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上帝使用手冊 > 上帝使用手冊 > 

第兩百二十三章 一切順利

第兩百二十三章 一切順利

又是什麼情況?

袁長文:“老媽,你咋啦?”

外婆不喜歡袁長文叫老媽,好好的媽媽不叫,叫老媽,一點都不尊重。

老媽卻不在意,自家兒子嘛。

袁長文將手放在老媽面前,晃了晃:“沒事吧?”

老媽看見兒子在面前,一下子舉起袁長文,高興道:“我們的小說發表啦!發表啦!”

袁長文突然覺得老媽的樣子有點好笑,就像小孩子似的。

“稿費怎麼談的?還有版權呢?你不會把版權也給報社了吧?”

老媽有點蒙:“啊?那啥?沒談這些,講了講文學,談了談思想,然後讓我們把手稿寄給他們,報社準備連載。”

袁長文有點納悶,這個時代,不要談錢,我們要談革命奉獻,談思想作風。如果要談錢,一般都會繞很大的圈子,繞一個小時,才繞到錢這方面。

而且還必須顯得自己毫不在意金錢,“順便”談一下。直接開口談錢,會讓領導覺得這人覺悟不夠,思想有問題,你的作品是不會發表的。

幸好,袁長文在九十年代初,國家版權局剛剛發出《關於適當提高書籍報酬的通知》,緊接着發出《關於頒發著作權許可使用合同標準試樣的通知》,明確付稿酬的三種方式:基本稿酬加印數稿酬、一次性付酬、版稅。

要知道,在八、九十年代,有的作家不僅得不到稿酬,還要向出版社交納所謂的“補貼”!

他們的理由很簡單,我們是在幫你積攢名氣,你難道不應該付錢嗎?

再往前,五六十年代,那個時候作者的稿費在每千字12到20塊。這個報酬很高哦,當時一斤豬肉才6角錢。但是當你收入高了之後,你的生活就特殊化,脫離了工農羣衆,於是你被判入“右”派,直接進監獄啦!

一切都好,報社提出先連載一個月,每天五千字,報酬是每千字8塊。如果反響不錯,然後就出版,稿酬定在每千字12塊。

袁長文想了想,就算沒有出版,一個月的報紙連載,也是1200塊!

那時老媽的工資纔不到300塊一個月。

嘿嘿,有了錢就好辦了。

…………

…………

“今天報紙有啥?”

“日!問你吶!”

“閉嘴!老子還沒看完呢!”

“這是啥?新的小說?”

“作者名字不錯啊,慕容心盈,聽名字就感覺人很漂亮。”

“嘿嘿,一定是個美人!”

“呵,也有可能是個老太婆。”

“怎麼可能?!”

“我說,你們少吵吵!仔細看小說。”

“喔!這是什麼武功?沒聽說過呀!”

“我去,真的假的?!”

“你看這步法,源於什麼河圖洛書,這我聽過。但這步法?”

“難道真的可以練出這步法?別人五步,我只需要走三步?!”

“耶?!怎麼沒有了?”

“明天還有,明天還有!”

…………

第一天還不覺得,第二天開始,報紙的銷量就飛速上漲。

這也是年代的好處,沒有互聯網,沒有大規模文字傾銷,羣衆的閱讀水平都被侷限在一個很低的水平。

但是看了金老爺子和瓊阿姨的書,其他類似的武俠和愛情小說,就看不進去了,沒有好的作品可以媲美。

而其他領域的作品,比如王朔、賈平凹等人,更多的是對社會政治、歷史文化層面,甚至生命本體層面的思考與探求。

所以,袁長文這本後金庸武俠聖經一出,頓時俘獲全市羣衆的眼球。

很多人開始收藏每一期報紙,閒下來的時候可以再次翻翻。

這本書被稱爲後金庸武俠聖經,不僅僅是因爲招式名字的創新,或者整個故事的大氣悲壯,還有其中大量關於周易、術數等國學經典的引用。

在建國之前,普通老百姓本來就不識字,文盲率高達80%!在建國之後開始掃盲行動,普通老百姓纔多多少少脫離文盲。但緊接着經過數年的批判孔子,那些國學經典更是全部打入地下,誰看誰就是奴隸主階級的走狗。

直到80年,人民日報發表《評三年來的孔子評價》,這才漸漸給孔子平反,然後孔子基金會成立。慢慢的,以前被丟入地下的國學經典,又再次回到羣衆眼中。

袁長文的這本書,正好契合當時的情形,將周易、術數等古代傳統思想講述得淋淋盡致。普通老百姓看了,在喝酒的時候可以吹牛逼啊!

