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王偉,是一名道士,當然,這只是尋常老百姓對我職業的稱呼。
其實,我是一名修煉者,何謂修煉者?
修道、修心、修劍,煉體、煉魄、煉魂,能人所不能者,是爲修煉者。
現在的我,之所以站在烈日下揮劍斬石,是因爲這是奶奶給我的一個考驗。
這17年來,奶奶給了我無數考驗,我都一一通過了。奶奶說,這是最後一個考驗了,通過這個考驗,我就可以下山了。
小到識字讀書,大到拯救世界,奶奶對我的每一個期望,我從不辜負。可這次,我猶豫了,因爲,我捨不得。
我是一名孤兒,出生不到一天就被奶奶收養了,奶奶一直以來,都是我唯一的親人。完成考驗,意味着要下山,下山,意味着要離開奶奶。
這個故事要從17年前開始說起,我剛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還沒來得及看清楚我爸媽的臉,突然就兩眼一抹黑了。
待我睜開雙眼的時候,見到的第一個人,就是奶奶。
我除了出生的時候哭過三聲,就再也沒有哭過,勤奮好學、乖巧可愛、聰明伶俐等褒義詞,都是我的代名詞。
別的小孩還在嗷嗷待哺的時候,我已經開始跟隨奶奶識字讀書、打坐冥想了,可惜,平靜的生活很快就被打破。
在17年前的某一天,凌魂觀的各位長老、堂主、弟子們齊聚一堂,見證了一個重要的時刻,我拜師學藝的時刻。
由於凌魂觀的內觀成員名額有限,且選拔條件苛刻,已經多年沒有新的弟子加入了。內觀的人員構成比較簡單:1個觀主,5個長老,3個堂主。每位長老只能招收5名弟子,每位堂主只能招收3名弟子,名額用一個少一個,誰也不敢亂收徒弟。
修道和練武不同,好心性、好悟性、好資質缺一不可,符合凌魂觀招新條件的人猶如鳳毛麟角。所以,一聽說我要拜師,內觀的人都像打了鴨血一樣興奮無比。
內觀的主殿名爲凌魂殿,正中央是一座通體雪白的巨型玉雕,雕中之人一身古樸道袍,相貌平平卻氣質出塵。
奶奶摸了摸我的頭,望向玉雕,說道:“偉兒,這是我們凌魂觀的創始人,凌魂道人。你扣三個頭,從今往後,生,便是我們凌魂觀的人,死,便是我們凌魂觀的魂。”
毛茸茸的頭髮,圓胖圓胖的臉蛋,一雙大眼睛忽閃忽閃、呆萌呆萌的,這就是我。
我永遠記得,那時候的我,披着一件不太合身的道袍,躡手躡腳地對着玉雕扣了三個頭。從此,我拜入了凌魂觀門下,成爲內觀的弟子。
“入門,禮成。拜師,開始。”奶奶滿意地點了點頭,說罷,便從一個布袋中掏出一經書、一劍柄、一八卦、一符籙、一丹鼎。
如果這一幕被尋常人看到,必定會大吃一驚,一個小小的布袋中,居然能裝下這麼多東西,太不科學了。但這對凌魂觀內觀的人來說,早就習以爲常了,也知道這布袋名爲乾坤袋,觀主和諸位長老都有一個。
“選。”奶奶掏出這五樣東西之後,說道。
我的目光在眼前的五樣物品身上來回遊走,猶豫一番過後,奶聲奶氣地說道:“這五樣,我都要了。”
“你可知道貪多嚼不爛的道理。”
“那是他們牙不好,我的字典裡,沒有嚼不爛這個詞。”
我過目不忘的本領告訴我,當時我此話一出,在座的衆多長老、堂主、弟子臉都綠了。
他們心裡大概在想:拜師的時候誰不是五選一啊?哪有人像你這樣全選的啊?敢情我們凌魂觀所有拜過師的人都牙不好了是吧?難道還得下山買幾瓶益達回來,沒事的時候多嚼嚼對牙齒好?
