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3章 逢場作戲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原始文明成長記 > 原始文明成長記 > 

第823章 逢場作戲

第823章 逢場作戲

羅衝一行人再次打馬向衛山郡碼頭奔去,一百多公里的路程,跑到天黑才終於趕到地方,衆人都已經凍得不行了,只好在當地的官署住了一晚。

雖然已是冬天,但衛山郡碼頭上聳立的啓明星號燈塔卻依然每晚按時點亮,白色的巨大光柱在風車的帶動下不停的旋轉,掃射着周圍方圓百里的土地和湖泊。

羅沖和一羣親衛還有衛山郡的官員一起坐在官署樓中吃火鍋,透明的玻璃窗外寒風呼呼作響,而房間裡面則是溫暖如春。

一個三條腿的鐵煤爐子放在屋子中間,長長的鐵皮煙囪從木頭牆壁上開了個洞引到外面,爐子上的大茶壺還在不停冒着熱氣。

沒過一會兒的功夫,茶壺內的水蒸氣就從壺蓋上吹出哨音,剛從四通縣調來任衛山郡郡守半年的魯光柱,拎起茶壺沏了幾大壺茶,然後又給羅衝這桌的火鍋裡填了些水,這才坐下開始陪着羅衝吃飯。

羅衝夾了兩塊凍得滿是孔洞的凍豆腐投入鍋中,趁着等待的時間,就向魯光柱問起了這衛山郡的管理工作來。

“光柱啊,在衛山郡的這半年怎麼樣,工作還順利嗎?”

魯光柱一聽便想起身行禮,羅衝趕緊揮了揮手讓他坐下說,這正吃飯呢,一會兒站起來一會兒站起來的還吃不吃了。

“是,回首領,光柱愚鈍,升任衛山郡郡守以來,工作頗感吃力,幸賴有官署諸位同僚相助,才勉強能夠堅持下來。”

魯光柱回答的很謹慎,不光在羅衝面前謙虛了一把,還給足了同僚們面子,把功勞都放在了自己的同事身上,不過能做到郡守一職的人,你都不能小覷他。

像是這種玩政治的大佬,一般他說的每句話你都要仔細分析,是不是還有其他含義。

含義肯定是有的,羅衝一聽就明白了這話裡的另一層意思了,別忘了衛山郡的郡守罷免任職本來就是羅衝一手搞出來的,爲什麼把原來的郡守雲志平調到汝陽郡去了,那是因爲這小子野心大。

雲志是後來加入的,但是一加入漢部落就直接做了郡守,爲什麼,因爲他答應給羅衝拐來五萬人口,用這個條件找羅衝要的郡守。

要是一個人真能給漢部落拐來五萬人口,那當郡守的才能是絕對綽綽有餘的,別人你拐個試試?

不過隨着這小子拉來的人越來越多,他的野心就跟着膨脹了,要知道那個時候整個漢部落纔多少人口,而衛山郡這邊新加入來的人又都是他引薦來的,所以雲志在衛山郡幾萬人口的心中,威望比羅衝這個首領還大!

羅衝能容忍這樣的事情發生嗎?那肯定不能,所以就從衛山郡抽調一大批人口移民去了其他郡縣實邊,結果這小子沒過兩年又招來兩萬多人,再次把衛山郡的人口充實了起來,郡內的個人威望再次超過了羅衝。

因此,羅衝爲了秀一下自己的存在感,另外也是應了實際需要,就在衛山郡的碼頭旁邊修建了那個如神祗一般的燈塔,好叫當地百姓知道誰纔是漢部落真正的首領。

然後反手一紙調令,直接把雲志調到了漢部落最中心的汝陽郡去做郡守,自己親自在旁邊的漢陽郡看着他。

沒了人沒了勢,沒有了倚仗,這雲志才老實下來,而他走了之後,這衛山郡郡守的空缺,就按羅衝的命令,讓四通縣縣令魯光柱頂了上去,他這算是提拔上來了。

魯光柱確實是個有能力的,之前四通縣在他的手上就管理的很好,不過四通縣的那個地理位置又算不上太好,半山地半平原,缺少大型水源,所以在農業種植方面,就只能種些小麥玉米大豆之類的耐旱作物,漢部落最主要的糧食水稻他們那裡就種不了。

