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5章 豆腐腦碰壁?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原始文明成長記 > 原始文明成長記 > 

第905章 豆腐腦碰壁?

第905章 豆腐腦碰壁?

次日一早,上河村的移民們開始恢復了以往的生活作息,太陽剛從天邊露出來,男男女女,大人小孩,一起牽着驢子,帶着農具,還有大捆的細竹竿前往自家的地裡幹活,管陶和井春還有田橋三人也帶着大批的村民緊跟其後,他們都是去跟着學習的。

井春熟悉當地的情況,帶着村民還有新來的移民去挖掘河裡的淤泥當作肥料,村子裡雖然已經挖了漚肥池,但因爲糞便不夠的原因,所以暫時還沒有糞肥可以用,只能先用塘泥來救救急。

一部分人跟着井春去挖肥料了,剩下的人則是用着自家的驢子或者租借來的耕牛給家裡的田畝耕地。

女人們則是在耕耘後的土地開溝起壟,然後帶着沿着這些壟用竹竿搭起了A字形的支架。

管陶身邊的村民們嘰嘰喳喳的議論着,都不明白這些新來的漢部落人要幹什麼。

不是說今天是來種菜的嗎?怎麼菜地裡還要搭架子?莫不是用來給蔬菜遮陽?可這架子的朝向也不像是用來遮陽的啊。

管陶聽到他們的討論後,也看向身邊的井春詢問道,“井兄弟,她們這是在做什麼?爲何要在菜地裡搭起這些竹架,而且這架子所用的竹子尚不足手指粗細,又搭的如此稀疏,這樣的架子究竟有什麼用?”

“哦,這個啊,這是種的豆角、黃瓜、絲瓜和棉花,其中的豆角和你們的豆子差不多,只不過這種豆子並不是要等它完全成熟的時候吃豆子,而是吃沒有長熟的豆莢,我們把這種豆莢當作蔬菜食用,平時也叫做豆角,你現在看到的這種就是長豆角。

長豆角和黃豆不太一樣,它是長在藤蔓上的,像繩子一樣,會向外爬着生長,翠綠的葉子能鋪滿地面,如果周圍有什麼樹木或者灌木,就會自動攀援而上。

我們在地裡搭上這些架子,就是爲了讓豆角長出來藤蔓主動爬上去的,這樣就不會鋪的滿地都是,澆水施肥採摘都很方便,還能節省土地面積,將土地最大程度的利用起來。

黃瓜和絲瓜也是蔬菜,同樣是生長在藤蔓上,所以需要搭架子來種植,不過這東西如果不是拿去賣的話,就不用種很多,絲瓜每家種上兩三棵,結出來的絲瓜你們一家都吃不完,這東西夏天長的很快,一天就能收一籮筐,天天吃都吃不完。

黃瓜稍有不同,雖然結的也很多,但這個多種一點沒關係,就算吃不完也可以採摘下來進行醃製,醃製好的黃瓜爽脆無比,還可以長期儲存,平時可以拿來早晨佐餐,若是正旦節肉吃多了,還可以用醃黃瓜解膩。

還有這棉花也是,棉花雖然是織布用的,並不能食用,但也和豆角一樣都是生長在藤蔓上,長大後會在藤蔓上結出很多的莢果,莢果剛長出來的時候綠色,然後逐漸成熟變硬,發黃,等熟透了之後就會變成深褐色,中午的太陽一照,它就會自己炸開,分成四瓣花瓣,那些棉花纖維就長在它的花瓣中。”

管陶聽完井春的解釋,口中不禁嘖嘖稱奇,這樣神奇的植物,他們還真沒見過,也不知道漢部落都是從哪弄來的這些好東西,又是怎麼想到要去種植利用它的。

等管陶自己理解了之後,他又開始給周圍的村民們轉述這些介紹,然後便開始跟着移民學習捆紮架子的技巧。

那邊的男人們運來了淤泥當作肥料,給田地耕耘施好了好了底肥之後,也就開始種植豆子還有辣椒和花生。

這三種作物中,豆子不用起壟,可以直接密植條播,而且這樣可以更好的肥田,花生和辣椒有條件的話還是起個壟比較好,花生的莢果長在泥土下面,比較怕澇,如果開溝在壟上種植,就能讓花生略高於地表,保持水份適中,不過被淹到,澆水的時候直接在溝裡灌水就好。

