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重生創業 > 重生創業 > 

第兩百零七章:春節春聯

第兩百零七章:春節春聯

過年是國人最重要的節日,無論你遠在萬里之外還是在異國他鄉,過年了總會想方設法的回來和家人團聚。一年四季的忙碌、奔波,難道不是爲了和家人團聚,幸福安康的生活嗎?

過年就是國人最幸福的時候。對於農村出生的孩子來說,過年了就意味着有新衣服,有壓歲錢,有好吃的糖果,有常年難道吃上的美味佳餚,當然還有無窮無盡的熱鬧。

過年的時候,無論你怎麼玩,無論你和多少狐朋狗友去溜達,無論你想出什麼新鮮的玩法,父母總是不會去催促你趕緊幹活,因爲在這個時間點,即使有再多的農活也要放下,一般來說要等元宵節過後纔會動土。

動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不能隨隨便便就拿着鋤頭下地了,而是需要祭祀,需要五穀雜糧來祭祀先祖和各路大神。

當然,在過年的時候也要祭祀,祭祀是國人最爲重要的生活習俗,無論城裡還是農村都有,只是各個地方不盡相同,但大多大同小異。

過年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要貼春聯。

陳實不會寫毛筆字,家裡也沒有人會寫,因此,他想找個人來寫對聯,不過,母親和父親拿出早就買好的對聯給他,說道:“早就準備好了,現在只要有錢,什麼都買得到。”

陳實點頭笑了,然後趕緊注漿糊來貼春聯。這春聯也不知是誰想到的,各種各樣的都有,比如:立志飛龍騰空起,創學綵鳳因雲翔。還有,泰運鴻開興隆宅,財源廣進昌盛家。等等,數之不盡,總之,一切好話都可以寫在春聯裡面,什麼財源廣進啊!恭喜發財啊等等。

陳實在大門兩邊糊上漿糊,然後用站在凳子上,他提着對聯的上面,李雅蓮和妹妹陳盈拉着下面,一邊然後他一邊問兩人有沒有貼歪了。

小妹陳盈要推後好幾步纔看清楚,她說道:“左邊點,右邊點。”不時的指點着。

春聯,又叫“春貼”、“門對”、“對聯”,它以對仗工整、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美好形象,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對聯的上下聯字數不限,但必須相等。對聯的兩邊都要互相對應。春聯以前爲桃符,是華人們過春節的重要標誌。當人們在自己的家門口貼上春聯和福的時候,意味着過春節正式拉開序幕。餘亞飛《迎新歲》稱:“喜氣臨門紅色妍,家家戶戶貼春聯;舊年辭別迎新歲,時序車輪總向前。” 王安石《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挑漂亮的紅春聯貼於門上,辭舊迎新,增加喜慶的節日氣氛。傳統春聯是用毛筆書寫,但現在通常是在外用機器製作。春聯的種類較多,有街門對、屋門對等。

起源於桃符(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據《後漢書·禮儀志》所載,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降鬼大神“神荼”、“鬱壘”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着戶,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時歲記》上記載:“春聯者,即桃符也。”五代十國時,宮廷裡,有人在桃符上題寫聯語。《宋史·蜀世家》說:後蜀主孟昶令學士辛寅遜題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筆題雲:‘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便是中國的第一副春聯。不過宋代不同史料對此說法不一,也有說是辛寅遜或孟昶的兒子孟喆所撰。直到宋代,春聯仍稱“桃符”。王安石的詩中就有“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爲紙張,叫“春貼紙”和“春聯”。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春節,是中華民族“百節之首”。貼春聯貼春聯在中國歷史文明中,慶祝春節的習俗很多,至今在中國民間尤其是農村中保存最廣的習俗當是貼春聯和貼門神。貼春聯,是中國民間慶祝春節的第一件事情。每當春節將近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在大門兩邊貼上嶄新的春聯,紅底黑字,穩重而鮮豔。表達一家一戶對新年的美好願望,諸如“六畜興旺,五穀豐登”之類;或與中華民族干支紀年文化相關連,春聯中嵌有“鼠”、“牛”、“虎”、“兔”、 “龍” 、”蛇“、”馬“、”羊“等生肖物名,如“錦鯉飛身酬遠志;祥羊跪乳感親恩”等;一些春聯還注意反映不同行業、不同家庭不同的“幸福觀”。因此,認真研究春節時人們張貼的春聯,無疑是觀察民間風情的一個有意義的途徑。

