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唯上智與下愚不移”是相當難聽的。因而絕大多數社會底層人士都不願意相信孔子的這種說法。他們更願意相信拿破倉說的“不願意當將軍的士兵不是一個好士兵”,他們整日做夢。某某人,只花了兩元錢就中了五百萬;某某人,五百元起家現在已經有千萬資產了……他們嚮往這些榜樣,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成爲這樣的榜樣。他們沒有想過,這樣的榜樣,全社會有多少人。
並不是說,應該打消希望,而是應該打消夢想。上智與下愚不移,作爲士兵來說,想當班長、連長,是理想;想當師長、司令,就是夢想。夢想是不切合實際的。應該量力而行。不應該去做那種不切實際的黃粱美夢。
田潤在很早的時候,曾經主持過礦業。隨後,礦業交由辛毗負責;再後,又移交毛玠。這一部分,在開辦的時候,還算不是什麼經濟。而就僅僅是具體地點了幾件事。當時的礦業,主要集中在煤炭、冶鐵和石灰三類。礦石開採出來之後,自然就會開辦加工礦石的作坊,一開始。三類礦業都有一點點延伸。
三類礦業所遇到的境遇是不同的。境遇最好的是冶鐵。這是因爲,軍隊就需要大量的鐵器。有了軍隊這樣的大客戶之後,與冶鐵相關的行業就不斷延伸和發展。這些相關行業,最先有冶煉、鐵器加工;隨後便有鑄造、加工器具的加工;現在,因爲防鏽的需要已經延伸到漆器;而鐵器的加工,已經發展到熱軋。
石灰就慘了點。但石灰,及城牆磚,又是關東羣豪戰董卓的時候,修改兩座關口所必需的材料,因而不搞是不行的,搞得不熟也是不行的。需要不斷地開採,不斷地將生石灰煉成熟石灰,並不斷地投入使用。到時候,才能讓石灰在戰爭上發揮應有的作用。於是,田潤想到了修路。修路,是一種人爲的市場需求。“要致富,先修路”田潤是知道的。但是在這個時代還不明顯。這個時代的貧富,跟交通的關係不大。
田潤在現代,就是辦磚瓦廠的。而且還準備籌辦水泥廠。因而,回到古代之後,很容易往這方面着想。於是便有了修改虎牢、汜水兩關的主意。
這屬於建築材料行業。現代建材行業還包括非金屬礦及製品,放在古代,最相關的應該是木材。石灰加木材,纔是相對完整的建材。古代伐木容易,不過也正因爲容易,而制約了伐木業的發展,並且連帶地制約了木材加工業。與石灰直接相關的加工業。自然是磚瓦。這是田潤的老本行。對於水泥配方,田潤不是很精通。當然精通了也沒有用,沒有合適的檢測手段是無法生產出合格的水泥來的。田潤可以用石灰鋪路,但不能用水泥鋪路。如果強行生產水泥來鋪路,那安定性肯定是無法過關的。一凝結,路面就是七拱八翹的。
磚瓦比水泥簡單多了,田潤是完全能夠做出來的。剛開始,田潤的重點是磚,那是修改關口需要的。後來,燒磚的事情有把握了,田潤就安排燒瓦。燒瓦,其實又跟瓷器相關了。我國這方面歷史很悠久,開展起來也比較容易。但是,瓦燒出來之後,使用的時候遇到了麻煩。
瓦拿來做什麼用?當然是蓋房子。瓦房之前,就是草房。如果不考慮雨水的影響,草房是優越於瓦房的。但有了雨水之後,稻草就會腐爛長蟲,就不如使用瓦片了。雨水是不可避免的,因而草房是不如瓦房的。
從岐山遺址可見,陶瓦大概於西周初年開始用於屋頂。只不過當時僅用於屋脊部分。春秋時期的遺址,才見屋面覆瓦。並且還發現了板瓦、筒瓦、瓦當,表面多刻有各種精美的圖案。秦漢時期,出現了製陶業,並在工藝上取得了一定的進步,比如改用瓦榫頭使瓦間相接更爲吻合,取代瓦釘和瓦鼻等等。西漢時期工藝上又取得再次飛躍,使帶有圓形瓦當的筒瓦,由三道工序簡化成一道工序,瓦的質量也有較大提高,史稱“秦磚漢瓦”。
