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衝難得來一次研究所,所以這頓飯還真就變成了他們請的,不想請也沒辦法,湖心島的食堂每天做的都是定量的飯食,漢部落雖然不缺糧食,但百姓都是從部落時期吃不飽肚子的時候過來的,所以節約的本性還沒有丟。
平常吃多少做多少,羅衝他們突然到這,食堂根本沒有準備,所以只好讓廚子現做了,好在這裡的食材不缺,島上自己養的也有雞鴨兔子這些東西,一桌飯食很快就送了過來,可惜沒有什麼像樣的蔬菜,沒有蔬菜大棚的年代,在北方的冬天想要吃到新鮮蔬菜確實是一種奢望。
幾個研究小組的負責人和羅衝同桌,去病也在羅衝旁邊,他的另一邊就是鰲飛,兩人因爲共同設計了照相機的原因,如今已經成了好友,趁着等廚子上菜的功夫,一羣人就先聊起來了。
“首領,我最近又有了一項新發現,但是不知道這個究竟有沒有研究價值,如果真的有價值的話,將來要往哪個方向發展,您給點評一下吧?”
鰲飛說着便從自己懷裡掏出一張蛋白相紙轉印的照片,上面的圖像卻很奇怪,顯示的乃是一個光圈,然後裡面有一團狀似正在移動的陰影,看不出到底是什麼東西,不過可以肯定是,中間的這團陰影也是可以透光的,因爲陰影的中心位置顏色比較淡。
說實話,黑白照片也就是能拍個東西的輪廓,指望多高的分辨率是不可能了。
“這拍的是什麼?”羅衝打量了一會兒照片,卻也沒看出個所以然來,去病見狀就把照片接了過去,也沒看出什麼名堂。
“回首領,這是我在戶外實驗新鏡頭時拍到的一滴從樹上滴落到鏡頭上的水珠,我看過了這滴水珠,絕對是純透明的,最起碼肉眼看上去是透明的,可是通過鏡頭拍到的這張照片,卻顯示水珠裡面居然有個會動的陰影,但是用肉眼去看確實沒有什麼東西,你們說這水裡的到底是什麼?”鰲飛聽到羅衝提問這才解釋道。
“你說這個光圈就是水珠,裡面這團陰影就是那個會動的東西?而且肉眼還看不見?”去病手裡拿着照片當場就驚訝的問道。
“沒錯,正是如此,去病兄弟可有高見?”鰲飛見去病感興趣,就順便問了一句。
“我能有什麼高見,肉眼看不到,但是能用照相機拍到,這能說明什麼?
首領一定懂,首領你給我們分析分析吧?”去病這會兒也已經進入研究狀態了。
恰好食堂那邊的廚子正好送來一盤菜,羅衝就拾起筷子邊吃邊說道。
“這能有什麼,從科學的角度分析,你的那個鏡頭無非就是一個放大鏡而已,肉眼看不到,但是你通過鏡頭看到了,這說明這東西體型極其微小,用咱們的眼睛根本看不到,只能通過不斷放大倍數才能看見它的存在。
而且你剛纔又說,這東西會動,所以我判斷它應該是個活物,再看這張照片,上面這團陰影后面的模糊軌跡,看樣子應該是在水珠裡面遊動吧。
這樣就可以做結論了,你通過一個放大鏡,看到了一隻肉眼無法察覺,但是能在水珠裡遊動的微型生物,就,簡稱微生物吧。”
“微生物?!”一桌子的人同是一驚,口中喃喃的重複着首領剛造的這個生硬名詞。
“首領的意思是說,這世界上還有咱們看不到的微生物和我們共同生活在同一片天地?那它們會是好東西還是壞東西?”旁邊化學組的聞農率先提出一個客觀的問題來。
搞研究就是要這樣,不斷的去提出問題,假設問題,然後通多嚴謹的實驗去做論證,最後得出通用的結論,這便是科學研究的過程,所以提出問題纔是首要的。
羅衝點了點頭,他當然知道微生物的存在,但是他不能直接說,而是要引導這些人自己去研究,把它變成一門專項科學,所以就聽他說道。
“微生物到底存在不存在這只是我剛纔的一個假設,這不是有鰲飛拍到的照片嗎?如果不用微生物的假設去解釋,那你們說它到底是什麼?所以我們現在無法做出正確的論證,都是在分析假設罷了。
假設鰲飛拍到的就是一隻微生物的照片,微生物是真實存在的,那我們也不要急於去下結論,更不能用好壞這種狹隘的感性思想去做結論。
就拿生物而言,有微生物,那麼就有大型生物,你們可以理解爲我們肉眼可以看到的活物,飛禽走獸,花鳥魚蟲,還有樹木莊稼,凡是能夠自然生長的,而且能被肉眼觀察到的,都可以將之納入生物範疇,可你能夠說清生物是好是壞嗎?不能!
