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牀弩和華章(二合一章節)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原始文明成長記 > 原始文明成長記 > 

第466章 牀弩和華章(二合一章節)

第466章 牀弩和華章(二合一章節)

衆人一路說着話,就再次回到了木工工坊,此時已經再沒有人反對製作弓弩了,相反,還對弓弩充滿了興趣。

回到工坊後,除了見到剛纔那一堆的弩胎弓胎之外,另外一架不知道用來做什麼的器械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只見這東西有一個寬大的底座,看起來安放在地上頗爲穩當,上面是一根像是樑柱一樣的大木方,木方的側面還有三個被鑿穿的方孔,木方的最上面還刻有一條劃道,看起來就像是剛纔弓弩上的弩臂。

可說它是弩臂,卻也不會有人相信,那麼大的弩,誰能拉得動,這玩意兒立起來比人都高,估摸着少說也有兩米多,可奇怪的就是,在這個器械的末尾,還有一個橫置的木輥(gun),木輥的兩側還插上了十字型的把手,看起來就像織布機上面那個卷收布匹的工件一樣。

衆人看的一臉懵逼,全都不知道這是個什麼東西。

“首領,這是用來織錦的工具嗎?我聽說咱們部落以後還要推廣養蠶織錦。”鷹銳最先問道。

“不,這是一架弓弩,這個玩意兒就是弩臂,你們沒看到上面那個放箭用的滑道嗎?”羅衝這次沒有繞彎子,而是坦言道。

嘶——

衆人全部倒吸一口冷氣,這還真的是弩啊......

接下來就聽羅衝開始介紹這個巨弩。

“此物名叫牀弩,因爲體型巨大,底架如牀而得名,這個弩臂側面的三個孔,就是用來安裝弓用的,一副牀弩三張巨弓,因此這東西又叫三弓牀弩。”

羅衝一邊介紹着,一邊招呼工匠過來拿其他的東西,首先是三張長弓,全是用硬木削成的單體弓形制,只是比普通的長弓還要大一號,長度差不多有兩米二左右。

這東西安裝簡單,按照兩正一反的方法安插到側面的方孔中,再用楔子固定即可,三張弓的弓弦是串聯在一起的,並且中間那架反弓上還裝有銅質滑輪,這樣一來,只需拉動最後面的一張弓,就可以同時帶動三張弓,同理,這架弓弩所儲蓄的力量,也是三張弓力之和。

如此大的巨力,單靠人力是拉不動了,也許只有巨猿那用的怪物纔有信心挑戰一下徒手拉牀弩吧。

不過既然造出來,當然不可能是擺着看的,因此在牀弩的後面,還有木輥和絞盤,這個玩意兒只需兩人操作,稍微用力就可攪動弓弦,達到可以爲人所用的目的。

弓和弩臂還有絞盤配齊了,那麼弩箭自然不能缺,只不過現在還沒有時間製作牀弩專用的弩箭,而是尋了一根以前漢部落早期的投矛代替。

看到首領居然拿出一根投矛當作箭矢,衆人全部都在心呼‘臥槽’,當然如果他們會用的話,不過驚訝和震撼的心情還是都寫在臉上的,羅衝可以清楚的看到他們臉上寫着的‘臥槽’二字。

“首領,這投矛那麼重,牀弩真的能射出去嗎?”鼠大懷疑的問道。

“我覺得能,射是肯定能射出去的,相差的也就是能射多遠,有多大威力的問題。

這投矛若是覺得重,我們還可以換成更細一些的,再把銅製的矛頭換成鐵的,又能減輕不少重量,要是還射不遠,我們可以直接把箭桿換成空心的竹竿啊,這樣一來種量就更輕了,還怕會射不遠嘛?”衆人中最瞭解弓弩玩法的遊野,立刻就滔滔不絕的說出了兩種改進方案,讓衆人一下對牀弩的興趣大增,紛紛期待起來。

