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7.第337章 別無選擇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重生08:從山寨機開始崛起 > 重生08:從山寨機開始崛起 > 

337.第337章 別無選擇

337.第337章 別無選擇

針對今年開始的美方的內部環境變化,由此帶來的外部環境變化,徐申學是早有預估,但真擺在面前的時候,還是有些擔憂的。

過去幾年的準備,因爲時間有限,所以還是過於單薄了,並不足以支撐先進工藝,尤其是七納米工藝的自主可控。

而這個七納米工藝的自主可控,對於未來幾年的智雲集團而言至關重要。

徐申學不得不慎重!

很多業內人士都知道,智雲集團的核心業務是智能終端,其次是半導體業務。

而上述兩者都離不開芯片。

芯片又離不開光刻機爲核心的半導體制造設備以及耗材。

這也是智雲集團搞智雲半導體、智雲儲存這兩家半導體設計企業,同時也搞智雲微電子的核心原因。

如果智雲微電子不行了,那麼就會影響一連串的智雲旗下的芯片製造,進而影響智能終端和半導體業業務。

別扯什麼代工了,哪怕現在還沒有任何明面上的封禁,都別指望臺積電和四星會承接智雲集團的芯片代工……現在不封禁,那純粹是沒必要,人家智雲又不會去找代工。

但是智雲集團哪一天真需要找代工了,美財團會毫不猶豫的進行全面制裁。

還想找代工,夢裡都沒這麼好的事!

以上這些也就有了基本的邏輯,那就是要限制智雲集團,最好就是直接卡死智雲微電子的先進工藝製造能力。

而要卡死智雲微電子,最好的就是直接對光刻機爲首的設備以及耗材動手。

只是徐申學也不傻,早早就開始搞了仙女山控股,然後玩自力更生,搞半導體全產業鏈,自己研發光刻機以及蝕刻機,離子注入機等半導體核心設備,同時也搞光刻膠、特殊氣體等各種耗材。

雖然弄出來的東西還差了點,但是好歹能用啊。

這也是之前美財團沒有和徐申學徹底撕破臉皮,沒有直接對DUV浸潤式光刻機爲核心的半導體設備以及耗材下手的緣故。

因爲哪怕下手了,也卡不了太長時間,頂多封鎖個一年兩年的,也改變不了什麼。

等過個一兩年,還是老樣子。

此外這種徹底撕破臉皮,還會引來徐申學的瘋狂反擊……現在ASML的EUV光刻機都還沒能量產出貨呢,項目比預期推遲了至少三年以上,甚至如果徐申學不鬆手,這EUV項目都還得繼續往後推移。

徐瘋子,可不是任人拿捏的角色……

有所顧忌,徹底撕破臉皮最後導致雙方都有所損失,最後才形成了一個臨時的妥協。

由此形成了最近兩年左右的一個很脆弱的平衡。

但是這種脆弱的平衡,是建立在徐申學和部分美財團雙方都有些顧忌的基礎上的!

而部分美財團,可沒辦法代表所有美財團的利益,更沒辦法代表所有美普通人的利益,甚至他們和徐申學達成的這種協議,一定程度上都會損害部分美財團以及部分美普通人的利益。

有些人想要和徐申學維持脆弱的平衡,然後繼續賺錢。

但是有些人就想要打破這種平衡,目的嘛,同樣也是爲了賺錢。

還是那句話,別把國家人格化……

國家是一個由多個利益集團,無數普通人所集合起來的一個組織,內部有不同的利益劃分,有不同的想法,千奇百怪,啥人啥想法都有的。

這種美財團內部之間的利益衝突和矛盾,延伸到美普通人之間的利益矛盾,最後也就影響到了智雲集團這邊。

徐申學也觀察到了近期美那邊的環境發生了變化,一個留着金髮獅子頭的男人正在迅速崛起。

而這人背後代表的利益比較特殊,玩的是‘美優先’那一套,和之前很多財團們推行的‘全球化’是不一樣的。

而和徐申學達成協議,彼此有着顧忌的美財團,其實玩的也是全球化……玩的是印刷紙幣,然後搜刮全球財富,然後把影響力輻射出去,進而獲得超然地位。

不過這種模式,對於部分美普通人而言,可能就不那麼友好了……財團賺錢,關他們普通人屁事。

人家財團的錢又不會給普通人花,甚至人家財團手底下的跨國企業,在海外賺的利潤都不轉移回美:稅太高!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值得重點說一說的事情。

