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下旬,某地試驗場。
相關機構的幾個人看着騰空而起的多架無人機,然後在沒有任何遙控的情況下自動飛行,在模擬建築物之間快速穿梭,飛過樹林,然後準確的探測到模擬車輛目標,緊接着在空中往地面投擲了一個模擬小鐵球。
整個過程其實看起來還是比較笨拙的,無人機升空後持續搜索的時間比較長,搜索路線也有些傻乎乎的,但是這不重要,重要的依舊搜索到了模擬車輛目標,並順利完成了投彈,完成投彈後則是重新規劃路線返回。
返回的過程裡還會進行繞飛,並且進入低空,在建築物和樹林裡進行穿梭,並沒有傻乎乎的一路直線往回飛。
更重要的是,這全程都是無人控制,純AI飛行。
而且這也不是徐申學之前給部分人演示過的,採用AI主機控制,依舊需要通過無線電信號來遙控無人機飛行。
這是純自主飛行,所有的行爲都是由無人機上所搭載的智能控制系統所完成,包括路徑的規劃,沿途的地形環境地圖實時構建,對沿途通過光電以及紅外感應收集信息,並實時處理並分析信息,然後尋找擬定目標。
最後找到目標後執行投擲爆指令。
投擲後則是返回起飛點。
整個過程都是由無人機的AI自行控制並實施。
而這一點,纔是最重要的,也是最爲核心的技術。
該項目的負責人爲徐申學以及衆人解說道:
“我們的這臺無人機上搭載了大量的感應器,包括超高分辨率攝像頭,紅外探測儀,激光雷達,微型雷達,聲波感應器,同時還能接受來自GPS以及北斗衛星雙系統的衛星導航信息,最後還能接受來自智雲衛星低軌道衛星系統超高精度的導航信息。”
“足夠多的信息感應設備,足以讓我們的無人機獲得足夠多的信息,微型雷達可以廣泛探測附近三公里的地形、主要目標,用以指引無人機的初步行動;激光雷達可以實時構建周圍兩百米以內的精密三維地圖,用以指引無人機在複雜環境下進行各種機動,同時搜索驚喜目標。”
“超高精度的攝像頭可以獲得目標的精密圖像,能夠探測出來具體目標信息,並和數據庫進行對比,找出準確某款設備或具體目標人員。”
“聲波感應器以及紅外感應,則是作爲一種輔助感應設備使用。”
“理論上,我們的無人機是具備全天候自主飛行以及執行任務能力的!”
“同時這一套系統,也是可以移植到固定翼無人機或地面移動終端設備上的,只需要進行適應性的改裝即可,畢竟我們做的主要還是這一套AI任務系統,無人機本身只是一個載體。”
“當然,不同的載具也需要不同的行動大模型,目前我們是依託小疆的這臺大型四旋翼無人機作爲平臺使用。”
“此外,我們的這套系統目前還不算完善,算力以及算法都還不足,所以看起來有些笨笨的。”
“尤其是具體目標的搜索和確認上,對識別算法的要求很高,我們目前的目標識別模型還不夠精確,如果現在就投入使用的話,它可能會一定概率的誤判,比如把平民識別爲武裝人員,把我方武裝人員識別爲敵方武裝人員!”
“我們還需要投喂更多的數據,對識別模型進行繼續訓練。”
“路徑規劃系統目前也還存在不小的問題,主要是系統的感應設備雖然足夠了,但是機載的算力不足,很難瞬時處理如此龐大的數據,最後會導致系統有時候會出現誤判!”
“哪怕我們已經主動限制了感應數據的精度,以降低數據量,但是還是不行!”
說着的時候,剛好看到一架正在飛行的無人機,在進行狹小空間飛行的時候直接撞到了建築物上。
“就和現在這樣,過於複雜的環境下,瞬時數據會激增,直接導致芯片超載,處理不及時,進而導致出現路徑規劃失誤。”
徐申學看着傻乎乎撞牆的無人機,然後來了一句:“這就是信息太多,把腦子燒壞了啊!”
“看來,現在的這芯片性能還是不太行啊!”
