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5章 上河村的變化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原始文明成長記 > 原始文明成長記 > 

第915章 上河村的變化

第915章 上河村的變化

上河村裡經過半個月的建設,也已經初見成效。

村裡的風車磨坊終於是建好了,有了這磨坊,就可以改變當地的飲食習慣,小河邊帶有水車的榨油坊也已經建立了起來,只不過現在還沒有什麼人來這裡榨油,新來的移民還未收穫花生和大豆,家裡存着大豆的當地村民暫時又吃不慣這豆油。

單朋找到了一處穩定的粘土來源,是村子外一個天然形成的小水塘塘邊,有了這穩定的粘土供應,他便在自家大院子裡搭建了一個陶瓷窯,燒瓷器最好用潔白的高嶺土,這樣更加方便在表面上釉作畫,但只是做些土陶瓷,燒幾個罐子盆碗什麼的,倒也不用特別講究。

最近單朋家的生意不錯,他找村中的木匠魯建安給他打造了一個腳踏式拉胚機,只要用腳來回踩動踏板,這拉胚機上面的圓形操作檯就能轉動起來,方便陶匠在上面塑造泥型。

單朋家目前經營最好的有兩種陶器,一是用來醃製泡菜的各種大小的罈子,再有就是用來和麪的面盆。

這東西以前當地的村民用不着,但是現在有了磨坊,和漢部落的移民學會了大鍋熬菜,鍋邊貼餅子的吃法,因此這和麪用的面盆也開始跟着流行起來,成了各家各戶必不可少的生活日用品。

玉米餅這種東西,剛一在上河村中出現,就受到了當地百姓的一致好評,喝慣了大碴子粥的村民第一次有了這種滿足的飽腹感,關鍵是還抗餓,並且貼餅子的口感也能讓大衆接受,因此在村裡傳播的很快。

以前喝粥這種事情純屬被逼無奈,直接吃煮玉米那也是從小就吃慣了原因,否則讓一個天天吃細糧精糧的人,連啃幾根玉米,肯定得反酸吐酸水不可。

可粥水這種東西,和乾糧比起來它就是不解飽,當時確實覺得撐的慌,實在喝不下去了,但是撒上兩泡尿,你看肚子裡還能剩下什麼?

乾糧就不一樣,別看同樣還是玉米,做成餅子塞進胃裡它就不好消化,消化的慢自然就比較抗餓,幹一上午的活也不覺得怎麼累,甚至還可以多做一些餅子隨身帶着,要是出門砍柴,或者幹農活幹累了,還可以掏出餅子吃上一個,補充下體力。

這在以前他們連想都不敢想,曾經竹島百姓的乾糧,可能就是隨身帶幾個幹玉米棒子吧,等餓了時候就點堆篝火坐下來烤玉米棒子吃,既帶不了多少東西,也不怎麼解飽。

當初爲了讓當地百姓配合漢部落編戶齊民,全都給出了福利,只要願意入戶籍冊,接受官府管理的,都給發一口大鐵鍋,現在這鐵鍋便派上了用場。

村裡現在最流行的美食,便是鐵鍋燉魚,然後鍋邊貼玉米餅子。

上河村這裡的百姓捕魚很有一套,不管是用竹竿削的魚叉插魚,還是用竹簍做成陷阱捕魚,都十分的有效,也不知是現在這時代的魚多還是怎麼樣,目前在村裡的兔子沒有長大之前,河裡的魚暫時成了村民飯桌上的主要肉食來源。

同樣,因爲玉米餅的出現,謝里家的豆腐也終於在村裡賣了出去。

大豆這個東西,它甚至連輔糧都算不上,只能是雜糧的一種,以前的竹島百姓種大豆,一是因爲它有肥地的能力,和玉米輪作能使玉米增產,二就是拿它當飯吃。

畢竟天天吃玉米也不是事,偶爾喝兩碗豆粥換換口味也是極好的,當地百姓甚至連炒豆子這種簡單的吃法都沒研究出來,對於大豆的應用方法極爲貧乏。

但是現在不同了,謝里的出現使不起眼的大豆變成了各種好吃的食物,以前因爲天天喝粥,和漢部落的飲食習慣有點不對路,所以百姓不是很感興趣。

現在他們也開始吃餅子,吃乾糧之後,也學會了炒菜燉肉,也希望吃完餅子能弄碗湯喝,再加上村民擅捕魚的情況,謝里作爲十戶移民中最會吃的大廚,趁機推出了魚頭豆腐湯這道湯菜。

不需要什麼過多的材料,只要把豆腐和魚放在一起清燉,撒上點鹽,魚肉的鮮美,豆腐的清香,便能完美的展現出來。

吃着魚肉和豆腐,就着餅子食用,吃飽了再盛碗魚湯灌灌縫,誰都要挑起大拇哥,來上一句‘美滴很美滴很......’

同樣因爲一天三頓乾糧的原因,讓謝里家的豆腐腦也賣了出去,爲了推銷自家的豆腐腦,謝里專門找田橋聯繫了一下,問問郡裡什麼時候能有糖賣?