辣椒不能種的太過密集,而且容易爛根,最好是先開溝起壟,然後再用穴播的方式進行播種,從而使辣椒保持一定的株距。

村民們性質高昂的跟着學習種植技術,一直到早晨七八點鐘,太陽完全升起來的時候,做好了早飯的女人們才挎着竹籃子到地裡給自家男人送飯。

其他人家的女人,確實只挎了個籃子,但是謝里家的媳婦卻挑着扁擔擔來兩個木桶,裡面裝的都是現煮的豆漿還有滑嫩無比的豆腐腦。

他們家孩子還在後面拎着籃子,裡面裝的都是配菜和佐料,漢部落移民這邊,因爲今天要下地幹活,自然不可能再用粥水來打發肚子,饅頭大餅總是少不了的,甚至還有人家一大早就包了糉子當作主食,倒是蒸米飯的基本沒有。

謝里看見自家媳婦挑着擔子走來,他連忙過去迎接,將扁擔接過來之後,才放到田畝旁邊的土路上,然後對管陶他們招呼道。

“來來來,管大哥,田兄弟,井兄弟,你們快過來嚐嚐我們家做的豆漿和豆腐腦,這可是我們那邊最常見的好東西,家家戶戶都要吃這個的。”

聽謝里的邀請,管陶自然很高興,田橋和井春也不客氣,他倆看見那兩個桶的時候就已經高興的嘴巴都合不攏了。

“哎呦,可饞死我了,來這裡兩個月了,早就饞豆腐腦了,在這裡想吃都吃不着,要不是你們過來,我恐怕還得半個月才能聞到這股豆漿味兒。”井春直接小跑了過來,自己就開始找碗去盛了。

“呵呵,你才兩個月,我是早就跟着郡守大人過來的了,好幾年都沒嘗過這個味道了,都快忘了豆腐是什麼味兒了,今天咱也沾沾光,在你們這蹭碗豆腐吃。”田橋也哼哼着說道。

管陶聽完也是興趣大起,好像漢部落的人都很喜歡這種食物啊,也不知究竟是什麼東西。

井春已經從籃子裡找來了一摞白瓷碗,又拿了鐵勺開始盛了,他盛的是白豆腐,也就是半碗豆漿,再往裡面填半碗豆腐腦一起喝的吃法,在漢部落很是常見。

除了這種吃法外,還有豆腐腦加紅糖,又或者是熬一鍋鹹鹵澆在上面,再放上一點油辣子,就着燒餅吃,那絕對是一絕。

所謂的鹹黨和甜黨之爭,那是幼稚的小孩才做的選擇,成年人全都要它不香嗎?

鹹豆腐腦和甜豆腐腦各有各的吃法,反正羅衝兩種都很喜歡。

不過今天謝里家弄來的就只有豆腐腦和豆漿而已,因爲糖太貴,這裡又沒有賣的,他們就算捨得給大家吃,吃完也買不到。

至於鹹鹵,現在連菜都沒有,弄哪門子的鹹鹵?有口醃黃瓜吃就偷着樂吧。

“我也來看看這是什麼東西,竟然讓你們如此喜歡?”管陶跟在兩人身後過來,謝里已經爲他盛好了一碗白豆腐。

“來來來,管大哥,快嚐嚐我們那邊的特色,你們要是喜歡的話,以後我們家就天天做,多做點,鄉親們想吃就來我家買便是,我們家在北邊就是開豆腐坊的。”謝里連忙招呼道。

“好好好,我嚐嚐。”管陶好奇的抿了一口,在嘴裡咂了咂滋味,同時心裡也恍然大悟,原來這傢伙做這東西,是準備先試試他們的口味,然後在村子裡賣這東西?!

他皺眉細品了一番才說道,“這東西好像有股黃豆的味道,還有股清香,味道倒是不錯,就是不解飽啊,而且還佔肚子,喝了一碗這個,再喝粥就喝不下了。”

謝里突然愣了一下,然後突然意識道了什麼,心中暗道看來短時間這豆腐腦和豆漿是賣不出去了。

瓊州島這裡的主糧是玉米,而且他們沒有石磨,所以日常的吃法就是早晨玉米粥,有點像東北特色的大茬子粥,中午和晚上一般是煮整根的玉米棒子啃食,當作主食,並沒有乾糧一類的食物。

而豆漿和豆腐腦這種東西,它最多算是一種飲品,也可以和稀飯劃等號,漢部落一般喝豆漿豆腐腦的時候,那都是有其他乾糧作爲主食的。

再反觀上河村這邊,他們家裡送來的本來就是玉米粥,你讓他們一邊喝玉米粥一邊喝豆漿,這不是扯淡嗎?哪有這個吃法?