旁邊的研發負責人道:“的確是不夠用,我們採用的算力芯片是EYQ2芯片,也就是海藍汽車上的算力芯片,這款算力芯片應對民用車輛的自動駕駛夠用了,但是對於我們的無人機系統而言,還是遠遠不夠。”
EYQ2芯片,這是智雲半導體和海藍汽車聯合研發的車規級算力芯片,採用智雲微電子的十八納米工藝,也就是類似英特爾的22納米工藝,是一種結合CPU和GPU的綜合算力芯片,單枚芯片40TOPS。
這種芯片已經算是當下最頂級的車規級算力芯片了,但是依舊不夠用。
此時研發負責人道:“經過我們的測試,整個系統至少需要1000TOPS的算力,才能夠具備初步的實際使用效能,而考慮到功耗問題,那麼芯片的工藝可能要達到十納米甚至七納米纔有這個可能做到。”
徐申學想了想後道:“智雲半導體正在研發EYQ3芯片,這個芯片的設計目標,單枚芯片算力是80TOPS,採用十四納米工藝,預計年底就能夠拿出樣品,到時候你們可以去拿一些來測試,看看能不能用!”
“實在不行的話,那麼就只能繼續等待EYQ4芯片了,這是基於十納米工藝的芯片,到時候算力會進一步提升!”
“或許,你們可以考慮非車規級芯片,不考慮車規級的話,那麼算力就可以提升更多嗎,畢竟無人機是消耗品,也不需要太考慮穩定性,能用個幾次就夠本了。”
研發負責人道:“這個我們也在考慮,未來我們有可能在小型一次性無人機裡採用,但是如今我們搞的還是大型四旋翼無人機爲主,這個成本很高,作爲一次性使用就太浪費了。”
徐申學看着眼前的這臺大型的四旋翼無人機,這飛機本身其實不貴,也就是幾萬塊而已,但是上面搭載的一系列感應設備貴啊。
一個高性能的激光雷達的成本都得十幾萬呢,這東西可比在海藍汽車上使用的激光雷達規格高多了,也貴多了。
然後其他的各種感應器動不動也是好幾萬十幾萬的。
這種無人機,註定不可能是消耗品……光是硬件成本都得大幾十萬了,這還沒算上研發成本呢,尤其是軟件成本,這個更貴……各種數據模型的訓練很花錢的。
這是時代的侷限性,想要在當下就做出來AI無人機,是需要付出高昂成本的。
不過即便是還不算成熟,也無法在小型無人機上使用……小型無人機的電池容量有限,無法供應系統的能源消耗。
但是在大型無人機上還是可以用的。
因此徐申學對此還是比較滿意的。
相對於徐申學的比較滿意,那幾個相關機構的代表們,則是從頭楞到尾。
感覺就……看了一場科幻演示一樣,感覺就不真實啊。
無人機這東西,大家都知道,自從小疆科技搞出來這東西后,很快就有人發現小疆的無人機在軍事領域上的特殊用途。
很多戰亂地區上都已經能夠看見小疆無人機的身影了,不過一般是作爲偵查平臺使用,或者乾脆用來投彈,但是因爲都是小國裡的小打小鬧,因此雖然引起了關注,但是也沒有引起太大的重視。
因爲大國,有着更好的無人機,比如長航時的查打一體無人機,高空無人機等等。
但是,這些查打一體無人機本質上依舊是屬於遙控無人機,需要後方的操控人員,通過大型無線電設備,或者乾脆是衛星通訊來進行遙控指揮。
然而眼前他們所看到的是這些,純自主執行任務的無人機,放大點說,這玩意和忠誠僚機似乎也沒什麼本質區別。
不過相關機構也不是一個,至少眼前的這幾個人是不知道,已經有機構正在和智雲集團旗下的秘密項目組合作搞‘AI戰鬥無人機’了,這個項目,也可以說成是外界傳聞的忠誠僚機,有點類似,但是區別極大!
因爲這個項目,其實不需要有人機的指揮,它本身就可以單獨執行一系列的作戰任務……當然,和有人機配合也行。
具體怎麼用,還要看情況。
AI戰鬥無人機項目,這可是最高頂級的絕密項目,知道項目全貌的全國加起來也沒多少人,而智雲集團旗下的秘密項目組,承擔的就是整個系統的核心,也就是AI算法的研發和AI芯片的設計以及供應。
此外忠誠僚機是玩空戰的,也可以玩精確對地打擊的,屬於戰略級裝備,和這種針對性低空,小範圍,複雜環境下,甚至可以在城市裡作戰的小型無人機區別還是很大的。
相對來說,這種小型AI無人機技術還沒那麼敏感,不像是忠誠僚機項目,用當下的人目光去看,那都奔着科幻戰機去了,甚至算得上是第六代戰機。
其技術極度敏感,外界如今連半點消息都不知道呢。
然而即便是小型,偏向於低端化的AI無人機,也依舊給了眼前這幾個相關機構代表人員極大的震撼。
看了半天后,其中有人喃喃道:“如果以後都是這種裝備,那我們現在的訓練還有什麼意義?這根本沒用啊!”
