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7章 青丘山九尾靈狐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永恆仙尊 > 永恆仙尊 > 

第967章 青丘山九尾靈狐

第967章 青丘山九尾靈狐

六耳獼猴當下點頭應道:“某也正有此意!”

當下袁洪揮棍來打,六耳獼猴也取棍相迎。

兩棍相交,只聽“啪”的一聲,袁洪手中木棍經受不住,斷爲兩截。

六耳獼猴哈哈大笑,收了棍棒說道:“你怎使這種兵器,經得甚事?我不佔你便宜,我們空手比過。”

六耳獼猴收了兵器,兩猴徒手相拼。

袁洪天生神力,身具八九玄功,雖然修行日淺,卻也戰力驚人。

六耳獼猴至洪荒時便已得道,混跡巫妖二族之中,見識過人,道行高深,武藝非凡,漸漸卻是佔了上風。

那袁洪看看不敵,心下一急,使出玄功變化之術,將天地五行之物一一變來,一時神通無數。

六耳獼猴心下稱異,發出上清仙光護住全身,將六耳神術展開,瞬間鎖定袁洪真身,把手一招。

只見一道紅光閃過,正自大發神威的袁洪被一根紅繩捆的結結實實,一頭摔在地上。

那袁洪使盡本事,敵不過六耳獼猴,掙扎着翻過身來,一把吐出口中泥土,驚異不定地看着六耳獼猴,卻是不發一言。

六耳獼猴嘿嘿一笑,道:“今日切磋,我等俱收益良多。道友可在梅山住下,衆兄弟們熱熱鬧鬧地在一處,豈不是好。”

說着擡手收了紅繩,拉着袁洪率先走進洞府。

袁洪本在梅山出生,今被六耳獼猴打敗,暗自下決心要努力趕上。又見六耳獼猴神情真摯,心下卻也並不記恨。

遂在梅山安心住下,每日勤練玄功,又與六耳獼猴等共論道法。

那六耳獼猴身爲慕白元神之軀弟子,侵淫截教道法日久,一身法力早已是大羅金仙上乘,修爲見識豈是袁洪等人可比?

漸漸袁洪亦被六耳獼猴所講道法吸引,心知就算自己將八九玄功練成,論道行見識也絕對比不過六耳。當下便絕了爭奪山大王的念頭,對六耳獼猴也開始恭敬起來。

梅山這一衆妖族至此越發和睦,漸漸興盛起來。

六耳獼猴不願出風頭,就由袁洪、金大升等七妖連結起來,號爲梅山七大王。於是遠近聞名,周圍零散妖族紛紛來投。

六耳獼猴抽空回了流波山,將梅山之事告知慕白元神之軀。

慕白元神之軀遂道:“那袁洪所學乃是西方教接引準提二人借鑑巫族玄功變化而創出的一套功法,名叫八九玄功。此功極盡天地萬物之變化,以巫族練體之法與道門術法相結合,乃是巫妖道門神通、體術、道法集大成之作。號稱練到極致即能以力證道,自然非同小可。”

六耳獼猴驚羨地道:“西方教竟有如此神奇功法!聖人神通果然不凡。”

慕白元神之軀見六耳獼猴如此模樣,冷笑道:“西方教有八九玄功,我道門也有九轉玄功,威力只在八九玄功之上,你也莫要豔羨,此術雖強,其所謂以力證道也不過鏡花水月而已。以力證道何等艱難!盤古開天闢地,其力可謂曠古爍今,終不爲天道所容,反倒成全了三清。巫族精修玄功戰技,當年的十二祖巫神通蓋世,何等風光,卻又有誰能以力證道?而且將精力放在玄功的練習上,道行進境勢必遲緩。雖能爭一時之勝,卻終非修行正道。”

六耳獼猴眨巴了一下眼睛,望着慕白元神之軀說道:“雖說如此!但成聖本就是十分艱難的事。而且道祖有言,天道之下聖人只有九位。其他沒有證道希望的修士,欲在歷次大劫之中保住性命,將武技神通提升一下,卻也不失爲一個好辦法!”

慕白元神之軀見六耳獼猴兩隻眼睛亮晶晶地看着自己,眼中滿是希冀。

不由啞然失笑,心下卻也暗暗認同六耳獼猴之言。

心下思量一番,遂道:“你所說也是。你若想學,我去求師尊通天教主傳下九轉玄功給你便是。多一份本事,也算多一分保障。只是你道行已經很高,再學九轉玄功卻不知還有沒有效果。”

六耳獼猴喜道:“如此甚好!師傅快去取來。弟子在此等候!”

慕白元神之軀笑道:“看你那猴樣!爲師這便前去爲你求來。你先去與幾位師弟見見面吧!”