一大票美企業的現金流都是非常誇張的,動不動幾百億美元甚至更多,比如水果的現金流兩千多億美元呢。

爲什麼那麼多現金流?

因爲他們在海外的經營利潤都會留在海外離岸公司的賬戶裡,是很少轉移回去本國搞什麼投資,拉就業的。

這是爲了避免雙重徵稅……因爲大部分國家對企業在海外的經營所得,也會徵稅,頂多就是在海外經營已經繳納過稅款,這部分可以抵扣一部分。

所以很多跨國企業,沒有十分之必要,一般不會把海外利潤轉移回本國。

如此導致跨國企業的海外現金流往往非常誇張,海外賬戶一大堆錢,但是在本國如果業務不太行的話,甚至還會出現很搞笑的事:本國的業務還需要貸款來維持……它不是沒錢,只是在本國賬戶沒錢。

而本國貸款的成本,比把資金轉移回來還要更低。

它們的模式,和同樣屬於世界頂級跨國集團的智雲集團其實有極大的差距。

智雲雖然現金流也非常高,也在海外賬戶的資金擁有大量的資金,但是相當多一部分還是會轉移回國內,用於各種投資以及研發等。

畢竟智雲的根基是在國內,在國內擁有龐大的半導體產業以及研發體系,而維持這麼龐大的研發體系以及半導體產業,所需要的資金是非常龐大的,如果不把錢轉移回來也搞不了。

只不過資金轉移回國內的過程會比較複雜,大部分都是以海外子公司投資國內的方式進行資金轉移,也會進行合理的避稅。

此外智雲集團在國內的待遇其實很好,各種優惠措施基本都是最頂格的,能給的都給了,不能給的也想着辦法給,因此智雲集團把海外利潤轉移回國內的稅收成本也不高。

但饒是如此,智雲集團每年繳納的稅收也是一個天文數字,是國內民營企業里納稅最多的企業。

15年裡,智雲集團在國內納稅超過一千五百億元……這是什麼概念?粗略的說就是兩桶油加起來納稅是六千多億,菸草老大是一萬億。

而常規企業裡,通訊基站巨頭,再加上也搞手機的華威一年在國內納稅是四五百億。

如果再把範圍擴大一些,那就是官辦企業的納稅總額,大概也就四萬億,民營企業也是差不多這個數,兩者加起來是八九萬億左右。

智雲集團一家企業,就納稅一千五百億,大概佔比全國企業納稅總額的百分之一多點。

但值得注意的是,這僅僅是智雲集團這個上市公司在國內的納稅,並不包括智雲集團所控股,戰略投資的大量企業以及一大票關聯企業的納稅。

ωωω⊙ t t k a n⊙ ¢O

威酷電子,威酷實業,威酷貿易,華星科技等等其實都是納稅大戶。

智雲集團,它只是一個上市公司‘智雲控股‘’’的經營實體,並不是徐申學所掌控的產業鏈全部。

實際上徐申學所掌控的是智雲集團爲核心的一整個電子消費以及半導體產業鏈,全部加起來是非常誇張的……智雲集團是這兩個龐大產業鏈裡的火車頭!

