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 試做蛋糕二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盛世皇商 > 盛世皇商 > 

第四百八十四章 試做蛋糕二

第四百八十四章 試做蛋糕二

懷孕的魚兒和林嬤嬤被摒棄在翻箱倒櫃人員之外,卻沒有被摒棄在學做西點的人員之外。凡是有新樣技藝都是把她和林嬤嬤都放在最前面、最好聽課、最不容易被碰到的角度,不是搞特殊是怕擠了她們的肚子。

雲兒決定開始正式做西點,已經有西洋人在京城的繁華街市上開西餐館了。但是大清人比較保守,很少有人大大方方地進去品嚐西餐、西點。可能是西餐、西點的價格比較貴,味道也不和中餐一個樣,所以很少有人知道大鼻子的飯菜是個什麼味道。而且那個時候他們的西點品種也很少。

“今天咱們學習製作無水蜂蜜蛋糕。主料是:麪粉、白糖、鹽、雞蛋、油……”

雲兒一邊示範一邊講解,待蛋糕烤制的時間一到,雲兒關火開爐。所有的人都聞到了蛋糕的香味。每個人發了一塊品嚐,香甜、蓬鬆,入口即化,一個個的臉上都露出笑容。

第一次做了二十塊蛋糕,算了算不夠分,又做了三十塊。這一次是姜嬤嬤、林嬤嬤、魚兒、水兒和晴兒、霽兒六個人來操作,雲兒給掌握時間。出爐後感覺和雲兒做的基本上一樣,就摻在一起,給老爹老孃四個孩子每個人兩塊,給魚兒、林嬤嬤各留下六塊,其餘的全都給王爺福晉送去了。

這次送點心是雲兒和魚兒送去的,帶着提食盒的小太監樂呵,就到了翼然樓。

福晉品嚐以後說:“妹妹你這可真是能人啊,做什麼像什麼。”

“這個是西點裡最簡單的一種,還有好多種。西點多半是蓬鬆的,中式點心是酥脆的。”

“妹妹要是時間充裕一點,把配方告訴姐姐,姐姐這裡也有烤箱,想試試呢。”

“好啊,哪位姐姐給我拿來紙筆?”

鬟兒趕緊把自己的筆拿來了。雲兒把製作無水蜂蜜蛋糕的配方寫給了福晉,就帶着魚兒和吉祥、樂呵回來了。看看還有時間就讓水兒把魚兒找來,和姜嬤嬤、林嬤嬤還有小丫鬟晴兒、霽兒。做了一次虎皮蛋糕。也是蓬鬆系列的,感覺比無水蜂蜜蛋糕的檔次高的多。尤其是捲起來的形狀和吃起來的口感,就是不一樣。接着做了一次小餅乾。這個是爲了寶寶貝貝做的,在他們的牛奶里加一點餅乾,入水即化,比單純的牛奶頂餓。兩個孩子越來越喜歡食物了,可能是食物有香味。

雲兒吩咐水兒給福晉送去虎皮蛋糕,福晉看了就想吃,結果吃了一大塊。鄭、劉、鬟、髻四位貼身服侍的嬤嬤每人得到半塊。剛吃完鬟兒就忍不住了:“福晉,奴婢想跟雲主子做西點。”

“不做布藝啦?不當教習嬤嬤啦?”

“那個不耽誤的!鬟兒就是看個過程,也不和人家去搶着做。”

“等雲主子來了你和她說吧。”

當雲兒和魚兒把虎皮蛋糕和小餅乾送到老孃的房裡時,貝貝聞到了香味,在雲兒剛剛掀開裝餅乾的盤子上面蒙着的手帕時,貝貝就伸出胖手就抓了一塊餅乾往嘴裡塞。

“這孩子,怎麼對吃的這麼親?”雲兒說。

陳夫人解釋道:“這麼大的孩子差不多都這樣,他能聞到飯菜的香味了。哎,你方纔拿來的是什麼點心啊?”

“是雲兒今天試做的虎皮蛋糕和小餅乾。小薄塊的這種給寶寶貝貝喝牛奶的時候可以在牛奶裡泡幾塊,進了牛奶就化了,就和牛奶一起用匙子舀了給他們喝,比單喝牛奶頂餓。”

“你行啊,點心都會做了好幾樣了?”

“還不是在異域跟大姐學的?孩子都睡了您和老爹都嚐嚐,給封嬤嬤和楊兒、柳兒姑娘都嚐嚐,我回去了。”

雲兒走了,陳夫人心疼地對封嬤嬤說:“看雲兒忙的,多說一句話的功夫都沒有。咱們嚐嚐她做的點心吧。喔,這麼好吃啊,柳兒姑娘,你給老爺送去書房幾塊。”

“先生,這是雲主子剛剛做出來的蛋糕,夫人讓奴婢給您送來嚐嚐。”柳兒把蛋糕放在陳先生面前的桌子上。

“好好,你放下吧,我馬上就嘗。”先生的注意力都在書上,根本沒注意柳兒拿來的是什麼。可是那個香味他卻聞到了,放下書,看看點心,表面是絳色的,裡面是嫩黃的。先生有點饞了,拿起一塊虎皮蛋糕,咬了一口,心說:“好吃!”就大口吃了起來。這種蓬鬆的點心如果口大了,真容易噎着,先生就給噎着了“呃!呃!”地打嗝。

夫人聽到了,趕緊過來給先生捶背:“老爺你噎着了,趕緊喝口茶。”

“嚷嚷什麼?呃!沒事兒,呃!”

