聲的交響樂團都有自己的特色。

但是能像和聲交響樂團這樣。

真正意義上構建起和聲的特色。

將音樂用和聲來詮釋。

不管是友情,熱情,又或者是激情。

都融合入音樂之中的。

只有和聲。

海城廣播之前試驗過類似的演出內容。

他們之前也有一點和聲交響樂團的特色。

不過很明顯,他們並沒有將其徹底凝聚成形。

他曾經也以爲自己永遠都沒有辦法聽到那樣的音樂。

現在能在和聲交響樂團身上見到他們努力過無數次卻一直沒有辦法成功的音樂。

吳健海真的感覺到了傳承。

這種如同渾身電擊一般的感覺,他之前從未感覺過。

他甚至有些想要淚流滿面。

他有點想他之前的老指揮了。

還有,之前跟着他一起在音樂廳奮鬥的那些人。

曾經的,海城廣播交響樂團。

邊上的一位海城歌劇院的小提琴樂手不明所以,看着吳健海,滿腦子困惑,小聲問道。

“吳首席,這一首作品這麼催淚嗎?我咋沒有感覺啊?我感覺好像就是很簡單的厲害而已啊,沒有那麼……潸然淚下吧?”

“嗯?”

吳健海這個時候才反應過來,自己並不是一個人,自己身邊還有一羣人正在跟着自己一起聽音樂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