它的最大作用其實都不是交稅,或者直接提供就業崗位……單純智雲集團這個上市公司,它全球僱員才五十幾萬人,可提供不了多少就業崗位,直接交稅看似多,但其實也就那樣。

爲了能夠讓火車頭動力更大,拉動更多的火車車廂,跑的更快,因此這些年智雲集團是獲得了大量扶持的,稅收成本減負也是屬於其中之一。

所以智雲的稅收比例,其實不算高……哪怕把大量經營利潤轉移回國內,其稅收成本都比較低。

之所以各種優惠措施之下,還能繳納一千五百多億的稅,那也沒辦法,誰讓智雲集團的營收太誇張,再少就說不過去了……

就這樣,歐盟等不少國家,也三天兩頭拿智雲的稅收說事,有些人叫嚷着要給智雲來個反傾銷、反補貼調查!

把很多人都給整無語了……地球人都知道智雲的產品死貴死貴的,和低價沒有半毛錢關係,公認的超高毛利率,就這,你還指責它低價傾銷?要搞反補貼調查?

智雲要是真的玩補貼後低價傾銷,世界各大智能終端廠商都得死一大片……

五千多起步價,高端上萬的S系列都已經一年賣出去兩億多臺了。

如果智雲S系列來個三千起步,五千高配,庫克和李家父子都得相約跳海,不說國外廠商了,國內的手機廠商,包括威酷電子在內都翻白眼,然後集體破產……當然,這種事想想就行了,現實不可能出現。

因爲S系列真賣三千塊的話,智雲自己得先破產……

————

諸多情況結合起來,智雲集團一方面是因爲自身的需求,一方面是因爲轉移成本比較低,因此智雲集團是傾向於把海外利潤轉移回國內的。

但是美財團下屬的企業不是這樣的……他們沒這個需求,同時轉移成本非常高。

這造成了什麼區別?

智雲集團也是跨國企業,結果大把大把的往家裡匯錢,然後搞產業,拉就業,這些財富還將會通過各種渠道進入經濟活動裡,然後成爲普通人的工資,養家餬口。

而水果,高通等美企業呢,基於美方的體系,人家可不幹這種事……錢非但不拿回去,而且還會把產業鏈轉移到其他國家去……這意味着把稅收和就業也轉移走了。

然後,很多美普通人就不樂意了啊……鐵鏽帶的人就很有意見了。

這種意見積累,到了現在積累的越來越多,最後現在被人引爆後,就爆發出來了強烈的能量。

所以……就有了高喊製造業迴流,美優先這些口號。

按照道理來說,這本來是人家美方自己的事,和智雲集團沒啥關係……但問題是他們要搞製造業迴流的話,那麼就會想方設法刺激製造業迴流。

而這一系列的各種方法措施,必然會影響其他經濟體系,尤其是智雲集團這種跨國企業,就會第一時間受到衝擊。

搞清楚了這一點,那麼就會發現很多事情的出現是必然的,幾乎沒有辦法進行規避。

不是徐申學和某個財團達成了什麼協議,然後就能避免這種事了……

————

徐申學仔細分析了近期對面的風向,然後就做出了自己的判斷,後續外部環境可能還會進一步惡化。

對方現在只是開始試探,但是這種試探只是前奏,後續必然會越來越厲害。

當外部環境持續惡化的情況下,智雲集團該如何自處?

光靠威脅,能得一時妥協,但不是長久之計……不說別的,萬一人家也不和你徹底撕破臉皮,就現在這樣,只是光刻機給你推遲一兩個月,然後某一天裡給你某種設備或耗材又卡那麼一兩個月,

人家也不和你徹底撕破臉皮,就這麼時不時噁心你一下,拉你後腿……到時候智雲集團到時候該怎麼辦?

徹底撕破臉皮?那也不至於到那種嚴重程度……總不能爲了損失一塊錢,拼着一百塊不要也撕破臉皮了。

但是你這一次屈服了,不用多久對面又來弄一一次,讓你損失幾塊錢……沒完沒了,鈍刀子割肉。

咋辦?

一氣之下,直接掀桌子?

這只是情緒化的無能選擇而已!

