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舟遊諸天 > 舟遊諸天 > 

第一百五十九章 腳步臨近

第一百五十九章 腳步臨近

純白色的虛擬空間。

元皓和黃芸站在這白茫茫的天地之中,兩人全神貫注的看着前方的標靶。在他們的身後一個半人高的圓筒近近的立着。

“準備好了麼?”黃芸小聲的詢問元皓。

這是她的實驗空間,一切都由她進行組織。隨着課題的深入,她對這裡的一切越發的瞭解,漸漸的也琢磨出了一些新東西來。

到現在很有自信的她已經有了幾分科研大姐頭的風範,對元皓自然也沒有當初的小心翼翼的,呼來喝去,讓元皓幫自己的忙,這也是常有的事情。元皓對此樂見其成,並沒有什麼被冒犯的想法。他是一個看重結果的人。

只要想到黃芸研究出來的一切,最終都將化爲自己的手段,增強自己對付矩陣的手段,他就開心了。而且,和一個美女一起工作,也的確是一件賞心悅目的事情。

“準備好了!”聽黃芸如此說,元皓輕輕的點了點頭。

“那就開始吧!”黃芸輕喝一聲,眼睛猛得閉起。

而與她不同的是,元皓則是瞪大眼睛,他直勾勾的盯着對面的那塊標靶。

“嗡!”意念發動了,他們的身後的圓筒顫抖起來,似乎有什麼東西在裡面沸騰。在這樣的嗡嗡聲中,一團霧氣在元皓和黃芸的身後騰起。

它們在兩人的指揮下,以箭一般的速度飛向目標,在其身前三百米的地方停住,迅速的環繞成圈,很突兀的形成了一個圓筒。

圓筒不長,三米左右的長短,卻有着三十公分的口徑。它懸浮在空中在兩人的意念下轉動起來,並且越轉越快。

更爲細碎低沉的轟鳴在這個時候想起,這是圓筒震盪空氣而起的聲音。在這樣的轟鳴聲中,一道道藍色的電弧在圓筒內部交織,一個藍色的點在其中放大,很快就充斥了圓筒的底部。

“刺啦……刺啦……”光點化爲光球,最後又傾吐出來,帶着刺耳的雜噪晃悠悠的朝標靶砸去。無聲無息,真的是無聲無息。

那閃亮的光球在觸碰到標靶之後,就這麼突兀的消失了好像,從來也沒有出現過一般。

“不會是啞彈吧?”在光球消失的一瞬間黃芸覺得有些不對勁,傳音給元皓。

“這不可能!啞彈?有能量型的啞彈嗎?”元皓重重的搖頭。

就像是爲他這話做了註解似的,就在元皓的話語剛落下的瞬間,一聲轟鳴巨響突兀而起,就彷彿是夏日的驚雷在衆人耳邊驟然炸響一般,將所有人都炸得暈頭轉向。

元皓和黃芸顧不得在說話了,他們扭頭轉向標靶處,只見一顆碩大的藍色光球從原點處放開,旋即在原地瘋狂的旋轉爆炸着,蜿蜒的電蛇四周放射,並隨着光球的旋轉而越發扭曲起來,漸漸形成了一圈雷電風暴。

在那風暴圈中,凡是接觸到那藍色光球的東西瞬間就融化甚至是氣化,即便連合金標靶也同樣如此。這樣的瘋狂狀態持續了十多秒,待到那處徹底安靜下來後,他們才發現原來立在那兒的標靶已經徹底的化爲虛無了。

“不會吧!那可是3000mm厚的均質鋼板啊!居然……”黃芸張大了嘴巴一時間啥都不好說了。

元皓對此也默默無語,事實上,他也被這樣的結果給驚住了。兩人吃驚了半晌,黃芸這才吶吶的詢問元皓:“我們剛剛消耗了多少玄氣?”

玄氣是黃芸和元皓對這個微型液態機器人的統稱。此時的液態機器人體積已經達到了納米級別。雖然只是比較初步的百納米等級,但卻比原來的那一套上升了一個量階。

這是一個進步,而在這樣的進步下,機器人本身自然也變得更加虛無縹緲,這時再用機器人之內的稱呼顯然是不對的。於是,兩個擁有中國文化底蘊的人選擇了更加中國話的命名:“玄氣!”

