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瘋狂設計獅 > 瘋狂設計獅 > 

803章 東西六宮

803章 東西六宮

除了中軸線上的主要是祭祀、典禮、開會、辦公等地,也是國家皇帝和皇后常待的居住地之外,還有着不少的其他地方的所在。

畢竟故宮看上去皇帝的家,其實這裡面已經是自成體系,有了強大的服務團隊、保安團隊、醫療團隊等。

難怪古代的有能力爭取帝位的人,都是不擇手段,成爲了這麼大國家的皇帝,就能夠合法享受這裡的一切。

人的野心,面對這麼龐大的享受的時候,自然是醜陋,難以啓齒的。

如果有不昧着良心做事的皇帝,那也算是明君了。

政事有文官處理,戰爭有武將解決,故宮雖大,不過是大一點的囚籠。

皇帝名義上富有九州之地,卻不知道九州之大。

帝位不僅僅預示着無限的享受,更加要有所責任,還需要有自身的努力和能力。

有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的乾隆皇帝,還可以混個康乾盛世的名頭,被沒了脊樑的文人吹到了天上。

也有殫精竭慮,拼命工作,卻被文官集團、勳貴集團、太監集團玩得團團轉的崇禎,卻有了亡國之命。

時也,命也!

其他的輔助的宮殿,也算是有所看頭。

除了前三殿左右都是什麼護城河之類的防禦,要麼就是極大的廣場便於集會和祭祀。

而後三殿的內廷東西兩側,卻是有着不少的宮殿,也居住了不少的風流人物。

養心殿就是位於內廷後三宮的西側,西六宮的南面。

自從清雍正朝開始,這裡做爲皇帝的主要居所和日常理政之處,遂成清代皇帝實際上的正寢。

“養心”意爲涵養心性。養心殿在宮中的位置比較便利,殿內空間佈局豐富而功能集中,廳堂、書房、寢室以及分別用來批閱奏摺、密談、休憩、禮佛的小室等一應俱全。

比大殿宇更宜於宵衣旰食的君主周旋其間,是清代高度集權的政治體制下更適宜皇帝起居活動的場所。

養心殿中最著名的是雍正皇帝的“勤政親賢”室、乾隆皇帝的三希堂以及東暖閣的晚清垂簾聽政處。

長春宮,咸豐年拆除長春宮的宮門長春門,並將啓祥宮後殿改爲穿堂殿,咸豐帝題額曰“體元殿”。

長春宮、啓祥宮兩宮院由此連通。

長春宮面闊5間,黃琉璃瓦歇山式頂。

殿前左右設銅龜、銅鶴各1對。

東配殿曰綏壽殿,西配殿曰承禧殿,各3間,前出廊,與轉角廊相連,可通各殿。

翊坤宮,內廷西六宮之一,明清時爲妃嬪居所。

正殿面闊5間,黃琉璃瓦歇山頂,前後出廊。

檐下施斗拱,樑枋飾以蘇式彩畫。

殿前設“光明盛昌”屏門,臺基下陳設銅鳳、銅鶴、銅爐各一對。東西有配殿曰延洪殿、元和殿,均爲3間黃琉璃瓦硬山頂建築。【56】

儲秀宮,內廷西六宮之一,同樣也是明清時爲妃嬪所居。

光緒十年,爲慶祝慈禧五十壽辰,耗費白銀63萬兩進行大規模整修,現存建築爲光緒十年重修後的形制。

傳聞這是給北洋水師的軍費,就這樣被當權者享受了,明明知道打不贏列強了,不思進取不說,依舊是開趴體,舞照跳,妞兒照泡。

便想說明了,如今的時代,都是在一步步變強大,簡直就是有着天壤之別。

儲秀宮原爲二進院,清晚期拆除了儲秀門及圍牆,並將翊坤宮後殿改爲穿堂殿,稱體和殿,連通儲秀宮與翊坤宮,形成相通的四進院落。

太極殿,內廷西六宮,原名未央宮。

因嘉靖皇帝的生父興獻王朱祐杬生於此,故於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啓祥宮,清代晚期改稱太極殿。