做生意是需要理智的,不能搞腦子一熱的情緒化,任何選擇都需要基於利益去考慮。

當掀桌子的代價大於屈服的代價時,那麼就不能掀桌子,這是很現實的利益衡量問題。

比如現在,智雲集團的日子過的好好的,是世界第一大高科技企業,最高市值企業,犯不着因爲些許小損失,就和敵人兩敗俱傷啊。

但是有了顧忌後,就會處於一種非常尷尬的博弈狀態……屈服不是,撕破臉皮也不是,頂多就是玩一玩對等反制。

這,其實也是徐申學崛起之後,美財團對徐申學的心態……殺不是,不殺也不是,就很噁心!

徐申學如今,也面臨着同樣的問題。

針對這個問題,徐申學的選擇是‘自主可控’!

當智雲集團不依賴對外的半導體設備和耗材的時候,選擇的餘地就大很多了,可討價論價的空間也就大了,談判也就有了更好的基礎。

所以,徐申學察覺到太平洋對面出現了新變化後,除了維持以往的強硬態度,迫使對方收回試探的爪子外。

也是做出了更重要的選擇……再一次通過十多家海外離岸基金、柳河控股等企業對仙女山控股進行注資,涉及資金總額達到五十多億美元。

同時智雲集團通過旗下的智雲微電子,向仙女山控股下了一大筆半導體設備以及好詞啊訂單,並提前交納了訂單的大筆定金,第一批交納的訂單金額就超過五十億美元。

智雲旗下的智能終端事業部,還有威酷電子那邊,也對仙女山控股體系下的大量電子消費產業鏈,主要是各零配件供應商也下了一批高價訂單,數額也不小。

仙女山控股體系下的很多半導體設備以及耗材的企業,除了做半導體設備和耗材外,往往還從事電子消費產業鏈,如今也做汽車供應鏈。

搞光刻機鏡片的南江科技,他們的主營業務其實是智能終端的各類民用消費級攝像頭,包括手機攝像頭,也涉及相機攝像頭,順帶也提供一些高精尖的鏡片……車規級的攝像頭也搞,乃是海藍汽車的車載攝像頭供應商。

搞光刻機光源的南方光學,他們的主營業務其實是搞充電頭以及線材的……智雲以及威酷電子的充電頭以及數據線,大部分都是這家企業提供的,而且其快充頭技術很不錯,也獲得了不少其他智能終端廠商的訂單。

搞工作臺的龍科精密,人家的主營業務,其實是各種馬達,尤其是智能終端領域裡的震動馬達,然後還和海灣汽車一起開發電動車使用的電機,乃是智雲/威酷的智能終端的震動馬達的主要供應商,同時還是海藍汽車的電機供應商。

智雲集團每年都會通過各種訂單,包括智雲微電子的半導體設備以及耗材訂單,智能終端的零配件訂單,海藍汽車的一些零配件訂單,向仙女山控股體系轉移大量的資金。

這些資金最後都是花在了半導體設備以及耗材領域的研發上。

因此,別看智雲集團表面上沒有入股仙女山控股,但是每年都提供至少上百億美元的資金支持呢。

智雲集團這邊的訂單扶持,海藍汽車的訂單扶持,再加上徐申學手頭上的各種投資基金的直接資金注入。

這將會讓仙女山控股體系在今年,再一次獲得至少一百五十億美元以上的資金支持。

除了資金扶持下,徐申學再一次加碼了科研名額的投入,爲此不惜從其他企業裡抽調科研名額。

包括南門航天,海藍汽車,銀河生命,益海科技,威酷電子甚至智雲集團,都被徐申學抽調了一批中高級的科研名額。

這些抽調出來的中高級科研名額,將會全部投入到仙女山控股體系之下的各企業的研發機構。

完成內部的準備後,徐申學又跑了一趟京城,針對半導體產業進行了一次工作彙報,重點提及了半導體產業遭到全面制裁的威脅以及可能面臨的危局。

一邊說威脅,一邊哭窮,然後錢是沒弄到多少,但是拉了一些訂單,也得到了一些稅收減免的扶持,折算下來有個二三十億美元吧。

咋一看似乎不多……但是徐申學去京城去的勤快啊,這一次拿一點,次數多了也不是個小數目了。

雖然家大業大的錢多,但是要錢的領域也多啊,哪能都給你徐申學啊,這一次有個二三十億美元就很不錯了。

而徐申學的目的,也不是爲了什麼錢不錢的,真要爲了二三十億美元,他自己也能額外再拿出來,犯不着來哭窮啊!

