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內河帆船下水(求票票求訂閱)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原始文明成長記 > 原始文明成長記 > 

第529章 內河帆船下水(求票票求訂閱)

第529章 內河帆船下水(求票票求訂閱)

。船板的鋪設速度還是不慢的,因爲都是分工幹活,流水線作業。

木材廠的人用風車自動排鋸分割圓木,把木材鋸成木板,造船廠的人也有專門負責蒸籠軟化步驟的,剩下都是拿錘子的安裝工,他們只需要用釘子把木板釘在龍骨上就行。

其實造船的步驟往大了說並不複雜,就是架設龍骨,然後蒙皮,也就是鋪船板,接下來是試航,裸船下水看看是不是有漏的地方,最後檢查沒問題了就開始舾裝。

舾裝其實就和裝修差不多,下水的只是一個什麼都沒有的船殼,相當於毛坯房,而船的裝修內容其實也不少,包括內外部刷漆,安裝桅杆和帆具,索具,船槳,添置適當的傢俱,武器,特殊設備等等。

比如漁船就要安裝或者改造一些特殊的捕魚裝備,漁網魚叉什麼的當然也不能少,如果是軍船,那就裝一些重型弩炮,或者改造專用的火油投放武器,還要改造專用的屯兵艙和武器艙。

不過漢部落的第一艘內河帆船沒那麼複雜,這只是一艘最普通的運輸船,也是實驗船,如果試航發現了什麼問題後,也好在之後的新船上做出修改。

製作龍骨用了一週的時間,安裝龍骨只用了一天,鋪設船板也是一週的時間,然後就是做船體的防水了。

和以前做小船時差不多,這次也是一樣的,不過以前都是用鹿角膠還有魚鰾混合,再加上一些毛髮和麻纖維,調和成濃稠的膏狀填充物,用小鏟子或者木片把這些膏狀填充物塞到船板的縫隙裡,然後再刮平,最後上漆。

但是這次還是略有改變,首先就是魚鰾的問題,雖然漢部落現在也經常捕魚,但是依然擋不住各種木工的消耗,現在的木匠都不用釘子,就指着膠水和榫卯才能製作木器了。

所以爲了應付造船的需求,羅衝一是命令衛山郡那邊的新族人加大捕魚的力度,並且政府出資收購魚鰾,第二就是在新的防水填充膏裡,使用了大量的羚羊角和皮膘,來代替數量不多的魚鰾。

其次裡面的麻纖維也換成了細麻繩,因爲麻繩的結構更加緊實,和膠水填充物混合後,對於這種稍大一點船隻反而更好,因爲船的體型越大,排水量越大,它受到水的壓力也就不一樣大。

所以不同船型的大小,對於防水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工匠也就必須根據情況靈活掌握。

用了碎布和麻繩,拌着膠水填充船板縫隙,最後再用老版的防水填充膏刮平,等到晾乾後就能刷漆了。

其實還有一種材料更適合做船體的防水,那就是瀝青,可惜這種材料不是那麼容易找來的,人工提煉現在漢部落還沒有那個條件,天然形成的瀝青又沒有找到礦產,所以這種事情也只能想想罷了。

花了半個月時間,船殼毛坯終於做好了,不過這樣一來,也就到了木船正式下水的日子。

首艘帆船下水並沒有公開舉行,羅衝的態度是不隱藏,但是也不發什麼公告,誰願意看見就看見,但是官方就是不說。

畢竟是第一次下水,要是剛到水裡沒一會兒就沉了,那就丟人丟大發了,所以目前還是先低調一些的好。

新船下水的時間被羅衝定在了下午,和早上大量商販登陸碼頭的時間錯開。

這天大約下午三點多的時候,就在河邊的船塢裡,漢部落的第一艘內河帆船下水了。

把所有的撐杆什麼的都卸了下來,大船斜斜的躺在岸邊的灘塗上,周圍的河面上飄着幾艘小船,很多人在河面上接應。

羅衝安排的下水方式是船頭朝着河,這樣做主要是防止可能會發生的側翻。

船艉有一大羣人在後面推,河裡還有肉肉和灰山用繩子拖曳,兩頭大象這些年長了不少,個頭已經達到了三米高,別說是站在河邊的淺水裡走一走,就是直接游到對岸也沒什麼問題。

別看它們倆的體重比較大,其實全都是厚厚的脂肪,這麼大的游泳圈,能爲它們增加不少浮力。

羅衝就站在了河面的一艘小船上,負責指揮兩頭大象的行動,岸上的人也會跟着配合。

衆人齊心協力在一番努力之後,終於把木船緩緩的拖入水中。

解開兩頭大象身上的繩索,羅衝第一個跳上了新船,不得不說,六米寬的大船就是比小船穩當,整個人跳上去船都沒怎麼晃動。

上去的當然不止他一人,還有一大票的船工,都是經常划船的老手,現在的船體上並沒有安裝桅杆和帆具,所以動力方面還只能靠搖櫓,其實就是大一號的船槳,

船舷上裝有櫓架,然後把船槳架在上面,這樣操船的人就不用兩手持槳划水,只需單手,或者兩手握住槳柄的尾部,就能上下前後的滑動船槳划水了。

這對於經常用木槳划船的人來說並不是很難學,而且漢部落新造的小船上,也有很多已經改裝了櫓架和搖櫓,這樣以前需要好幾個人才能操縱的小船,現在只需一個人就能推動船隻前進了,爲船運行業節約了不少的人力。

