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從絕對音感開始的指揮之神 > 從絕對音感開始的指揮之神 > 

第362章 喜樂!

第362章 喜樂!

第一樂章結束後,陳秋帶着和聲交響樂團的衆人很快便開始了第二樂章,第三樂章的演出。

第二樂章爲十分活潑的急板,這個樂章是貝多芬最偉大的也是最長的諧謔曲。

按照傳統通常應該是慢版,但是貝多芬打破了這一慣例,並且將其變更爲最爲龐大的諧謔曲式,甚至有些接近狂亂。

在第二樂章之中,陳秋非常明顯地帶着樂團衆人做出了音樂之中的那種區別。

他將音樂的情緒控制,帶着樂團衆人做出了與開頭相反,非常快活的中間部。

陳秋手中指揮棒的婉轉,帶來的是蘇玥令人震撼的音樂表達。

木管流水般的旋律發出誘人的音響,直接將衆人給聽懵了。

或許,這也是年老的貝多芬心中燃燒的愛情的聖火?

衆人心中不由得如此想到。

整個第二樂章主題明朗振奮,充滿了前進的動力,似乎給正在戰鬥的勇士們以積極的鼓勵,似乎讓人們一下子在陰雲密佈的戰場上看到了和煦的陽光和藍色的天空。

同時主旋律中帶有奧地利民間舞曲“蘭德勒”的特徵,和諧而具有舞蹈性,但是仔細品味,大家不難發現,到了樂章最後,旋律重新開始急促起來,隱約透露出非常不安的氣氛。按瓦格納的說法,

“幾乎是被絕望追逐着,又從絕望中脫逃,在不間斷地、無休止地努力之下,想要獲得新的、末知的幸福”。

這個樂章的基本主題是貝多芬創作這首交響曲之前8年確定的,在這個樂章裡,虛幻的、怪誕的形象在舞蹈節奏下互相追逐與交織。與前後兩段的不安和多少有些慌亂的戲謔比,中間有一段田園詩般幻想的陳述。

