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漸漸放亮,這一夜折騰的很兇,但是對於劍二來講太過簡單。樞密院只有道一和劍二知道先帝曾留下的密件是什麼,就算讓那個陰陽家的少司命得手,到頭來不過是一場空。
天亮的時候,宮裡面來人要見賴布金,刻意提醒帶上我,天后在後宮召見。
太后看向我道:“叫什麼名字?”我道:“蕭蕭。”太后道:“賴布金,你先退下。”後宮裡留下我和天后,天后走路極慢,走向自己的座位,突然回頭我看到她身子未動,頭卻可以直對我。古人道:“狼顧之相。”天后目露兇光,我感覺到一陣香風吹過,後宮裡立刻下跪一片。
天后哈哈大笑道:“不錯,定力不錯,你是哪裡人呀?”天后的嗓音溫柔下來。我道:“21世紀中國人。”天后聞聽一愣道:“不是大唐人嗎?”我道:“漢人。”天后道:“原來如此。”
早上,劍二曾經來過後宮,還將莊莫笑的遺物送到後宮,思前想去,天后道:“本想讓賴布金給英王送去,現在我看你更適合。”從後宮出來,我看向賴布金道:“天后的目光好凶。”
天后再次登上樓宇,看向我和賴布金離開皇宮的背影對一個老奴閹人道:“你覺得這個叫蕭蕭的人如何?”同樣是猩紅袍子,但是這個閹人的腰一直是彎的,從未擡頭。天后道:“可堪大任。”
我一直在英王府門口等,宮裡有兩個閹人一直陪伴左右,等到王府開門,我看到蕭雨霖向我這裡走來,我向蕭雨霖行禮。我和蕭雨霖被英王請進王府,我將莊莫笑的遺物奉上,英王道:“蕭將軍都是自家人請坐。”英王看向我道:“你叫什麼名字?”我道:“蕭游龍。”英王道:“好名字。”
英王道:“蕭將軍,你猜先帝留下來的密件是否真的存在。”蕭雨霖道:“存在。”英王道:“本王只是好奇。”英王大笑看向我道:“你是天后的人?”我道:“我今天第一天當差。”英王道:“有時間多來府上。”
賴布金道:“這是天后測試人能力的手段。天后讓你去一次英王府,兩個閹人陪伴左右,察言觀色,回去如實稟報天后。”賴布金突然行禮道:“恭喜蕭兄,仕途一片光明。”賴布金道:“昨天晚上樞密院有人夜入,是陰陽家的手段,早上劍二就將英王手下四大刺客之一的莊莫笑遺物送還英王府。表面上看這一手樞密院贏了,但你仔細想,爲什麼是英王的人。”
我道:“英王故意爲之。”賴布金道:“樞密院的人不去追究,是不敢還是不去。”
我道:“你是說樞密院是陛下的人。英王是天后的人。”賴布金道:“第七戰力是一本書,是由唐王著,先帝修訂,蕭蕭編纂的一本書。”賴布金看向我道:“明白我爲什麼給你改名字了。”賴布金道:“你是未來之人,當知未來之事。”
賴布金怕我不明白道:“蕭蕭正是你。我雖未親眼所見,但憑藉家父記憶,你曾來過一次大唐。”我道:“天后也知道嗎?”賴布金道:“唐王和先帝沒有任何事瞞天后,先帝在時天后不敢覬覦此書。先帝駕崩後,天后當然想知道此書裡面內容。”
我道:“難怪天后知道我是蕭蕭,一點不驚訝。”賴布金道:“京城裡除了道一劍二還有李淳星和我,就只有天后知道真實的第七戰力,其它人只是猜測第七戰力是凌駕於陽子三十六,影煞108和戍衛軍及四大刺客的戰力存在。”賴布金看向我道:“李淳星和我都是天后的人,道一和劍二是大唐脊柱不屬於任何人,道一和劍二的心裡只有大唐,中正之人。”
賴布金道:“現在可以確認這本書不在樞密院。”
我道:“爲什麼我對於大唐的事情一點記憶沒有。”賴布金道:“這不奇怪。因爲來的人是你又不是你,是你的前世。”賴布金道:“爲了證實這點,我帶你去一個地方。”賴布金帶我去的地方正是道家祖庭玄都觀。
因爲我和賴布金都是閒雲野鶴,在京城不受拘束,想來來想走走。賴布金道:“玄都觀裡供奉三清。”賴布金掐指道:“今天是黃道吉日。”我看到玄都觀上下全部留守大殿,正在操辦法事。
賴布金道:“今天是大年初一。”我纔想到,我和賴布金爲了來這玄都觀,忘記昨夜是除夕,今天會敲鐘。
進大殿,賴布金請香,以手插香,賴布金先用手指將第一支香插進香爐,接下來是第二支香去套第一支香插進香爐,第三支香人鬼神,賴布金的人,我的鬼。三炷香插完香爐,殿內道士敲鐘,我和賴布金執手禮退出大殿。
從大殿走出,一位師兄走出來道:“二位請留步,請跟我到內殿,師父要見二位。”道士看向我,刻意加重語氣。在跟道士入內殿,我看到一位身披青衣道袍男人正坐在內殿,看到我和賴布金,趕緊站起來,執手禮。
這位青衣男子和賴布金寒暄幾句,賴布金隨道士走出內殿,內殿門關閉。青衣男子突然跪下來道:“玄都觀掌教張念一拜見師叔祖。”我將青衣男子扶起。青衣男子道:“我拜的是師叔祖的前世,說的是師叔祖的現在。”
青衣男子道:“師叔祖是來自未來之人。卻是釋儒道之爭的關鍵。京城裡的那位女子正在尋一本未來之書。”青衣男子看向我道:“師叔祖重回大唐是有三件事要辦,其一助天后尋回師叔祖當日和唐王先帝共著之書。其二,7年之後,師叔祖是破解釋儒道三爭唯一人選。其三,師叔祖會去嶺南。”
我道:“7年之後就是公元690年。”青衣男子道:“我觀師叔祖眉宇青秀,官運亨通。”我道:“叫我蕭公子即可。”青衣男子道:“不出一個月時間,蕭公子一定會入仕,而且是龍擡頭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