“可是首領,這麼大的東西,操作起來就需要好幾個人,肯定不能拿着就走吧,那我們做這麼大的弓弩是用來幹啥的呀?”一直默默無言的長老也突然問了個問題。

“既然拿不動,那就放在一個地方固定使用唄,比如放在城頭上,用來守城,或是放在大船上,也可以機動,也可以把牀弩的底盤改造成車輛,用馬匹拖行機動。

這用法太多了,怎麼用還不是看哪裡需要嗎,只要有需要,總會製作出來。

就像剛纔遊野提出的改進方案一樣,我們就能把這些方案更加優化一下。

比如遊野說的用空心竹竿當作箭矢,這樣弩箭確實可以減輕重量,但是威力肯定要小上不少,那我們還以把竹竿再改進一下啊。

比如我們可以在竹竿中注入桐油,弄一些引火物點着火發射出去,做成一根巨大的火箭。

或者我們還以在空竹竿中裝入炸藥,做成一根爆破筒,然後用牀弩射到敵人中間使其爆炸。

再或者,我們還可以更狠一些,竹竿的前面裝上炸藥,用來引火,後面注入桐油擴大火勢,這樣射出去後,先把竹竿炸開,變成無數的細竹條殺傷敵人,還能用四散開的火油對着敵人當頭潑下......咳咳咳。”

看到這個東西,羅衝就忍不住想起抗美援朝時期,我志願軍拿着竹竿一樣的爆破筒往敵人碉堡的機槍孔中強行cha入的事情,那早期的爆破筒雖然已經被後來的各種火箭彈和大威力手雷淘汰,但是在當時的情況下還是非常好用的,尤其是爆破筒這玩意的形狀,不就是一根塞了炸藥的細棍子嗎......

因此羅衝一聽到竹竿,就立刻聯想到了爆破筒,還有燃燒彈,這東西要是真做出來,那該叫什麼呢?高爆燃燒火箭彈?凝固汽油火箭彈?不對,這個燃料是液體的桐油,emmmm。

周圍衆人則是一臉目瞪狗呆的表情看着羅衝,遊野已經凌亂了,自己就說了個空竹竿可以減輕矛箭的重量,首領這邊倒好,直接開了幾個更加出人意料的腦洞。

鼠大也懵逼的看着羅衝,然後像是突然想到了什麼,突然混身打了個哆嗦,他是親手參與過人工河爆破的,自然知道那炸藥的威力,於是乎,根據首領的描述,他的腦海中自然就浮現出了一副畫面。

首領站在自己的對面,操控着那架巨大牀弩,然後在上面放了一根剛纔說的那種巨型箭矢,箭矢朝着自己飛來,不過由於裡面裝滿了東西,自重過重,所以飛的並不快,因此自己看清了巨箭的飛行軌跡,提前預判了落點,然後自己跑開了。

還好,還好,自己跑開了,沒有被巨箭射個透心涼......

可就在這時,巨箭突然在不遠處着地,由於落地的瞬間巨箭受到了猛烈的撞擊,因此裡面的炸藥瞬間爆炸開來,然後大量碎裂的竹條竹片向四面飛去,把剛跑開沒幾步的自己紮了個千瘡百孔。

不僅如此,衝擊波還將自己重傷的身體掀翻,在空中一陣扭曲之後遠遠的拋在了地上,可這還沒有結束。

竹竿內大量的桐油被火藥燃氣點燃,附着在四散紛飛的竹片上,也有一些直接飛到了自己的身上,然後身上的衣服和獸皮瞬間點燃,最後不僅先要被竹片扎個千瘡百孔,還要被衝擊波摧殘一下內臟,最後好不容易昏死過去,還要被火油淋身,嚐盡烈火焚身,死無全屍的痛苦。

一想到這場面,鼠大就忍不住打了一個哆嗦,哎呀俺嘞親孃誒,首領這腦洞清奇,還那麼狠,隨便說一種玩法都能把人虐的死去活來,幸好自己不是他的敵人來着,太特釀的恐怖了......

“唉!不過這個還只是一架試製品,現在還不能使用,想要大量裝備城防,只能再等一段時間了,畢竟咱們的匠人有限。”

說到這,羅衝忍不住拍着那架牀弩嘆息起來,即便沒有什麼高爆燃燒彈,哪怕只是將它當成冷兵器使用,這也依然是件大殺器啊,誰看了這東西不會喜歡呢。

視察完了木工坊的造器進度,衆人紛紛散去,然後羅衝就回到了縣衙之中。

現在的縣衙其實還只是一個草臺班子,而漢陽城,就是羅衝設置的第一個試點縣,先在這裡試運營一段時間,從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再找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最後再像整個大漢的領地推而廣之。

