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清穿之重設歷史 > 清穿之重設歷史 > 

第一百二十四章

第一百二十四章

伊爾根覺羅氏已經在後院等很久了,一身素雅漢服襯得她端莊秀雅,儀態萬千。

囡囡一看到她就立刻撲了過去,“娘——”

——臺灣這邊真正納入大清的版圖時,大清對於漢民比之過去已經寬容了不少,所以臺灣基本保持着前明的習慣,漢味十足,就是胤褆夫婦到了這邊後也不知不覺入鄉隨俗,適應了漢人習慣,不僅是着漢服,吃漢食,更是說漢話,大囡囡到現在滿語都說得不甚流利,更別提基本無用武之地的蒙語藏語了。

伊爾根覺羅氏顯然穿的是平底繡花鞋,就算被女兒狠狠撞過來也不過是退後一步便穩住了,溫柔地給小姑娘擦擦臉:“整天毛毛躁躁的,哪裡有點姑娘樣?”

胤褆哼了一聲:“還不是你教出來的。”

“不知道是哪位把女兒丟給我教呢。”伊爾根覺羅氏瞟了他一眼,又低頭繼續給女兒擦臉,“再說了,我覺得囡囡教的挺好的,這麼精神的小姑娘,人家想要還沒有呢!”

“是是,你教出來的女兒天下無雙,給仙女都不帶換的!”胤褆一邊笑說着,一邊引三個弟弟入座,“三個弟弟來了,你這嫂子也不招呼一下。”

聽着這夫妻倆拌嘴,胤禟不客氣地笑出聲來:“大哥這是被大嫂吃死了吧?”

伊爾根覺羅氏正好也給囡囡擦完臉,聽到這話擡頭笑盈盈地看着三人,微微福身:“三位小叔很久不見,倒都長成丰神俊朗的好兒郎了,此番南下不知道迷倒了多少姑娘家呢。”

他們三個,尤其是胤禩和胤禟跟伊爾根覺羅氏不算生疏,當初伊爾根覺羅氏經常進宮陪惠妃,胤禩自然熟悉,而胤禟則因爲年齡小,也跟這個準長嫂多有接觸。

給大嫂見過禮後,胤禟立刻擺出得意洋洋的表情:“那是,九爺我要長相有長相,要銀子有銀子,自然有不少妹子給爺投懷送抱!”

胤禩還沒來得及感慨胤禟怎麼這麼不知矜持謙虛,就聽對方把話題拉到自己身上:“八哥溫文爾雅滿腹才華,看起來又是難得溫柔,想必也有不少妹子喜歡呢吧?至於四哥,大嫂你看四哥到現在還是一副板着臉的樣子,小姑娘嚇都嚇跑了,肯定沒有妹子勾搭!”

胤禩僵了一下,話說回來,他這一路上其實好像並沒有遇上姑娘家拋媚眼什麼的啊……至於四哥,他也沒怎麼關注——是說爺的行情差到這種地步麼?

胤禛則是緊緊抿着脣,幸好自己一路看得嚴實,要不小八得被多少女人惦記!

沒注意到胤禩的小糾結,伊爾根覺羅氏笑看着胤禟:“那九弟可得注意了,臺灣這邊的風俗與別處不同——小姑娘們那可是要求男人們一心一意,要是做不到這點,千萬別亂勾搭妹子,要不然最後被纏上,可不要找大嫂幫忙解決!”

胤褆也笑看着他們:“你們大嫂在臺灣可是比我混得好多了,她又是站在島上的女人那邊的,就是大哥我也沒招。”

——這倒是真的,臺灣知府被胤褆拿捏住後,整個島幾乎都在直郡王府的掌控下,而胤褆本人更多忙的是軍務方面的事情,又經常離島出海,島上的諸多事宜就交給伊爾根覺羅氏處理,她雖然是個女人,最初也犯過不少錯誤,但隨着時間過去,辦了不少惠民的實事,在百姓心中的形象越來越好,甚至有途徑的臺灣的商船說,在臺灣可以不知道王爺,卻是一定知道王妃。

胤禟撇了撇嘴,並不以爲意,胤禩則是下意識地看向胤禛,卻見胤禛迎上他的目光,意有所指彎了彎嘴角。

三人便就在臺灣暫住了下來。臺灣這地方不算大,但每日來來往往的人卻是不少,天南海北國內國外,哪兒的人都有,沒事的時候跟着王府的船出海溜溜,有直郡王這一土皇帝罩着,他們在臺灣玩得都有些樂不思蜀了。

而在廣東那邊,因爲之前的事情,石琳接到胤禟的信後絲毫不敢怠慢,連忙派出大量人手從廣州向外擴散着暗查福壽膏一事。他本來不過是爲了給幾位阿哥一個交待,結果查的時候還真查出了問題——鴉片在廣東福建等沿海地區幾乎已經蔓延成災了。

