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民國草根 > 民國草根 > 

第四十六章 緣由

第四十六章 緣由

從平縣再往西北走,過去就是聊城縣城。

因着與水運碼頭距離的近,這個村子裡的村民,多數都是在碼頭上討生活的人家。

相對於那些只守着幾分地過活的農人們,日子要相對的寬敞一些。

若是這個村子裡能找到其中的癥結的話,那邵滿囤也不需要再去另外兩個村子裡瞅一瞅了。

‘咔嚓,咔嚓……’

初春的地還沒開始解凍,就有頑強的小草從地表處冒出了頭。

這一抹綠色,象徵着日子轉暖,也讓那些農人們敞開了自家的大門,依着下午的好日頭,做一些戶外的活計。

這不,幾個半大的孩子,手中拎着簍子,棍子,邊笑着邊往田邊地頭那跑去,或是給地裡勞作的家人送一碗熱水,又或是幫着家中的大人,搬抗一些墾荒時翻出來的石頭。

而那些留在家中做活的婦女們,則是瞧着自家的小子的背影,叫罵着,叮囑着,讓他們小心一些,後又拿出一些矮墩墩的凳子,就坐在院門口,開始忙活着家裡的活計。

走到這裡,顧崢就不再走了。

進得旁人的村子中,只是閒逛的話,會爲自己惹來不必要的麻煩,若想要瞧個什麼事情,只需要蹲在這裡,就能看得清楚了。

這不,一家離着村口處不遠的人家,就給出了邵滿囤想要的答案。

這戶人家中的女主人,在送走了稍大一些的孩子之後,走到了院門的旁邊,將一側敞開的大門一關,就露出了藏在門後的一處磨盤。

這個磨盤的體積不大。

也就邵滿囤早起時洗臉用的臉盆子的大小。

只見那婦人走到磨盤前,把掛在院門後的一把竹枝兒扎的小掃帚摘了下來,先把這磨盤從裡到外的清掃了一遍。

隨後她就返回到屋中,一手一個口袋一手一個馬紮的又走了出來。

重返的原因,不用多說,自然是要用這小石磨來磨糧食的。

蹲在地頭的田壟上的邵滿囤一眼不錯的看着這婦人接下來的動作。

‘刷拉拉,刷拉拉……’

磨盤不輕,可是對於做慣了重活的農人們來說,卻不是個事情。

一顆顆金黃的麥粒兒從磨盤口嗒嗒嗒的被丟下去,隨着這來回的咕嚕嚕磨動,就磨成了有些發黃的粗渣渣。

‘沙沙沙……’

農婦磨的麥子並不多,邵滿囤打眼瞧過去,最多不過三四兩的模樣。

不過幾個轉轉,這小半袋子的麥子就粗磨了第一遍。

到了這個時候,那農婦就將磨好的面渣仍收回到了口袋中,敞着口,就着磨盤還在咕嚕嚕轉的勁兒,就又往磨口中倒了進去。

‘刷拉,刷拉……’

這一次再出來的麥子,就多了幾分的細滑,原本糙的還四處彈跳的麥渣,已經變成了可以順着石磨往下滑的麪粉了。

瞧着這個模樣,這就是大磨坊之中最粗疏的二磨的粗麪。

正符合了當中收費的標準:一個大子兒。

“唉……”

邵滿囤都嘆氣了。

因爲做到這裡,那農婦也不再磨了,她仍用原本的那把掃帚再次掃起了手邊的磨盤。

邵滿囤就這麼瞅着她將石磨縫隙的裡裡外外都掃乾淨後,愣是從當中又掃出來了二錢的面。

明白了,還有什麼不明白的?

看到這裡,邵滿囤就站了起來,朝着那剛磨完了面的人家處走去。

“嬸子安好,俺能跟你打聽個事兒嗎?”

聽着身後突然響起了一道陌生的聲音,那婦人先是驚覺的回頭,後又看見身後站着的是一個不大的小子之後,就慢慢的放鬆了警惕。

她瞧着邵滿囤宛若農人一般的膚色,以及身上還算是周正的褂子,就回應了一句:“你想問啥?”

見到對方並沒有簡單粗暴的關門不理,邵滿囤的笑就更憨厚了幾分,他微微的弓了下腰,問道:“嬸子,俺想問,咱們村裡可是家家戶戶都有這磨盤?”

聽到邵滿囤這一開口,那農婦就露出了一個恍然的表情,接下來的回答就驟然熱情了三分,她指着身旁的石磨說到:“嗨,你問這個啊,村裡的人家本來是沒有的。”

“這不,多虧了初家鎮的初老爺要修繕自家的別院嗎,前年的下半年,俺們村裡就陸陸續續有些匠人遷過來暫住一陣。”

“那當中有幾個石匠,閒時就將村中河邊的幾塊石頭給鑿磨成了大小不一的石磨。”

“他們也不拘着是收錢還是收物,用米麪和雞蛋都是可以換石磨的。”

“這不,村裡人瞧挺着方便,稍微有條件的,也就擱家裡換上一個。”

“現如今雖說不是家家戶戶都有這個,但是光俺們村裡,也有個七八個磨盤了。”

聽到這裡的邵滿囤就着視線往村落的內部掃了過去。

只瞧着村子不大不小,可光七八個磨盤也不可能把所有生意都給攔下吧?

那婦人瞧着邵滿囤往村落內瞧過去,又替他補充的說了兩句。

“咋?你是在找那做磨盤的石匠嗎?可別找了,聽說初家老爺的別院已經修葺完畢了,那些個出來討活幹的匠人們這幾天也都離開俺們這裡,歸鄉了。”

“小夥子啊,俺瞧着你盯着這個磨盤好久了,是不是家裡有要磨的糧食?”

“那你沒必要單爲了這事兒再去買一個磨盤了啊。”

“俺瞧着你眼生,你不是俺們村裡的後生吧?那你家裡離這裡遠不遠?”

“若是不遠,你就將糧食扛過來,用嬸子家的磨盤來磨。”

“若是少磨完了你拿就走就成,不要錢!若是多,你就去村那頭。

有家買了一個大磨盤,還自帶頭驢子,他也不收錢,只是磨完了糧食那剩下的渣渣就不給你掃了。”

“那些渣渣就當是借用磨盤的錢了。”

這!

“這咋行啊嬸子!”

邵滿囤下意識的拒絕到。

而對面的那個農婦卻表現的理所當然:“這有啥個不行的?借個磨盤,又不是借俺家的糧食。”

“這石頭墩子,你就算是磨一百斤的面,它也磨不壞啊。”

“儘管用,儘管用。”

得嘞,全明白了。

一村裡有個七八戶的人家備上了磨盤,可不就等同於全村的人磨面都不用特意找大磨坊花錢了嗎?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