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我的財富似海深 > 我的財富似海深 > 

第二百四十五章 義不容辭

第二百四十五章 義不容辭

“哪裡,小紅和小青可爲我提供了不少的助力,幫我解決了不少的麻煩!”看着林青遞過來的求救信號,楊龍微笑着說道。

“那就好,那就好!”

林雙鶴寬慰的點了點頭。

“小紅和小青得父母離開的早,小紅還好些,自幼在我身邊長大,但小青就不一樣了,從小我就對他疏於照顧,導致他身邊也盡是那些不三不四的聲se犬馬之流,也就你算得上良師益友,今後可得拜託你,幫我老頭子好好照看他了!”

不三不四的身se犬馬之流?

楊龍和林紅看向鱉孫似的乖巧點頭的林青,只見他窘臉汗顏,訕笑點頭。

“爺爺這次多虧了龍哥,讓我和小青跟在後面也賺了不少!”

林紅適時的出來替林青解圍,轉而又對楊龍說道,“龍哥,什麼時候有空到我們集團來做客唄,給我們的員工上上課,你是不知道,現在公司的員工可崇拜你了。尤其是那些目睹過你的風采的員工,對你可是推崇備至。”

林雙鶴也笑道:“對,尤其是那些女員工,現在整天魂不守舍的!”

這次狙擊富安珠寶,盛世集團雖然也和其他金融機構一樣,動作慢了些。

可因爲林紅林青的關係,他們相較於其他金融機構,快上了不少。

這次他們集團也是順着這波東風,賺了20多個億,對於這位狙擊富安珠寶,一戰成名的金融天才,林老爺子也是十分的佩服不已。

楊龍開玩笑道:“員工上班心不在焉,林老怕是要怪我,影響你們公司的日常工作吧?”

林雙鶴爽朗一笑:“楊先生,真會說笑,如果他們都以你爲偶像,向你學習,我高興好來不及呢!”

“楊龍小友,好久不見!”

這時,趙文博和藹的從後邊走了出來,臉上掛着慈祥的笑容,他對楊龍更是讚許不已,也特別驕傲,因爲這個青年英才是他下發現的。

“都說江山代有人才輩出,沒想到楊龍小友如此的才冠當世,非但在古玩上所向披靡,就是股市上,也實數風雲人物。”

他趙文博也是經歷過大風大浪,見多識廣,什麼樣的人物未曾見過?

可是到了楊龍這裡,他才知道自己不過坐井觀天。

這世上或許真有什麼天縱奇才,要不然怎麼會孕育出楊樹這般卓越不凡的風liu人物?

楊龍苦笑着說道:“趙老,您怎麼一見面,就拿我打趣呀?”

對於趙文博清楚他的身份,他並不覺得奇怪。

林紅林青知曉的身份,再告訴他們爺爺,他們的爺爺又和趙文博關係密切,說出自己的身份,也是自然。

“你好,你就是老趙讚不絕口得那個楊龍吧?今日一見確實名不虛傳,果然是年少無雙,人中龍鳳!”

趙淵文博的身邊,一位老人笑眯眯的打量着他。

這位老人楊龍之前沒有見過,和趙文博一樣有着guan宦氣息,穿着灰色羊毛衫,裡面是襯衫,看起來非常板正。

楊龍擡出右手作揖:“趙老,這位先生是?”

趙文博咧嘴笑道:“這老頭是我的頂頭上司,文仁濟,你叫他老文就成!”

“你個老趙呀,就是沒個正形!”

那老人沒好氣的瞪了眼趙文博,和善的向楊龍伸出手笑道,“你好,我是文仁濟,大家文物Ju副ju長,兼文物鑑定wei員會主任!”

大家文物Ju副Ju長?

楊龍暗下一嘆,他現在是明白了,爲什麼林雙鶴要讓他帶《上陽臺帖》過來了,看來今天真正要找上自己的,是這位趙文博的上級領/導,文副ju長。

“文ju長你好!”

楊龍自然而然的把那個“副”字給省去了。

“楊龍小友,我私下沒那麼多講究,你也不是guan場上的人,不如稱呼我一聲先生,或是老先生也好!楊龍小友,不介意我和老趙他們一樣,這麼稱呼你吧?”

文仁濟的笑容很溫和、自然,給人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

“當然不介意!”

楊龍笑意昂然,“文老先生,想必今天找我過來,便是您的意思吧?”

“是的,楊龍小友,你背上這方寶匣中裝着的,便是那帖《上陽臺帖》吧?”

文仁濟點着頭,目光聚集在楊龍身後揹着的長匣上。

楊龍點點頭。

文仁濟瞬間激動:“可否借我一觀?”

楊龍自然一笑,將身上的長匣取下,交到文仁濟的手上。

文仁濟接到楊龍手上的長匣,奉若至寶,快步且小心的走到一旁的茶几上,將長匣放下。

打開匣子,小心翼翼的取出收卷在內的字帖,打開卷軸,將字帖平放在茶几上,然後又將事先準備好的另一幅字帖打開平鋪。

兩幅字帖放在一起,進行對照鑑定。

仔細將兩幅字帖對比之後,文仁濟驚歎:“果然不錯,分毫不差,這兩幅《上陽臺帖》果真一模一樣。太好了,guo家文物事業後繼有人了!”

文仁濟眼光灼灼,臉上充斥着難以言喻的興奮笑容,面向楊龍鄭重的邀請道:“楊龍小友,我正式邀請你加入guo家文物鑑定wei員會,成爲guo家文物鑑定wei員會wei員,guo家需要你這樣傑出的文物鑑定人才,希望你能答應我的要求!”

楊龍說道:“爲guo家效力,我自然是義不容辭,只是……”

“你放心,老趙之前答應你的事情,到了我這裡也作數!”

文仁濟說道,“若非你自願,我們完全可以不公開你的個人信息。”

兩幅上陽臺帖一模一樣,這確確實實是文仁濟親眼所見。

這個年輕人鑑別書畫的能力,至少在鑑定唐代書畫上,是顯然要高出他和趙文博的水平。

規章制度固然重要,但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制度也是人制定和更改的,他如何能因爲制度,就與這樣鑑定界的天縱之才失之交臂,如何能讓自己抱憾終生,讓文物鑑定wei員會後繼無人?

他之前拒絕趙文博,就是用這個當幌子而已,他一箇中都集團的董事會主xi,手上有着億萬家財,怎麼可能因爲加入*家鑑定wei員會,而一輩子跟文物打交道,也不可能放下現在擁有的一切,一輩子就在朝九晚五的工作中,度日如年。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