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女主三國 > 女主三國 > 

第二卷 第507章 驥才方騁

第二卷 第507章 驥才方騁

“用兵之目的在於全勝不在於美。故兵法之語言在於會意不在於文。

“我軍軍師兩人。本可相互牽制,互補不足。然而三姐與我一母同胞,骨肉情深,外人無法離間。若加害,必然同時進行。這次閉合堂扣留我們,便是一例。張永大人曾言,有了閉合堂便會有常執會這樣的派生產物,便會有算計軍師這樣的舉動。這是由閉合堂本身的性質所決定的。這一次,僥天之倖,三姐和我被救了出來。但這樣的事情是無法完全避免的。就像治水一樣,這裡堵住了,它又會從別的地方鑽出來。爲了防止將來三姐和我再次同時離開軍隊,我們必須培養參謀。

“自領兵以來,三姐與我十分才能只出兩分,就得心應手,無敵於天下了。此後的戰爭雖將涉及到天朝及契丹、突厥、奚國、高麗、日本、鐵勒等國家,相信亦無人會成爲阻礙。不過如此。戰爭竟不過如此。我們的心中已經開始厭戰,開始感到戰爭沒有意思。而惟一有意思的戰爭,即三姐與我互爲敵對的戰爭,又因爲我們立場一致而不可能。同時,對於互爲敵對的戰爭。我與三姐都有些懼怕。那麼,我們還留在軍營幹什麼?僅僅是爲了建立並非我們所願的功勳麼?

“我們不歸隱,至少現在不會。我家重男輕女,回家也沒有意思。除了軍營,我們也沒處可去。但是,說不定哪天便有了恰當的去處,我們就可以歸隱了。因此,我們必須提前培養出領軍的參謀。

“三姐和我的兵法很簡單。要訣就倆字:穩妥,上午三姐已經講過了。現在我要講的是,運籌的步驟。

“在接到戰爭的任務之後,纔開始運籌。孫子兵法雲:‘戰道必勝,主曰無戰,必戰可也。’這是指有必勝把握的,即使國君、閉合堂不讓打,也應該堅持進攻。這裡,乃是一處謬誤。是否應該打,要從大局出發,要進行軍事、政治、經濟等全盤考慮。回紇和龜茲我們能勝,但沒有打,只是將其儲君強行擄爲人質就收兵了。對於大局的判斷,非常複雜。個人能力有限,我不能要求你們在學習兵法的同時,還要去學習大局的判斷。我只能要求你們放棄,將對於大局的判斷,完全交給張永或者皇帝、閉合堂去辦。而你們,則必須在接到戰爭的任務之後,才能用兵。

“設計之初。要想出理想的目標。要樂觀,敢想才能敢幹。但不能怪異,不能過於異想天開,不能將敵軍將士當作草包,不能設想敵人一聽到我們即將出兵的消息就立即投降了。

“目標出來之後,我們就要想辦法實現它。我們的目標有相應的手段去實現,目標就能成立。否則,目標就得降低。

“目標和手段齊備,就成了完整的計劃。計劃能否實現,我們得站在敵人的角度,對計劃進行挑剔,尋找計劃的漏洞,然後修改我們的計劃。

“‘定開始,設目標,想手段,找漏洞。’這就是運籌的步驟。在常人眼中,通常將運籌用兵等同於實現目標的手段,認爲手段高超,才能算計於人。手段拙劣,只能任人宰割。其實手段不過是運籌的一個環節而已。

“記得三姐曾向萬相公詢問過行軍之道,萬相公當時答道:應該使大隊人馬的進發在敵國探子的眼中變作小股軍隊的行動。換言之。就是指突然將大軍開到對方城下。這相當於行軍的目標。當時萬相公未能想出實現這個目標的手段。現在通過包圍龜茲、回紇兩國首都的戰役,相信大家已經知道,手段便是:要突然包圍一點,使大軍列成一個小圈,必先在小圈的外面畫上一個大圈;調動大軍分別趕赴大圈各點,然後在約定的時間,同時向中間進發,將大圈縮爲小圈。此乃手段的例子。

