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闢道立心 > 闢道立心 > 

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轉機

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轉機

軍情要事,自然不會聽信一人之言,還需要多加考證,才能夠決定下一步。

吳毅在衆人爭議的時候,並沒有多言,等到爭議之聲漸漸息卻,才揮了揮手,對那斥候道:“一路風波,你先下去休息一下吧!”

斥候退下不提。

吳毅看向左右的幾位將領,尋找一位可與謀劃之人,只可惜,沒有一人與吳毅對視,倘若真有五萬來敵,這個破敵之功可是不容易得到。

“大人,聽說本朝大軍便在百里之外,不如令快馬回去請求支援?”

“是呀是呀,連續奔襲這麼多日子,居無定所,好像流民一樣,將士們全無戰意,也是時候讓留在後方的他們分些擔子了!”

“說得對!不能夠總是我們在前面應對強敵,他們在身後坐享其成。”

……

這個建議一經提出,就得到如此多的擁護與支持,很顯然,這個觀點並不是驟然提出,而是在軍中蔓延多時。

吳毅沒有違揹他們的意願,就如之前沒有否決他們撤退想法一樣,頷首應下,讓許多人大爲訝異,看來吳毅心中也滋生出不滿來了。

吳毅繼續問道:“然後呢?”

“可遣分隊擊其糧道!”

“附近有一條惠水,泥沙淤積,是爲地上之河,可遣人掘堤壩,借水爲兵!”

衆人七嘴八舌地提出自己的建議,作爲原定計劃之中的路線,自然是經過精密的考慮與安排的,對附近地形經過研究,所以他們的建議多多少少都具有一定的操縱性。

到最後,除卻派出人員向百里外的駐軍求援之外,其餘的建議,吳毅一概壓下,只說需要再考慮一番。

雖然如此說,只是衆人皆明白,吳毅是看不上這些建議,所以如此推脫而已,一場聚議,就此散去。

衆人散去,吳毅打開斥候送來的書信,仔細端詳起來,偶一擡頭,看見營帳之中,竟然還有一人未曾離去,就連身子也未嘗動一下。

此人喚作劉全德,並非大極王朝出身,而是小國之人,後來加入隊伍的,身形略顯瘦弱,臉上留着參差不一的鬍鬚,一對眸子略顯渙散,平日看去,全無精氣神,病殃殃的,所以此人在吳毅心中的地位,趨近於無。

此人原是鄉間的地痞流氓,整日遊手好閒,雖無大惡,小惡不絕,之所以此人能夠進入議事廳,還是因爲他幫助吳毅穩定住了一地局勢,不僅如此,還收攏起數千人的隊伍,有些號召力。

作爲回報,吳毅便讓他統帥那隻隊伍,職位是萬夫長,只不過吳毅藉口沒有得到朝廷敕令,所以前面加了一個“代”字,就權力而言,影響不大。

此外,讓他加入議事之中,只不過,因爲劉全德資歷太淺,也缺乏見識,所以他平日基本上不說話。

而這一次,在衆人失聲的情況下,唯有劉全德一人留下,不能夠說他沒有毛遂自薦的想法,只是,吳毅尚且沒有透露出自己的心意來,他領悟了幾分?

吳毅放下書信,道:“汝有事要私奏嗎?”

這劉全德自座位上起身,“砰”地一聲跪下來,起手道:“大人,不能夠再撤退了,再撤必死無疑!”

吳毅瞳孔之中閃過一絲亮光,只是還是斥責道:“你知道什麼,眼下分田,百姓不受,大戶盡走,大軍錢糧將絕,不退,難不成在此等死嗎?”

“自古狹路相逢勇者勝,試想先前,便是以一當十,我軍將士,也未曾有半點動容。眼下不過是區區五萬敵軍,諸位將軍竟然害怕若斯,此刻若是退了,將士們全無戰意,所走的,必然是一條絕路!”

“不往後退,難不成還前進不成!”吳毅帶着幾分譏諷的語氣道,一般人面對這等情形,早已嚇退,不敢多言。

但是這劉全德好像豁出去了一樣,道:“正是!”

吳毅怒容稍霽,道:“說來聽聽!”

“大人此行,恍如神龍入海一般,橫掃千里,滅國無算。繼而打殺豪強,分田佃戶,民心在身,但凡再有一場勝利,一定能夠壓制下復辟勢力,百姓非是不願得田,只是攝於各家地主豪奴仗勢欺人罷了!”

“大人眼下若是退了,茫茫黔首,誰人與他們主持公道。”說到底,劉全德代表的是分田後百姓的利益,自然是不願意看見吳毅退兵的,眼下退兵,安知日後是否會撤回橫川嶺以西,那麼他們的利益,由誰人來保障。

“非我不願爲他們主持公道,只是大軍精疲力盡,歸心似箭,非我所能壓制。”

“大人過慮了,大軍連戰連捷,氣勢正盛,何來精疲力盡一說,所謂歸心似箭,不過是看不見立功報國的機會罷了!”

吳毅眉頭一挑,道:“這麼說來,你有辦法嘍!”等了這麼久,總算是有人站出來了。

“請大人再撥我三千重甲軍,必拔升龍城以報大人!”

重甲軍,全身披甲的兵士,很多士兵連鎧甲都沒有,這劉全德也是獅子大開口,吳毅搜遍全軍,也未必能夠給他湊齊三千來。

至於升龍城,則是附近一個小國的國都,也是諸國聯軍中的一員,眼下大軍抽離,正是突襲的大好時機。

吳毅故作思索,道:“此事事關重大,風險不小,需要衆人商議之!”

劉全德瞳孔放大,不知道吳毅此舉何意,若是要否決直接否了便是,何必在衆人面前商議,這商議結果還需要說嗎?定然是絕大多數人反對。

方近離開的一干人馬,復又被吳毅召喚而回,而聽到這個消息後,絕大多數人的想法,都是認爲劉全德不知天高地厚,在拿全軍的生命在做賭注。

劉全德極力辯駁,只是除了幾位與他一樣是後來加入的將士們附和外,都是一片質疑之聲。

被逼得急了,劉全德道:“爾等若是覺得有風險,大可在此鎮守,我自帶兵前去,一羣婦人之流,全無半點血性,也不知道是如何混上此位的!”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