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敢去出使麼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遊戲三國之英雄傳說 > 遊戲三國之英雄傳說 > 

第一百九十一章 敢去出使麼

第一百九十一章 敢去出使麼

方誌文微笑的看着崔林,對這個新下屬的回答十分的滿意,同時也有小小的疑惑,對於崔林的屬性,剛纔他抽空看了看,發現崔林現在已經是三階頂端的內政將領了,按照他這個年齡,將來的能耐肯定不會小,怎麼自己似乎對這個人沒有印象呢?

其實這很好解釋,因爲這個崔林被他的從兄給遮掩住了光芒,崔琰可是八階的內政將領,與崔琰一比,崔林就什麼都不是了,而且崔林是後來在魏國漸漸的爬起來的,可以是說大器晚成的那一類。所以,只看三國演義,不看三國志的方誌文,是沒怎麼留意崔林這個人的存在的,不過不要緊,香香與李雪音都會很快的將崔林的〖真〗實身份找出來的,只不過,她們要如何講給方誌文聽纔是大問題。

“德儒所言甚是!豐寧郡最大的問題乃是地廣人稀,其次就是人才匱乏,以往,我們漢人會認爲草原上比較貧瘠,其實這個觀點是錯的,水系豐富的草原地區是可以耕種的,而且放牧牛羊的價值也並不一定比耕種差,胡族之所以不能依靠放牧豐衣足食,一是因爲胡族頭領盤剝過甚,二是因爲與漢族的交易渠道不暢,導致交易成本過高。如果草原掌握在我們漢人手裡,其創造的價值要比在胡人手裡高得多,問題是這個好處現在明白的人不多,所以草原上對漢族人口的吸引力是有限的。但是在異人眼裡,對草原的價值是有着充分的認識,從他們對開發草原的熱情上就能看出來。也因此,豐寧郡面臨的第三個問題是原住民與異人人口比例倒掛的問題。這,基本上就是我們現在所面臨的全部緊迫問題了。”

崔林仔細的聽着方誌文的話,同時在心裡急速的思考,方誌文是在從本質上分析豐寧郡問題的根源,這與他剛纔分析問題的角度不同,或者說,層次不同。

崔林的分析看上去是很有道理的,而且得出的結論也沒有問題,但是跟方誌文的說法放到一起一對比,就發現方誌文的說法更加接近本質,是從源頭上找問題,同樣的,獲得的解決方法當然也會比崔林的思索更加的深刻與準確。

從這點上看,崔林不得不承認,自己在方誌文的面前,還是顯得膚淺了一點,想到這裡不由得有些臉紅,同時對方誌文的敬服也從心底裡慢慢的涌起。

“屬下明白了,主公的分析非常深刻,從中可以看到很多問題的根源,同樣的,也能從中找到不少解決問題的辦法。”

方誌文的眼神閃了閃,十分感興趣的問道:“德儒有什麼新想法?”

“剛纔主公說到,胡族的頭領對牧民盤剝過甚,那麼屬下有兩個建議,仗要打,但是生意也可以做,我們可以將牛羊相關的交易直接做到牧民家裡去,這點可以用......用甄家,主公與甄家聯姻應該不假吧?”

崔林一邊思考,一邊將自己的想法如實道來,他現在已經不再害怕說錯話,因爲他將自己是來面試的事情早給忘到一邊去了,現在他只是非常着迷的與方誌文探討草原攻略。

“不假,這個事情可以做,遠交近攻、釜底抽薪嘛!”

方誌文笑着點頭,這個主意李雪音也提出來了,她建議的是用投靠的鮮卑族人,或者烏桓人來進行,可以暫時給這些人一個虛假的部落,讓他們方便行事,不過距離遠的,用甄家也無妨,因爲戰爭是戰爭,貿易是貿易,胡族人也不會傻的拒絕商隊進入草原,因爲那等同於自殺!

方誌文的態度顯然鼓勵了崔林,崔林的神情更加的亢奮了一些,語速也不知不覺的加快了,畢竟還是年輕人,有時候會有些忘乎所以,方誌文微笑的看着崔林繼續發表他的建議,心裡下意識的爲崔林找好了藉口,只是他似乎忘了,其實他自己也是年輕人。

“嗯,屬下也是這個意思,還有一點,就是可以離間低層牧民與胡族頭領的關係,以類似流言的形式傳播開來,這點主公麾下有衆多的胡族降兵,都是可以加以利用的,不用別的,只要他們自己去現身說法就可以了。”

“不錯,這個主意也很好,現在所有的戰俘和奴隸,已經都予以釋放,轉變成了普通的居民,享受着跟大漢百姓一樣的三十稅一的賦稅,半成的商稅,這種程度的稅收,與胡族內部的嚴苛盤剝有着天壤之別,現身說法確實是個有效的方法,這樣能自然吸引牧民來投,等於是釜底抽薪之策,是先進文明與落後文明戰鬥的根本之策,非常好!”