在陳秋帶着樂團衆人演奏結束後,衆人不由得點頭,小聲稱讚。

樂團在第二樂章的表現有點出乎意料,特別是樂團木管組那邊的實力。

即便之前他們就聽過木管的演出,知道木管強,可是像現在這樣以木管爲主的詮釋,他們還是第一次聽。

和聲交響樂團的實力在他們的心中再度向上走了一個臺階。

而音樂也在這個時候,來到了第三樂章。

第三樂章如歌的柔板。

第三樂章的曲式爲不規則的變奏曲式,貝多芬在此有意在編排上作了創新。

陳秋也帶着樂團衆人在這個地方將音樂做出了那種“新”的感覺。

這個柔板樂章相對前面兩個樂章顯得寧靜、安詳了許多。

旋律雖然平緩,但是不失柔美。

這個抒情的慢樂章實際是一首雙主題變奏曲。其第一主題是沉思般的如歌旋律,充滿了靜觀的沉思,具有強烈的抒情性和哲理性。

而第二主題略帶圓舞曲特點,貝多芬標明爲“小步舞曲風格”,它在第一主題的變奏之間兩次出現,豐富了這一主題沉思性的旋律。

在前兩個樂章表現出激烈的戰鬥場面之後,第三樂章似乎是大戰中短暫的平息,又或者是回想起了遠在家鄉的愛人。

在貝多芬的交響曲中,如此洋溢着愛情的崇高的樂章是絕無僅有的。

“音樂藝術一旦被貝多芬這樣的人物所駕馭,就能自由自在地發揮用筆墨在狹小的紙面上難以表達的錯綜複雜的愛情和思想”。

這是羅曼羅蘭對第三樂章的評價。

而柏遼茲則評價此樂章是“偉大的樂章”。

陳秋雖然從來沒有談過戀愛,但是他至今記得蘇玥離開的時候,那股月色下的擁抱。

雖然不知道這個是不是戀愛的感覺,但是陳秋卻將這種感覺給儘可能完整地表達出來。

青澀,但是帶着純真與美好。

這種感覺讓在場衆人不由得露出一抹笑容。

這種青春的感覺,真好。

除了略微有些和貝多芬的感覺不太相符之外,其他一切都還蠻好的。

不過看陳秋這麼年輕的模樣,專業水平還這麼高,其實也正常。

說不定這小子到現在連戀愛都沒有談過呢。

衆人不由得如此想到。

當然,這些是觀衆的想法。

陳秋背對着觀衆,自然而然不太清楚衆人究竟是怎麼想的,他只是按部就班地帶着樂團將第二第三樂章給詮釋出來。

樂團的表現也在秦弦和蘇玥的幫助下,達到了他對於樂團的預期。

他非常清楚,第一樂章還好說,第二第三樂章就算讓他指揮柏林愛樂也不一定能指揮出傳世級別表現。

自己對於第二第三樂章的理解還是略微有些欠缺,特別是在愛情上。

因此,能演奏出一個達到及格線的演出,陳秋就已經非常滿足。

他絲毫不奢求自己的第二第三樂章能爆種超神。

不過如果想要在這家修道院裡面表現出足夠完美的表現,光光只有第一章優秀,第二第三章不錯還是不夠。

最重要的,還是在第四樂章上。

陳秋的手略微一拉,號角聲打破了音樂的寧靜。

也象徵着第四樂章的開始。

陳秋的表情逐漸變得凝重。

他的視線也變得認真起來。

第四樂章或許是他指揮的,最爲困難的一個樂章。

不僅實在排練的時候困難,演奏的時候同樣如此。

因爲,第四樂章是對前三章的一個否定。

貝多芬在這首交響曲中的計劃是“使我們潛心思索前3個樂章,然後逐一加以否定,使我們感到這3個樂章都無法達到他所堅信的歡樂。在這3個樂章都遭捨棄之後,一個新的主題就將成爲歡樂的頌歌。”

這也就是爲什麼歡樂頌如此重要的原因。

陳秋之前帶着和聲交響樂團的人去排練演出過。

他們搞過馬勒的第一交響曲。

之前演出馬勒的時候就提到過。

馬勒的作品之中的巨人,其實就有一點致敬貝多芬的意思在裡面。

他也想要做出一點寫出一些主題,然後對這些主題依次否定的感覺。

結果很明顯,他做到了。

他的那一首巨人也成爲了他在古典音樂界舉足輕重的代表作。

因此,陳秋對於這個第四樂章的詮釋,其實是用馬勒的感覺讓衆人倒推回去。

陳秋手中指揮棒的猛然揮動。

不遠處的小號轟然吹響一個極爲迅猛的急板。

陳秋手中的指揮棒隨機一甩,視線與邊上不遠處的芮佳對視,芮佳極爲認真地點頭,帶着她手下的低音提琴對剛剛出現的旋律盡心否定。

這一刻,低音提琴纔是主角。

邊上的大提琴反而是作品的配角。

兩者齊鳴的宣敘調,否定了所有的一切。

她纖弱的手臂拉扯着巨大的琴弓,在琴絃上震顫。

帶來如同地獄深淵的哀嚎。

不,這不是我所想要的快樂。

這還不足以表達出我心中的快樂。

所以,繼續!

陳秋手臂一個上提,帶動手中的指揮棒勾勒出一個強力的線條,揮向芮佳身後的艾鼓。

艾鼓嘴角上揚,手中的肌肉猛地繃緊,他死死地捏着自己手心的定音鼓錘,在自己面前的那張定音鼓上,伴隨着遠處小號的嚎叫,奏出人間的震顫。

一波接着一波情緒的上揚,試圖想要突破之前低音提琴的限制,展現出一點新的東西。

但是很明顯。

無效。

陳秋手中指揮棒的落下,帶來的是低音宣敘調的再一次否定。

芮佳繼續帶着樂團的低音部分,表達出他們的反對。

這樣的快樂以及歡愉依舊不是他們所期待的。

他們真正想要的感覺,絕對不是這種。

所以,繼續。

繼續尋找着真正屬於他們的歡樂。

痛苦的感覺重新捲起,覆蓋掉音樂之前的情緒。

迷茫的感覺再度涌起。

音樂之中無法尋找到真正的方向。

似乎一切都將在這裡得到終結,徹底迷失在這片土地上。

但是……

並沒有。

音樂並沒有在這裡就結束。

音樂之中所存在的那股剛毅,將音樂給堅持了下來。

陳秋手中指揮棒變得平穩。

他的身體也不由得前屈。

音樂的聲音逐漸變得暗淡。

線條在陳秋的手中緩緩向前。

這是一次試探。

對於未來的試探。

對於理想的試探。

可惜……

這個試探卻並沒有得到結果。

不遠處的大提琴將音樂的主導給拉扯回自身。

徐書文帶着大提琴組的衆人繼續否定着這一切。

只是很明顯。

這次的否定很明顯也帶着遲疑。

這一次,還真的是錯誤的嗎?