玄氣是一種人造固體,他自然也是有各種數據的。

只是關於玄氣的度量衡該怎麼命名,元皓還沒想好。只能依照自己的感覺來進行。當下他微微愣了一下,卡開口回答道:“大概是一個標準單位的玄氣吧。”

一個標準單位是容積在一立方厘米的玄氣量。由於玄氣實在太小具體的估算是很難進行的,元皓也只是估計,一個標準單位的玄氣大約是三千萬顆液態機器人。

這當真不多……至少在黃芸看來,一立方厘米不過是一個指頭大小的玩意吧。大約就和自己小時候玩耍的玻璃球差不多大小。能以這樣的損耗產生這樣的破壞力。這足以證明這一套系統的成功了。

“這還算不錯!”元皓很是滿意的點了點頭:“雖然使用了終結者的核熔電池進行充能,使得它每一次運作的時間都極爲有限,但它第體積確實大幅縮小了。一個這樣的圓筒,重達五十公斤也還再一般人能夠接受的範圍內。”

他很是中肯的評價道。接着他給黃芸提出了目標:”接下來,我們就是要以這個爲基礎勾畫一套外骨骼裝甲了。我們無需給裝甲加裝多少武器,只需要裝甲能夠熟練的使用這樣的流螢系統就好。”

元皓眯着眼睛說道:“這樣的系統已經具有強大的威力。”

“沒錯!“黃芸也很贊同這一點。

儘管他們方纔只實驗了“流螢”系統的一個攻擊手段,但由一點而窺全局,真正的“流螢”能夠做到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

這些飄忽的僅僅依靠旋轉就可以浮空的小東西閃耀着因摩擦加熱空氣而獲得反推力的光芒。

他們能夠隨時施放能量,可以瞬間加熱空氣變成一個大火球,施放能量的功率爲每秒鐘一公斤汽油燃燒的功率,可以施放激光,可以加離子射粒子炮,可以遇到水,用磁力梳理水,變成一個個堅固的水盾,可以擡起八千噸的重物。

利用電磁可以做到種種人類以前做不到的事情。

雖然它的體積還是有些大,可它確實開啓人朝超人前進的一個渠道。

這是一條道路,是一條只有人才能行走的道路。因爲在研製這套流螢的時候,元皓讓紅後配合在“流螢”的玄氣裡增加了一些屬於有機物的東西,也就是類似細胞的玩意。

這些東西對碳基生命體敏感,在使用者將自己DNA錄入到流螢之中後,一套流螢就只能爲自己的主人服務了。這也算是某種意義上的煉化了。

而在這煉化之外,黃芸也下意識的將系統感應的波紋頻道進行限定,成了只對人的腦波起反應“限制品!”這樣,這套流螢就成了能夠爲精英人類使用的專屬兵器了。

當然,這個精英也是可以培養的。從元皓將黃芸從一個沒有具備任何念力資質的普通人通過一定手段培養成NT來看,元皓覺得自己或許可以將這個推廣開來。

推廣?向誰推廣?前線基地裡真正的人類只有區區六人。或許過一陣子之後,元皓能夠獲得大量的人口,進而從其中選出自己所需要的士兵,但那也是以後的事情了,至於現在,能夠掌握這套系統的只有元皓在內的三十幾人而已——這樣的人數還是太少了啊。

任何一種武器,都只有達到量產,並具有一定的規模才能產生最強的威力。

少而精,往往會被多而凡所打敗,尤其是在雙方並沒有產生代差的時候。

“這真的是給……錫安最好的寶貝了。”元皓輕聲喃呢着。

作爲這個世界唯一可能存在的人類城市,元皓覺得他和錫安應該是天然的盟友纔對。

既然是盟友,元皓自然打算做一些增強盟友實力的玩意兒了。

“而且……這東西並不是單純的武器……他可以作爲人類手的增強,在各種情況下爲人類做各種事情!”元皓如是想道。

此時,離元皓解救他們三人過來已經過了半年,在這半年裡,各人作者各人的事情,而元皓也斷斷續續的出擊了幾次。他整個世界都跑遍了,從一個又一個的機械城裡解救相應的人才,充實自己的科研隊伍。