小說在廠裡特別火,甚至能聽到幾個不同派別相互爭論,非要認爲自己喜歡的人物纔是最厲害的。

也不知道是誰宣傳的,大家都知道老媽就是那篇小說的作者,慕容心盈。

最開始,老媽還挺高興,也挺驕傲的,只要有人來問都熱心回答。

後來發現,很多人不講道理,認爲大家都是廠裡的,先看看後面內容又怎樣?

然後漸漸發展爲,老媽恃才傲物,不尊重廠友。

甚至廠領導還專門就這個問題,找老媽談了次話。

“切,她們是嫉妒。”袁長文正在自己學習畫畫,聽着老媽的抱怨,說,“你不要跟她們一般見識,恃才傲物?我就是恃才傲物,怎麼着!有本事你也來一個恃才傲物,就怕沒本事。”

老媽煩惱道:“這樣不好吧,關係處不好,不好吧。”

袁長文:“你又不是人民幣,怎麼可能人見人愛?再說,她們是不講理的,你想說服她們是不可能的。要是她講理,也不會發展成現在這樣。”

老媽:“那我要怎麼辦?”

袁長文想了想,說:“跟她們劃清界限,沒事你就自己看書,少跟她們說話。一旦沒人跟她們對抗,她們就會覺得自己勝利,驕傲幾天然後就沒興趣了。她們又會去找其他事情,來挑撥。”

老媽有點想哭:“那我不是沒朋友了?”

袁長文笑道:“這些人也配叫朋友?老媽你在搞笑吶,人不是因爲有了朋友纔開心,而是開心了纔有朋友。當你謄寫文章的時候,當你工作之餘閱讀書籍的時候,你已經跟她們不一樣了。世界很大,不要老是把眼光放在廠裡面。”

老媽:“豈不變成眼高手低的人?不落實處,一天只知道空想?”

袁長文哭笑不得:“不要老是想着你的那些同事,過不了多久,她們就不再是你的同事了。你看書你閱讀,她們八卦打麻將,你們已經不是一類人了。而且,做人要有大格局,我們怎麼可能只在這一間小小的工廠裡?”

這也不怪老媽,畢竟時代在那,不合羣在當時也是很嚴重的思想問題。

**一家人,你不跟我們在一起,算什麼,要投向資本主義懷抱?

那時的人,社交圈子就這麼窄,同學、單位,沒了。

你說讓她眼界放寬,怎麼放寬?

現階段,只有讓老媽多讀書,感受不一樣的思想。

袁長文突然想到一件事情,說:“老媽,你有空還是去找找領導,商量下升職的事情。”

因爲九十代年的下崗浪潮太恐怖,雖然自己在這,經濟沒有太大影響,但爲什麼不去爭取更大的利益呢?

誰都知道下崗浪潮工齡買斷,袁長文不相信領導手中沒有貓膩,反正都是要經歷下崗浪潮,還不如掏點錢進入領導層,就算僅僅邊邊角角,也可以賺回來的。

老媽一聽,連忙搖頭:“不去不去,行賄是要進監獄的,到時候你怎麼辦?”

袁長文看着老媽的一臉正義,也沒有堅持,反正自己在這,怕什麼。

…………

兩個月後,小說第一卷和第二卷出版,共三十萬字。

分別印了一萬冊,印數稿酬爲萬冊8%的基本稿酬。

當初定下的每千字12塊,加上印數稿酬,就是300*12+300*12*8%=3888塊。

加上之間報紙連載的1200塊,是的,老媽一分都沒有用。

加起來共4088塊!

還有一份感謝信,出版社發過來的,就是謝謝您的創作之類的。

老媽拿着錢,在牀上,數了一遍又一遍。

生怕少了,偶爾輸錯了,又接着從頭再數一遍。

數着數着,老媽突然哭了,嚎啕大哭。

她一個人,單親媽媽,工資也只有不到300塊,工齡才六年。

如果不是外婆接濟,老媽連住的地方都找不到。

這4088塊,都超過她一年的工資了!

