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高武大師 > 高武大師 > 

825 全新的宣傳

825 全新的宣傳

衆人集思廣益,方案越來越多,奇思妙想也越來越多,可執行的方案也越來越多。

最後,衆人羣策羣力,挑選出了幾個效率極高的方案,然後就分配任務,開始執行。

從次日開始,有關陸晚的話題,就又引來了一波熱度。

《修行人日報》通過互聯網官方賬號,承認第一股東陸晚,就是煉器師陸晚。

這樣的官宣,頓時就引發了劇烈的關注。

然後,報社趁勢而起,開始宣傳這事,讀者的胃口和熱情都一下子被調動起來。

既然有了官宣,那麼,大家就會更加關注後續的問題。

比如:陸晚究竟什麼身份?

比如:陸晚是怎麼投資《修行人日報》的?

再比如:陸晚什麼時候開始煉器,跟誰學的煉器?

報社的官宣,就像是洪水決堤,一下子將衆人的好奇和問題都拋了出來。

而報社則破天荒的召開了新聞發佈會。

報社嘛,往往是舉着話筒去參加新聞發佈會,但《修行人日報》這次玩的溜,他們居然成了主辦方,居然召開了新聞發佈會。

新聞發佈會,當然就需要別的媒體來參加。

參加發佈會,就相當於提《修行人日報》做宣傳。

本來就是競爭對手,但我偏偏還要宣傳你,這事讓很多同行噁心都不行。

說實話,他們是真的不希望參加這個同行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但沒辦法呀,讀者太關心這些話題。如果不參加新聞發佈會,就拿不到第一手資料,會影響報刊的銷售的。

所以,明明噁心得不行,結果,他們還只能捏着鼻子認了——紛紛派遣記者,前去新聞發佈會。

而這些記者當然早有準備。

他們準備了一堆尖銳的問題,到時候要在新聞發佈會上好好爲難《修行人日報》。

然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小週記者哪能不知道同行的想法呀?

這個新聞發佈會的主旨只有一個,你們問的問題,都會在週日專訪中給出答案。

這個發佈會是小周親自坐鎮。

他是現場的採訪人,所以,完全知道採訪的內容。

參會記者提出的問題雖然尖銳,但他卻能遊刃有餘的應對和周旋,將同行的尖銳攻擊化於無形。

而參加發佈會的同行,最終還不得不捏着鼻子進行“客觀”的報道。

當然,在報道中,他們也會酸溜溜的質疑《修行人日報》炒作啦,質疑這事會不會有陰謀啦。

然而,讀者卻並不在乎這些。

讀者牢牢的記住了一點——週日,答案即將揭曉。

《修行人日報》利用同行,好好的給自己做了一番宣傳。

這樣的宣傳,可謂是開天闢地,也是創下了媒體界的先河。

在以前,從來沒有媒體這麼操作過,但《修行人日報》卻完成了這樣的壯舉。

而這樣的壯舉,也徹底改變了修行媒體的液態。

隨着媒體的發展,炒作化、泡沫化,其實是不可避免的趨勢。

因爲媒體需要流量,需要懷胎。

而修行界的傳媒,也帶着這些印記,因而,大家都在想辦法在規則範圍內,儘可能的博眼球,儘可能的賺流量。

而《修行人日報》則找到了新玩法。

當媒體握有獨家資源的時候,就能成爲“呼風喚雨”的存在。

這樣的玩法,推動着媒體去尋找羣衆想要的答案。

獲得了答案,便獲得了一切。

流量、話題、利益,隨之而來。

可以說,這是一件大事情,對修行媒體有深刻印象的大事情。

當然,這是站在後世的角度來看。

而當世,即便是創造這種新玩法的《修行人日報》,本身也沒想到自己的新方案會帶來歷史級別的影響。

作爲開創先河的《修行人日報》,在這次的操作中獲得了極大的利益。

整個同行都在免費的幫他們宣傳。

三大域和古池界,基本都被覆蓋。

除此以外,《修行人日報》也在地球社會進行了廣告。

因爲地球社會也有市場。

印刷報刊,紙製報刊,已經很難在地球社會出現突破,畢竟,地球早已經進入信息化社會,但傳統報紙式微,並不意味着媒體式微。

《修行人日報》也知道地球社會是個大市場,所以,準備接着這個機會,攻克地球內部的大市場。

建宇屋的事情,讓地球社會的普通人也慢慢的關注起修行圈的事情,各家媒體也都想做這部分市場。

《修行人日報》主動出擊,也是積極進取。

在報社奇思妙想和僱員努力奮戰之下,關於陸晚的熱度已經滲透到方方面面,現在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

而這個東風,就是內容。

倘若《修行人日報》玩標題黨,倘若明天週日的報刊拿不出大家滿意的內容。

那麼,前期的宣傳有多成功,明天的反噬就有多嚴重。

有無數同行都等待着,想要看笑話。

大家都清楚,如果《修行人日報》拿不出乾貨,那這次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有些奚落、嘲諷、酸言酸雨,也從同行嘴裡,漸漸的蔓延到報社裡面,導致報社內部的人也很擔憂。

他們也怕,小周領導誇大其詞,也怕小周領導拿不出乾貨。

週六下午,稿件研討會。

小周走進會議室,將機密的採訪原始稿件拿了出來。

這次的會議,來的都是主編和最厲害的筆桿子。

他們要將原始稿件加工潤色,然後形成高質量的報道。

這個研討會,就是羣策羣力的會議,如何找切入點,怎麼寫,重點寫什麼等等,這些都是學問。

然而,這一切的根基,還是在於原始稿。

如果專訪有乾貨,那就如虎添翼。

如果專訪沒有乾貨,那就巧婦難爲無米之炊。

當原始稿拿出來的時候,很多人還很忐忑,生怕失望。

但是細看下去,整個會議室的氛圍就越來越輕鬆,最後還有人禁不住的哈哈大笑。

“大新聞啊!”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