田潤的瓦燒出來之後,在使用上,卻很難推廣。除了田潤下令,讓一些軍隊的房屋蓋瓦之外,民間幾乎沒有需求。質量是一個原因,田潤以現代工藝燒出來的瓦,質量比“秦磚漢瓦”差。但最主要的原因,卻是因爲地域的原因。
田潤的領地主要在北方。北方冬季多雪。薄薄的瓦片,能否承受厚厚的積累,是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是眼前的具體問題,比起是生存還是死亡的問題要嚴重得多。因而,民間沒有瓦片的需求。
並不是現代工藝就一定比古代工藝好。在燒瓦上,現在與古代在工藝上的差別,主要體現在簡化上面了。因而,燒出來的瓦,強度就要差些。
倒是有磚的需求,但需求量很小。在討伐董卓戰役之後,磚的生產被劃上了句號,步了瓦的後塵。至於門窗、傢俱等產業。更是從來就沒有辦起來過。
建材行業就只剩下石灰,而石灰,則就只剩下鋪路了。鋪路,是隻有投入沒有產出的事情。對於GNP的拉動作用,是一件說不清楚的事情。田潤猶豫過,是否終止修路。後來,田潤沒有終止,而只是壓縮了建設規模和速度。沒有終止的原因,並不是出於拉動國民生產總值,而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夠拉動建材業。
最慘的,還得算煤礦。煤礦所涉及的加工業,就僅僅是洗煤。一開始,規模就小,沒怎麼發展。最要緊的,還是地點不好。在當時,就是黑山地區。用現代地圖看,就是山西太行山,我國煤炭最多的地區。
怎麼煤炭多了反而不好?這就跟大學生多了一個樣。大學生好不好,好。但是,你就跟煤炭一樣的多了。產出大於需求,就必然會受到遏制。
軍隊冶鐵一律使用煤炭了。而且,民間一半以上的百姓也使用煤炭煮飯了。但是,由於黑山煤炭實在太多。同時也太好挖了,而使得煤礦長期處於一種半停產狀態。
以上三類礦業,是田潤當初因爲軍事需要而安排的。帶有一種明顯的功利性質。現在,田潤從經濟的角度出發,就需要全盤考慮了。再也不能像當初那樣隨隨便便就興辦什麼產業了。
徐崢,是一位倍受觀衆喜愛的演員。最近拍了一部電影《人在囧途》,挺喜劇的。他是因爲在《*光燦爛豬八戒》中塑造了憨厚可愛的豬八戒形象而被大家記住的。之後,因爲在《李衛當官》中成功飾演一個憑藉自身的流氓習氣、正義感和大智慧,成了“雍正”賞識紅人的李衛,而成爲了明星。
在《李衛當官》裡面,是大故事套着小故事。穩步換景,步步生蓮,也是非常好看的。然後,裡面的第二個大故事裡有問題。
第二個大故事,說的是邊關正在交戰,正值佔事吃緊之際,朝廷發不出糧餉了。於是,派李衛到江南整殤吏治,查出贓銀多少萬兩。最後就用那些贓銀充作邊關將士的糧餉了。
邊關將士吃銀子?當然不是。與戰爭有關的,是糧草而不是糧餉。銀兩,是沒有用的。有了銀兩,也是買不到糧草的。如果有了銀兩能夠買到糧草的話,就說明附近地區有糧草,只不過那糧草是別人的。這沒有關係,士兵的肚子餓了,去搶過來就是。因而士兵缺糧,必然包括附近地區無糧,有銀子也是買不到糧的。
其實這只是一個小問題。糧草換成糧餉,無非是爲了表明李衛整殤吏治的重要性。真正的問題並不在這裡,而在於吏治的整殤,對於經濟發展並沒有什麼用處。
一個人撿到了一批財寶,這個人就發了。有一個企業撿到一批財寶,這個企業就火了。但是,有一個國家發現了一批財寶呢?記得曾經有部武俠電影劇,裡面的皇帝都加入到寶藏的搶奪之中,難道說皇帝得到財寶之後,也會發財?