最重要的還是徐申學這一次,一口氣弄了一千多個高級人才回來,少部分是直接入職,大部分是兼職。

之所以大部分都是兼職,那是因爲這一千多號人裡,全都是各科研所或高校裡的頂級人才,涉及各領域,包括自動化控制,光學,材料等等。

這些人才很稀缺的,基本都是各科研所裡的骨幹之流,稱得上一個‘科學家’的頭銜。

他們本身也承擔着很多重要項目的研發任務的,如此寶貴的人才借給你徐申學用一段時間還行,但是想要把他們全部打包帶走,那是不可能的……

都給你搞半導體了,那其他項目還要不要搞了,重要的科研項目也不僅僅是隻有半導體呢,其他很多領域也很重要的,光是科技領域重大專項就有十六個呢。

所以這些頂級人才,大部分還是以兼職的方式成爲徐申學的員工,而且基本都有時限,算是暫時借調。

徐申學之所以非要給這些科學家們弄個兼職的名頭,也不是爲了當他們的老闆,而是徐申學的科研系統只能作用於他實際控制的企業,科研名額只能用在他的員工身上。

徐申學把這羣人拉過來,純粹是爲了給他們也套一個科研名額……不然空有名額也套不上去。

以前他也幹過用兼職的名頭髮科研名額,不過規模都沒這一次大。

這一次,爲了進一步推動半導體的自主可控化,徐申學也算是下了狠心!

畢竟半導體工藝,事關整個集團,乃至背後一大串產業鏈的生死,容不得半點的馬虎。

任何妥協、協議之類的都不是長久之計……自己都沒有的東西,憑什麼指望別人給你?

你當人家傻子啊!

徐申學不僅僅是要搞等效十四納米工藝的自主可控,更要搞等效七納米的自主可控化。

等把等效七納米工藝自主可控後,那麼後續的諸多事情就好辦了。

——————

二月中旬,春節剛過,各大企業剛開工,徐申學就在仙女山控股公司總部,召開了一次會議。

參加會議的主要人員是仙女山控股體系下,各半導體設備、耗材企業的負責人以及研發部門的負責人。

在會議上,徐申學提出來,爭取一年內實現等效十四納米工藝的核心設備以及耗材的自主可控,兩年內實現等效七納米工藝的核心設備以及耗材的自主可控。

其自主可控的初期目標是實現去美化,這是爲了避免對方禁止智雲集團使用美國技術。

然後進一步深入去西化,這是避免美方對其盟友施加壓力,迫使其盟友也禁止智雲集團使用其技術。

最終目的是實現全面的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哪怕整個西方都對智雲進行技術制裁,也不會影響到智雲集團生產、使用先進芯片。

當然,事情要一步一步的做,如今最重要的還是一些核心設備以及耗材的自主化。

光刻機就是其中最爲典型的例子。

“HDUV-600型光刻機的研發工作要提前,爭取今年第三季度就開始供應量產型號,讓智雲微電子進行前期試驗。”

“明年第三季度,智雲微電子必須能夠獲得足夠的該型光刻機,以及配套的核心設備,協助智雲微電子完成第二十五廠第二產線的建設、包括設備安裝和調試,然後進入技術驗證階段。”

“我們必須確保,在後年第二季度的時候,哪怕採用進口設備的第一產線無法順利投產,那麼採用國產設備的第二產線也必須投產,以生產等效七納米工藝的芯片,以維持集團智能終端的市場競爭力!”

“我知道任務很艱鉅,但是我們別無選擇!”

“要錢給錢,要人給人,我會給你們所有的支援!”

“但是項目進度必須保證!”