六耳獼猴點頭應允,慕白元神之軀縱雲而去,徑往金鱉島求見通天教主,備言欲爲門下求九轉玄功之意。

通天教主說道:“九轉玄功雖強,非天生神異之人不可學。唔……,你門下倒確有一人可以一試,今便賜與你罷了。”

言罷,將九轉玄功修行口訣傳與慕白元神之軀。

慕白元神之軀謝辭而去,回了流波山將九轉玄功教給六耳獼猴,囑其回梅山好生練習,並盡力教導袁洪等七妖,已備後用。

六耳獼猴應着,當下滿意地駕雲而去。

卻說人族鯀受命治水,用圍堵的辦法,歷經九年,收效甚微,洪水不時決口,百姓日日驚惶。

闡教一衆金仙亦無計可施,四方百姓心生怨憤,紛紛要求嚴懲治水無功的鯀。

舜帝於是巡視天下,所到之處,哀鴻遍野,心知必須要做一個交代了。

於是昭告天下,責鯀失職之罪,處死於羽山之郊,百姓心中的憤怒這才平緩下來。

然而舜帝也知道這只是暫時的,若洪水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理,百姓將繼續受苦,天下始終不會安寧,當下便着力尋找可以繼任鯀治理洪水之人。

四嶽之長稟曰:“論治水的能力,鯀是所有人中最高的。今鯀已亡,其子禹拜截教仙長爲師,道術非凡,能力出衆。更兼有神人相助,可以繼鯀之位,治理洪水。”

舜帝也知鯀治水實在是盡了心的,爲治水長年累月不回家,還冷落了嬌妻幼子。只是方法不對,沒能成功。當下說道:“既如此,可叫禹來,由我當面考校一番。”

使臣傳旨到禹家,禹長聲大笑,其聲悲嗆。拈香遙祭其父,三叩而起,即領旨而去。

至帝宮見舜,舜親自考察禹的能力,見其果然膽識過人,當下大喜,即命禹繼鯀之位,領生殺褫奪大權而治水。

大禹領着父親舊臣皋陶、后稷、契、益等人治水,當下焚香請師長相助。

多寶聞之,領着金鱉島一衆師兄弟下山,大禹接着不提。

卻說雲中子等闡教修士見鯀已亡,禹繼任治水,用截教仙長爲臂助。卻對自己等人視而不見,心中頗不是滋味。當下雲中子與南極仙翁商議,二人帶着闡教門人黯然回了崑崙山。

大禹受命,仔細研究了父親治水失敗的原因,認爲堵不如疏。當下在多寶等人幫助下,請見黃河之神河伯,求得記錄了天下水文地理圖形的河圖。依圖治理水患,疏導山川,成效立顯。

多寶又從百寶囊內取出一件寶貝,名叫避水劍。因大禹治理水患,常出入湖澤之中,水中又多厲害精怪,故將此神兵賜與大禹防身。

當下大禹領着截教一衆真修遍查天下,觀山川走勢,對照河圖所載地形,心中對如何治水越加熟稔,由是信心大增。

卻說大禹治水,經歷數年之功,洪水漸漸受到控制。雖仍然兇猛,卻不再四溢橫流,天下稍安。

那大禹卻已年幾近三十,孑然一身。身邊親友遂熱心爲其張羅婚事。大禹思及身後繼嗣,心中也盤算着早日成親。只是治水艱難,無暇顧及此事。

一日觀察山川地理,恰好行到塗山地界。聞當地人言:此山中有神女,美貌絕倫。禱而告之,則每有應驗。

當下大禹進山察看地理及山川走勢。山中林木茂盛,大禹竟與下屬走散,一時迷路山中。看看天色已晚,大禹道法在身,也不着急,只顧察看地形。

山中夜晚朗月星稀,大禹就着月光行於林中。不覺微感疲勞,遂輕舒一口濁氣,正要施展道法尋路而回。卻聽一人說道:“佳客遠來,恕我等招待不週!請入寒室稍息,妾當奉餚相待。”

其聲婉轉,有如鶯啼,甜美潤耳,扣人心絃。

大禹聽得這個聲音,心中微動。

轉頭望去,只見一白衣麗人俏生生地站在林中,兩頰酡紅,端莊大方。

大禹也是叱詫風雲的奇男子,一見之下竟心神俱失,迷迷糊糊地就跟着前面佳人離去了。

待隨着走了幾步,大禹終究心志堅定,猛然回過神來。大喝道:“你是何人!爲何在此?”

那白衣麗人回頭嫣然一笑,道:“佳客勿驚!妾本狐族,閨名女嬌。居此山中,未嘗惑人。因見你爲治水勞累奔波,故而相邀,並無異心。”

原來這女嬌乃是青丘山九尾靈狐一族,因族長塗山避居北俱蘆洲,青丘山也關閉山門,靈狐一族不再現世。

然而卻也有些青春年少的族人耐不得寂寞,離開山門獨自在外闖蕩。

這女嬌便是其中之一。

其出了青丘山,行至塗山,見山明水秀,又與族長名字相合,便住了下來。

今與大禹相見,也算是天賜良緣。

大禹見女嬌言語真摯,心下稍安。又見其姿容絕色,明豔動人。戒心一去,愛慕之心頓起。

遂謙遜一番,當下隨着女嬌徑往其居所而去。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