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重生創業 > 重生創業 > 

第一百九十二章:打假第一人

第一百九十二章:打假第一人

職業打假人的打假技能、手段以及對消費領域相關法律法規等都需要熟練掌握。

職業打假團隊的第一人估計是個叫王海的人,此人經歷豐富,1995年成爲第一位中國保護消費基金會設立的“消費者打假獎”的獲得者,1996年,王海先生被媒體評爲中國的新聞人物,並應邀參加中央電視臺《實話實說》第一期節目,1997年,《南方週末》稱王海先生是“腳踏實地的愛國者,1998年,克林頓(專題,圖庫)夫婦訪華.在上海舉行的“構築21世紀的中國”座談會上,王海先生與克林頓夫婦對話,克林頓稱王海爲“中國消費者的保護者,1999年,王海先生以真實面目出現在中央電視臺二套節目“經濟半小時”的“3.15”板塊節目中,並擔任央視經濟頻道“一週風雲”欄目的嘉賓主持,2000年,王海先生領導的大海商務顧問有限公司入選《新週刊》新銳企業排行榜。創辦“王海熱線”消費者權益保護項目(非營利)。

據說,王海打假18年資產過千萬元。

2015年,42歲的職業打假人王海自1995年成“打假第一人”後,至今仍在維權打假第一線,併成立了四個職業打假公司。一年中,王海的公司“買了202萬元假貨,賺了400多萬”。

上世紀90年代初,那個消費者權利意識匱乏、維權行動更是鮮見的年代,“挺身而出”的王海,被外界賦予了“打假鬥士”與“權利代言者”的玫瑰色想象,以此對比今日“打假從來和正義無關”的表白,所呈現出來的落差,難免讓人感覺到違和與錯愕。

如果說在之初,王海的大膽行動確實爲喚醒消費者權利意識起到了啓蒙作用,但時至今日,若仍將消費環境的改善與消費者權利的保障寄望在職業打假人的身上,已經愈發顯得不切實際。

從法律上講,王海們的每一次轉型都緊扣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的完善,其隊伍的壯大與成功,不過是憑藉較爲專業化和規模化的力量,將法律賦予的權利用到了極致。(王海資料來源於百度)

“打假不關正義,賺到錢後才能更高尚”這是王海的名言。

打假有很大的利潤空間,雖然,陳實不一定能看上打假的幾千萬塊錢,不過,若是用打假作爲武器,還是很有搞頭的,最起碼能監督自己的超市,讓員工們感覺到一把劍懸在頭頂,讓他們有所顧忌。還有就是可以利用打假對付競爭者,只要對付露出破綻來,絕對可以用此手段搞定對方。

陳實想到此處,馬上就決定要幹,要建立一個打假團隊。

他匆匆離開超市,然後直奔耗子和翟鋒兩人的工作室,現在他們兩人已經建立工作室了,裝修都完成了,已經對外掛牌了開始接單。

陳實來到工作室門口的時候只有耗子一個人在,翟鋒還沒有回來。

耗子接待他,說道:“你總算願意來看看了,當初開業的時候你說要低調,讓你過來看看又不來,今天怎麼想到來了?”

陳實說:“當初要低調是爲你好,這一行仇家比較多,若是人人都知道你在這兒,你小心點,說不定人家拿着火來一把把所有東西都燒燬了。”

耗子哈哈大笑,說他就喜歡刺激,若是有人敢來放火燒他的話,他一定讓對方吃不了兜着走。

陳實對他的大話不以爲意,只當他在吹牛,兩人又閒聊片刻,翟鋒終於回來了。陳實也沒有問他在外面的工作情況,這些事情他不想過問,只要它們不作出犯法的事情來就行了,最多就是跟蹤一個人,打聽一點消息,這樣的事情對他們來說是很簡單的,是沒有挑戰的。

今天,陳實可是帶着一個非常具有挑戰的問題來找他們的。

翟鋒來後,陳實直接說明問題,他問道:“你們瞭解職業打假嗎?”

