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一絲成神 > 一絲成神 > 

第二百七十六章 收徒

第二百七十六章 收徒

一傳十、十傳百,悅君茶樓裡成立了一個濟世醫館,並有神醫坐診的事已經不脛而走。

最讓人們津津樂道的是,這位神醫除了醫術極高之外,而且看病還不要診金,更是還免費發放能防禦瘟疫的口罩,如此一來,許多病人便紛紛趕來,濟世醫館的門外漸漸排起了一條長龍……

也正如茶樓東家所料的那樣,青都城幾家醫館的郎中很快便一齊找上門來!

不過,他們倒不是因爲這個神醫搶了他們的生意而來趕人,而是以爲這個所謂的神醫是什麼江湖騙子,用了什麼不爲人知的伎倆來矇騙人們。

他們開醫館雖然也爲了賺錢養家,但他們從小都接受過極爲嚴格的醫德教育,明白什麼事做得,什麼事做不得。

於是,當他們當知突然冒出來這麼一個神醫時,第一感覺就是江湖騙子來騙錢牟利的!

此時正值瘟疫盛行,若是百姓真被歹人所騙,所失的便不僅是錢財,更是性命!

此等大事,他們不能坐視不管。

所以,他們這才聯合到一起,來到濟世醫館欲找這個神醫驗證一番,說是驗證,但如果發現此人真是騙子,定然直接“踢館”,並且報官將其拿下問罪!

當他們來到醫館外面時,那條長龍已經拐了好幾道彎,少說也有幾百人了。

見狀,他們不禁已經吃驚不已,而後再看見一個個被那神醫診治過的病人從醫館裡出來,先前嚴重的瘟疫症狀竟然真得減輕了不少,而且經過詢問,得知他們竟真得沒有花一文錢,他們原本打算來踢館的心思,便漸漸被心悅誠服所替代!

面對這次瘟疫,他們已經焦頭爛額了很久,雖然也在一起研究了幾次,但卻一直找不到一個更好的方法阻止疫情擴散。

如今,這個難題竟然在此人手中如此輕易地化解,尤其是他只用了一根根銀針,甚至連藥都沒用就讓一個個病人大爲好轉,竟讓這幾個郎中有了一種以前學的都是假醫術的感覺——當然,他們並沒有辱沒師承的意思,這個想法剛剛浮現,便被他們壓了下去。

再加上此人在爲患者施治時又是始終面帶笑容,一副平易近人之色,儼然一副菩薩心腸,他們便更加由衷得佩服——真正的醫者仁心,便是如此!

他們向着排隊的衆人告罪一聲,直接進了醫館——他們本來也不是病人,這倒也算不上插隊。

見進來了幾個郎中,陳墨不僅沒有吃驚,反而微笑着說了一聲:“坐。”

只此一字,竟讓衆郎中齊齊坐到了地上,沒有升起絲毫的違逆之心。

見狀,不禁一旁的衆人驚訝地瞪大了眼睛,陳墨也是不由得一愣,他也沒想到,自己只說了一個字而已,竟然讓他們有如此反應。

笑着讓他們起身,並且讓幾個茶博士搬來幾把椅子,陳墨這才示意他們再次坐下,並說了一句:“幾位稍等,我治完這個病人再詳談。”

幾位郎中交換了一下眼神,均未提出異議,全都安靜地坐在那裡,看着陳墨下針、拍打、刮痧,最後又給了病人一個口罩和一個方子……

掃了一眼那個方子,幾位郎中不禁又是眼前一亮,這個方子不僅極爲精妙,而且還最爲廉價,可以說,是最適合如今這場瘟疫的良方!

“幾位前來是否有何指教?”治完這個病人,陳墨笑着對幾位郎中說道。

聞言,幾人齊刷刷地站起身來,竟異口同聲地說道:“在下冒昧,欲拜神醫爲師!”

此話一出,幾人不禁面面相覷,均都爲同伴有着與自己相同的想法而吃驚,不過想想,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得知他們是城中幾家大醫館的郎中,陳墨不禁露出一個欣慰的微笑,他再次讓一個病人坐下,一邊將一根根銀針不斷刺下,一邊對幾人說道:“拜我爲師可以,但我有一個條件——必須將我教於你們的醫術,盡你們最大的努力發揚出去,讓其可以惠及更多的百姓。我也不要求你們不收診金,但卻一定要體諒百姓疾苦,對於貧困人家,該減則減、該免則免,若是做不到,此事便作罷。”

一聽神醫此言,衆郎中更是心神俱震,他們還從未見過如此無私之人,也難怪大家都在傳說,這個神醫是在世的菩薩,是上天派來普渡衆生的活佛!

此時,他們早已經心悅誠服,無論醫術還醫德,此人皆可爲師!

他們恭敬地深施一揖,緊接着便齊齊跪倒,異口同聲道:“師尊在上,請受吾等一拜,吾等願將師尊神針之術發揚光大,惠及萬民!”

對於這些郎中的跪拜,陳墨倒是欣然接受,他用神識掃視了一下他們的識海——這種掃視並不是搜魂,只是如微風撫過一般,甚至都沒有讓他們有所察覺,更談不上那種錐心的痛苦。

經過一番掃視,陳墨發現這幾個郎中的心性、品行都很不錯,全部都是悲天憫人的醫者,雖然還沒有達到他這樣視錢財爲糞土的境界,但對於窮困人家的收費卻向來都是極低,甚至也是經常做賠本的生意。

他們此次前來的目的,也不是因爲陳墨搶了他們的飯碗,而是怕百姓遇到騙子,沒有治好病不好,反而還會讓原來貧苦的日子雪上加霜,這才聯合起來過來揭穿。

此時,陳墨已經給身邊的病人扎針完畢,他就像當初受牛娃的大禮一樣,微笑地看着幾人大禮參拜。

對於一上來就能遇到這些心性不錯的弟子,他感覺很是欣慰。

經過一番大禮參拜,幾人也便正式成爲了陳墨的弟子。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世界的杏林最然也有着極強的門戶觀念,但卻並不迂腐,只要不判師、不侮師、不欺師、不滅師,是可以多拜入幾位師父門下的,如此一來,便可以博採衆長,掌握更精湛的醫術。

受了幾個弟子的大禮參拜後,陳墨便讓他們跟隨在左右,觀察學習他是如何給病人施治的。

只見他將手中那一根根針運用得精妙絕倫——燒山火、透天涼、蒼龍擺尾、赤鳳搖頭……

看似只在那些穴位刺入一根根銀針,但卻有深有淺、有補有瀉,根據不同病人的症狀,在不同的穴位都有着一番雖大同、卻小異的變化。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