徐申學說話的時候,還觀察着手底下的這些企業的負責人以及研發負責人的表情。

同時心裡也準備對其中部分做事拖拉,缺乏進取精神的負責人進行調換。

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總會有人缺乏進取心,或者畏懼困難,而徐申學不允許這樣的人在自己的核心企業裡擔任要職。

仙女山控股這邊的戰略會議結束後,徐申學很快也調整了部分企業的人事,把幾個負責人的位置進行了調換。

也不是說直接炒魷魚,而是調到其他企業任職……畢竟人家也只是缺乏一些進取心,並沒有犯下什麼錯誤,而徐申學手底下企業那麼多,總有企業是需要成熟穩重類型的管理人員的。

一個人是不是人才,得看你把他放在什麼位置上!

位置放對了,那麼就是個上好的人才。

位置放錯了,那麼上好的人才也會變成庸才,甚至會起到負面效果。

徐申學對這些企業高管的使用,還是比較寬容的,只要高管不犯什麼錯誤,哪怕一時間做不出來什麼成績,那麼徐申學也會根據高管的情況進行調整,給換個子公司,換個崗位。

畢竟能夠爬到這些重要子公司負責人,研發部門負責人的人,其他的不說,但基本都是個人才了……庸才是爬不起來的。

直接炒魷魚還是比較可惜的,所以能換個崗位讓他再試一試還是有必要的。

畢竟牛馬好找,一抓一堆,但是堪用的企業高管,真不是那麼好找的。

調整了仙女山控股這邊的事情後,徐申學一邊親自盯着仙女山控股體系下各企業的研發情況,一邊也是開始關注智雲集團的春季發佈會。

還有十多天,智雲集團就會召開春季發佈會,以發佈C系列手機以及SX系列手機。

除了智能手機外,智雲集團的平板電腦,智能手錶這兩個主要的智能終端,一向來也是在春季發佈會裡發佈的。

因此今年的智雲春季發佈會,將會發布四大系列的產品,此外還會有一些零碎的生態鏈產品。

智雲集團的一些生態鏈產品,包括一些軟件產品,乃至半導體產品等,要麼見縫插針的在春季發佈會、秋季發佈會,還有冬季發佈會裡陸續發佈,要麼是旗下子公司的產品,然後單獨舉行發佈會。