類似的消息逐漸彙總到了鐵砧的書案上,他也沒怎麼看,直接將各地移民需要的東西列了一張單子,然後送到拓海郡詢問有沒有辦法弄來,他們這邊出錢買。

對於這種情況,拓海郡當然是沒問題的,甚至他們還比較高興,別的可能無法滿足,但糖一定是有的。

因爲湯部落和他們拓海郡這邊全都有大量種植甜高粱,每個豐收季就是一次榨季,兩地產糖無數,但是當地百姓對於糖的消費能力有限,要不是因爲糖幾乎不存在保質期的問題,可以無限存儲,恐怕拓海郡那裡早就急瘋了。

現在有了新的傾銷地,拓海郡這邊二話不說,直接發了兩船的紅糖過去,告訴他們可以存起來慢慢賣,事實上像是這種小事,大樹連管都不管,他還有許多的大事要做,賣糖這種小事頂多聽手下彙報一句,然後點點頭,說一句知道啦,也就只有這樣而已。

謝里弄到足夠的糖後,他的豆腐腦就好賣了起來,貼餅子美味頂飽,卻比較乾燥,來一碗紅糖水豆腐腦就是極好的順口之物。

再加上村裡幾乎沒有任何甜食可以享用,這紅糖豆腐腦甚至一度成爲了村裡大人小孩都十分喜愛的一道零食甜點。

許多百姓還埋怨道,這紅糖豆腐腦可比那天請他們喝的什麼白豆腐美味多了。

種種新事物的出現,讓村民們和新來的十戶移民產生了更多的交際,就像管陶家的小女兒,如今也才虛歲十二,卻因爲要學習漢部落的養殖技術,經常往移民家中跑,這自然不可避免的就從移民的人家裡看到聽到了很多新東西。

見到自家閨女害羞的跑了出去,管陶笑着搖了搖頭,也下了竹樓跟在後面,結果發現這孩子果然又去了任氏兄弟家裡,正趴在任家的兔子圈外面看着,任左則是和自家閨女在一塊聊着天,也不知道在說些什麼。

任家一共分得十隻大兔子,其中有四隻是公的,六隻是母的,平時都是公母分開來養,以免公兔子發情,弄死了剛生出來的小兔崽子。

這些兔子在新地方安頓下來後,很快就繁殖出了第一代,六隻母兔子裡有五個懷了崽子,最後一共生下來三十四隻小兔子,其他幾戶移民家裡也是差不多的情況。

當地村民看在眼裡,喜在心頭,實在是他們沒有想到這兔子竟然這麼能生,三十多隻兔子長大之後要是再按這麼個生法,那豈不是一下會生出來千八百隻兔子?!

好傢伙,看來漢部落那人說的,只要養了兔子,以後便不會再缺肉吃,看來是真的了。

“任左哥,這雪兔兩個月便能生出一窩嗎?”管陶的女兒管晴好奇的問道。

“沒錯,所以等以後這兔子養大了,可就要快點吃啊,要是吃不及的話,以後恐怕兔子要多的到處跑了。

不過實在吃不下也沒關係,我們那邊都流行做臘腸,兔子的腸子不少,到時候直接腸子把兔肉裝起來,熏製成臘肉,便能多存放兩年。”任左介紹着情況說道。

管晴聽完笑了起來,忍不住羨慕道,“漢部落那邊真好,住着漂亮的房子,種着好吃的糧食,還有吃不完的肉食,你們那邊的日子可太安逸了。”

“嘿嘿,這沒什麼,等咱們的這水稻種上,牲畜養好了,一樣能過上好日子,到時候攢些銀錢,再起一棟新瓦房出來,也弄個大大的院子。”任左憧憬着未來的生活說道。

管晴聽完臉色稍紅,她試探性的問道,“任左哥,你以後有了身份證,會娶我們這裡的女人嗎?”

任左認真的點了點頭才說道,“等我辦了這身份證,估計上面的戶籍就要變成這裡的了,當然是要娶這裡的女人了,再說別的地方我又不認識。”

管晴聽完臉更紅了,只是任左這個傢伙並沒有想到管晴是在暗示自己,這個直男還以爲妹子只是在和他聊閒天。

這個時候,管陶也現身走進了任家的院門,任蹤正在院子裡搭建的鐵匠鋪裡叮叮噹噹的打製一把鐮刀,這鐮刀是以後用來收割水稻用的,雖然現在還沒種,但必須提前準備起來,等豐收的時候,少說一家也要準備兩三把才行,村裡的鐮刀缺口很大。

看到管陶進來,任蹤沒有停下手中的活計,而是擡起頭看向他,手中不停,嘴裡招呼道,“原來是管大哥來了,快坐快坐,院子裡的桌上有糖水,你自己倒來喝,別客氣。”

“好好好,你先忙,我可不會跟你客氣的。”管陶迴應了一句,便自己搬着小板凳坐到了桌子旁,取了一個茶碗倒了一杯糖水喝。

院子里正在和任左聊天的管晴也看到了自己爹過來,她嬌羞的道,“爹,你怎麼來了?”管晴還以爲她爹真是來給她說親的。

“怎麼了,許你來,就不許爹過來串門了?任左,我聽我家閨女說,你們有什麼相冊,跟身份證上那個照片一樣,可否容我一觀啊?”管陶戳着戳自家閨女的額頭說道。

.

.

.

(2/4)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