雖然農業發展不上去,但是四通縣那個地理位置就是個極具戰略意義的要地,此地距離漢陽郡、汝陽郡、新鋼郡、瀏陽郡,距離差不多一樣長短,是個四通八達的交通樞紐,來往貨物,人員,絡繹不絕。

因此四通縣這個地方的縣令,除了要領着老百姓發展好當地的基礎農業外,還要負責管理大量的倉庫,往來的車隊登記,貨物進出,另外就是餐飲和住宿行業。

這應該算是地利帶來的優勢吧,因爲過往的車隊極多,不管是送信辦事的官吏兵差,還是往來的商販物流車隊,都要在這裡進行中途補給和休息。

所以魯光柱就無師自通的搞了個官辦的食堂和客棧,要按現代話說,應該就是酒店吧。

能住宿,能飲食,還能餵馬換馬,修理車輛,倉庫存儲,甚至還能給各方留言傳信。

別的郡縣哪裡有這麼熱鬧的地方,而魯光柱也正是憑藉着這個四通客棧,把全縣百姓的經濟搞了起來。

既然種糧食不行,那就種菜嗎,山地多那就在山上養雞,守着那麼一個官辦客棧,每天招待那麼多的顧客,這些肉菜從哪裡來,其實都是客棧,也就是官府從百姓手中收購的,百姓光是賣蔬菜,賣雞賣蛋就是一筆不少的收入。

要是有大宗貨物存儲,客棧還會從縣裡招募力士去搬運貨物,這樣縣裡的百姓還能在農閒的時候弄個零活幹,賺點外快收入,山腳下的平地也被開闢出了一塊馬場,魯光柱鼓勵人在這裡多種牧草,客棧一樣大批收購,畢竟那些來往的車隊大部分都是要更換或者寄存馬匹的,這樣他們縣的百姓就能再增加一筆收入。

平時客棧裡的服務人員,也全從縣裡的百姓招,這樣還能提供一些就業崗位。

不誇張的說,光是這一個官營客棧,就把整個縣城的幾千號人養了起來,這一切都是魯光柱的功勞。

當然,更關鍵的是,在物流集散方面,魯光柱也擅長梳理筆記,從沒出過漏洞,再加上他接觸的行商較多,對衛山郡的情況比較瞭解,羅衝才決定把這個人放到衛山郡當郡守。

但是衛山郡的情況和四通縣區別太大了,四通縣除了客棧的服務行業之外,幾乎沒有什麼農業和手工業產出,可衛山郡這邊不同的地方就是,這邊產出極高。

衛山郡人口衆多,常駐人口也有兩萬以上,人口基數大,這生的也就更快,人口增長的勢頭很猛。

農業方面,這邊靠近湖泊,有大量上好的水田,水稻種植面積在整個漢部落都能排上第二,而甜稈高粱這種新興作物的種植面積更是能排得上全部落第一,因爲水多,衛山郡這裡還能打漁,養殖綠頭野鴨,灰鴨,麻鴨幾種水禽,禽類蛋類產量也很高。

手工業方面,衛山郡的紡織不怎麼樣,但是仗着當地高粱主產地的優勢,在製糖和釀酒方面,依然在整個部落排名第一,另外這裡還能燒製瓷器,還有各種手工編制品,蘆葦涼蓆,竹蓆,草蓆,笤帚,掃把,全都暢銷整個部落。

交通方面,由於靠近湖泊跟河道,從東薪郡來的煤炭,從湖心島來的玻璃,焦炭,全都要通過這裡的碼頭再轉陸運到新鋼郡,可以說的上是漢部落的科技前沿。

湖心島的研究所有什麼新的科技產出,總是能夠第一個投放到衛山郡這裡來,就拿電石燈來說吧,最先就是在衛山郡這裡出現的。

而且因爲當地百姓都是雲志拉攏過來的原因,所以當地的這些產出幾乎都掌握在親雲志的派系手中。

這樣一來,魯光柱這個外來的郡守就顯得很難做了,首先他就對生產型的經濟體系不熟悉,之前的四通縣那頂多算小農養殖和大服務業創收,而這裡主要依靠的卻是各種手工業產出,掌握手工業的人不配合,他就很難做。

