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炮灰打臉日常 > 炮灰打臉日常 > 

第721章 棄子,又見棄子

第721章 棄子,又見棄子

幾乎每年,淮南王府都會派出一位或數位探子。

這些探子中,一部份被派往皇宮,一部份派往位高權重的宗室勳貴之家,剩下一小部份,纔會留在王府裡,以便能在這兩處的“探子”犧牲時,能及時地派出替補的探子。

而,也是因爲這些“無處不在,無所不能”的探子們,一直處於“低調透明”到邊緣化生活狀態的淮南王,才能真正達到“足不出戶,便可知天下事”的境界。

按理來說,這樣機密的事情,應該不會被除卻淮南王以外的第二人知曉纔對。

可惜,只要人活在這世間,做過的任何事情都會留下蛛絲馬跡,根本就瞞不過有心人的探查。

更何況,淮南王妃可不是那些真正沉迷於“情愛”中,滿肚子的心機謀算也只用到了內宅婦人身上的普通女人,而是一個曾被安國公府寄予厚望,得到整個宗族傾力培養的嫡長女!

故,很多年以前,淮南王妃就趁着執掌王府管家權的機會,不僅將這些事情打聽了個清清楚楚,還煞費苦心地收服了許多“探子”。

這些探子,大多被派住和淮南王府有着“姻親”關係的家族,比如說,安國公府。剩下一部份,則被派住和淮南王不對付的婦人所在的家族,比如說,錦榮候府。

派往其它地方的探子,也就罷了。

但,派住安國公府這些姻親的探子,那是每少一個,就會帶來極大的隱形損失哪!

比如說,眼前這幾位婆子,這些年,就爲淮南王妃謀劃到了許多的利益。也是淮南王妃在與安國公夫人屢屢的針鋒相對中,一直穩穩立於不敗之地的源頭!

於情於理,這些“忠心耿耿”婆子都不應該被佟涵夢這般對待!

不然,往後,誰還願意再付出自己的“忠心”呢?

“娘,早在半月前,大舅媽、大表哥、大表姐和十二表弟就往江南而去了。”佟涵夢纔沒那麼一個聽淮南王妃絮叨的閒情逸致,只是淡淡地將自己探聽到的消息講了出來,“這是今兒,錦榮候府白冬瑤再次遣人送來宴會請貼時,那位頗受白冬瑤信任和器重的婆子說的。”

“不可能!”淮南王妃一臉的震驚和不可置信,然而,待到她轉頭看向地上那些受了杖刑,渾身鮮血淋漓,嘴裡不停地發出呻吟聲,卻並不敢觸及自己視線的婆子臉上浮現的心虛和愧疚等情緒時,只覺得自己猶如穿着單薄的衣衫,卻兜頭就被潑了一大桶冰水般,無盡的寒風,和着身體各處不知打哪滲出來的陰寒,竟將她整個人給湮沒!

安國公夫人和傅芷卉這樣的女眷出行,哪裡是幾匹馬就能解決的呢?

必然是會準備少則幾輛,多則幾十輛的馬車。而,這樣的馬車隊伍,突然從安國公府離開,不論白天抑或是夜晚,多少都會鬧也點動靜來,也必需會傳到這些“探子”們耳裡。

可,如今呢?

這些探子,竟然沒一人得知此事!那麼,是否從某方面意味着安國公夫人已經察覺到了這些探子的“背叛”,纔會有意無意地留着她們,只爲了藉由這些探子的去向,順藤摸瓜一般地找到幕後指使者?

然而,都說“最瞭解一個人的,並非自己的朋友,而是自己的敵人”,這句話,在淮南王妃和安國公夫人這對妯娌身上也適用。

故,淮南王妃有十足的把握,這件事,絕對不是安國公夫人發現的。那麼,那偌大的國公府,誰能在自己眼皮子下做出這樣的舉動呢?

唯有早在二十多年前,安國公夫人嫁進來後,就交出手裡管家權,整日裡做出一幅含飴弄孫、頤養天年姿態的老夫人!

這樣的大事,爲何,老夫人會一直藏着掖着,不告訴任何人,偏偏,在此刻,才以這樣一種方式警告隱於暗處的幕後黑手淮南王妃?

不外乎是覺得這麼多年來上竄下跳,蹦躂不休的淮南王妃,眼下的舉動已經過界了!

過界?

淮南王妃簡直不敢想象,今日之後,等待自己的,會是何等悽愴又無助的結局!

不怨淮南王妃這般悲觀,實在是老夫人這人,那是典型的“愛之慾其深,恨之慾其死”哪!

往日裡,淮南王妃不過是仗着老夫人和自己的嫡親母女情份,和老國公老夫人這兩位多年駐守邊疆,從而疏於對府裡兒女管教生出來的愧疚之情,纔敢一次又一次地踩着兩老的底線任性妄爲。

而,一旦兩老不再容忍,也不打算再繼續放任淮南王妃,那麼,早就惡了淮南王妃,偏礙於安國公府的存在,而不敢明目張膽對付淮南王妃的淮南王,又會做出什麼樣的事情來?

完全不敢想象!

……

這些道理,淮南王妃明白,而,佟涵夢當然也明白。

於是,眼睜睜看着淮南王妃一張臉變幻不停,最終,停留在慘白的顏色上,就連身來挺直的脊背,也仿若被看不見的重物給壓垮了似的,身體裡殘存的精氣神也在瞬間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佟涵夢只覺得心裡無比的暢快,臉上卻並不顯露分毫。

“娘,你可還記得鄭碧曼?”

不待淮南王妃發問,佟涵夢就又道:“這段時間,我仔細地捋了捋過往的事情,驀然發現鄭碧曼這個人很有問題,她的身上存着一個天大的秘密!”

這不是廢話嘛!

在科技信息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裡,從一個目不識丁的村姑奮鬥到世界知名“聖手”的“傳奇大咖”故事,任誰聽了都會覺得特別地勵志,再配合一點愛恨情仇,絕對可以譜寫一百來集蕩氣迴腸的電視劇!

而,在大唐王朝這樣一個粗暴地將人劃分爲“士農工商”四個階層的封建時代裡,不論是脫離奴籍,再或者是讀書認字,抑或是學習醫典,都不是一件輕易就能做到的事情。

更不用說,在此之前,鄭碧曼從沒上過學堂,沒認真翻看過任何一本醫典,也沒親自栽種炮製過任何草藥,更沒跟在醫術高明的大夫身後做過幾年學徒!

шωш _ttκΛ n _¢O

那麼,她那一手出神入化的醫術和毒術,由何而來?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