貼春聯的習俗究竟起於何時,至今無準確的材料可資查證。不過,大約可能始於一千多年前的後蜀時期,這是可以在史籍中證實的。此外,根據《王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着作記載,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

貼完春聯,陳實還要貼倒福,這個就非常簡單了,把福字倒着貼在門上就行了。

“福”字的解釋是“幸福”,而在過去則指“福氣”、“福運”。春節貼“福”字,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中國民間爲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福”字倒貼在中國民間還有一則傳說。明太祖朱元璋當年用“福”字作暗記準備殺人。好心的皇后爲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須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門上貼上一個“福”字。

皇后的旨意自然沒人敢違抗,於是家家門上都貼了“福”字。其中有戶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貼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發現家家都貼了“福”字,還有一家把“福”字貼倒了。皇帝聽了稟報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璋說:“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皇帝一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場大禍終於消除了。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爲紀念皇后。

中國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過去中國民間有“臘月二十四,家家寫大字”的說法,“福”字以前多爲手寫。

通常春聯有兩副直聯一幅橫聯,直聯的每幅最後一字有平、上、去、入等聲韻(接近國音四聲法,但有出入)。

貼好春聯,陳實在父母帶領下開始對屋子來了個大掃除,家裡無論什麼地方都要清掃一遍,這是今年的最後一天,當然要掃得乾乾淨淨,用最乾淨的、一塵不染的屋子來迎接新的一年,也是用一種新姿態迎接新的一年,迎接未來。

往年過年都要殺年豬,不過今年因爲他家早就搬到城市去住了,因此沒有豬殺,家裡養着的豬早就在父親去城市的時候就賣掉了,不殺年豬其實也沒有多少影響,因爲家裡需要的東西他們都在城裡帶回來了,唯一欠缺的就是臘肉,不過,此時家裡有臘肉的人也不多,因爲年豬剛剛殺了,臘肉還沒有風乾,和新鮮肉沒有多少區別。

臘肉也不是用來過年的,而是儲存好明年吃的,農村沒有菜市場,想要吃點肉的話自己不存起來就沒有了,還有一點就是農村吃的油大多數是豬油,雖然比不上植物園,但是也沒有什麼害處。

農村裡面,殺豬後都要煉油,豬油有的板油切成塊後煉幹油後就成了油渣,油渣用來吃火鍋是一個非常好的東西,可惜,今年他吃不到油渣了。

不過,陳實對此沒有多少懷念,能過上城市的生活,想要吃什麼都可以,即使是臘肉也可以自己做的,即使嫌麻煩也可以在村裡買,他相信,只要他開口,附近的親戚朋友一定會爭先恐後的送給他,至於說要錢,估計陳實給人家也不要。

因此,他也沒有對別人說要買臘肉的意思,他的想法是等過完年後買些鮮肉來製作好,放在老家,想吃的時候就來拿一點,一塊能吃幾個月。這肉可不是飯,吃上一兩頓後一定會讓人厭煩的,因此,十天半個月吃一次臘肉就可以了。

把家裡打掃乾淨後,母親就要做年飯了,姐姐和李雅蓮幫忙打下手,小妹倒是躲着偷懶,不顧因爲她最小,誰也不會責備她,除了母親偶爾說幾句外,大家都沒說話。

因此,小妹更是囂張,在家裡就數她無法無天了,只要母親不在,她絕對是家裡的主兒,在父親面前她可以撒嬌,在陳實面前她可以耍賴,在姐姐面前她可以頂嘴,在小弟面前的話她絕對強勢,在李雅蓮面前的話她幾乎不用擔心,因爲李雅蓮從來不會訓斥她。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