如今的所有的訓練,都是根據以往的經驗所進行的,所設定的場景也是過去和現在的。
但是面對這種無人機,現有的所有訓練和戰法都不適用了……因爲現有的戰法和對抗,都幾乎無法對抗這種超低空,並且能在複雜環境裡靈活機動,然後還他媽有一大堆感應設備可以搜索裝備目標和有生目標,然後來一個精確打擊。
他想了一想現有的裝備,幾乎找不到任何一種可以有效抵抗這種AI無人機的設備。
干擾器?
頂多干擾設備的通訊,但是這破AI無人機就不用通訊,人家自己飛,自己搜索目標,自己扔炸彈。
如果使用大功率電磁干擾,來個暴力破壞硬件,這說的容易,但是做起來可就非常難了,能做到這種程度的干擾設備基本都是大傢伙,造價動不動就得幾千上千萬美元,在戰場上那就是一大塊肥肉,天空飛着的隱身戰機,衛星全都盯着你呢,敢冒頭不用多久就得挨一發導彈。
拋開這些,你也得先發現這個無人機,然後才能摧毀它啊。
但是這無人機的飛行高度,從十幾米到幾米……而且還可以彎彎繞繞,目標還特別小,等你發現它,那基本都已經飛到你頭頂上了。
就算能及時搜索並發現,但是似乎成本也划不來啊。
這種AI無人機造價不過幾十萬,而暴力殺傷的干擾設備幾千萬甚至上億……人家小型無人機都敢放開了讓你隨便打你都打不完!
然後他退一步想,那麼不是這種科幻的AI無人機,哪怕只是遙控性質的小型無人機,也不好對付啊!
如今很多,包括他們自己也在發展這種遙控型小型無人機。
雖然能干擾通訊,但是也不可能把干擾器灑滿全場啊,戰場那麼大,小個頭的無人機那基本都是步兵裝備,遍佈戰場每個角落……這樣搞起來就很麻煩。
原時空裡,哪怕到2024年,都還沒有行之有效的對抗遙控型小型無人機的辦法……不是沒有相應的設備,而是划不來。
現有技術條件下,能夠及時探測,然後及時反應,最後擊落小型無人機,尤其是一次性小型高速無人機的設備……那都是死貴死貴的,數量是有限的。
而它們的作戰對象,也就是小型無人機,只需要幾千塊,甚至幾百塊一架……遍佈整個戰場,無人機滿天飛……
這遙控小型無人機就已經夠難對付的了。
現在徐申學手底下的項目組,竟然還折騰出來了AI無人機,這個東西更難對抗。
哪怕現在還不成熟,哪怕現在還比較大,成本比較貴,但是考慮到技術的持續發展,估計要不了多久就能普及到小型無人機上。
如果再把未來小型化的AI無人機實現內部組網,信息共享,那麼就可以形成一個AI無人機羣,實現數十架甚至數百架AI無人機的協同作戰。
到時候,可能會徹底的改變戰場生態。
不過讓他頗爲欣慰的是,智雲集團也好,小疆科技也罷,這都是他們華夏的企業,折騰出來的遙控無人機,AI無人機都是他們華夏的產品。
在這一領域上,他們華夏遙遙領先各國。
以後要擔心無人機威脅的不是自己人,而是潛在的敵國!
想到這裡,他又變得高興起來了。
“這個AI無人機很不錯啊,回頭我們再弄個小型固定翼的AI無人機試試,這樣航程還能更遠一些,擴大活動範圍,速度也更快一些提高生存率。”
“然後我們也可以考慮把這個AI無人機進行組網,實現更多的AI無人機協同行動!”
