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上帝使用手冊 > 上帝使用手冊 > 

第四百一十七章 修到真實47

第四百一十七章 修到真實47

袁長文深深吸了一口氣,早晨微涼的空氣被吸入體內,頓時帶來些許舒適。

涼快得剛剛好。

回想起之前在圖書室看的各種書籍,以佛陀教的居多。

大談慈悲?

真尼瑪是在騙人吧!

爲什麼慈悲是好人,**是壞人?這麼明顯的二元對立,大家都看不見嗎?

袁長文自嘲笑笑,曾經的自己也是這樣,追求善良仁愛慈悲。那個時候,誰要告訴自己,慈悲跟**都是一樣的,自己也許會破口大罵吧。

還有,門派是幹什麼的?

是不是教人覺醒,教人開悟,教人脫離苦海,教人超脫輪迴?

如果是,那麼請告訴我,爲什麼除了釋迦摩尼沒人覺醒?如果有人覺醒,爲什麼不宣揚呢?還是說,覺醒的路線跟慈悲是兩回事?

兩千多年來,沒有一個人再次站在釋迦摩尼的高度,是不是門派出問題了?

肯定是,要不根本沒法解釋。

宣揚慈悲,很容易獲取教衆的信任,以及非教衆對於門派也不會產生敵意。誰會因爲慈悲而去炸公交車呢?

但是門派打着覺醒的旗號,卻教授慈悲,這是不是掛羊頭賣狗肉?

這算不算欺騙消費者呢?

哼!

袁長文知道自己的想法大逆不道,如果被虔誠的教徒聽見,一定會說:“施主,要尊重佛祖,對佛起正念,這樣佛祖纔會保佑你。”

“保佑?我需要佛祖來保佑?那這跟黑社會收保護費有什麼區別?我孝敬你,我尊重你,於是你就可以保護我。”

教徒:“施主,此言差矣。佛祖豈能跟黑社會相提並論?我們有戒律清規,施主,慎言慎言啊!”

袁長文:“戒律清規?那玩意有什麼用?可以幫助覺醒嗎?不能,對吧。那些戒律清規不過是釋迦摩尼的行爲而已,而且,兩千多年來隨着門派的發展,被後人添加上去的。

也就是說,我通過模仿釋迦摩尼的行爲,藉此達到釋迦摩尼的覺醒,你不覺得搞反了嗎?我餓了,但你卻是飽的,於是我通過模仿你吃飽之後的行爲,來自己感覺吃飽,還能更荒謬一點嗎?”

教徒:“阿彌陀佛。”

袁長文:“我來這裡就是爲了覺醒,你們在幹什麼?讓我尊敬佛祖,讓我崇拜佛祖,讓我孝敬佛祖。穿套海青,要說請,尼瑪不就是一件衣服麼!

還有,爲什麼不能成佛,連談論‘成佛’這個話題,都是對佛祖的褻瀆。這算什麼?!你的意思是,佛祖想讓我們一直供奉它,而不允許我們成佛脫離苦海,是這個意思嗎?”

教徒啞口無言,袁長文很是得意……個屁!

這是在幹什麼?!

袁長文很是惱怒,又來了這種情況,又是“自我”的求生手段。

這場辯論很精彩,袁長文自己都覺得大快人心。

但是,教徒在哪裡?

在自己腦海裡,也就是說,自己再一次跟不在面前的人物產生對話,而且還讓自己小小的滿足一把。

內容都是對的,但這種行爲本身就是在滿足“自我”,就是在惡魔的謊言中。

如果一直在跟腦海中的虛擬人物交流,不斷對話,這不是瘋了那是什麼!

好多時候,自己就這樣一直不停的對話、幻想、滿足,或者沮喪。

這是在幹什麼?!

虛榮,全部都是虛榮,哪怕對方不在眼前,也要在腦海中羞辱對方的虛榮!