到現在被他解救出來的人已經達到了一百二十之多……

這些人中大部分都接受了事實,認命的服務於元皓,爲元皓的備戰提供了有效的支援。

在這些人中幾位足以被稱之爲學科帶頭人的教授的支持下,元皓所需要的技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各項技術的研究進度加快,一些新東西也紛紛面世。

尤其在得到優秀的構架編程裝甲安德烈·巴諾夫的支持下,元皓進一步完成了對矩陣空間的模擬,能夠利用前線現有計算機的百分之六十負載模擬出一個可供兩百萬左右人口居住的矩陣城市。

“這是我們自己的城市……儘管我們期待能夠解救所有人,但我們知道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接受這可怕的事實……

所以,我纔想出了這樣的搬家計劃。幫助他們脫離矩陣的控制是第一步;從中挑選我們所需要的人,這是第二步。

在完成了這兩步之後,願意戰鬥的人,將成爲我們的戰士,而不願意戰鬥人,我們將讓他們成爲我們矩陣里居民,讓他們在虛擬空間之中爲我們服務。戰爭並不是只有在前方,在後方我們進行需要大量的人手。”

在安德烈·巴諾夫完成了屬於元皓的矩陣空間之後,元皓將前線基地的所有人都請了過來大張旗鼓的慶賀此事。對此,有人不太理解,他們覺得再虛擬出一個矩陣並不是一件好事,但元皓並不這麼認爲。面對他們的不忿,元皓是這麼說的。

“這就這樣讓那些人在矩陣裡醉生夢死?”有人對此十分不甘。

不患寡,但患不公。嫉妒之心,人皆有之。雖然沉淪於矩陣之中不是一件好事,可在矩陣意識的驅動下,他們都認爲自己在過一個不錯的生活——醉生夢死,這不是形容而是真正存在的事實。

“不……他們不會醉生夢死……我的矩陣和電腦的矩陣不同……我將在矩陣裡設置工廠,而這些工廠將直接與外面的生產線相連……這讓他們能夠在矩陣裡,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幫助身在外面的我們。

而且我能夠修改矩陣的時間……我能讓矩陣的日子變得比我們正常世界快三倍……在快三倍的世界裡進行科研,你應該知道,那是一種怎樣的迅速吧。”安德烈信心十足的說道。

“只是這樣的迅速只怕也會建立在他們身體更快的衰老之上吧。安德烈,你這是想要讓他們快點而早死麼?”有人這樣質問。

“早死?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他們想享受安逸的生活就必須接受這樣的對待……也許以後我們能夠解決這個問題。但是現在……打敗矩陣纔是的第一位的!”安德烈擲地有聲的說道。

他說得也是正理,元皓對此也只能由得他。

戰爭從來不是隻靠戰士拼命也就能取得勝利的事情。儘管從表面來看戰爭只和軍人有關,但實際上戰爭包含了整個社會的方方面面。

糧食、武器、軍隊、載具……以及佔領後的手段。

元皓明白自己需要準備的東西很多,所以他從世界各地要來的人才,各種各樣的都有。有負責軍械的,也有負責電子的,更有專門負責糧食生產的——作爲大吃貨帝國中的一員,元皓可對電影裡那存在於錫安戰艦之上稀里嘩啦搞得像鼻涕一般的有機食物沒有一點好感。

在他看來如果條件允許,那改善大夥的飲食確實是一件值得重視的事情。

而除此之外,兩百萬人的安置空間,兩百萬人的維生系統。這些都是元皓需要考慮的。

事實上,他也的確想到了這些,並安排下去了相應的終結者進行工作。

和錫安一樣,元皓也將自己的前進基地朝更加深邃的地底發展。在十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元皓將供給兩百萬人的生存空間安置在了地底兩千米的深處,將供給這些人使用的維生系統則安置在了兩千五百米的地方。

這些都是沒有什麼技術的體力活,是整個基地基建的進一步發展。元皓將這些工作一股腦兒的交給了紅後,讓紅後沒日沒夜的命令終結者儘快完成這項工作。機器人是不要休息的,他們自然能以一種驚人的速度繼續再繼續了。

隨着時間一點一點過去,事情一件接着一件完成,開戰的日子一天天臨近了。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