徐申學一聽,不由得高看了這人一眼,這人說的這些,徐申學自然很熟悉,那就是蜂羣無人機,而且還是AI蜂羣無人機。
果然,當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後,不用自己操心,就會有一羣人萌發各種想法,然後實現大量的應用。
就和AI戰鬥無人機項目一樣,其實也不是徐申學最開始提的,而是相關機構的人看到了智雲集團的AI技術後,就琢磨着這個AI能不能用在戰鬥機上……然後問了問徐申學這邊,得到了徐申學的肯定答覆後,最後就開始了相應的項目。
時代的進步是有着慣性的,基礎技術達到一定程度後,很多東西不需要徐申學去推動,也會順理成章的出現。
這也讓徐申學更加重視基礎技術的發展了。
畢竟現在搞的秘密項目AI戰鬥無人機也好,I蜂羣無人機也罷,其底層的核心技術其實都是AI。
而AI技術的支撐,則是半導體設計以及製造領域,而更深入則是半導體設備以及耗材領域。
這,就是徐申學爲什麼耗費如此龐大的資金,弄出來一個仙女山控股的原因。
爲的就是半導體設備以及耗材。
要不然,這邊歡天喜地玩AI了,回頭人家就給你封鎖了AI芯片,還不給你代工,最後直接卡死你光刻機……那不就完蛋了嘛。
結束了對AI無人機項目的查看後,徐申學則是把心思放回到了自己手底下的諸多企業上頭。
AI無人機項目,這已經引來相關的重視,後續該如何搞已經是他們的事了,徐申學要做的就是提供硬件設備。
或者更乾脆的說是AI芯片。
至於拿着AI芯片,他們愛幹啥幹啥,什麼AI無人機啊,AI機器狗啊,AI戰車啊,AI無人艇等等都行。
回到家中,徐申學陪着林雅嫺一起吃飯的時候,剛好遇到妹妹也下班過來了。
她妹妹並沒有住在家裡,而是和母親住在隔壁的一棟別墅,如今已經畢業,如今的徐微微如今看起來,已經和大學期間不太一樣了,已經有了職場女性的樣子。
畢業後玩了一段時間,目前也在智雲集團裡上班,不過並沒有公佈身份,而是隱瞞了身份後目前在智雲集團的戰略投資部門工作,只有投資部的幾個高層才知道她的身份。
什麼身份?
她不僅僅是徐申學的妹妹,她還是智雲集團裡僅次於徐申學的第二大個人股東。
目前徐微微持有智雲集團百分之一點六的股份,按照如今智雲集團的七千六百億美元市值,這部分股份價值一百二十多億美元。
此外她還持有部分威酷電子以及威酷實業和威酷貿易等企業的股份。
總身價超過一百五十億美元。
別看她才二十幾歲,外界對她所知的也不多,甚至所有的富豪榜上也沒有她的名字。
但是她,卻是實打實的國內前幾位的女富豪,僅次於幾個國內著名的大型企業的女性企業家。
當然,這說的都是明面上的財富,實際上也有不少人和她一樣,並沒有出現在財富排行榜上。
不管怎麼說,徐微微都是國內最有錢的幾個女人之一。
並且也是智雲集團裡的第二大個人股東,而第三大個人股東,則是徐母,徐母目前也持有智雲集團百分之零點九的股份,也不少。
當然……以上持有的股份並不是本人直接持有,而是她們名下的信託基金所持有,所以說個人股東的話,其實也不算。
徐微微大學時候學的是金融方面的專業,如今到智雲集團旗下的戰略投資部門工作也算是專業對口。
坐下吃飯的時候,徐申學也問她:“最近工作的怎麼樣,能適應嗎?”
徐微微道:“工作還好吧,最近在跟一個投資項目,學到了不少!”
徐申學道:“那就好,投資部那邊的工作還是比較重要的,能人也不少,跟着好好學!”
徐微微道:“哥,等我跟完這個項目,我想去柳河控股那邊的投資部門看看,智雲這邊的投資部門只服務於集團戰略,雖然都是大項目,但是侷限性還是比較大,我還是想要接觸更多行業的一些投資案例,瞭解更多的行業案例。”
徐申學道:“沒問題,柳河控股那邊的投資部門也挺不錯的,業務覆蓋的範圍更廣泛一些,有互聯網,也有其他新型領域的投資,回頭等你忙完了現在的項目跟我說一聲,我調你過去!”
一旁的林雅嫺道:“唉,小妹你如今都變了,天天和金融打交道有什麼意思!”
林雅嫺還是懷念上學的時候的徐微微,那個時候的徐微微個性十足,活的讓人羨慕得很。
但是現在……都逐漸變成了工作狂了。
徐微微笑着道:“嫂子你以爲我願意啊,我這不是壓力大嘛!”