兩人茫然的搖搖頭,說是聽說過一些,但是具體就不知道了,陳實簡單的給他們介紹一下,並讓他們去找一個叫王海的人的資料,讓他們對這個叫王海的人研究研究。

兩人都不瞭解打假一行,因此問道:“這個王海是誰?”

陳實說:“這人是打假第一人,人家入行已經好幾年了,不過他是北方人,你們可能不知道,在西南也沒有他的蹤跡,打假這種事情估計在西南比較少見,應該在沿海和首都一帶纔有人。”

陳實對打假一行其實不瞭解,只知道一個王海,而且這個還是在新聞上看過的,他根本就沒有研究過職業打假的問題,所有信息都是後世新聞上看過的,因此,對於深度一點的問題他就不瞭解了,只知道一點皮毛。

耗子問道:“你的意思是要我們查王海?他怎麼惹到你了?”

陳實道:“不是,我是讓你們瞭解他,不是他惹到我了,而是我們要向他學習。”

翟鋒豁然道:“你的意思是要我們打假?”

陳實點頭,說道:“沒錯,我要你們建立一個打假團隊,而且要專業,要有職業操守,要訂立自己的規矩,不要爲了打假而打假,打假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監督,是促進市場更加健全的利器。”

他的目的耗子和翟鋒當然不清楚,不過他也不準備說得那麼清楚,到時候他們自然會知道的,等他們建立起打假隊伍來,然後就可以行動了,不但要打自家的假,而且還要對付競爭對手。

對於自家的超市,陳實準備打假後就改正,不是爲了打假的利潤,而是爲了監督。但是對於競爭對手而言,他不但要利潤,而且還要把打假的消息四處散發,讓全天下人都知道了解,如此一來可以打擊對手的聲譽,也可以讓老百姓不再相信他的名聲,如此一來就可以逐步擊垮對方。

他的算盤打得倒是很好,不過能不能成就看耗子和翟鋒兩人的努力了。

耗子問道:“打假該怎麼弄?我們都沒有幹過,不懂啊!”

陳實道:“就因爲不懂我才讓你去了解王海,讓你向他學習,這是個專業活,不但要懂法規,還要對商家的產品非常的熟悉,不然,你買到假商品都不知道,老百姓不就是因爲沒法辨認真假才讓不良商家有機會賣假貨的嗎?我們要做的就是找出不良商家的假貨,然後索賠,你可不要小看這點小錢,若是幹大了,年收入幾百萬不是事,這可不是一件小事。”

打假本是**職能部門的分內之事,企業打假是不得已而爲之,屬於逼上梁山。企業除了要對付造假者之外,還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和職能部門周旋。不僅如此,各企業在打假過程中態度迥異,對比非常強烈:對國內廠家,如果產品被假冒,最怕媒體曝光;而國外企業則相反,大多對此鎮定自若。爲何會有如此差別?一家汽車太陽膜生產商的說法是“對產品的自信”,另外該公司投入打假的預算屬特批,即使利潤下降了也不會隨便動,這樣可以保證打假的計劃性、延續性。而多數國內廠家認爲自己暫時還沒這個“資本”。

假冒商品和僞劣商品,既有聯繫又有區別,可以相互轉化或相互包含相 同類型的商品。所謂僞劣商品,是指生產、經銷的商品,違反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質量性能達不到強制性標準的要求,質量低劣或失去使用 價值的商品。僞劣商品有時也假冒其他名牌商品進行銷售。此時,它既是僞 劣商品,又是假冒商品。

如今,假貨越做越真,有的包裝精良,外觀與真貨幾無差別,執法人員中雖有專家,但有時也拿不準孰真孰假。企業對自己的產品最清楚,他們到場往往能提高效率。質監、工商部門稱,沒有企業協同,打假的難度會更大。