清代曾多次修葺。

太極殿原爲二進院,清後期改修長春宮時,將太極殿後殿闢爲穿堂殿,後檐接出抱廈,並與長春宮及其東西配殿以轉角遊廊相連,形成迴廊,東西耳房各開一間爲通道,使太極殿與長春宮連接成相互貫通的四進院。

永壽宮爲內廷西六宮之一,初名長樂宮。

永壽宮爲兩進院,前院正殿永壽宮面闊5間,黃琉璃瓦歇山頂。

殿內高懸乾隆皇帝御筆匾額“令德淑儀”,東壁懸乾隆《聖制班姬辭輦贊》,西壁懸《班姬辭輦圖》。

重華宮位於內廷西路西六宮以北,原爲明代乾西五所之二所。雍

正弘曆登極後,名重華。

重華宮沿用乾西二所的三進院落格局,前院正殿爲崇敬殿。

殿內正中懸弘曆爲和碩寶親王時親筆書匾額“樂善堂”。

此後嘉慶皇帝將重華宮茶宴聯句作爲家法,於每年的正月初二至初十期間舉行。

道光年間仍時有舉行,咸豐以後終止。

鹹福宮爲內廷西六宮之一。

爲兩進院,正門鹹福門爲琉璃門,面闊3間,黃琉璃瓦廡殿頂,形制高於西六宮中其它五宮,與東六宮相對稱位置的景陽宮形制相同。

後院正殿名“同道堂”,室內設落地罩隔斷,頂棚爲海墁天花。

鹹福宮爲后妃所居,前殿爲行禮升座之處,後殿爲寢宮。

道光帝琳貴人(莊順皇貴妃)、成貴妃、彤貴妃、常妃等都曾在此居住。

漱芳齋原爲乾西五所之頭所。

清乾隆皇帝即位後,改乾西二所爲重華宮,遂將頭所改爲漱芳齋,並建戲臺,作爲重華宮宴集演戲之所。

漱芳齋爲工字形殿,前殿與南房、東西配殿圍成獨立的小院,其間有遊廊相連。

乾隆年間,逢萬壽節、聖壽節、中元節、除夕等重要節日,常侍奉皇太后在後殿進膳、看戲,並賜宴於王公大臣。

宣統皇帝遜位後,同治帝瑜妃、瑨妃曾居漱芳齋芝蘭室,遇太妃誕辰日,仍於此處傳戲,直至溥儀被迫“即日出宮”。

東西二宮算是平衡的兩大勢力,西宮匆匆走馬觀花之後,就是東宮所在了。

奉先殿,位於紫禁城內廷東側,爲明清皇室祭祀祖先的家廟,始建於明初。

黃色琉璃瓦重檐廡殿頂,檐下彩繪金線大點金旋子彩畫。

按清制,凡遇朔望、萬壽聖節、元旦及國家大慶等,大祭於前殿;

遇列聖列後聖誕、忌辰及元宵、清明、中元、霜降、歲除等日,於後殿上香行禮;