說着,還看了眼自家哥哥。
自家哥哥在事業上成績太耀眼了,這也給徐微微帶來了極大的壓力。
很多熟悉他們一家子的一些人,比如智雲的一些高管,在她入職後都會不自覺的拿她和哥哥進行對比……然後一個個就露出什麼嘆息的表情,甚至有些沒眼力見的還隱隱搖頭。
麻蛋,看不起人……
唉,又不是誰都是自家哥哥徐申學那麼妖孽的,自己只是個普通人啊。
沒辦法,她只能更加用心的工作並學習了。
畢竟她也是有自尊心的,也不想要一輩子都活在自家哥哥的陰影之下,總得做出來自己的一些成績啊。
她自己都規劃好了,先在智雲戰略投資部以及柳河控股的戰略投資部學習鍛鍊幾年,等積攢了足夠經驗,熟悉了行業後,她就會跳出來自己幹。
畢竟錢她也有很多,回頭完全可以自己搞一個投資公司從事風投行業,或者創辦企業進軍一個新賽道。
至於智雲和威酷這些現有的大企業,說實話她不想去……這些企業從上到下都充裕着徐申學的影響。
她去了,不管做的有多麼出色,那都只有一個身份:徐申學的妹妹!
她還是有些自尊的,也有些自傲的,想要自己做出來一些成績證明自己……這也是很多富二代的毛病,總想着證明自己!
而大多數都撲街了。
畢竟不怕富二代吃喝玩樂,就怕富二代創業……
林雅嫺的大哥就是典型例子,管着林家的醫藥公司想要搞原研藥,林父最後拗不過他,本着交學費的心態還是答應了。
結果,七八個億砸進去搞研發,毛都沒一根,直接導致林家的醫藥公司經營陷入危機,最後還是林雅嫺出手,支援了一筆資金才讓這家醫藥公司度過難關。
然後林雅嫺的大哥就被林父勒令回家閉門思過去,現在是天天進行反思,總結……整個人都蒼老了不少。
七八個億的學費也是很慘痛的。
再來幾次的話,哪怕林家現在家大業大,也經不住林家大哥這麼折騰啊!
想到眼前的這個小姑子,再想想自家大哥的慘痛經歷,還有如今正在文娛行業裡闖蕩,但是也混的比較慘的自家二哥。
然後又想起其他幾家熟悉的家庭裡,一個個同輩人都在瞎折騰,但基本都撲街了。
林雅嫺也是無語了,怎麼身邊的同輩,一個都喜歡折騰所謂的事業啊……折騰也就算了,也沒見你們成功啊。
這錢也不缺,好好過日子不好嗎?
就算幹事業,出個錢,然後掛個名,事情讓管理團隊處理,自己老老實實當大股東不就好了,幹嘛非得親自折騰啊。
她自己的化妝品公司就是這樣的,如今情況也挺好的,一年都能帶來十多億的利潤呢。
甚至她自己一年都去不了幾次公司,天天在家帶娃,要麼畫畫,要麼自己,或者陪着婆婆,母親去參加一些拍賣會,慈善晚宴之類的。
日子過的挺好的啊!
她不理解徐微微,自己的兩個哥哥爲什麼非要親自折騰……折騰老半天,也沒自己放手搞得好。
想到這裡,林雅嫺又笑了……經營企業這事吧,我還是比你們強!
當然了,這個時候她直接忽略了,她手底下的化妝品公司的精英團隊,那都是徐申學從智雲集團或柳河控股裡抽調人員過去任職的。
這些精英們過去任職,那都是奔着做出成績,然後好在徐申學名下企業體系裡更進一步的,一個個都賣力的很。
畢竟這種任職經歷,其實算是一種經驗積累甚至是考驗!
在這家年營收幾十億,年利潤十來億的化妝品公司如果都做不好,那麼也別指望能夠在智雲或威酷電子,海藍汽車這種大型企業裡擔任要職了。
能力跟不上!
說實話……徐申學派去的管理團隊用在區區一家年營收幾十億,年利潤十多億的化妝品公司上,都是浪費!