“好,我宣佈,從今天起,王偉就是我的親傳弟子了,由我親自進行教導,拜師到此結束,散了。”奶奶笑道。
拜師儀式來的快,去的也快,所有人都回到自己日常修煉的地方去了,凌魂殿內就只剩下我和奶奶兩個人了。
奶奶的話,我一直沒忘,她當時是這樣說的:“偉兒,你聽好了。我們凌魂觀有五門絕學,分別是心法、劍法、陣法、符法和煉丹之法。一般的入門弟子會選擇其中一門作爲主修,由長老或堂主經行教導。但你不一樣,你從出生那一刻起便註定了你此生的不凡,你此生,任重而道遠啊。”
“這本經書名爲凌魂心經,乃凌魂道人所創,是本觀的修煉絕學。修煉境界大致分爲三層:煉體、煉魄、煉魂,傳說當年的凌魂道人將此經書練至大成,超凡入聖、無所不能。你先從最基本的煉體篇開始修煉,白天博覽羣書,練習琴棋書畫,夜晚打坐冥想,修煉凌魂心經,引天地靈氣入體以煉體。”
“身體乃靈魂之容器,是根基,根基紮實了,後面的路就好走了。萬丈高樓平地起,千里長堤蟻穴潰,謹記,謹記。”
“劍之一道,路遙漫漫,待你琴棋書畫小有所成再練也不遲。這本《劍之道》冥想的時候可以進行參悟,能悟多少便悟多少,順其自然即可。”
“陣法、符法和煉丹之法的相關書籍都在凌魂觀的藏經閣裡,白天的時候可以前往查看,待你煉體小成後,我再教你其中的法門。”
從此,我踏上了屬於我的修煉之旅,開始了長達17年的山上苦修。
我白天便在奶奶的指導下學習琴棋書畫,累了就到藏經閣看書,晚上則回到凌魂殿和奶奶一起修煉凌魂心經,參悟《劍之道》。餓了就吃辟穀丹,渴了也還是吃辟穀丹,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當一個人每天都做着相同的事,是很難察覺得到時光流逝的,不知不覺中,我就六歲了。
六歲的我已經從一個呆萌的小娃娃變成了一個呆萌的小正太了,穿着凌魂觀內觀弟子的特製道袍,走起路來還有那麼一絲絲飄逸的感覺。
當然,所謂的飄逸,只是我個人的看法。在長老、堂主、師兄師姐們的眼中,我就是一個搗蛋的惹禍精,走到哪裡都是雞飛狗跳的。
六年裡,藏經閣的上萬卷書我已倒背如流,琴棋書畫亦小有所成。修煉境界突破至後天中期,靈魂心經煉體篇小成,開始跟隨奶奶修煉劍法,以劍悟道。
凌魂觀的劍法並沒有太多華麗的招式,只有簡單的一刺、一擋、一斬,奶奶說過:劍招是死的,人是活的,不需要刻意琢磨劍招。對敵的時候,劍一出,招,自然就有了。
我練劍累了就煉丹,煉丹累了就佈陣,佈陣累了就畫符,夜晚繼續冥想、煉體。雖然偶爾會在觀內闖闖禍什麼的,但我的童年,基本上都是在修煉中度過。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又是六年過去了。烏黑亮麗的一頭長髮好看得像加了特效一樣,自然地搭在肩上,這名氣質不凡的小道士便是十二歲的我了。
凌魂觀五門絕學皆小有所成,修爲更是踏入了先天之境,同齡修煉之人無人能出我右。
奶奶對我說:“如今的你已經是先天之境,接下來的主要任務便是拓寬體內經絡,突破至煉魄之境。陣法、符法和煉丹這三門絕學小有所成即可,待將來你尋得更好的材料,再精進也不遲。
凌魂觀的後山有一座高三千尺的瀑布,今天開始你就在瀑布下的水潭裡練劍、煉體,儘自己所能靠近瀑布進行修煉,到達先天大圓滿之後就回凌魂殿找我。”
老奸巨猾的大長老還說等我到先天境界之後給我喝他的珍藏美酒,要不是我一到先天之境,被奶奶趕到瀑布下開始苦修,我差點就信了。
這一練又是將近六年過去了。
十七歲的我,早已結束了瀑布下的修煉,修爲已是先天大圓滿,距離煉魄之境就只有一步之遙了。
剛開始練劍的時候,奶奶給了我一把木劍,讓我斬斷她手中的鈍劍。後來我成功了,奶奶又給了我一把鈍劍,要我用鈍劍斬斷她手中的利劍。如今,我要用奶奶給我的利劍,斬開眼前這塊石頭。
我早已忘記,我對着眼前這塊巨石揮了多少劍,練毀了多少把長劍了。可惜,依然無法在巨石上留下一分一毫的傷痕,更別說要斬開它了。
以往突破的時候都是水到渠成的,從來沒有瓶頸一說,如今卻在先天大圓滿止步不前一段時間了,這讓我不得不靜下心來好好思量一番。
鐵劍的材質固然不能與這塊神秘巨石相提並論,但在先天體之力的灌輸底下,分金斷石輕而易舉。難道是劍道境界的原因?從木劍到鈍劍,從鈍劍到利劍,我如今的劍道已經是利劍巔峰了,配合體力,卻依然無法斬斷巨石。
既然利劍無法斬斷這巨石,那就我不用劍好了,我大喝一聲,一劍斬在巨石上。果然,鐵劍劍身應聲而碎,但我沒有就此罷手。
我用我那單身了17年的右手,手持劍柄對着巨石就是一記虛斬,一道赤芒閃過,巨石一分爲二。
我保持着揮劍的動作,一動不動,細細品味這一劍。突然狂風大作,凌魂山上的天地靈氣紛紛向我涌來,從我頭頂的百會穴灌入,擴散到全身上下14條經絡和409個穴位。
凌魂心經煉魄篇自行運轉,貪婪地汲取着蜂擁而至的天地靈氣,注入體內每一個細胞裡。不一會兒,我睡着了,沒有打坐、冥想與修煉,切切實實地、美美地睡了一覺。
一覺醒來,感受着體內傳來的源源不絕的力量,我知道自己終於突破了,開心的像個一米八四的孩子一樣。同時我還知道,巨石己斷,是時候下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