想要讓當地人接受這種食物,最起碼也要等村裡的磨坊修好之後,將村裡人的玉米磨成玉米麪,然後教他們學會貼玉米餅子,先把玉米變成乾糧,然後才能將豆漿和豆腐腦賣出去。

打定了主意,謝里這才解釋道,“管大哥說的不錯,這東西就是用黃豆做成的,黃豆可是個好東西,能磨豆漿,點豆腐,生豆芽,還能做成豆腐乾,豆腐皮,吃法太多了,以後等我慢慢給你們做。”

“豆子做的?!豆子還能做成這種東西?!”管陶驚訝的問道。

他看着兩個水桶裡的乳白色液體還有凝固狀態的豆腐腦,怎麼也無法把這些東西和黃豆聯繫在一起。

“沒錯,就是黃豆做的,要是管大哥感興趣,等我們家下次做的時候,請你去看看,管大哥,你看這裡還有這麼多呢,快點叫鄉親們也來嚐嚐啊。”謝里再次說道。

“好好好,不過可就要讓你家破費了啊,這麼多東西,需要不少豆子吧,不過我說實話,你要是想在咱們村裡賣這個東西,恐怕沒有人會買,而且我們手裡也沒什麼錢,就算想買也沒辦法啊。”

管陶直接給謝里介紹當地的情況說道。

“這個沒關係,只要大家喜歡,想買肯定是有辦法的,其實在我們那邊,開豆腐坊的也從來都不收錢,大家買豆腐都是用黃豆來換,我們收了豆子一部分用來繼續做豆腐,多出來的就存着,然後賣給榨油的油坊或者糧站那裡換錢。”謝里同樣給管陶介紹着他的經營手段。

“那好吧,我先讓大家過來嚐嚐。”管陶點了點頭,這種以物易物的方式,他們倒是可以接受,而且當地也種植大豆,錢沒多少是真的,但是你要收豆子的話,那他們可有的是。

管陶一邊喝着碗中的白豆腐,一邊招呼着村民過來嚐嚐鮮,不過大家看着這種和奶差不多的東西興趣不大,豆漿幾乎沒什麼要,豆腐腦倒是有人願意嘗試一下。

謝里家也沒有那麼多的碗,乾脆就直接給當地的村民盛到了他們的粥碗裡,這大茬子粥里加豆腐腦的吃法,倒也新鮮。

不過現在想讓他們買的話,顯然是不可能的,但是一起移民的幾個家庭都表示了支持,豆製品是漢部落最長吃的食物,尤其是豆腐白菜這道家常菜。

將豆腐切成厚厚的方塊,然後兩面用豆油煎至金黃,再和白菜放到一起翻炒,味道超級香。

還有豆腐三炒這道菜,就是將豆腐皮,煎豆腐,黃豆芽三種豆子的衍生食品放在一起炒成一道菜,也是漢部落民間比較喜愛的一道家常菜。

雖然村裡人對豆腐腦和豆漿不太感興趣,但是謝里仍然想要中午多做一些豆腐,弄成各種吃法教大家嘗試,這不光是爲了他自己家的生意,也是首領交給他們這些移民的任務,他過來不就是爲了傳播漢部落飲食方式的嗎?

豆腐腦的第一次出現因爲當地特有飲食習慣的原因直接宣佈告吹,但是那些移民家籃子裡最不起眼的醃蘿蔔和爽脆的醃黃瓜倒是格外的受人歡迎。

還是受了當地飲食文化的原因,這種醃鹹菜配着大茬子粥一起吃,確實格外的順口,只可惜移民們帶來的鹹菜也不多,在往這邊遷徙的船上就已經吃了不少,剩下的幾罈子鹹菜,也不知道夠不夠吃到新菜收穫的時候。

村民們雖然十分喜歡,但因爲太少,再加上還不熟悉,所以也不好意思多吃,不過上河村的幾家移民們都向村民表示,如果他們喜歡,等各家的蔬菜瓜果做好了,他們可以教村民們製作醃菜。

爲此,大家學習種菜的興致更高了一節,都想等自家的蔬菜成熟之後,和漢部落的人學習醃菜的方法。

.

.

.

零點之前還有一章,雖然是三章,但還是一萬字,後面兩章是四千字一章的。

另外。求打賞啊大佬們π\u03c0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