凡上徽號、冊立、冊封、御經筵、耕耤、謁陵、巡狩、迴鑾及諸慶典,均祗告於後殿。

承乾宮,內廷東六宮之一,初曰永寧宮。

宮爲兩進院,後院正殿5間,明間開門。

此宮在明代爲貴妃所居。清代爲后妃所居,清順治帝皇貴妃董鄂氏,道光帝孝全成皇后等都曾在此居住。

景仁宮,內廷東六宮之一,長安宮。

宮爲二進院,正門南向,門內有石影壁一座,傳爲元代遺物。後

院正殿5間,明間開門。

景仁宮明代爲嬪妃居所。

康熙帝生於此宮。

乾隆帝生母孝聖憲皇后、咸豐帝婉貴妃、光緒帝珍妃均曾在此居住。

延禧宮爲內廷東六宮之一,初名長壽宮。

殿前有東西配殿各3間。

後院正殿5間,亦有東西配殿各3間,均爲黃琉璃瓦硬山頂。

宣統年在延禧宮原址興工修建一座3層西洋式建築——水殿。

水殿四周浚池,引玉泉山水環繞。主樓每層9間,底層四面當中各開一門,四周環以圍廊。

隆裕太后題匾額曰“靈沼軒”,俗稱“水晶宮”。

1917年張勳復辟時,延禧宮北部被直系部隊飛機投彈炸燬。

景陽宮,爲內廷東六宮之一,位於鍾粹宮之東、永和宮之北,初名長陽宮,嘉靖年(更名景陽宮。

清代改作收貯圖書之地。

宮爲二進院,正門南向,名景陽門,前院正殿即景陽宮,面闊3間,黃琉璃瓦廡殿頂,與東六宮中其它五宮的屋頂形式不同。

後院正殿爲御書房,面闊5間,明間開門,黃琉璃瓦歇山式頂。

次、梢間爲檻牆、檻窗,檐下施以斗栱,飾龍和璽彩畫。

永和宮,內廷東六宮之一,位於承乾宮之東、景陽宮之南。

明代爲妃嬪所居,清代爲后妃所居。

宮爲二進院,正門南向,名永和門,前院正殿即永和宮,面闊5間。

明間開門,次、梢間皆爲檻牆,上安支窗。

正間室內懸乾隆御題“儀昭淑慎”匾,吊白樘箅子頂棚,方磚墁地。

東西有配殿各3間,明間開門,黃琉璃瓦硬山式頂,檐下飾旋子彩畫。東西配殿的北側皆爲耳房,各3間。

毓慶宮位於內廷東路奉先殿與齋宮之間,清康熙年在明代奉慈殿基址上修建而成。

是由長方形院落組成的建築羣,前後共四進。正門前星門,門內爲第一進院落,有值房3座,西牆開陽曜門與齋宮相通。

過院北祥旭門爲第二進院落,正殿惇本殿,東西配殿各3間。

第三進院東西兩側各有圍房20間,直抵第四進院,正殿即毓慶宮,建築爲工字殿。

毓慶宮是康熙年間特爲皇太子允礽所建,後作爲皇子居所。

同治、光緒兩朝,此宮均作爲皇帝讀書處,光緒皇帝曾在此居住。

齋宮位於紫禁城東六宮之南,毓慶宮西,爲皇帝行祭天祀地典禮前的齋戒之所。

明代和清前期,祭天祀地前的齋戒均在宮外進行。

齋宮系前朝後寢兩進的長方形院落。

前殿齋宮,面闊5間,黃琉璃瓦歇山頂,前出抱廈3間,明間、兩次間開隔扇門,兩梢間爲檻窗。

凡祭天祀地及祈谷、常雩大祀前,皇帝致齋於此。

遇皇帝宿齋宮,恭設齋戒牌、銅人於齋宮丹陛左側。

齋戒日,皇帝與陪祀大臣佩戴齋戒牌,各宮懸齋戒木牌於簾額。

齋戒期間,不作樂,不飲酒,忌辛辣。

武英殿始建於明初,位於外朝熙和門以西。

正殿武英殿南向,面闊5間,進深3間,黃琉璃瓦歇山頂。

東西配殿分別是凝道殿、煥章殿,左右共有廊房63間。

院落東北有恆壽齋,西北爲浴德堂。

明初帝王齋居、召見大臣皆於武英殿,後移至文華殿。清兵入關之初,攝政王多爾袞先行抵京,以武英殿作爲理事之所。

皇極殿爲寧壽宮區的主體建築,初名寧壽宮。

皇極殿位於寧壽宮區中軸線前部,與後殿寧壽宮前後排列於單層石臺基之上。殿座北朝南,面闊9間,進深5間,取帝尊九五之制。