當然是不可能發財的。很多時候,吃虧的都是個人和集體,但是在撿財寶這件事情上,吃虧的永遠是國家。
財寶是一種實物。是什麼實物不是定,反正是非常值錢的東西。爲了敘述方面,我們以“夜明珠”三個字來代替財寶。
很明顯,夜明珠雖然有直接的使用價值,比如夜間照明;但那點使用價值跟它的價格相比,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個人或者集體,撿到夜明珠之後,絕對不會拿來照明。而是會把夜明珠變買。變買之後,得到貨幣。繼而,又用貨幣去購買自己所需要的其它東西。
因而,撿到夜明珠,最終使個人或集體獲得了很多自己所需要的東西,得到了好處。但是,國家卻不是。
從宏觀上講,全社會生產出來的總體財富並不會因爲夜明珠的出現而增加。夜明珠出現了,然後夜明珠轉移了。貨幣隨之逆向轉移,到了撿取者的手裡。隨後,由於撿取者大肆購買東西,貨幣散向四面八方。四面八方的東西,也同時匯聚到了撿取者的手中。
在這個過程中,存在兩個不良現象。一個是,購買夜明珠的人,所支付的貨幣,原來是死錢,現在變成活錢了。死錢,也就是那,那錢是存在的,但去是不流通的。極其富裕的人,纔買得起夜明珠。那種極其富裕的人,是很有錢的。他們的部分錢財,到後來變成了一種符號,那一部分貨幣就退出了流通領域。這是一個逐漸的過程,是一個對貨幣流通沒有影響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裡,國家,或者皇帝,爲了維持商品的正常流通,就會增發貨幣。然後,突然有一天,因爲夜明珠的出現,一個天文數字的貨幣突然由死錢變成了活錢,迅速流向了四面八方。貨幣總額增加,而社會總財富不變,就有可能引起物價上漲,引發通貨腫脹。
另一個不良現象,就是夜明珠撿取者大量購買的東西,雖然大部分是日思夜想的,但還是有三成以上是臨時決定的。暴發戶的心理,其實人人都有,只不過看孰輕熟重。他們一定不會珍惜這批購來的東西,一定會產生浪費。其浪費行爲,使得許多物資的使用價值得不到體現,並減少了社會總財富。在精神上,會產生一定的壞影響;在物質上,因爲社會總財富的減少而進一步加劇了通貨膨脹。
於是,皇帝拿夜明珠來有什麼用呢?除了夜間照明那種直接使用價值,一定好處都沒有,只有壞處。如果皇帝想要讓天下財富往自己這裡流動,發行貨幣就行了,又何必多夜明珠一舉?
由這裡,我們知道了個人或集體的財富,跟天下、社會、國家的財富是兩碼事。
田潤在上一世是成功者,但卻僅僅是積攢個人和集體財富的成功者。現在,個人和集體財富對田潤已經失去了意義。田潤需要的,是增加社會總財富。因而以往的那一套學說,基本不能使用。
還好,田潤學習的是財經專業,在理論上,接觸過宏觀經濟。其中包括財政與信貸、工業經濟、商業經濟、高級宏觀經濟學、產業組織理論、產業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產業結構與政策、多元統計分析、發展經濟學、區域經濟學、投資學、新制度經濟學、經濟博弈論等科目。
可惜,年代不對,國情相差太大。這些排列在一起的科目名稱,就像是本屆世界盃上的某支球隊一樣,陣容豪華,就是進不了球。至少過了一個月,田潤都沒有想出一個增加社會總財富的切入點,沒有能夠拿出可持續發展計劃的綱領。
田潤爲自己的不中用而感到有些懊惱。以往上網看小說,別的人,通常只是歷史專業,或者還是高中生,什麼專業都沒學過,穿越到古代之後就能夠輕鬆搞活經濟。自己是經濟專業的,居然還無從下手,自己是不是過於理想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