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5章 走訪上河村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原始文明成長記 > 原始文明成長記 > 

第865章 走訪上河村

第865章 走訪上河村

紙基照片的高清晰度,再加上合適的價格,以及照相館推出的多種拍照方案,立刻就引發了羣衆們的熱情,不少人當場就下了訂單。

其中最熱門的自然就是掌櫃的極力推薦的全家福了,正好又趕上正旦這個年節,所以預定全家福的人有很多,其次就是夫妻合照。

漢部落有等級森嚴的爵位制度,沒有爵位的平民百姓是不準穿絲綢的,但唯獨婚喪嫁娶這種事情除外,也就是說,平民家的女人,成親時也能穿戴只有皇族才能穿戴的鳳冠霞帔。

這事擱到以前,也就是穿那麼一天而已,但是現在,她們不光能穿,還能把自己一輩子最好看的時候照下來!可想而知夫妻照的吸引力有多大。

拍單人照的比例最少,因爲性價比低,花一樣的錢,只能照一個人,但仍然有不少的年輕人選擇拍單人照片。

單人照片的客戶羣體主要集中在十三四歲這個年齡段的少年少女,如果說成年是一個標準的話,那麼他們十分願意在自己成年時拍上一張照片,把自己的青春烙印在相紙上。

而且這件事情也得到了大多數父母的支持,爲什麼支持?

因爲可以拿着照片去給自己兒子女兒去說親啊!這是多麼重要的功能!

以前互相說親,都不知道對方的孩子長什麼樣。

女孩不知道小夥精不精神,小夥不知道妹子漂不漂亮,這回好了,見面之前先互遞照片,看的過眼就正式見面,免去了多餘的麻煩,更關鍵的是,這個時代的照片,是真的照片,不是現代的照騙......

和漢陽城同樣的一幕,也同時出現在汝陽、瀏陽、衛山三個郡中,攝影術一經問世,便在民間快速傳播開來,大量的拍攝訂單如雪花一般飛進照相館,然後變成現金流入了官府和去病家的口袋。

這個東西太賺錢了!

不過可以預見的是,這股熱度會慢慢的退下去,現在是市場絕對真空狀態,而且又正好趕上了年節,纔會出現這種家家都來拍照片的事情,等到年節一過,有沒有繼續來拍照的都是個問題。

所以倒是也不用高興的太早。

......

翌日,身份證拍攝工作進展的十分緩慢,主要是因爲佈告裡面說,最晚在正旦節之前辦理就行,所以有的人還在忙着自己的事情,把辦身份證的事一直往後拖。

各地的官員一看,指望老百姓自己去官署辦理,他們的積極性不大,乾脆由官府直接出人到坊間去辦理得了。

臨近正旦的後面幾日,各地官署將漢部落的組織性發揮到了極致,從最小的伍長、什長,再到各村的里正,挨家挨戶的按照戶籍排隊,等編好了隊伍,再一批一批的辦理身份證,按照這樣的方法,以及漢陽八郡地區每個縣城都有一個攝像組的密度,八個郡總共用了不到四天,就將所有人的身份證辦了下來,速度不可謂不快。

編戶齊民的價值也再一次體現了出來,雖然這樣的制度讓百姓失去了一定的自由,但是對於部落的管控力度和組織力度方面,卻是一個質的提升。

本來瓊州六郡也是應該按照這樣的方面進行戶籍登記的,但是薛青窯考慮到當地的實際情況,便沒有直接生搬硬套。

他給各地的政務官下命令,瓊州六郡所有不在原籍的百姓,全部按照他們自己的意願遷回原籍,有想去別處的,也不要阻攔,而且還要給安排好住房和土地的事情。

之後在人口普查,以及房屋和土地普查的時候,就直接按照當地百姓的聚居點來劃設行政單位,百戶爲一村,挑選當地的鄉老擔任里正,也就是村長,五個村設一個鄉,鄉上面再劃縣,最後統一歸郡裡管理。

至於這個郡到底要劃幾個縣和鄉鎮,則要根據當地的人口數量來決定。

初步的將百姓遷回家鄉之後,漢部落的普查行動就開始了,直到這個時候,瓊州當地的百姓們才發覺了一個事情,漢部落的統治力度和之前鑫部落的時代截然不同,如果說鑫部落是完全放養的話,那漢部落就是什麼都管。

你能想到的東西,官府都給你安排的明明白白,你想不到的東西,官府同樣給你安排的明明白白,這讓他們很不習慣,但即使是這種程度的管控,其實和漢陽八郡相比,也已經寬鬆很多了。

這天,已經擔任了新化郡郡守的鐵砧正在一個大村子中走訪,隨行的還有辦理戶籍信息的小吏。

一行人騎着馬,在往村裡行進的路上,小吏給鐵砧介紹着這裡的情況說道。

“郡守大人,這個村叫上河村,因其村邊有一條清水河的支流而名,全村大概有一百一十戶左右,總人口可能近千人,世代農耕,聽那個米長老說,這裡建村可能有四五代人了。”

“四五代人?那就是上百年咯?!”鐵砧挑了挑眉,果然,論底蘊什麼的,還是竹島這邊要長一點,漢部落雖強,有自己特有的文化,卻沒有竹島那麼長時間的底蘊。

不過這沒關係,因爲羅衝帶來的不止是技術,還有文明,不說別的,一套完整的,自成體系的語言和文字,就算再給竹島兩百年,他們自己也弄不出來,而漢部落等於成立之初便具有了一個成熟而又強大的文明底蘊,只不過現在還未完全展現出來而已。

沒過多久,一行人便來到了村口出,鐵砧策馬在前看了一眼,然後纔對身邊的人說道,“走吧,讓咱們去見見這一百多年的村子。”

一行人翻身下馬,牽着馬匹走進了村口,他們沒有直接騎馬進村,就是爲了給當地人留下一些好印象,而不是驕橫到在村莊裡隨意縱馬的負面形象。

鐵砧帶着幾個小吏牽着馬向村中走着,邊走邊打量着漫長的歲月在這個村莊中留下的痕跡。

上河村距離河水不遠,所以這裡並沒有水井,百姓日常用水的方式還是從河裡挑水回去,而挑水用的工具,就是竹子做的扁擔還有竹筒或者陶罐,他們這裡連個木桶都沒有。

村子裡大部分的房屋都是竹樓樣式的建築,一共兩層,上面住人,下面養牛羊,不過讓鐵砧比較意外的是,這個村子裡居然還有人養鴨子,那是一種灰色羽毛的鴨子,長的很大,倒是有些像大雁的模樣,鐵砧也叫不出到底是個什麼禽類。

村子的房屋並不是成排的建築,感覺有些像是環形佈局,共同圍攏着村子中央的一大片空地,不過在這裡,鐵砧又看到了新鮮的東西。

空地十分平整,雖然是泥土地面,但顯然經過人工夯實過,鐵砧猜測這大概就是他們晾曬糧食的地方吧。

空地的中央雖然沒有石磨,但卻有一個石碾,看起來比較陳舊,應該是他們自己弄出來的東西,也就是說,在漢部落接觸竹島之前,他們就已經有這種石碾子了。

另外就是,空地的四周還出現了一些建在平地上的竹木結構房屋,看竹材的顏色,應該是最近半年內才建的,側耳傾聽,還能從平房中聽到機杼聲,也就是織布機的聲音。

想來應該是這裡的人先前從漢部落使團那裡購買的織布機,但是買回來之後又發現織布機無法搬到竹樓上,這才又新建了幾間平房出來。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