畢竟現在多僱傭一個人,就需要多掏一個人的工資,有的自己租船做生意的人,也可以自己來划船了,雖然辛苦了點,但是少花一份工錢,自己就能多賺一份工錢,很多人都對這個小小的改進讚不絕口,其實這只是槓桿原理的另一種應用罷了。

尤其是漢陽郡與汝陽郡之間的這段水路,航運事業十分發達,這幾個月下來,來往在這段流域的船隻每天都能達到上百次。

而那些租船的人,有的人是自己租船運貨用,還有的則是租船搞運輸,有的小販的貨物不多,沒必要自己租一條船,他們就可以找這種專門搞運輸的船隻,然後把貨物放上去,船家則是等到貨物裝滿了一船纔會出發。

其實就和拼車差不多,只不過這是拼船,不過還是會比那些包船的慢一些,畢竟船家想要賺錢,就只能多接一些貨物才行。

由漢陽郡控制的船隻租賃業務,也發展成了類似民國時期黃包車行那樣的經營模式,車是車行的財產,車伕要向車行繳納租金,車伕自己拉車賺來的錢除去上繳的租金,剩下的就是自己的了,而漢陽城這裡,全都是船伕。

......

新下水的這艘大船直接上了一百人,每人都有一百多斤,這就已經一萬多斤了,是小船根本沒法比的。

有的人在船艉和兩邊的側舷搖櫓,也有的人下到甲板下面的艙室,舉着油燈檢查哪裡有沒有漏水。

羅衝就站在船艏的甲板上,現在船上根本沒有什麼二層建築,全是光禿禿的,而且羅衝還是設計的低幹舷,船舷距離水線只有不到一米,所以從遠處看去,就像是密密麻麻的一羣人站在一個大木盆裡一樣。

此時此刻,岸上的人看到的就是這番景象,不少人發現了這一幕,全都呼朋喚友的來到岸邊觀看,對漢部落充滿好奇的牛尾自然也在其中。

“快看,是大船,好像是新建的造船廠那邊划過來的。”

“哇(⊙o⊙)這船好大啊,一艘都要比以前那種船的兩個大,不,三個。”

“原來新建的船廠就是幹這個的,這樣以後估計瀏陽河裡就都是這種大船了。”

“以前那種船,一次最多載三十個人,這個怕不是能裝200個吧,我看那上面最少也有五六十,還顯得很空曠呢。”

站在岸邊的農夫、工人和小販們,對着新船一陣品頭論足,紛紛驚詫於新船的大小,還有新船的載重能力。

大家說着說着,看到身旁突然出現的牛尾和隨行小吏,也是驕傲的挺起了胸膛,這一刻,他們爲自己是漢部落的族人感到自豪和驕傲,在外人面前,一說起自己漢部落的身份,就感覺倍兒有面子,肯定能引起別人的羨慕。

牛尾也和一些面熟的小販打着招呼,但是眼睛一直不離河面上的大船,在漢部落也已經住了快一個月了,那些經常來岸上賣貨的竹筏或者船隻,他也早就見過,甚至還花錢坐過一次小船。

開始他也爲漢部落的造船技術所歎服,竹筏他見過,但是這種用木頭拼接而成的船,他還是第一次見。

不過開始的時候,他對這東西並沒有什麼想法,竹島上面有淡水的小河,但是他們並不擅長走水路,就算是偶爾走一下,有個竹筏也就夠了,弄來了小船也沒多大作用。

因爲竹島四面環海,如果想要出海的話,只靠這麼點個小船,根本沒什麼卵用。

但是眼前的這艘大船卻讓牛尾的心臟砰砰直跳,那是心動的感覺。

“這船好大啊,一次能裝那麼多人,肯定也能裝下不少的貨物吧,不知道用來裝鹽能裝多少?”

“這麼大的船,一定能安全的度過那片海峽吧?如果可以的話,那鑫部落就不用等到每個月底退潮的時候才能來往一次大陸了,到時候修建個碼頭,他們就可以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

“這位大人,你明天能不能幫我問問漢首領,這種大船能不能賣給我們鑫部落,如果可以的話,需要都要多少頭牛馬羊。”牛尾突然對身邊的翻譯小吏問道。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