皇極殿丹陛左右分置日晷、嘉量,是體現皇權的重要陳設。

御道兩側各有六方須彌座一個,座上置重檐六角亭,亭身每面鐫篆體壽字各三。

慈寧宮位於內廷外西路隆宗門西側。

乾隆年興工將慈寧宮正殿由單檐改爲重檐,並將後寢殿後移,始定今之形制。

正殿慈寧宮居中,前後出廊,黃琉璃瓦重檐歇山頂。

面闊7間,當中5間各開4扇雙交四椀菱花槅扇門。

兩梢間爲磚砌坎牆,各開4扇雙交四椀菱花槅扇窗。

殿前出月臺,正面出三階,左右各出一階,臺上陳鎏金銅香爐4座。東西兩山設卡牆,各開垂花門,可通後院。

淵閣是文華殿後的藏書樓,乾隆仿浙江藏書名樓“天一閣”建造。

閣分上下兩層,黑色琉璃瓦覆頂,綠色琉璃瓦剪邊,色調深沉雅緻,又寓含五行中黑色主水,以水克火的用意。

暢音閣通高20.71米,在寧壽宮區的中部,養性殿東側,是紫禁城中最大的戲樓。

閣高20餘米,從城牆外也能望見樓閣的綠琉璃瓦頂。

“暢音”即盡情賞樂音之意。

高閣分上、中、下三層,分別爲福、祿、壽臺。

壽臺臺面有五口井通地下室,上有三個天井通祿臺。

此閣朝北,與帝后等賞戲的閱是樓相對。

每逢年節,宮中即在此開演大戲,臺上、臺下都熱鬧非凡。

壽安宮位於內廷外西路壽康宮以北,英華殿以南。

始建於明代,初名鹹熙宮,嘉靖年改稱鹹安宮。

乾隆二十五年,爲皇太后七十聖壽慶典,在院中添建一座3層大戲臺。

嘉慶四年將戲臺拆除,扮戲樓改建爲春禧殿後卷殿。

養性殿位於寧壽宮後的養性門內,爲寧壽宮後寢主體建築之一。

清乾隆三十七年仿內廷養心殿建造,體量略小,平面佈局特殊。

養性殿作爲太上皇帝寢宮,原爲和璽彩畫。

光緒年間慈禧太后居樂壽堂時,曾在養性殿東暖閣進早、晚膳。

此殿在光緒十七年重修後,除墨雲室仍爲和璽彩畫外,其它均改爲蘇式彩畫。

九龍壁位於紫禁城寧壽宮區皇極門外。

壁長29.47m,高3.59m,厚0.459m,是一座背倚宮牆而建的單面琉璃影壁,爲乾隆改建寧壽宮時燒造。

珍妃井位於北京故宮寧壽宮北端的貞順門內,原爲宮中普通水井。

珍妃井井眼上置井口石,石兩側鑿小洞,用以穿入鐵棍上鎖。

清光緒年八國聯軍攻打京城,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倉惶西逃。

臨行之前,慈禧太后將幽禁在景祺閣北小院的珍妃召至頤和軒,命太監崔玉貴等人將她推入貞順門內井中溺死,此井因而得名“珍妃井”。

高大上的場景,配上這麼令人不齒的事情,看來就算是再怎麼的表面功夫好,但是怎麼也掩飾不住這種極度的醜惡。

人性本惡,並不會因爲你所處的位置而有所改變啊。

曾經帝王居住的場所,變成了大家都是能夠參觀的場地,也算是造福千秋了。

北京故宮藏有大量珍貴文物,據統計總共達1862690件之多,統稱有文物100萬件,佔中國全國文物總數的1/6。

在全國保存一級文物的1330個收藏單位中,故宮博物院以8273件高居榜首,並收有很多絕無僅有的國寶。

故宮的一些宮殿中,還設立了綜合性的歷史藝術館、繪畫館、分類的陶瓷館、青銅器館、明清工藝美術館、銘刻館、玩具館、文房四寶館、玩物館、珍寶館、鐘錶館和清代宮廷典章文物展覽等,收藏有大量古代藝術珍品,是中國收藏文物最豐富的博物館。

這些當年只能是器物的東西,彷彿就是在訴說着曾經的故事,許寒不由得深深吸引。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