好壞這個詞不應該出現在科學論證當中,而是要說對我們有沒有用,萬物都有其兩面性,我們做科學研究是尋找真理的過程,而我們的成果,便是用我們研究出來的技術,使各種材料能爲我們所用,誰能說微生物對我們就沒有用處呢?”。
羅衝一邊說着,衆人一邊點頭,大膽假設,嚴謹論證,一直都是首領反覆灌輸給他們的科學觀念,如今已經深入衆人的腦海,這次也不例外,用理性的角度去看待問題,才能讓科學研究不走入歧途。
鰲飛一直在默默的邊吃邊聽,等羅衝下完這個假設性的結論,他就再次問道。
“那,首領您看這個到底有沒有研究價值?如果要研究的話,我們要朝着哪個方向去探索呢?”
羅衝又夾了口菜,這才說道,“當然有價值,而且有十分巨大的價值,假設這個世界上真的存在微生物,那代表了什麼,說明那就是一個我們不曾見到的新世界,其意義是十分重大的。
如果我們能夠打開這個世界,深入這個世界,一定會有巨大的回報。
咱們還拿生物來說吧,就拿這桌子上的飯菜來說,糧食是能夠生長的植物,也算生物的一種,我們掌握了它的種植方式,就能讓我們的百姓吃飽肚子,不再捱餓。
這雞鴨等飛禽,我們掌握了它的習性,就可以大量養殖,爲我們提供肉食和大量的禽蛋。
wωω .ttκǎ n .¢○
甚至是這桌子,不也是我們用木頭做成的傢俱嗎?
這麼多的生物都能爲我們所用,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你們想想,如果我們能夠看到微生物的世界,並讓這些微生物爲我們所用,又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改變呢?
所以說這個研究是有價值的,而且是非常巨大的價值。
這裡我們可以根據生物的特性提出幾個疑問,也就是我們的研究方向。
微生物有多少種類?都長什麼樣子?它們是如何生長和活動的?它們如何繁殖後代?他們對我們共同生長的這個環境有什麼影響?在影響中擔任什麼角色?起到什麼作用?這都是我們的研究方向。
而想要研究這些,必須滿足一個前提,那就是我們到底該怎麼才能看到微生物,這個就是鰲飛你要做的事情了。
我們剛纔給微生物做了一個定義,那就是極其微小的生物,用肉眼無法觀察,只能用放大鏡才能看到的東西,所以你需要做的就是製造一臺超高倍數的放大鏡出來,能夠讓我們通過這個放大鏡看到微生物的那種,必須要能把微生物的體型放大幾千幾萬倍的那種,總而言之就是能做到多大就做多大。
爲了方便和普通的放大鏡區分開來,另外也顯示它的獨特性和專用性,所以在這裡就專門給它取個名字吧,就叫顯微鏡,能顯現出微生物的放大鏡,簡稱顯微鏡。
顯微鏡就是爲我們人類打開微生物世界這個寶庫的鑰匙,其意義也非常重要,你的彩色照相機如果沒什麼進展的話,目前可以朝着這個方向研究一下。”
桌子上的一羣人都傻了,沒想到這隨意的一個發現,居然被首領這麼重視,可是說到最後的顯微鏡,衆人也忍不住一陣頭皮發麻,好傢伙,上來就說要把物體放大幾千幾萬倍,而漢部落現在的透鏡技術還處在什麼水平?
常用單筒望遠鏡的倍數也不過才十到四十倍,最大口徑的那種天文望遠鏡,才能放大六百倍,羅衝這張嘴就幾千幾萬倍,就按最小的千倍來算吧,那也要把目前最屌的天文望遠鏡倍數翻上一翻才行。
看着鰲飛張大嘴巴愁眉苦臉的樣子,羅衝笑了笑,拍着他肩膀安慰了兩句。
“你不用怕有多難,其實這個顯微鏡和望遠鏡的技術沒什麼不同,只不過一個是用來觀景的,另一個是觀察細小生物的,我給你一個提示吧,微生物肯定是特別小的東西,所以不用拿着顯微鏡到處跑着看,就像你之前拍的這張照片,也許它就存在於一滴水中。
所以你就需要一個底座和支架,然後上面要安裝一個載物臺,聚光鏡,反光鏡,等等用來給觀察提供光線,最後再往上面放一個瞄準載物臺的超級倍數的望遠鏡,差不多就可以了。
而且這個顯微鏡的體型一定不能做的太大,這一點應該不是什麼問題,因爲你應該懂,望遠鏡的放大倍數和口徑沒有關係,而是靠焦距和透鏡組合來實現放大的,放手幹吧,我看好你。
你一定能爲我們製造出這把打開新世界的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