那時蓉城一環路,爲數不多的商品房,大約600塊一個平方。

沒人買!

廠裡集資建房,**十個平方,也才兩萬多塊。

按照工齡排隊,這次輪不到我,下次總會輪到我吧。

神經病纔去買商品房。

老媽哭着哭着,也沒力氣繼續哭了。

現在的問題是,這四千多塊,怎麼用?

老媽:“這還有什麼好猶豫的,存銀行啊!存三年死期,留着你以後上大學用。”

袁長文本能很反感,後世大家都知道,錢放銀行就是最沒有意義的事情。

但是這個年代,不妨銀行又能放哪裡?

四千多,也不是很多。

袁長文翻閱自己的記憶,發現對九十年代知之甚少,特別是經濟這一塊。

最簡單的,買房子,後世肯定不會虧。

可是四千多塊,買不了房子!

開家麪館?記得在芙蓉鎮裡,劉曉慶靠着賣米豆腐蓋了新屋。

可是這要老媽辭職才行,不考慮。

讓外婆去打理?算了,外婆辛苦大半輩子難得退休。

袁長文搖搖頭,嘆息道:“存一年,一年之後這錢有用。”

唯一驚喜的是,銀行的利率竟然有11%!

…………

半年後,袁長文的小說大賣,第一卷和第二卷又分別加印了兩萬冊。

第三卷直接就印了四萬冊!

稿酬又來了,第三卷十五萬字,加上印數稿酬。

150*12+150*12*4*8%+300*12*2*8%=2952塊。

老媽很高興,不過卻不像第一次看到那麼多錢的樣子。

這半年,袁長文沒有閒着,一直在練習自己的鋼筆字。等自己的字可以見人的時候,就不用老媽晚上聽寫了,自己白天的時間就可以寫。

小說總共九十萬字,老媽已經謄寫完畢,手稿就在家裡放着。

老媽將手稿很仔細很小心壓在抽屜角落,在她看來,這不是手稿,而是一大摞錢。

這半年,老媽的筆名慕容心盈,徹底家喻戶曉。

要知道,出版社印的書,是發往全國的。在那個就連綜藝節目都夾雜政治的年代,這本書算是羣衆最好的調劑品。

質量上乘,故事嚴謹,並且配上週易等乾貨吸引。

要是不看,都覺得落伍。

幾乎人人都能拽上一兩句古話,想要顯得風流倜儻。

而慕容心盈這個名字,則微微略帶古風,如果不是沒有互聯網,老媽的粉絲團估計已經很龐大了。

縱然如此,還是有很多讀者寄信到出版社,詢問作者,想交筆友,想得到一些伏筆解惑,想埋怨作者寫死某個角色,想詢問作者年齡,還有婚配否……

老媽每封信都看,每封信都回!

“沒有他們,就沒有我。”這是老媽的原話。

除了等小說出版之外,袁長文還利用自己爲數不多,但很超前的眼光,寫了些關於改革開放的稿子,投給黨報。

這個年代,不講政治就是犯罪。

所以,慕容心盈又搖身一變,成爲評論者。而且字字在理,雖然僅僅是預測,但前因後果講得清清楚楚,就像未來必然會這樣發生一樣。

市政協的領導開始關注這個新晉的作者,而廠裡的領導臉上特別有光啊,自己廠裡的人,說出去都是自豪。

對於改革開放,大家都還有疑問,特別是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如果不是小平同志強行推進,改革開放不見得會通過。

因爲最高領導層的關係,大家都在說改革開放好,到底好在哪裡?

不知道。

只是反覆引經據典,不改革就要落後,落後就要捱打。

慕容心盈的幾篇稿子,有理有據的分析了改革開放的好處,開放市場經濟之後全國的發展。而且還分析了當下全球的形式,世界各個大國的資源買賣,還有美帝國主義的經濟到底是怎麼回事。

很難想象,一個廠裡的年輕女娃,居然有這份眼見。

市裡主抓招商引資的分管領導,甚至親自到廠裡來,跟老媽請教。並提出,這幾篇文章,以市改革開放辦公室的名義,發到《人民日報》上。

分管領導走的時候,留下辦公室電話,甚至說想把老媽調到他手下,給他當參謀。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