比如智雲半導體就有直接單獨的產品發佈會,用來發布一些芯片產品,如顯卡,CPU,手機SOC這些。

所以智雲集團裡,一年到頭的各種發佈會其實還挺多的,只不過大多影響力不大,外界關注比較少。

真正關注比較多的還是秋季的旗艦機發佈會,其次則是春季發佈會。

尤其是旗艦機發佈會,不僅僅是智雲集團的大事,也是科技界的狂歡,每年智雲集團都喜歡在旗艦機發佈會裡整一些黑科技出來。

春季發佈會的話,則是相對平淡一些,手機產品都沒什麼新技術,畢竟C系列手機是屬於中端機型,雖然是新手機,但用的都是成熟技術以控制成本。

SX系列手機更不用說了,一開始的定位就是去庫存產品,如今則是兼任小屏旗艦,去庫存的同時也滿足一些小屏幕用戶的需求。

平板電腦和智能手錶也沒什麼太多可說的。

然而,儘管春季發佈會看似沒有什麼爆點,沒有什麼黑科技,但是它依舊是屬於智雲集團的重要產品發佈會。

關注度還是非常高的。

一些買不起S系列或A系列手機,但是又想要使用智雲手機的人,他們就會關注這個C系列或者SX系列的手機,花個三千多左右購入。

而今年的S15X,倒是引起了不小的注意,因爲今年的S15X,繼續採用了一體化鋁合金機身。

這也是目前智雲集團裡各手機系列,依舊採用一體化鋁合金機身的手機。

智雲集團的A系列手機,一開始就是金屬中框加後蓋玻璃的設計。

S系列手機,也在S14系列開始就全面採用金屬中框加後蓋玻璃的設計。

C系列的話,則是萬年不變的塑料機身。

倒是SX系列,自從推出後,每年都是維持了鋁合金機身,從一開始的三段式機身,再到一體化鋁合金機身。

今年的S15X也繼續維持一體化鋁合金機身的設計。

並且繼續採用四點三寸屏幕,正面指紋,後置單攝像頭等成熟設計,從外觀去看,和早幾年的S11標準版類似。

不過核心配置還是很不錯的,其芯片採用的是S503芯片,也就是S14手機上的芯片,屬於兩年前的產品,十八納米工藝,再加上3GB的運行內存,使得這款小屏手機的性能還是相當可以的,不會比當下的很多思所謂高端手機差多少。

畢竟現在除了水果使用了十六納米,智雲S15,A15使用了十四納米工藝的芯片外,其他的依舊還在使用十八納米工藝或二十納米工藝,甚至二十八納米工藝的芯片呢。

至於十四納米或十六納米工藝的芯片,四星也要今年三月份纔剛在蓋樂世這種旗艦機,威酷電子在小藍MAX8上搭載。

十八納米工藝的S503芯片,放在當下依舊能打。

因爲在工藝上,勝過這一款芯片的,只有十四納米工藝的智雲S603/602、智雲W906、高通驍龍820以及十六納米工藝的水果A9。

配置S503芯片的S15X,再加上3GB的運行內存,在性能上放在當下,依舊可以說屬於小鋼炮級別。

要麼咋說是小屏旗艦呢。

其起步價三千五百多,價格也不算貴,比如今依舊在售,同樣採用S503芯片的S14手機還便宜。

這款手機引來了不少用戶的關注,當然,即便如此也不能指望太大的銷量,能夠賣出去一兩千萬臺就算成功了。

而C系列的新一代C9,採用的是S507芯片,屬於S503芯片的性能閹割版,其外觀還是塑料機身,加正面指紋設計,屏幕尺寸也是老一套的四點七寸,但是配置了雙攝像頭,其16GB入門版的起售價爲3099元。

智雲集團的新手機,最便宜的就是這個C9-16GB版了,3099元,至於三千元以下。

智雲集團不做三千元以下手機好幾年了!

之前還一度試過對C系列手機降價,恢復到早年的兩千大幾,後來發現銷量也沒提高多少,反而利潤下降了很多,所以玩了兩年低價策略後,又把價格漲上來了。

3099元,這是智雲品牌旗下最便宜的一款新手機,不會有比這更低了。

再低,就傷品牌了。

對於這兩款新手機,正式發佈上市後也沒掀起什麼輿論上的風浪,大多人沒啥興趣討論,頂多多看幾眼S15X就是了。

雖然是去庫存小屏版,但好歹也是S系列手機呢!

至於C系列,這款手機最近幾年一直都沒啥輿論上的動靜,而銷量也是逐年下滑,在智雲集團裡不算太起眼。

不過……這得看跟誰比!

今年的智雲集團內部對C系列的預估是,全球範圍內能夠賣個四千萬臺就算勝利……主要是智雲C系列不上不下,往下不夠低端,沒啥性價比優勢,往上又被自家的智雲S系列壓制的太狠,因此銷量逐年下滑。

四千萬臺呢,這個銷量放在外頭,能吊打一大堆其他品牌的所謂高端機型……

C系列在智雲裡算中端手機,但是三千多的售價在其他手機廠商眼裡,那就是妥妥的高端手機的價位。

很多時候,其實各大手機廠商們的高端機型的主要競爭對手,並不是S系列或A系列,而是智雲的C系列。

一羣手機廠商說要追趕智雲,結果連智雲裡最低端的C系列手機都打不過!

這也挺尷尬的!

不過隨着時代的變化,智雲這邊爲了給S系列讓路,逐步弱化C系列,其他手機廠商的三千元以上的手機也做的逐漸成熟。

那麼後續這個三千元到四千元的市場,可能還會出現變化!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