但是林雅嫺又不在乎這些,反正她覺得現在這樣挺好的。
一家人吃過飯,徐申學和往常一樣回到書房裡處理工作事務,手底下的公司太多,各種亂七八糟的事也多,很多也都是需要他來親自處理的,這每天的工作郵箱裡都有一堆工作郵件等着他處理呢。
而林雅嫺和徐微微在樓下聊天,看看電視劇。
而大兒子一開始還在客廳裡瞎跑,很快就犯困,被阿姨帶着回房間睡覺去了。
等徐申學簡單處理了一些工作郵件,看過幾份報告後,再回到樓下,徐微微已經回去了,她就住在隔壁的別墅,很近的。
林雅嫺則是已經在房間裡躺下了。
徐申學洗澡後換上睡衣,也躺在身邊睡下。
一夜無話,次日徐申學一早又出門了。
並沒有直接去公司,而是直接乘坐前往機場,然後坐上了智雲航空的公務機前往通城,也就是智雲微電子的總部所在。
之前智雲微電子來報告,說是14N+工藝已經完成了技術驗證,正在籌備量產。
這個14N+工藝,也就是目前智雲微電子對外宣傳的十二納米工藝。
嚴格來講,屬於第二代十四納米工藝,不過智雲這邊一向來都喜歡誇大工藝數字,用以更好的宣傳。
這個十二納米工藝關乎今年的S703芯片的量產,關係今年S16系列手機的量產,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徐申學自然是密切關注。
聽到完成了技術驗證的消息後,就抽空在今天過去看看。
飛機很快抵達了通城,隨後徐申學乘坐一輛防彈海藍SLC轎車,在其他人陪同下前往智雲微電子通城基地。
並且一去就是直奔第二號廠。
第二號廠,這也是智雲微電子收購了通城半導體,進軍半導體制造產業後,所投資建立的第一家十二寸晶圓廠。
一開始只建立了一條四十五納米產線,規模比較小,後續該產線也進行了升級,具備28納米工藝的水平。
後來則是擴建了第二期工程,建設了一條十八納米工藝的產線。
值得一提的是,其實智雲微電子旗下的各晶圓廠,很多晶圓廠其實同時具備不同工藝的生產能力,往往擁有多條產線。
一座晶圓廠,其實稱之爲一個生產基地更適合一些,並不是單純只有一條某特定工藝的芯片產線。
第二廠就是屬於這種,第一產線可以量產28-45納米工藝,採用的是套刻精度五點五nm的DUV浸潤式光刻機,採用單次曝光可以生產28納米,同時也具備生產32納米,40納米以及45納米的能力!
這個主要看客戶的需求,根據客戶的需求來進行調整,目前來說這條產線考慮到成本以及市場問題,主要生產28NLLP工藝爲主。
第二產線,則是後續擴張建成,採用套刻精度三點五納米工藝的DUV浸潤式光刻機,可以實現雙重曝光,其光刻機等核心設備,在理論上可以生產10-22納米工藝節點,當然,目前的技術也只推進到第二代十四納米工藝,即十二納米工藝。
十納米工藝的話,智雲微電子的工藝部門暫時還沒有解決,最早也要年底才能夠完成技術認證了。
智雲微電子去年年底,對第一廠的第二產線進行了部分設備升級,然後使得其具備了量產十四納米工藝的水平。
因爲剛完成技術升級,沒有其他繁重的生產任務,因此也就被作爲第二代十四納米工藝,即宣傳口徑裡的十二納米工藝的技術驗證工作。
後續該廠也將會作爲第一批量產十二納米工藝的晶圓廠。
此外,目前量產第一代十四納米工藝的第九廠和第十八廠,其實也具備生產十二納米工藝的硬件條件,不需要進行額外的設備技術升級,只需要產線上做出一些調整,那麼就能具備生產第二代十四納米工藝,即十二納米工藝的能力。
因此今年的十二納米工藝,將會在產能上非常充沛,後續S16系列手機的時候,將不會遇到芯片緊缺的問題了。
徐申學抵達第二廠後,直奔第二產線去,然後就看到了剛流片成功的S703芯片。
S703芯片,其實整體和去年的S603芯片區別不是很大,依舊是雙大核雙小核的四核設計,只是工藝水平有所提升,晶體管數量更多,因此主頻更高,高速緩存更大,然後內部集成的GPU性能也更好。
其他的通訊基帶模塊,還有安全核心,AI核心,電源管理核心,智能相機核心這些,倒是和上一代的變化不大,因爲這些輔助核心的構架並沒有變化。
整個S703芯片,其實是一塊集成度非常高,同時也非常複雜的綜合性SOC,內部繼承了大量的功能核心,並不是單純的CPU和GPU的結合。
其內部的很多特殊功能核心,比如AI核心,安全核心這些東西,完全是爲了S系列手機而專門配置的,給其他手機使用的話,反而會出現不太匹配的情況。
如果是安卓系統的手機使用這塊芯片,很多性能其實都發揮不出來,最後導致的效果不咋地。
S系列芯片,就是專門爲了Yun OS系統,爲了S系列手機而專門設計的定製芯片,所有的設計目的,都是爲了讓S系列手機更好用。
因此兼容性其實很差。
徐申學看到這枚芯片後,心情很不錯:“看樣子我們今年的手機性能又要上漲一大截了,超過百分之四十的性能提升,這已經很不錯了!”