“在我軍遠征通麥戰役中,敵軍謹遵孫子兵法,選擇堅守。堅守必須有糧,必須安定。在切斷敵軍退路之後,我軍如果用火炮間斷轟城,或者派遣江湖高手進行騷擾,便可以敗壞敵人的軍心。然而三姐沒有這樣做,三姐選擇以黑油融化冰川,以冰川之水沖毀通麥的手段。此例說明,手段是多樣的。關鍵在於勤思。勤思,便能層出不窮。

“這張紙上,寫有今年以來大理軍隊的重要情況。王公公和尊重更知道詳情。這幾日,你們要仔細運籌下一步我軍對大理的行動。初五卯時,我向萬相公索取答案。”

初三,雷又招傳令各營,要求全體監軍於初五到中軍旁邊的點將臺應卯,佈置南征大理的行動。萬臨山得知這個消息,擔心在衆人面前出醜,找到雷又招,道:“既然各營監軍初五應卯,在下是否可以現在就提前交卷。”

雷又招道:“交卷是四妹定下的時間,我不便更改。”

萬臨山又找到雷絕招。雷絕招沉吟道:“嗯。萬相公初次運籌大軍行動。恐有不周。爲防惹人恥笑,我將請三姐改令初六點卯。”

到初四,還沒有得到變更時間的消息。萬臨山再找,雷又招、雷絕招二人都不在中軍,找了一圈未能找到。溫玉華勸道:“萬兄這樣瞎找是沒有用的。多與王濟恩、尊重、粟玉都商量纔是上策。”

初五寅時,天還未亮,萬臨山就悄悄摸向雷絕招的帳外。剛走近,裡面就傳來雷再招的罵聲:“想鑽帳篷麼?小心你項上人頭!”

萬臨山無奈,只好在中軍至點將臺的道上遠遠地等候。

良久,營帳先後亮起了燈火。再隔一陣,開始有人走動。至寅時三刻,一隊親兵簇擁着溫玉華及雷家四女走了過來。萬臨山當即迎上前去。

雷絕招道:“我說的是,我向你索取答案,並不是要你將答案交給我。你且隨我同行。何時索取,我自會掌握。”

雷招弟道:“萬少俠,我們一道走吧。”

“萬兄放心,我支持你。”雷又招道。

點將臺乃泥土夯築而成。臺前一畝平地,四周插滿旌旗。兩三百名士兵環列周圍,四十多位監軍齊聚中央。卯時正,擂響大鼓。雷又招開始點名。監軍們無一遲到,全部到齊。

雷又招道:“自從成都脫困,休整已近一月。大理一隅,不能不顧。今日點將。乃爲南征。

“我是女子,必然會有不方便的一天。當我不能行令之時,必將請絕軍師代之。然而,當我和絕軍師都不方便的時候,大軍將由何人調派?是故,我們培養中軍萬臨山將軍爲參謀,以備急需。現在昭示各位。請問各位是否願意聽從萬將軍的指揮?”

衆監軍齊道:“願聽從萬將軍調遣。”

“好。”雷又招揮手做了個手勢,道:“試一試,就從現在開始。有請萬臨山。”

萬臨山尚未明白。旁邊雷招弟忽出一掌,將萬臨山推至臺前。萬臨山剛剛立定身形,旁邊雷又招道:“請萬將軍點將發兵。”然後就下去了。

臺上萬臨山手足無措。尷尬之極。站了片刻,未能說出一字。

雷絕招緩步走了出來。臺下衆監軍一齊抱拳:“見過絕軍師。”雷絕招微笑着將手一按:“罷了。”然後走近萬臨山,道:“我曾經要你設想南征的行動,現在是索取答案的時候了。請萬將軍按照自己的設想調兵遣將。”

萬臨山小聲道:“可是,可是在下的設想很粗糙,還沒給您看過,肯定不行的。”

雷絕招道:“南征之行,又軍師和我隨軍,爲萬將軍把關。凡事都有第一次。只要不枉送將士的性命,左右略有偏移,事屬尋常。萬將軍儘管發令。”

