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 天才了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逆行我的1997 > 逆行我的1997 > 

219 天才了

219 天才了

見兒子跟新同學打得火熱,李日和還有劉金蘭心裡還是蠻高興的,畢竟以後兒子離開家到上海這麼遠的地方,能有個照應也不錯。

他們還是那種老一輩的觀念,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也不是很瞭解,隨着時代在發展,外面的朋友已經沒有那麼靠譜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但是新世紀的江湖已經不是以前那種草莽江湖了,到哪裡都得看一個臉面。

見過面。

安置好宿舍。

李文秀也沒多在裡面待着,楊欣那邊還等着匯合去吃飯呢。

雙方的父母也不可能一直待在上海不回去,何況二丫頭已經開學了,在這裡還是打電話回去跟學校裡請了假的。

再不回去,估計回去這小東西就要遭殃了。

李文秀可不想把二丫頭弄出什麼厭學的情緒來。

馬上就要回去,一頓飯吃到最後就有些變了味道。

李日和跟劉金蘭倒還好,兒子從上高中之後就一個人在縣城裡面,即使是後來他們去了也不經常在一起。

慢慢地也就習慣了,而且身邊還有個小的,也沒有那麼熱切,加上李文秀又是男孩子。

老一輩的人觀念裡面還是有這種想法,男孩子長大了就不能一直待在父母身邊,總是要出去飛出去闖纔有出息。

離開家越遠,那是越有出息的表現。

但是楊欣那邊就不一樣了。

女兒自小就養在跟前,加上又是獨生女,這一分開就是好幾年,雖說節假日也可以回去,但是畢竟不是天天都在一起。

一時間,齊飛跟楊欣那是止不住地掉眼淚,到最後楊欣都哇地哭了。

安撫了好長時間才停下來。

當天晚上曹軍就開車載着兩家父母回鬆平去了,加上曹軍自己家裡的房子也蓋得差不多,他也順便回去看看。

而且李文秀還有些事情要他回去跟黃小波和李紅梅兩個人交代,這次回去肯定要花個十天半個月的。

索性李文秀在學校裡也用不上車子,畢竟是上海,出門打車什麼的也很方便。

目前金和實業的公司總部仍然在市裡,李文秀這邊着實使不上什麼勁。

沙河傢俱城有韓立生負責他也很放心,傢俱廠主要是年廣飛在弄,也出不了差錯,唯一讓李文秀有些覺得緊促的是老馬那邊。

去年年底的時候,老馬又分了一次股權,這一次除了李文秀追加了投資以外,還是跟歷史上差不多,老馬重新引入了國外的風險投資。

年初的時候老馬再次出手,這一次李文秀沒佔到太多的便宜,但是因爲第一次李文秀扭轉了歷史軌跡,自己一個人進行了投資。

隨後老馬儘管進行了新一輪的融資,但是最後自己佔據的股權還是很可觀的。

不過李文秀其實很清楚,這裡面有相當多的一批投資,自己是依靠抵押貸款的形式拿到錢的。

雖然今年年內,金和的發展和沙河傢俱城那邊會撫平一部分賬務,不過風險還是有的。

唯一的好消息就是,如果按照歷史的軌跡,下一輪融資起碼要等到4年後的2004年。

到那時候,自己手上就有足夠的實力爭取更多的股份了,但是有一點李文秀可以肯定。

以老馬的爲人和智慧,肯定不會願意把這麼多股份交到某一方手裡,所以李文秀也不用耍花招。

他要做的就是儘可能多地拿股份,最少也要比日本人和美國人多,當然,如果他在這個期間能自己另起爐竈,學京冬的老劉的話,那格局又會不一樣了。

不過這一點李文秀一直在遲疑,到底是專心搞品牌還是分散注意力去經營電商他自己還沒想好。

不過也快了。

進入大學。

這是李文秀很好的一個機會。

國內的大互聯網公司幾乎都是在2000年前後出現的,經過上一輪的互聯網泡沫和大洗牌之後。

現在的互聯網行業,能夠堅持做下去的基本上都成功了。

這一點李文秀比任何人都清楚,而且他手裡現在的資源充足,條件也成熟,真要做起來的話,肯定會少走很多彎路,甚至超越前人也不是不可能。

不過這種事情急不得,李文秀還需要時間去仔細地構畫好步驟。

2000年的上海。

活力還是十足的,雖然比不上十年之後的金融中心。

但是怎麼說也是集全國之力建起來的繁華之都。

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的時候,這座城市原本還不算是太過拔尖的,但是經過十多年的建設之後。