幾天時間後,羅衝就找來了白起這個印刷工坊的頭目,詢問了一下戶籍黃冊表格化的進度,也就是印刷了多少表格,得知已經印了一大批之後,羅衝當即叫來了縣衙的實習生們。

從這段時間的觀察中選出了三組表現最好的,然後就讓他們帶着這批戶籍表格去瀏陽郡上任,不過這一次上任,帶去的東西就比之前更加完善了。

既然是官,那就要有官的樣子,制服是要的,帽子也是要的,印璽這種證明身份的東西亦不可少。

雖然漢部落名爲大漢,但是羅衝也沒有一味的承襲漢朝的制度,因爲時代在進步,漢代的東西或許在當時的大時代是世界頂級的,但是用一個現代人的眼光來看,也有大量落後的地方需要改進,就比如說這衣服。

首先,漢朝沒有內褲,褲子就更沒有了,稍微完善一點的內褲,還是漢末纔開始出現的,而且還沒有普及,但是漢部落不同,自從有了麻布的那一天,羅衝就已經發明瞭四角內褲。

漢朝的衣服,普遍都是深衣,或者還是衣裳,上衣下裳,一直從春秋戰國到大秦再到漢,其實都沒有太大的變化,男人女人全都是上面一件短衣,下面一個裙子,也就是裳。

只不過在戰國後期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把上衣下裙縫在一起的連衣裙了,也就是所謂的身衣,那時候的男人都穿這個,光着屁股穿連衣裙。

這也是爲什麼秦漢時期人們喜歡跪坐,不敢盤腿坐,或者叉開腿坐,更是沒有板凳和椅子的原因,因爲那樣一不小心就會把子孫根露出來,不雅,也不文明,中華自古以來就是崇尚禮義廉恥的,人們要臉......

但是漢部落不同,漢部落有內褲,有褲子,還有桌椅板凳,因此也就不受深衣的限制,也就不必非要穿漢朝的那種連衣裙了。

羅衝在漢部落推出的正裝,也就是官員的常服,是內褲,長褲,步襪,上身交領的白色短衣,外面則是一個交領的右衽(ren)長袍,也就是前身交叉領,左領壓右領的長袍。

其次的鞋子,文官穿淺口的布鞋,武官穿深筒的長靴。

這就是能夠穿春夏秋三季的衣服了,秋天漸冷的時候,可以把長袍換成雙層的夾衣,裡面以羊毛爲填充物,此外,外面還可以套一件半袖或窄長袖的褙子,也就是大氅,和風衣差不多的東西。

至於正式場合穿戴的禮服,比如朝服,別的地方都沒什麼變化,只是把窄袖換成了方形的寬大廣袖,長度要求則是,一個人雙臂下垂,然後擡起前小臂保持水平狀,差不多就是把手放在上腹部的高度,廣袖的下襬要垂到膝蓋。

當然,這種看起來很華麗的衣服,只有正式場合纔會穿,當作禮服之用,平時以窄袖爲主,方便勞作或者寫字。

最後要說的就是帽子了,這一點羅衝在對比歷史各朝代之後,還是覺得漢服中的樑冠比較好,樑冠從戰國時期一直流傳到明末,可以算是中華的瑰寶,直到滿清時被強制剃髮去冠,才從中國徹底消失,實在是太可惜了。

樑冠,故名思意,就是上面有幾道樑的帽子,而帽子上的樑數,就可以直接顯示一個人的階級地位,這個和現代的軍銜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最高等級的帽子,那自然是皇帝才能戴的平天冠,也就是那種一個帽筒,上面是一個長條的平板,前後還掛着兩道珠簾的帽子。

不過那是皇帝的禮服,只有上朝時才穿的,一般情況下的常服,都是配通天冠,而這通天冠,其實就是樑冠的最高級別,上面有一大排豎樑,大概二十多道樑的樑冠,而且很高,有二三十釐米的高度,兩側有孔,用來插簪子,下有繫帶,用來系在下巴上固定。

再往下就是各級官員的樑冠了,不僅要比通天冠矮一些,樑數也逐漸會減少,九爲至尊,這個數除了皇帝沒人敢用,所以要從八樑開始,八樑可以爲一品,七樑二品,六樑三品,然後依次類推。

直接看帽子就能看出等級,這可不就是和軍銜有異曲同工之妙嗎。

暫時的樑冠很簡陋,是用黑布製成的,正面的樑則是用紅布包細銅條來點綴,同時整個帽子的骨架,也是用細銅條捏成的,漢部落現在已經有了金屬拉絲工藝,且銅產量不低,而且這種官帽畢竟是少數,所以並不用擔心過於浪費銅料的問題,再說上面一點值錢的東西沒有,也沒法顯得它珍貴不是。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