在他準備給三位阿哥回信時,正好胤礽也就上次那件事給他來了信,順便問了問後續,石琳出於將功補過的心理以及對於鴉片的憂心,便同時也把這件事告知了太子。

既然太子知道了,那這事也就不會善了了。而這樣的大事,曾經領過戶部的胤禛還能說幾句,根本用不上基本沒怎麼接觸朝廷事務的胤禩胤禟,三人默契地把這事甩給胤礽解決。

江南貪污案的審查到了河南便停了下來,胤礽帶上石琳的報告,匆忙趕回京城向康熙稟告了此事。

康熙看了看便全權交給胤礽解決。

胤礽看出康熙其實並不怎麼重視這事,不過他要的就是處理此事的權限,索性也不與康熙分辯,本想連夜帶人去廣東,卻在請安時被皇太后留——中秋節近在眼前,還是先不要往外跑罷。

至於康熙不重視這事……倒是胤礽誤會康熙了。他並非是不在意這事,主要是此時還有別的事讓他煩心——

兩個月前,福建水師提督藍理上疏詳細闡明瞭倭國海寇騷擾海上航船的現象,其次數之頻繁,行爲之惡劣,手段之殘暴,朝廷決不能再繼續放任下去。

藍理又在摺子裡暗示慎郡王和皇九子的私人船隻也被圍攻過,要不是當時在福州港駐守的士兵眼神好,遠遠地看到了,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康熙目前對幾個兒子都非常滿意——除了老大,聽說自家兒子竟然遇險,對倭國人本來就沒幾分的好感度瞬間降爲負值。過去他不想對倭國動手,一來是自他登基以來,大清國內戰爭不斷;二來雖然不願意承認,但他們滿人入關在天下人眼裡到底是名不正言不順,更不用提那些個藩屬國,所以對他們還是以安撫爲主。可如今倭國人都已經欺負到自家兒子頭上了,就怨不着他了。

康熙當時便接連給倭國去了好幾封國書,再三警告倭國的幕府要把海賊們處理好——在自家鬧他管不着,但若是涉及到大中國子民,大清朝廷不介意替幕府管理一番。

對於這樣的國書,江戶幕府表面看着恭敬,實際上根本就未作理會。大清海上貿易的繁盛始於康熙二十三年的中華號遠洋貿易船隊,從那時開始,海外貿易成了戶部重要的資金來源。而那個時候,倭國卻爲了國內穩定,已經關閉海關將近五十年了,唯獨在長崎給荷蘭人留了商館,僅和荷蘭還有中國交易。最初的時候,由荷蘭人負責向倭國輸入一些西洋商品,中國則僅僅是出售中國自己的特產。但是隨着荷蘭在西洋漸趨沒落,中國基本成了西洋對倭國貿易的中間人——這種倒賣的生意利潤有多大簡直是不可想象的,所以到現在,倭國的海外貿易中中國幾乎佔了九成,無數的白銀從倭國流入中國。

巨大的貿易逆差讓倭國人警覺起來,可是他們的航海技術已經遠遠落後於中國,想要自己派船遠渡重洋前往西洋,代價比從中國人手裡買東西還要高昂。而當時胤礽爲了激發出船匠們的能力,儘早造出能夠遠渡重洋的海船,凡是有好的想法技術全都獎勵重利,如此一來這些想法技術的價值便高了起來,出於強韌的責任感,老船匠們從來不會把這些技術泄露出去,無形中培養起明確的產權意識,倭國人就是想學也是學不到的。

正經路走不通,幕府只好默許了海賊襲擊中國船隊的行爲。反正因爲巨大的利潤誘惑,即使有海賊,中國商船也不見得少。

所以對於康熙的再三警告,幕府根本沒當回事,只派了人,意思意思便想糊弄過去。

所以,如何處理倭國,是康熙目前的煩心事。

儘管警告過倭國的幕府,但從藍理反映過來的數據看,狀況非但沒有好轉,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趨勢——雖然大清船隊武備充分,各商家沒有多大的損失,可炮彈那可是花錢都可能買不到的!而且在這次的摺子裡,雖然藍理沒有說明白,但康熙從摺子裡也能看出藍理對倭國海賊的不待見,順帶着對整個倭國都瞧不上眼,言語間滿是摩拳擦掌的躍躍欲試——像倭國這樣不安分的小國,必須得靠着槍炮箭矢才能老實下來。

所以出不出兵,這是個問題。

康熙考慮了三四天,終於下定決心,給倭國一個教訓——

康熙三十六年八月,福建水師追剿海上流寇至倭國長崎。副將陳東請求全城搜捕被當地官府拒絕,多次協商未果的情況下,大清理藩院發出宣戰詔書,細數倭國海賊的種種劣行,對倭國官府的包庇行爲進行嚴厲譴責,責令福建水師務必攻克九州,捉海賊回國,駐倭國九州地區中國人和西洋人開始分批次被護送回國。等中國商人全面退出倭國九州後,八月初七日夜,一聲炮響,打響了大清對倭國的第一場戰爭。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