的確是有那股子敢叫日月換新天的氣勢,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快得讓人眼花繚亂。

在過去的記憶裡面,李文秀關於這裡的記憶氣勢大多數都是灰色的,原因也很簡單。

作爲一個後知後覺的後來人,這個地方的紅利早就讓第一批人收走了,剩下的都是被挑剩下的福利,即使是這些,獲得的難度也增加了成百上千倍,他能享受到的極其有限。

但是這輩子重來一次,李文秀已經是先知先覺了。

送走了父母,楊欣也連着幾天跟他一起找依靠,等過了幾天熟悉了,楊欣這才恢復了本有的性子。

一個人慢慢悠悠地過着安靜的日子,李文秀也不怎麼去打擾她,但是兩人每天見一次面的例行規矩還是保持着。

不是晚上就是大中午吃飯的時候,總是能有那麼些理由能找到對方。

宿舍裡幾個兄弟也熟悉起來。

第一個禮拜五結束,下個禮拜就要正式開始軍訓,這周算是提前熟悉大學生活了。

下午幾個人去了一趟邊上的商業小吃街,痛痛快快地吃了頓大餐,等李文秀付了錢,抹了抹嘴吧就開始漫無目的地去海逛壓馬路。

幾個大男人也不嫌膈應人,勾肩搭背的,這要是放在十年後,那鐵定要火遍網絡,妥妥的基友開掛一挑三模式。

李文秀呢,其實興致並不高,不過三個哥們都要求逛,他也只好陪着了。

上海的商品還是比較多的,但是跟讓人眼花繚亂的商品相比,那就是羞澀的口袋了。

逛了半天,除了買了一袋瓜子回去晚上嗑着鬥地主,其餘的都是兩手空空。

就這麼過了兩天,軍訓就開始了,不過東財的軍訓比較短,沒有那麼長的時間,前後加起來也就是軍訓了半個月不到的樣子。

李文秀也覺着這樣的日子真不錯,但是事實上他已經開始着手去做一些進行第二次創業的準備了。

曹軍還有一段時間纔回來,李文秀也不打算等他回來辦事,自己先把事情的頭緒在腦子裡理了一遍。

搞互聯網平臺,肯定要找專業人士,李文秀的目標一開始就瞄準了財大的計算中心。

作爲國內最先開闢計算機專業的大學之一,東財的計算中心還是有人才的。

當然。

李文秀也沒想着把大學的人才一網打盡,他想做的也就是找幾個技術顧問那麼簡單的事情。

不過這樣一來。

李文秀的正常時間就耽擱了。

2000年的大學裡,學生對知識的渴望還是比較強烈的,跟後來迥然不同。

尤其是這幾年國家剛剛放開擴招的步子,很多人按照以前的法子來是上不了大學的。

Wωω ●tt kan ●¢ ○

東財雖然是尖子生多,但是越是這樣,學生越是比較珍惜這種機會。

每天早上,李文秀在路邊的小樹林裡都能看到站在那裡捧着英語單詞在嘰裡呱啦地念的學生。

上課,尤其是那種大課的時候,一窩蜂扎進去的人頭都能嚇死人,階梯教室裡面幾百個座位都坐得滿滿當當的。

但是李文秀卻是個另類。

他既不想在學術上做出多大的成績,也沒有搞什麼技術發明的心思,整個人一門心思地都撲到了計算機上面,整天鼓搗着些稀奇古怪的公式和算法。

除了管理類幾門比較重要的課程他一趟都不拉下以外,其餘的能逃課就逃課,能不去就不去,趁着曹軍還沒來之前,徹底地鑽進了圖書館裡面。

尤其是頭兩年,幾乎都是學的公共課和基礎課程,李文秀那是真的一點心思都沒有。

當然。

等時間進入10月份。

李文秀逃課的事情慢慢地也就被輔導員張波知道了,相對來說,張波還是一個比較平和的人,而且年紀也不大,二十五六的樣子,比較好說話。

但是李文秀逃課實在是太多,一門叫市場營銷學的輔修課老師說開學到現在,他就沒見過李文秀這個人。

偏偏每次交作業都有他的,儘管做的不錯,但是這也太折騰了。

所以找到李文秀的時候,張波就說開了。

“李文秀,你這逃課是不是太頻繁了一點,已經有老師跟我反應了,再這麼下去的話,肯定要掛你。”

他說的也對。

沒道理你一節課都不到,別人累死累活的,還能給你及格分,這也太不公平了。

要是風氣一壞,那這個兵也不用帶了,直接散火算事。

“張哥,這個你得替我兜着點,我這不是有事情要做嘛。”