一旁的付正陽也是笑呵呵道:“水果那邊玩命追趕,到頭來還是繼續用臺積電的十六納米工藝,雖然今年他們的十六納米工藝也進行了改進,提升了晶體管數量,但是依舊得被我們壓一頭!”
徐申學道:“繼續保持,今年我們還是要在手機性能上維持優勢,可不能讓對手追上來!”
陪同過來視察的謝建勇則是道:“問題不大,我們的新一代S16手機,將會一如既往的全系採用最新的頂級芯片,以及搭配的內存和閃存,而且我們將會在MAX版上使用6GB的LPDDR4運行內存,還有第四代的閃存,性能在當下絕對是領先地位!”
“同時我們還準備在S16以及S16 Pro上也使用3D人臉識別以及全面屏設計,絕對能夠給各廠商形成碾壓式的打擊。”
徐申學道:“這就好,不過S16標準版和Pro也使用全面屏的話,聽說你們繼續採用LCD屏幕?”
謝建勇道:“是的,主要是目前OLED的屏幕成本是個問題,尤其是能夠達到我們技術要求的OLED屏幕,成本太貴了,至於更差的OLED也有,成本也能接受,但是顯示性能太差,我們無法接受。”
“因此我們今年採用了一些差異化策略,S16MAX以及今年新推出的S16MAX Pro繼續使用頂級的OLED屏幕。”
“而S16以及S16Pro版本上,將會採用華星科技旗下的新型頂級LCD的劉海屏,到時候做出來的話,除了邊框會大一些,其他影響不大,而實際顯示效果,會比那些稍差的OLED屏幕還要更好一些。”
“實際上,在我們研發部門裡很多同事認爲,標準版以及Pro的新型頂級LCD屏幕顯示效果看起來更好,比去年的S15MAX的OLED屏幕還要更舒服一些。”
徐申學對此也沒有太大意見。
他也很清楚華星科技那邊的屏幕研發情況,受限於當下的OLED技術限制,想要做出來滿足S系列的OLED屏幕,成本極其昂貴。
而智雲的S系列手機,也不可能單純爲了個OLED屏幕,就和其他品牌的高端手機一樣,隨便弄個普通OLED屏幕上去就行的。
此外華星科技的LCD屏幕技術,其實非常好,甚至可以說是當下最頂級的LCD屏幕之一,連續好幾年都作爲S系列屏幕的主要供應商,次要供應商則是LG。
其新搞出來的新一代LCD屏幕,顯示效果對比去年的要更好,今年繼續使用問題也不大。
不僅僅智雲繼續使用LCD屏幕,就連競爭對手水果今年大概率也會使用LCD屏幕……還是那句話,現在能夠滿足這兩家頂級旗艦手機水平的OLED屏幕,都太貴了……除非學智雲這樣把價格賣到八千起步,不然就沒什麼賺頭了。
智雲集團內部採購價,一塊六寸的OLED屏幕,都要七百多,這個成本還是很貴的,乃是MAX系列手機裡成本最高的一個部件。
而手機除了物料成本外,還需要研發成本,行政成本,營銷成本,售後成本,稅收成本等一大堆成本呢,不可能說把物料成本拉的太高的,這樣利潤就沒多少了。
而智雲的S系列手機,可是一直都以高毛利率而著稱的!
爲了確保毛利率,S16以及S16Pro就只能繼續使用LCD屏幕了。
不過這種情況,有望在明年解決,畢竟技術在進步,頂級OLED屏幕的成本也隨着大量出貨而持續下降,等到明年,華星科技的OLED頂級屏幕的成本,將會下降到一個比較合理的區間。
到時候明年的S17系列,就可以全息採用OLED屏幕了。
現在嘛,還是早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