崔林非常的〖興〗奮,臉都因爲〖興〗奮而有些發紅,一方面,固然是因爲主公對他的贊同,另一方面,也是因爲與主公的談話,如同一個棋逢對手的棋局,充分的激發了崔林自己的潛力,爆發出閃亮的思想火hua。

而站在主公身後,默默的聽着兩人之間對話的甄定遠和周靜峰,已經有點瞠目結舌的架勢,這兩人的對話讓他們兩個武將覺得非常的慚愧,爲什麼自己就想不到這些呢?他們一說出來,自己只覺得如同醍醐灌頂,整個人都通透了,但是他們沒說之前,自己是完全想不到的,這個,就是差距吧。

“先進文明與落後文明的戰鬥,主公這個評語真是精確!我大漢的先進文明,一定能從根本上戰勝胡族的落後文明,同樣的,落後文明的民衆,也應該會嚮往先進文明。”

“呵呵,是的,但是我現在缺少一個人,去將這些東西告訴烏桓人,告訴樓班,德儒,你可敢去會會樓班?”

崔林有些驚訝的看向方誌文,不過方誌文的臉上並沒有什麼特異的表情,只是在就事論事,崔林相信,即使自己不答應這個請求,方誌文也不會因此而看低自己,崔林不知道他自己爲何有這樣的想法,但是這一刻,他確實就是這樣想的。

其實,這中想法來源於方誌文對崔林的讚賞和看重,讓崔林有了這種信心,不過這還是不夠的。

“這不是命令,只是徵求你的意見,不過德儒願意前往的話,我一定會保證德儒的安全,你的身後有數萬大軍,樓班不敢將你如何的。”

崔林啞然笑了笑,跪坐起來朗聲道:“主公,屬下並非害怕。且不說樓班現在弱勢,他不敢輕易激怒主公,即使退一萬步來說,我此去乃是爲了樓班的前程而去,怎麼說也是對他有好處的,他即使不能接受,也未必不知道好歹吧。再說了,屬下自負有自保的能力,主公無需爲屬下的安危擔心。”

方誌文讚賞的點了點頭,老實說,去見樓班確實沒有什麼風險,關鍵是能不能有便給的口才說服那個優柔的傢伙。

“如此甚好,你可跟樓班只談內附之事,不談投降,以德儒之能必能建功!”

崔林恭敬的應下,只談內附一方面給足了樓班的面子,另一方面,也是崔林本身安全的保證,對於一個來勸降的人,烏桓人可以充滿恨意,但是對一個來談部族未來的人,烏桓人必須給於尊重。

“主公,按照大漢定例,外族頭領汗王內附,最高可以定縣侯,屬下應該如何去許諾?”

崔林的這個問題關鍵不在於許什麼諾,關鍵在於方誌文能否讓這個諾言成爲現實,大漢的定例還能不能如約實現是一個問題,朝廷會不會承認方誌文單方面的許諾又是一個問題。

“至少保他一個鄉侯,這點德儒無需擔心,此事劉伯安大人已經知曉,並且同意的。更重要的是,朝廷裡的人應該也希望見到這個結果,大漢的北邊都是草原啊,地方大着呢!”

其實讓劉虞同意這點方誌文一點代價都沒有出,因爲樓班內附成功的話,這個功勞可是要記到劉虞的頭上,再怎麼算,也算不到方誌文的腦袋上,因爲從原則上來說,方誌文根本就沒有外交的權力,這個權力在劉虞的手裡攥着呢。

沒有權力自然也就不會有功勞,不過,方誌文要的不是功勞,而是實惠,是樓班的那六十萬部民和部隊,至於功勳,以前很重要,現在已經不那麼重要了,方誌文自己的數據面板上,功勳值已經足可以拜將軍了,就是東南西北的四鎮將軍職務,但是,現在方誌文是太守,乃是行政等級,跟功勳值無關。

至此崔林已經完全明白了,主公的意思是在說,現在豐寧郡其實就是一個樣板,一旦豐寧郡成功的在草原上打開了局面,豐寧郡的模式就有可能被朝堂上的巨族世家所複製,所以,樓班也就成爲了一個樣板,烏桓的大部族內附,足以震懾整個草原上的胡族,同時也爲處理漢胡關係,樹立了一個新的模式,不管是對哪一方面,都是有好處的。

想通了這點,崔林不由得有點小激動,自己剛剛來豐寧郡,就撈到了一個能夠名留史冊的任務,從中也可以看出主公對自己的重視,而自己一旦完成了這個事情,自然也就能夠正式獲得豐寧一系元老的認可,也算是在豐寧站住了腳跟,沒有辜負大兄的託付。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