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重生1980之強國崛起 > 重生1980之強國崛起 > 

第二十五章 大學少年班

第二十五章 大學少年班

“好好,小傢伙有點意思,小孫,你帶他到那邊去!”

王抗日指了下旁邊的一張木桌,劉琅自己就先走了過去,然後用手一撐坐到了比自己肩膀還高的凳子上。

那個孫桐坐到了對面,從一旁拿出一堆東西,什麼七巧板;什麼寫着字的卡片等等。

這一邊,王抗日和劉琅的父母聊了起來。

“你們兩個小兩口是什麼學歷呀!”

“我們都是初中學歷。”

“哦,初中學歷,也不錯了!家裡的老人呢?”

“我父親是中專學歷,母親是小學。”

劉琅的父親回答。

“哦?中專學歷,看來是位知識分子呀!”

在五六十年代上過中專的人可不多。

“那你父親在什麼地方上班?”

對方又問道。

“在化工廠工作。”

劉琅的父親答道。

“哦,化工廠的工程師,好,我們國家就需要這樣的人………對了,你們的老家在哪裡?”

對方接着問道。

“在沈城!”

“哦,不是本地人呀!不過聽口音可沒有沈城的口音。”

“我父親上班時就到了阜城,全家都跟了過來,這麼多年口音都變了。”

劉琅父親回答。

“原來是這樣?”

“你們兩口下鄉在什麼地方?”

對方問道。

“我在銅山礦,我愛人在九營子。”

“哦,那家裡還不遠。”

對方點了點頭。

“那你家裡的成分是什麼?”

對方再次問道。

“我們都是貧下中農!”

劉琅的父親回答。

“貧下中農呀!好,好,真是根紅苗正呀!”

劉琅的父母不知道對方在做什麼,都一五一十的回答。

對方此時笑着連連點頭,他在紙上把剛纔對方回答的問題都記了下來。

“小孫,你那裡怎麼樣了?”

王抗日此刻轉頭頭去看着孫桐。

“這………我,好了,最後一項了………!”

孫桐此刻一臉的震驚,剛纔他給劉琅拿了很多字卡讓他認,足有一百多個字,結果劉琅沒有任何困難,全部正確。

“怎麼這麼慢?”

王抗日站了起來,和劉琅的父母一起走了過來。

“局長,劉琅他認識所有的字,這些字卡難不倒他!”

孫馳看着王抗日說道。

“哦?都認識?這可是十歲小學四年級的詞彙量,他都會?”

王抗日嚇了一跳。

“都認識,全都認識!”

孫馳回答。

劉琅白了對方一眼,這不是小瞧自己的智力嘛,還小學四年級的詞彙量,就是高中大學的詞彙量我也沒問題呀!

“快,用七巧板!”

王抗日一伸手把一旁的七巧板放在了劉琅面前。

“劉琅,你按照邊上的圖用這個七巧板都拼出來!”

雖然劉琅有些不耐煩,但還是拿起七巧板,這七塊不規則的塑料板在他手裡飛快移動,幾秒鐘的工夫就完成一幅圖形,然後再次移動,幾秒鐘後又成了另外一幅圖形,短短兩分鐘時間就把說明書上十幾個圖形全部擺完。

“哈哈,天才,天才,你就是天才呀!”

王抗日突然大聲笑道。

“好,太好了,太好了,東來,文秀,你們可是養了個好兒子呀!太好了,太好了!”

王抗日非常高興,連稱呼都變得親切起來。

“王局長,您這是?”

劉琅的父親不解地問道。

“沒事,沒事,哈哈,有些事情現在我不告訴你們,如果成功了,那劉琅可就有名了,有名了!”

“有名?”

劉琅的父母相互看了一眼不知道對方是什麼意思。

“好了,你們夫妻可以回去了,記住,一定要好好教育劉琅,他未來可是要爲我們國家做大貢獻的人物,知道嗎?”

“是,是,王局長放心,王局長放心!”

王抗日親自和孫桐把劉琅一家人送到了門口。

“王局長,這個劉琅的確是個天才,我們是否要推薦到省裡?”

孫桐問道。

“先到派出所查查劉家的成分,如果的確是貧下中農,馬上寫成材料上報到省裡………嗯,即便不是貧下中農,也上報,這個劉琅,我看不亞於那位神童寧柏!”

“什麼?不亞於寧柏?這不能吧!”

聽到這個名字孫桐的身體都是微微一動。

“報紙上說這個寧柏2歲半時就會背30多首偉人詩詞,2歲半時能數100個數,4歲學會400多個漢字, 5歲就上小學,七八歲就能看懂中醫書,還會自己開藥方,而且會下圍棋,學了不到一兩個月就能與大人對弈,9歲時就能吟詩作對,這讓的人在咱們國家歷史上都很少有,這個劉琅是很厲害,但是我看還差一些。”

孫桐連連搖頭。

“即便不如這個寧柏,那也是少見的天才,我們彙報到省裡,省裡的人會下來確認的。”

“不管怎麼說,這次健美娃娃大賽我們發現了一個天才,只要省裡認可,我們就完成了組織交給我們的任務,要是真的能像寧柏那樣,那咱們阜城就出名了!”

王抗日看着離開的劉琅一家人臉上帶着一絲期盼。

劉琅已經隱隱猜出了一些蛛絲馬跡,對方之所以會重視自己,恐怕是給那個傳說中的少年班有關。

所謂的少年班指的是改革開放後,爲了彌補國家人才斷檔的窘境,國家專門爲一羣“天才”所設立的課堂。

劉琅前世流傳最廣的當屬科技大學少年班了,能上這個班的學生都是一羣讓普通孩子望塵莫及的少年天才,別人十九歲上大學,這幫天才十五六歲甚至十二三歲就能上大學,智商方面那是完全的碾壓。

但後來的實踐證明,決定人的命運並非只靠智商,人畢竟是社會動物,情商的重要性在很多時候是要超過智商的,這些在十二三歲的孩子本應該度過自己美好童年的時候就被國家賦予了重擔,巨大的壓力和學習任務常常會壓垮這些心智還沒有成熟起來的孩子。

在前世,劉琅曾經在網上看到過關於這些天才的故事,有的人長大後事業有成,但更多的人依舊和普通人一樣成了芸芸衆生中的一員,甚至有些孩子太過偏激,最後連正常人的生活都沒過上,讓很多人都非常惋惜,而即使獲得成功的那些優秀畢業生,很大一部分也加入了外國籍,成爲了其他國家的優秀人才,國家的教育資源反而爲別國做了嫁衣,所以到了三十年後,很多高校都取消了少年班,某種程度來說,這種有些拔苗助長的行爲是不成功的。

當然,在一九八一年少年班纔剛剛開始,國家都向各個地方打了招呼,一旦發現有智力超常的孩子就要上報,然後會派專門人來覈查,要是的確如此就會被帶到首都成爲一名少年班的成員。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