萬臨山又躊躇了一下,吞了吞口水,道:“好,在下就點將了。”說到這裡,又惟恐有所遺漏,從懷中掏出寫好調兵答案的紙,照本宣科起來。

按照萬臨山的安排,軍隊採用前哨前鋒雙重配置。前哨由原名江湖營的神刺營擔任,全營派出三隊,一隊前探,兩隊分左右並行南下。每晚返回中間大本營,次日再輪流派人。前鋒由子支一保四甲弓騎營擔任,並配備凌向山、俞常泰等猛將,由敖聞喜監軍。糧草輜重由神機營等部隊押送。在二十餘萬士兵之後纔是中軍,餘下六十萬大軍緊隨其後。

“這麼調兵到底行不行?”事後,萬臨山的心情依然忐忑不安。

“這是萬兄難得的機會。冥思苦想,運用一次,才能銘心刻骨,終身受用。”溫玉華道:“我也不瞞你,其實兩位軍師早就謀劃好了南征的全過程。裝在一個錦囊裡,火漆密封,由我保管。不過,她們交待了,一定要事後才能打開。”

前哨至漢源,大理杜聞秀軍隊如期出現。前鋒敖聞喜率兵逼近,俞常泰挑戰。大理杜聞秀軍嚴陣以待,高掛免戰牌。堅持要兩位軍師前往。

第三日,中軍趕到。得到消息之後,雷又招道:“這倒不好推辭。聽說這杜聞秀乃是世間少有的美男子,大姐二姐,同去看看吧。”

看見中軍旗幟,大理軍打開了營門。士兵蜂擁而出,以利箭射住陣腳,擺出了一副交戰的架式。

杜聞秀橫刀勒馬:“大理杜聞秀在此。請川軍軍師出來答話。”

雷家四女聞言,一齊催馬,奔向中央。大理甫石良、周澤國等將領大驚,準備上前爲杜聞秀掠陣。杜聞秀擺了個手勢,止住衆將。

雷家四女手中空空,兵器均掛在鞍旁。衝至杜聞秀身旁,打馬迴轉,將杜聞秀圍了起來。

杜聞秀問:“你們誰是軍師?”雷招弟道:“杜兄不是見過一次嗎?怎麼不認識了。”杜聞秀拱了拱手,道:“失敬。那日亂軍之中忽忽一睥,又相距遙遠,請恕在下眼拙。還望姑娘引見另一位軍師。”雷招弟道:“我是大姐。我又沒說我是軍師。”雷再招插言道:“別逗他了。我是二姐,也不是軍師。”雷又招道:“我是三姐,又軍師。”雷絕招道:“我是四姐,是你家絕軍師。”

杜聞秀被四人說得有些頭暈,但迫於形勢,只能隱忍。當下只團團拱手,道:“杜聞秀這廂有禮。”

雷又招道:“川軍中溫姑娘官位最高,我又軍師權位最重。但此次南下,我們都不作主。調兵遺將乃是萬臨山,你的老熟人。故此我只有閒話,沒有真章。”

杜聞秀道:“難怪此次川軍南下破綻百出,原來調兵的乃是新人。”

雷又招道:“只要你軍不敢進攻,我軍的破綻就算再多一倍又有何妨?”

“領教了。”杜聞秀道:“不過,關於接收我軍之大事也要與萬臨山說嗎?”

雷又招道:“這是自然。杜兄在順表中寫道:需我和四妹親自接收。現在我們已經來了,你就應該無條件馬上交出軍隊。我和你沒有什麼可談的,要談你只能找萬臨山去談。”

杜聞秀道:“請問絕軍師也是同樣的意思嗎?”

“嗯,”雷絕招點頭道:“你很英俊,不愧爲美男子。”說完打馬離去。三位姐姐也隨後退下。

“萬臨山,該你上了。”相距尚遠,雷再招就喊了起來:“我們什麼也沒跟他說。”

四騎跑攏之後,雷又招道:“萬兄去吧。無論你答應他什麼,我都認可。”

萬臨山向雷又招抱了抱拳,一聲謝謝梗在喉嚨未能出口。當下雙腿一夾,驅馬馳向陣中。

杜聞秀遠遠地朗聲問候道:“萬兄別來無恙乎?”

“託福。”萬臨山加了一句道:“杜兄風采依然啊。”

“萬兄今日手握百萬大軍,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真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哪。”杜聞秀也回贈幾句。

戰馬馳近,萬臨山拉住繮繩,住了馬匹。道:“杜兄取笑了。在下趕鴨上架,奉命而行,正感不堪重負。”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