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爲仙獸師的小民警 > 成爲仙獸師的小民警 > 

第三百三十三章 蜂毒論文

第三百三十三章 蜂毒論文

說是這篇文章的行文,是真正的古代語言,也不太貼切。它字詞清晰,用到的生僻字很少,粗粗閱讀,只會有些不太適應的感覺,但尤樑逐字逐句地細看,卻能品出與自己平日閱讀的正常語言,有許多不一樣的用法。

具體來說,語言中有幾分古風。

好像是,好像是一個古漢語功底極深的人,剛剛開始學習白話文後,習慣性的用法。

尤樑看了一宿的論文,最終得出這個自己都覺得有點兒奇怪的結論。

語言風格的問題,只是尤樑心中的一個小問題,而真正讓他費心耗神之處,當然是論文裡的真正內容。

他利用一個晚上時間,篩選文章裡,可行性較高的蜂毒利用方式,打算委託在實驗室的朋友,實驗驗證。

實際上,他都不知道自己是希望論文中的內容是完全真實,還是希望它裡面的內容是杜撰虛構。

似乎,只有是假的,才符合正常思維的認知。

畢竟,如果論文中的各種處理蜂毒,利用蜂毒的方式是真實存在,那這篇論文的價值,將是不可估量的。

許多領域現有的難題,將會被解決。

如果如此,這篇論文的作者,心該有多大,將這些內容直接寄給雜誌,公之於衆,損失的利益,簡直無法用金錢計算。

這位名叫劉景懷的蜂毒研究者,他是否知道自己損失了什麼呢?

一夜無眠,尤樑是聽到母親房間的動靜,直接從書房走出來。

老太太正站在陽臺洗手池邊,用變形的雙手擰着毛巾,嘴巴里哼着她年輕時候學的鄉村小調子,表情看起來很輕鬆。

“媽,你今天身上還好吧?”尤樑眼眶微微發黑,微微疲倦的感覺,看到老母親精神煥發的樣子,迅速被拋之腦後。

尤樑的母親,昨晚一夜好夢,心情真是好極了。

她一連點了好幾下頭,然後拍了拍自己的手臂說道:“你昨天的藥酒,效果真好,以往我的手碰水的時候,骨頭都疼得難受,今天我洗臉碰水,就是隻有一點麻麻的感覺,舒服多了。”

“還有我的膝蓋,這幾天天氣不好,膝蓋發作得厲害,從下雨那天開始,就只能在電熱毯上窩着了,沒想到今天一大早起來,腿腳不疼了,只有點酸脹,但不影響走路。”

“還有,以前渾身疼得難受,一點胃口都沒有,好些日子都沒好好吃飯了,現在肚子餓得慌,兒子,今天我下廚房,就做最你媽我最拿手的蔥香餅。”

人到老年,其實奢望的東西並不多了。

想要身體安康,說白了也就幾件事。

吃的好,睡得香,多運動,排泄通暢。

許多慢性疾病,之所以會嚴重消耗人的壽命,也是因爲患病之後,吃不好,睡眠受到影響,運動量減少。

緩解了身上的疼痛之後,尤樑的母親整個精神狀態都發生改變。

尤樑相信,如果一直保持這個狀態,他母親的身體狀態,會慢慢好轉。

看到母親興高采烈的模樣,尤樑忍不住握了握拳,轉身走回書房,拿到那瓶蜂毒藥酒,然後走到廚房。

“媽,這是昨天用的那罐藥酒,你拿去在以前有疼痛發作的部位按揉,每次一滴,每個部位十分鐘,可以推拿四十分鐘。早中晚各一次。”

尤樑母親如獲至寶,將那瓶連標籤都沒有的褐色小瓶子拿在手裡。想到昨晚一夜舒舒服服的睡眠,老太太生怕把小瓶子放在口袋裡碰壞了,快步走回房間,將藥酒放到自己平日收藏東西的抽屜裡,鎖好保存。