自己所思考的,自己所想的,真正的歡樂。

究竟應該是什麼?

貝多芬不清楚。

樂團之中的衆人似乎也不太清楚。

他們跟着陳秋,向着所有人都表達出了一個感覺。

那就是……

迷茫。

這是屬於年輕人的迷茫。

他生存在這個世界上,卻完全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將會如何。

他們連自己未來要做什麼都沒有一個確切的規劃。

他們只是一次次的試錯,尋找着屬於自己的那條道路。

直到……

不遠處的長笛,緩緩吹出一聲,代表着歡樂頌的聲音。

這個聲音出來的第一時間,低音那邊便習慣性地想要將其否定。

似乎早就已經習慣了否定自己。

可是……

這一次!

音樂的否定卻並沒有繼續下來。

留下來的,只有疑惑。

不對不對不對,哦對的對的……

對對對……對嗎?

似乎好像是……

對的?

衆人似乎感覺到了什麼,目光中逐漸出現了亮光。

他們感覺到了。

這個音樂的主旋律。

這個音樂的感覺。

這個所想要表達的感覺。

似乎就是他們所尋找的快樂,喜悅。

這一刻,音樂突破了封鎖。

陽光突破烏雲,籠罩在大地之上。

光芒顯現。

歡樂的序幕即將徹底拉開。

這是,歡樂頌的主題!

聖潔的歡樂頌主題,在這間教堂內響起。

沒有任何多餘的聲音,僅僅只有那最爲純粹的歡樂。

那一波接着一波的情緒,將那歡樂從地面向着天國傳遞。

這不是天堂的聲音。

這是人間的聲音。

這聲音從人間傳遞,傳遞到那至高點。

陳秋的視線看向自己身後的觀衆,視線不由得閃過一絲擔憂。

他不太確定,自己身後的觀衆能不能跟自己一起將這一首作品給完成。

如果他們沒有跟上的話,那麼這一手作品就真的成爲了樂團的獨奏,而不是“合唱”了。

陳秋帶着樂團衆人演奏出音樂的主旋律。

音樂聲流淌,浸入舞臺下觀衆的心聲。

直到。

“朋友們,不是這樣的聲音!”

樂團聲音停止。

男中音的聲音顯得格外清晰。

只見修道院的負責人從人羣之中走出,他微笑着來到了樂團的前方,與身邊的陳秋對視後,輕微頷首,隨後看向舞臺下的觀衆,繼續道。

“讓我們歌唱出更快樂的聲音!”

“讓我們唱出充滿喜樂的讚歌!”

他往前走了一步,對着衆人高聲道。

“喜樂!”

舞臺下的一些男性觀衆對視,低聲道。

“喜樂!”

負責人:“喜樂!”

男低音:“喜樂!”

沒有任何的提前排練,僅僅只是告知衆人需要分聲部演唱出音樂的內容,衆人便立刻跟上了這位負責人的男中音。

那一聲聲喜樂,在這教堂內顯得格外神聖。

負責人臉上的笑意無法遮掩。

他高聲吟唱道。

“喜樂!歡樂女神聖潔美麗,燦爛陽光照射大地。”

“我們心中充斥熱情,來到你的宮殿裡。”

“你的力量讓人們,消除一切分歧。”

“在你的光輝照耀下,人們團結成爲兄弟。”

樂團的聲音柔順地搭在他的身邊,輔助着他的歌唱。

他的聲音並不好聽,也並不是那種特別厲害的美聲歌手。

但是他唱出來的那一刻,整個音樂廳彷彿都明亮了一般。

舞臺下觀衆的眼神中,也充斥着光芒。

在他最後一句話結束的那一刻,舞臺下的觀衆在此刻全部起身,跟着樂團,跟着負責人,一同高聲歌唱道。

“你的力量讓人們,消除一切分歧。”

“在你的光輝照耀下,人們團結成爲兄弟。”