唉……

袁長文嘆了口氣,發現要改掉這二十多年來的習慣,自己還差得遠吶。

想通這一層,心底瀰漫的焦急也漸漸散去,莫名的輕鬆感再次襲來。

“哈!”

袁長文大吼一聲,似乎整個身體都暢快許多。

這麼多章的時間,袁長文也算是慢慢把握住些許規律。

難受焦慮等負面情緒來了之後,自己釘在“我存在”那裡,待負面情緒走後,些許輕鬆就會浮現。

雖然不知道這情緒的轉化機理是什麼,但它就是這樣運作的。所以每次負面情緒襲來,儘管很是難受,但袁長文知道自己絕對不能跟着編故事。

“怎麼啦?”惠子醫生問。

袁長文笑道:“沒什麼,就是發現一些規律,然後心情就變好了。”

“你不是不相信規律嗎?怎麼突然……”

後面的話,袁長文已經聽不見,他此刻滿腦子都是規律二字。

靠!

自己又被騙了!

如果不是惠子醫生提起,自己估計還要很久纔會反應過來。

規律?

滾蛋吧!

什麼是規律?就是觀察現有情況,推算出一套法則,然後按照法則進行預測。一旦預測準確,那麼我們就可以說這套法則就是某種規律。

爲了提高規律的認可度,我們提高了預測次數,更改了預測位置。如此,依舊能夠準確預測結果的規律,我們就叫做定律。

(這很好啊,完全正確啊!)

【首先,時間是不存在的。想要尋找規律,就是想要掌控未來,這本身就已經陷入惡魔的欺騙之中。】

【其次,規律不過是人類想要解釋這個世界而尋求的簡便方法。假設某個規律正確了一萬次,我們就宣佈找到了某個規律。誰也不知道,一萬零一次會不會錯。】

(這不是給自己找不自在嗎?差不多就行了。)

【是啊,所謂的嚴謹科學,也不過如此。我們集體假設,不要在意那一萬零一次,我們就認可這個規律是正確的。】

【想想農場主的故事。】

袁長文突然感到一陣恐慌,因爲農場主的故事。

農場主養了許多火雞,每天早上十點都會給火雞餵食。於是火雞中的科學家耐心研究,細心總結規律。

一個月後,火雞中的科學家宣稱,每天早上十點,都會有食物的降臨。結果第二天,食物沒有降臨,因爲感恩節的到來,火雞被宰了。

很多人聽了這個故事,包括曾經的袁長文,也僅僅是笑笑而已,並未感覺到任何恐慌之情。就算知道,那火雞相當於現在的人類,袁長文依舊沒啥感覺。

有那個時間思考這些,還不如去好好賺錢!

現在的袁長文,就能從這個故事中感受到別樣的情緒。

我們的科學,其根本原理就是觀察、總結、驗證,看似相當嚴謹,而且你做這個實驗和我做同樣的實驗,結果是一樣的。就此,我們可以宣稱,找到某項規律,這很科學。

跟那隻火雞有什麼不同?

我們再假設,第二天並非感恩節,火雞中的科學家宣佈這項定律之後,果然得到驗證。並且,這項規律一直延續了三個月。

在這三個月裡,火雞們一片歡騰,因爲又找到一項規律,又攻克一道難題。

三個月之後,感恩節。

跟我們是不是很像?

我們永遠無法知道,手中的定律會在什麼時候失效。

越是醉心於理論研究的人,越是容易感受到這個故事帶來的恐慌感。因爲他付出了心血,每天廢寢忘食想要得到結果,到頭來……

這種感覺就像自己爲了某個職位辛苦好幾年,從來沒有一絲懈怠,結果這個職位十年前就定好了接班人。

或者,爲了金錢拋棄尊嚴的,爲了金錢甘願做情婦的,爲了成功三年沒回家的,爲了上位甘心趴在噁心男人身上的……然後第二天,外星人來了。

一旦有了付出,就會產生得之不易的珍惜感,此時有人打破或攻擊,那麼自己輕則暴怒重則崩潰。

這就是“自我”的把戲啊!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