此後,每天上班完回家,尤樑都回找老太太瞭解使用藥酒之後的身體情況。

短短一個星期,連他正在念初中二年級的粗心兒子都發現奶奶精神狀態與往常不太一樣。

感覺老太太擺脫疼痛的折磨和困擾之後,腰也直了,背也挺了,眼神也亮了,走路更是利落,恢復成十年前那個風溼病還不嚴重的爽朗老太太了。

老太太嚴格按照兒子的囑咐,一日三次地給自己病痛發作的地方,用蜂毒藥酒進行推拿按摩。

自從使用了這種藥酒之後,疼起來消耗掉半條老命的風溼痛,真得再也沒有來找她了。

只有忍受過病痛的折磨,才知道健健康康過日子的珍貴。

老太太退休金不低,從兒子口中瞭解了這種藥酒的調配的價格之後,一股腦地將自己存在銀行裡五萬塊錢取出來,讓兒子給她弄十瓶蜂毒藥酒。

老太太身體好了,還特別闊綽大方地揮手說道:“就幫我弄十瓶,剩下的錢,給兒子你零花。”

對老孃心情大好給零花錢的行爲,尤樑表情是哭笑不得,但心裡卻是極爲歡喜。

他自然沒有佔老太太的便宜,五萬塊錢全部找蜂農買了蜂毒,而加工和藥酒的費用,他自己給老太太掏腰包了。

其實,調配倒不是最大的問題。

倒是去哪兒買蜂毒,纔是不好辦的事情。

現代人的街頭巷尾,遍地都能看到甜美的奶茶店,香甜的蛋糕屋,清爽的果汁鋪,超市裡汽水飲料,餅乾巧克力各類點心讓人應接不暇。

這些零食中,大量使用了玉米糖漿。這種從玉米中提取的價格低廉的糖類,將現代人的飲食生活變得甜蜜豐富。

當現代人不用再將甜味作爲奢侈飲食時,許多傳統甜味來源,也逐漸變得冷門。

蜂蜜,麥芽糖,紅糖,這些傳統的甜味來源,似乎只有打上養生和健康的噱頭,才能引起消費者的關注一二。

尤樑以前很少關注養蜂人的羣體,等到真正去尋找蜂毒來源時,才驚訝地發現,原來現在養蜂人的數量這麼少了。

京城市附近不用說,基本上找不到大的蜂園,而大部分規模較大的蜂農,則飼養的是採蜜多,追逐花季,能跟着蜂農卡車從華國南端,跑到華國北方的意大利蜂。

至於傳統的中華蜜蜂,由於產蜜量少,綜合效益不高,基本上都是小農戶式的養殖模式。。

劉景懷的論文中,對意大利蜜蜂和中華蜜蜂的蜂毒作用,有詳細地區分。

有些用途,兩者皆可,效果沒有太大區別。

但也有隻能使用中華蜜蜂蜂毒,或單獨使用意大利蜂蜂毒的情況。

很不巧,外用治療炎症效果極好的蜂毒藥酒,恰恰使用的是中華蜜蜂的蜂毒。

比起體格較大的意大利蜂,身材嬌小的中華蜜蜂蜂毒產量更低,而許多蜂農因爲成本問題,並沒有安裝微電流的蜂毒採集裝置。

原本買蜂毒的那位蜂農,能給他提供的中華蜜蜂蜂毒,根本湊不齊五萬塊錢。

尤樑只能提前將他後面所產的蜂毒全部預定下來。

並且,讓他幫忙向其他有采集蜂毒設備的蜂農,採購蜂毒。

尤樑在收集蜂毒的同時,聯繫驗證論文內容的工作,卻沒有停止。

尤樑是正兒八經的生物專業畢業,國內一流的名校畢業。

畢業後,自己沒有從事本職專業,反而進入學術雜誌編輯部工作。

但是,他老同學和工作中積攢下來的人脈,還是讓他找到專業人士,幫忙驗證這篇論文真實性。

有時候,人的經驗是極其淺薄的,很多人以自己的經驗爲道理,判斷是非對錯,卻不知世界之大,一個人所謂的經驗,也許還比不過一隻井底之蛙。

劉景懷的論文,就是一篇以經驗判斷,會誤認爲荒謬虛構,但實事求是去驗證,卻一一證明,其中結論毫無錯誤。

很多蜂毒的使用方法,沒有出現在任何過往的記錄中。複雜的高低溫調控,加入金屬和植物進行同時培養,以及不同純度的提純,最終產物都會發生不同性狀的變化。

正是因爲這種變化,最終蜂毒產物,纔有那麼豐富的變化。

尤樑對這篇論文研究的越多,似乎越明白這個作者在蜂毒利用上的想法。

蜂毒的成分,衆所周知非常複雜。

而論文中,多種處理手法的本質,實際上是通過不同的方法,抑制蜂毒中某些成分,並激發某種特定成分的作用,所以才讓看起來非常單一的一種原料,變化出幾十種不同的處理手法。