他剛剛說的什麼,‘光柱愚鈍,升任衛山郡郡守以來,工作頗感吃力,幸賴有官署諸位同僚相助,才勉強能夠堅持下來。’

這話表面上是在自謙,同時在爲同僚請功,可聽在羅衝的耳朵裡就是另一個意思了。

首領啊,我調到這來工作太不好乾了,必須要同僚們配合我,我才能勉強堅持下來,這意思他們要是不配合了,我就啥也弄不好了......

這很明顯就是在跟羅衝告狀啊。

雲志的勢力在衛山郡已經根深地固了,他的本族就在這裡,後來拉攏了那麼多的新部落加入進來,幾乎掌管每個產業的氏族裡面,雲志都讓自己的本族跟他們聯了姻,有了血脈交融,這就是一家子了,大家能不抱團嗎?

這些可都是金吾衛報告給羅衝的,誰家跟誰家結親了,這種消息他們想瞞也瞞不住,羅衝很容易就能分析出他的意圖。

所以想要徹底瓦解雲志的勢力,其實也很好辦,繼續拆分他們。

於是就見羅衝開始了他的表演。

從火鍋裡撈出一塊雞肉放進自己碗裡,羅衝這才笑着鼓勵道。

“光柱啊,愚鈍的人怎麼能做好縣令呢,如果你還是愚鈍之人,豈不是在說我這個首領識人不明?

好了好了,你也沒比我大上多少歲,還是年輕人嘛,年輕人做事就是要有一股衝勁,怎麼可以輕易畏難不前呢?

感覺工作吃力,那就是了解的還不夠,以後更加勤勉就是,另外,我準你再從瀏陽郡的學校抽調一些學生過來,你放在手邊給他們安排些小吏的差事,好好培養,也能給你分憂分憂。

還有,南方的竹島收復在即,各種產業也都要建設,我們和湯部落的合作進行的也很順利,他們那邊大面積種植的甜高粱也要豐收了,釀酒製糖造紙每樣都缺大量的人才。

===========剩下的稍後刷新一下====================

這些可都是金吾衛報告給羅衝的,誰家跟誰家結親了,這種消息他們想瞞也瞞不住,羅衝很容易就能分析出他的意圖。

所以想要徹底瓦解雲志的勢力,其實也很好辦,繼續拆分他們。

於是就見羅衝開始了他的表演。

從火鍋裡撈出一塊雞肉放進自己碗裡,羅衝這才笑着鼓勵道。

“光柱啊,愚鈍的人怎麼能做好縣令呢,如果你還是愚鈍之人,豈不是在說我這個首領識人不明?

好了好了,你也沒比我大上多少歲,還是年輕人嘛,年輕人做事就是要有一股衝勁,怎麼可以輕易畏難不前呢?

感覺工作吃力,那就是了解的還不夠,以後更加勤勉就是,另外,我準你再從瀏陽郡的學校抽調一些學生過來,你放在手邊給他們安排些小吏的差事,好好培養,也能給你分憂分憂。

還有,南方的竹島收復在即,各種產業也都要建設,我們和湯部落的合作進行的也很順利,他們那邊大面積種植的甜高粱也要豐收了,釀酒製糖造紙每樣都缺大量的人才。

我準備從你這裡抽調一批技術好的支援過去,你不會有什麼意見吧,可不能跟我說爲難的話,我不想聽。”

魯光柱頓時大喜過望,不知道是被火鍋辣的,還是感動的,眼淚都冒了出來。

他如何不明白首領的意思,這是首領在給他安排幫手啊,弄一批沒有根底的人交給自己調教,還要從自己這裡抽調技術人員調往南方支援。

支援肯定是支援,但是這誰技術好呢?這不就很明顯了嗎,誰家跟雲志的本族結了親,那他家的技術肯定是最好的,到時候直接給他們打包一鍋帶走。

自己會有意見?呵,笑話,他生怕羅衝給他弄走的人太少,直接把雲志的派系統統清理乾淨纔好。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