陳秋手中的指揮棒揮動,樂團衆人繼續帶動着衆人的情緒,將音樂向着更高處推進。

在陳秋手中的指揮棒下,觀衆內衆人一陣騷動。

他們看着彼此,很快便推出了幾位負責人。

男高音,男低音,女高音,女低音。

四人離開了觀衆的隊伍,來到了樂團之前。

與那位負責人微笑着對視後,轉身看向舞臺下的觀衆。

沒有任何的預演,純粹只是靠着觀衆的自發性。

他們的聲音相互融合,你再也沒有辦法聽到單純的男女聲。

你只能聽到如同天使一般的聲音,在那邊低吟。

“願世間塵寰中,曾與我們患難與共的生靈,願世界上賢惠的淑女、正直的弟兄,和我們一起歡樂,共亨大同,讓不配享受這福份的惡棍,到陰暗處號哭捶胸。”

觀衆高聲歌唱。

“願世界上賢惠的淑女、正直的弟兄,和我們一起歡樂!”

“共亨大同,讓不配享受這福份的惡棍,到陰暗處號哭捶胸。”

女高音在此刻顯得格外凸顯。

那高昂的音色,在這一刻彷彿直通雲霄。

他們在這件教堂內,對着上帝說話。

對着上帝表達出他們的希望。

樂團演奏出過度,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和音唱到。

“在自然環抱中的人們,暢飲美酒芳醇,普天之下無論賢愚,共赴錦繡前程。自然賜給我們愛和酒,和生死不渝的友情,連最低微的人也像天使一樣歡欣侍立在上帝面前。”

樂團緊隨其後。

“自然賜給我們愛和酒,和生死不渝的友情!”

“連最低微的人也像天使一樣歡欣侍立在上帝面前。”

“歡欣侍立在上帝面前。”

“歡欣侍立在上帝面前!”

在這一節之後,光榮的火焰熄滅,深深的黑暗中一些怪誕的聲音打破莊嚴的靜默,這些怪誕的聲音漸漸變爲神秘而遙遠的軍隊進行曲。

一層帷幔,蒙在過於崇高、人類難以理解的恐怖事物上。

音樂在此刻,終於進入了最後的高潮。

歡樂頌的變奏響起。

隨着這個邊走一起響起的,還有負責人微笑着的歌聲。

“歡樂,像驕陽越過,壯麗的無垠太空,弟兄們快踏上征途,像英雄一樣快樂地走向勝利。”

聲音越來越響。

力量越來越高。

身後合唱團的聲音伴隨着樂團的聲音,將音樂徹底推向了更高的意境之下。

絃樂組的衆人,瘋狂地拉扯着自己手中的琴弓,帶着樂團向着天穹狂奔。

最終,卻只是重新變得暗淡。

而這份暗淡,卻並不是失望,也不是絕望。

這份暗淡,只是爲了最後的聲音做鋪墊。

陳秋轉身,看向身後的觀衆,手中指揮棒猛地一擡。

衆人的和音在此刻唱響。

那至高的人聲,將人類對於未來的一切美好幻想印刻,傳遞向他們所期待的未來。

“歡樂女神聖潔美麗,燦爛陽光照射大地。”

“我們心中充斥熱情,來到你的宮殿裡。”

“你的力量讓人們,消除一切分歧。”

“在你的光輝照耀下,人們團結成爲兄弟!”

“你的力量讓人們,消除一切分歧。”

“在你的光輝照耀下,人們團結成爲兄弟!!”

音樂停止,陳秋看向男聲,對着他們頷首。

低吟響起。

“萬民呵,擁抱在一起,和全世界的人接吻。”

衆人歌唱。

“萬民呵,擁抱在一起,和全世界的人接吻。”

兩者一唱一和。

“弟兄們,在星空之上,一定有慈父水世長存。”

“芸芸衆生,你們爲何俯拜在地?”

“世人啊,你們可預感到造物主?”

“飛越滿天星辰,飛向太空去朝拜至尊。”

“星空之上,是祂的住所。”

“……”

聲音逐漸暗淡。

隨之而來的,便是那最後的絕唱。

“朋友門,朋友們,在那天空上的上帝正仁愛地看着我們!”

“喜樂!燦爛光芒照射大地!”

“你的力量讓人們,消除一切分歧。”

“在你的光輝照耀下,人們團結成爲兄弟!”

“萬民呵,擁抱在一起,和全世界的人接吻。”

“弟兄們,在星空之上,一定有慈父水世長存!”

“我擁抱你們,這吻是獻給地上的一切生靈。”

“這是獻給地上所有的生命!”

“喜樂!”

“歡樂女神聖潔美麗!!”

“燦爛陽光照射大地!!!”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