實際上,在研究這篇論文的過程中,尤樑多次聯繫過這篇論文的作者。

除了向他詢問論文中,一些研究者們弄不明白,甚至看不懂的地方,還忍不住向他闡述了公開發表這篇論文,很可能會對他造成的損失有多大。

雖然華國經歷過一段知識不值錢的實時間,但是隨着知識經濟的興起,這篇論文裡介紹的內容,完全能給作者帶來巨大的利益。

任何一個配方,賣給相關領悟的企業,都能帶來一筆豐厚的財富。

而這篇論文的作者劉景懷,就像對這些財富視而不見,隨手拋金,把利益放棄,公之於衆,人人可得。

尤樑忍不住向論文的作者詢問,他是否知道自己放棄了什麼?

他很快收到答覆。

答案有些出人意料。

劉景懷似乎對論文內容可能帶來的利益收入並不關心,除了真誠詳盡地回答尤樑的問題,這位似乎很神秘的論文作者,更關心論文裡提出的蜂毒利用方式,如何能夠更快速的傳播和擴散。

覺得自己實在不太明白這位論文作者的想法。

難道他的情懷充滿了大公無私的精神嗎?

但是,經過反覆溝通和確認,尤樑最終肯定,這位劉景懷先生,思維方式確實與普通人不同。

天才的想法,他這樣的凡人,果然弄不明白。

不過,尤樑想不通,卻還是盡力幫劉景懷先生達成他的想法。

其實這件事情對尤樑來說並不難。

尤樑雖然僅僅是一個學術雜誌的審稿編輯,但是學術期刊本身就與大量業界大拿溝通聯繫。

更爲重要的是,論文本身的價值,決定了尤樑不需要多費脣舌,直接講論文效果提交給某些人,以論文中突破性的效果,很快就能引起大量研究者的重視。

昆蟲應用研究這本雜誌的主編,在尤樑向他提交了幾份關於這篇論文的實驗驗證結果,就已經讓尤樑將所有工作重心都放在這篇論文上面。

同時和數十個實驗室聯繫的尤樑,忙得不可開交,可謂是天天加班,連一日三餐都顧不上。

他自然沒有注意到,同事湖東河難以置信的表情。

辦公室裡的人也沒有想到,一篇被認爲荒謬連篇的論文,居然會爆發出如此驚人的影響力。

說不湖東河現在的心態是什麼。

他至今不肯相信,那樣一篇漏洞百出的論文,竟然會成爲真正的有價值的論據。

湖東河回想當初看到論文的第一個念頭,他覺得,就算重新回頭,時間倒流,讓他重新選擇,他也沒有辦法相信這篇論文的準確性,然後像尤樑一樣,真跑去驗證。

湖東河並沒有感到後悔。

但是,在他博士學習時的導師,再次聯繫他,諮詢關於他們雜誌發佈的蜂毒研究論文時,一時也說不出多少話來。

許多實驗室的結果還在驗證中,而昆蟲應用研究的主編在拿到不足三分之一實驗成功的時候,早就等不及了。

由於論文的篇幅和補充說明資料太長,無法直接刊登在雜誌上,尤樑的頂頭上司,乾脆決定隨刊出一份副刊。

一份比雜誌厚了三倍的副刊。

實際上應該稱爲專著的書籍。

沉浸在修煉中的秦旭,可不知道,老秦師父隨手將讓人恐怖的財富,全都往外推走。

老秦師父自己私人擁有一臺手機。由於打字速度比秦旭這傢伙快多了,手機的網絡也不錯,所以他的私人郵件,已經不麻煩秦旭,而是他自己回覆。

所以,只知道老秦師父天天用速錄機打字的秦旭,只知道老秦師父似乎第二篇論文快要出來了,還爲其他人回答了大量的問題,並不太清楚,在研究者的領域中,蜂毒利用已經成爲了爆炸式的話題。

老秦師父也並不太在意尤樑提到的內容,在得知新的刊物已經發布,並且根據他這篇論文,所進行的研究性實驗的相關論文,也會在加發的增刊中發表,老秦師父還挺高興地把第二篇的論文發送給尤樑。

“蜂蜜的綜合利用”

老秦師父的標題,一如既往的淳樸簡單,又涵蓋豐富。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