造假比走私毒品和軍火的利潤高,且相對來講風險小,是一個高獲利低風險的產業。據世界貿易組(WTO)提供的資料,1990年至1995年,全球貿易額增長了47%,而同期假冒商品貿易額卻增長了150%。

打假絕對有利可圖,打假絕對是個技術活。

所以,陳實告訴耗子和翟鋒道:“不要小看打假,今後,你們兩個一人負責拍照打聽消息,一人負責打假,兩人可以合作,不過似乎沒有多少合作的空間。”

陳實打假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他的產品若是火爆的話,一定會有假冒僞劣產品的,因此,打假就非常重要了。根據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1999年第四季度對283家企業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其中182家企業每年用於打假的費用共達2.42億元,222 家企業共有1676人從事打假工作,平均每個企業從事打假的就有7-8人;160家企業遇假冒僞劣商品侵害,在1998年損失產值95.75億元,佔當年總產值的11.12%,年利稅損失13.16億元,佔當年總利稅的7.85%;這些數據僅是對200多家企業的調查。據估算,全國一年因假冒僞劣商品所造成的損失約有1300多億元。

如此可見,打假有多重要,當然,若是被人惡意打假也是很頭疼的。他打假的目的首先是爲了自保,首先是爲了自己不受到侵害,只要自己乾乾淨淨,那麼惡意打假也不過是小丑挑樑而已。

打假之所以有利可圖,僞劣產品之所以那麼多,那是因爲我國涉及打假的法律很多,執行這些法律的部門也很多,各自爲政。以工商行政管理爲例:打假一般由經檢部門負責,也有些專職打假人員,可它的上級業務指導部門公平交易局執行的是《反不正當競爭法》,而侵權假冒涉及的是《商標法》,基層商標部門人員少,有不少根本不辦案;這次聯合打假是消保部門指導,執行的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基層的辦案力量更是薄弱。同行企業在正面市場上是競爭對手,打假要聯合,是製售假者把名牌企業捆在一起的,聯合可以引起**、社會和公衆的關注和支持,加大打假的力度,還可以降低執法部門和企業的打假成本,可是有些執法人員很不樂意;國務院組織各部門聯合打假,要求媒體宣傳報道、輿論監督,有些執法人員不歡迎別人在場,而是更喜歡與製假販假者單打獨鬥,是否有便於黑箱操作之嫌?

還有執法的最基層單位是工商所,它既負責市場準入,又負責市場監管,權傾一方。凡是打假不力的執法部門,平時必然處事不公,監管不嚴,對造假售假現象漠然處置,直接管理人員有腐敗問題。國民生產總值等經濟指標考覈地方**行政長官的政績,不可避免地會滋長不顧法律尊嚴和國家利益的地方保護主義。

一些地方的行政長官和執法管理部門,爲完成地方經濟的原始積累,暗中支持走私販私、製假販假,成爲灰色經濟的溫牀,當然,當地經濟由此也會呈現一時的某種繁榮景象。

這些都是導致僞劣產品過多的問題,因此也就催生出了打假的市場。一般的企業對打假畏首畏尾,爲了防止客戶羣流失考慮很多,包括自身的企業形象、法律解決對自身銷售的影響等等因素。**職能部門難在企業自身不願擴大影響範圍,很少提出要職能部門介入,沒有企業的申請,他們也處在一個很尷尬的境地。所以他們一般只是鼓勵企業加強自主創新,做好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不健康的消費觀念培育了一批購買和使用“假貨”的潛在和忠實消費者,而正是這些人爲製假售假者提供了廣闊的市場。有的認爲正品價格太貴,比如名牌服裝,有的則認爲有些商品很難買到正品,比如水貨手機,有的甚至認爲假冒的商品質量比有的正品還好。

如此一來,職業打假就有市場了,據陳實所知,後世,職業打假年收入百萬的人非常多,可見我過的打假市場是多麼豐厚。

種種原因,種種理由,陳實最後決定一定要建立一個職業打假的團隊,因此耗子和翟鋒兩人一定要承擔起這個重任。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