嘿嘿乾笑了兩聲,張波也真沒辦法。

說實在話,跟班上的其他學生相比,李文秀這個學生很對他的性子,平時兩個人沒少在一起打球,而且李文秀出手也比較大方。

這種大方還不是刻意做出來收買他這個輔導員的,而是真的很大方,就連他們宿舍的人都是異口同聲沒話說。

“別貧嘴,我能替你擋一回兩回,還能替你擋四年不成,老實點,課還是得上。”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李文秀還能說啥。

只好老老實實地上課唄。

但是沒上兩節,第二週又開始曠課了,這一次那個老師直接捅到了學院領導那裡那裡。

李文秀也真是頭疼了。

新的一週。

李文秀剛去系裡上管理學這門課,立馬就被張波叫了出來,看到張波一臉的嚴肅,李文秀也不好太過顯得無所謂了,小心翼翼地問了句。

“啥事呢,這麼嚴肅。”

“還啥事,事情搞大了,現在跟我去一趟副院長那裡,等會你小子眼睛放亮點,咱們劉院長可是眼裡揉不得沙子。”

李文秀點了點頭。

負責教學工作的院長劉寶生是一個很著名的經濟學學者,博士是在美國讀的,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40歲出頭的年紀已經在圈子裡很有知名度的一個教授。

見了劉寶生,張波就出去了。

“劉老師,您找我?”

對劉寶生這種一心搞學問的學者,他還是比較敬佩的,畢竟社會要發展要進步,光靠技術不行,這些搞理論的學者其實很多時候起到的作用更大。

畢竟是理論指導實踐,沒有先進的理論,再好的技術也發揮不出來。

劉寶生果然很嚴肅地說了一通,李文秀一個勁地點頭,等劉寶生說完,這才同樣嚴肅地回答他。

“劉老師,其實我這段時間也不是沒上課,不過我覺着上課的那位楊老師進度有些慢,所以自己去圖書館看了不少書,自己還寫了篇稿子,要不您看看?”

李文秀顯然是有備而來的。

而實際上,他也的確寫了篇稿子。

別忘了上輩子李文秀是學的什麼,恰恰不是管理學,而是市場。

這篇論文是李文秀在讀碩士的時候跟一個比較出名的學者做項目的時候寫的,當時發表出去還是很有影響力的,也正是這篇文章才讓他後面進銀行,進企業都一路暢通。

劉寶生本身就是做學問的,這還是頭一次碰到這種學生,還是個本科生,心裡也好奇啊。

頓時就皺了皺眉頭,他倒想看看,一個剛剛入學的本科生能在營銷學上做出什麼驚人之舉。

“稿子帶來了?”

“帶了帶了。”

從揹包裡面掏出來一份東財的信紙,李文秀還是用手寫的,自己很工整,小楷寫得也好,光是這字,劉寶生就看的很舒服。

但是搞學問不是搞書法,字寫得再好也不如學問做得好,不過劉寶生一看,頓時就忘記李文秀了。

一口氣看下去,心裡吃驚啊。

這真的是一個本科生寫出來的論文?

劉寶生有些不相信,他生怕是李文秀從哪裡抄來的文章,學術造假可不少見。

“真是你寫的?不是抄的?”

李文秀沒想到劉寶生竟然這麼直接,但是還是很堅定地點了點頭。

“肯定的,劉老師,我敢保證,裡面的觀點目前國內還沒有出現過。”

劉寶林點了點頭。

他怎麼會不知道這一點。

作爲圈內知名學者,他看過的資料到底有多少他自己都不清楚,見沒見過文章裡的觀點還是知道的,但是百密一疏,他也不敢肯定一定是自己見過。

劉寶林沒肯定也沒否定,但是思考了半響之後,立馬就問了李文秀幾個很專業的問題。

這種問題如果不是李文秀讀過研做過研究還真回答不上來,別說本科生,就是研究生也不一定。

但是很顯然,他回答了,而且大答得還不錯。

劉寶林不動聲色地點了點頭。

雖然臉上沒什麼表情,但是心裡那叫一個震驚啊。

這世界上還真的有那種天生奇才?

這篇文章別說是一個本科生,如果自己不費一番力氣去做研究的話也寫不出來。

偏偏李文秀一個本科生還真寫出來了,裡面的研究數據也很齊全,至於李文秀是怎麼算的,他不關心,畢竟結果已經出來了。

做理論,要的不就是一個結論嗎。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