陳夫人想笑,害怕丈夫惱了,他是最愛面子的人。

喝了幾口茶,順下去了。自嘲地說:“這麼大的人了吃東西還能噎着。”

“是你吃急了、口大了。貝貝也給噎着過。”

“可得注意,我噎着沒什麼,小孩子可危險,不過這個點心是挺好吃的。給亮子留點。”

“那還用說?我早就留出來了。咱們這個閨女是越發能幹了。”

“咱們兒子也不錯啊,又沉穩又有耐性,王爺很喜歡他呢。可就是從小就丟了,吃了多少苦啊。夫人,你說他心裡恨不恨咱們?咱們不就是倆傻子嗎?哪有孩子丟了都不知道的?”

“你是根本沒想到你親嫂子能做那種事。我看亮子對咱們挺好的,沒恨意。他不愛說話不是恨誰,你沒聽說他那麼小就在大山裡,跟誰說話呀?”

“也是啊,佛道兩家修煉都講修口,就是少說話、不說話。你說雲兒會不會有什麼不自在?”

“你這個人,想東想西的。人家跟你說點心,你可好,說兒子。”

雲兒的虎皮蛋糕對了福晉的心思:品相好,看着就是高等的食品,如果出售,肯定會被官宦人家所鍾愛。朝雲兒要了配方,就在她的小廚房裡開始試做,參與試做的人自然有福晉和劉嬤嬤、鬟兒、髻兒、許師傅兩口,還有董嬤嬤和四個幫廚的小丫頭。當然了,小丫頭的職責是打下手,能讓她打下手也是個學習的機會。第一次做的品相倒是有點象虎皮蛋糕的樣子,卻是發糕的味道。把雲兒找來請教,雲兒問了每一個環節,結果是雞蛋放少了,也沒用打蛋器,然後是火候沒到,顏色發白。雲兒把每個環節要注意的都告訴了福晉,鬟兒在一邊迅速記錄。雲兒那裡的打蛋器不是一個,給福晉送來一個並教給她使用方法。福晉做事的風格是一定做成不會輸,於是開始了第二輪的試驗。哪個環節都沒錯,就是烘烤時間稍長,吃着發硬。

於是第三次試驗,終於做成了,象雲兒那樣切開,成爲厚厚的圓片狀。暄、軟、香,入口即化。

王爺回來時,進屋就聞到了西點的香味,誇讚道:“繡兒你行啊,西點也來得?”

“臣妾失敗了好幾次呢。”

“異域那邊有句很經典的話,叫作‘失敗是成功之母’,一次成功多半是僥倖,多做幾遍,印象會很深,教訓也記得牢,下次就不會再犯。很正常啊?誰打點水?我要洗洗手,嚐嚐咱們當家主母的傑作。”

“這個是臣妾跟雲兒學的,也不知道雲兒還有沒有別的樣式的了?如果品種再多一點,完全可以開個點心店。”

“你這個提議很好,雲兒手上的西點品種多着呢。一天做一種,半年都做不敗。”

“這可好了,咱們就做西點也能發財的。要不把臣妾那個黃鋪兒的店面改成西點店?”

“英雄所見略同,不過呢,這次經營的人一定要是可靠的,你不是還有一位姨媽嗎?讓她家出人來做點心賣。”

“這不好吧?一有什麼好事您就先想到臣妾和臣妾的親戚。點心是雲妹妹學回來的……”

“你這人就怪了,咱們做生意不是給自己賺錢,不是給皇上送進國庫嗎?你姨媽家出人就是出力了,也讓他們當加盟店或者是代賣店也行,府上做好了給他們送去,他們就管賣。對了你姨媽家裡都有什麼人?做什麼營生的?在什麼地方住?”

“我這位姨媽是我母親最小的妹妹,她家老早就進關了。一直在西山那邊,先前是種地戶,後來大弟弟考上了舉人也沒中進士,就在那一片教書。二弟弟一直種地,生活不是很困難。他們從來沒有經過商,我看就算了吧。”

“你說你這個人,怎麼跟我也外道呢?就算是他們生活不困難,多賺一點錢也沒毛病吧?不顯山不露水的,西山那一片還真是缺少商家呢。你是有顧慮?”

“臣妾是不忍心,雲兒大老遠帶回來的技藝,都被臣妾的人給用了……”

“你這人想的就是多。他們可以賣中式點心,然後帶着賣西點。不過一個點心,也不是造槍炮、賣私鹽,不犯法的。也和納蘭的百貨店、玉龍布莊一樣,派幾個親兵保護他們。盈利分成有皇上的就是給皇上做事。回頭你吩咐人去你姨媽家把老太太請來,姨媽是近親,就是因爲我這個王爺都不走動了,這個我明白。”

“王爺您這麼維護臣妾,臣妾……”

“好了好了,又不過意了。你這想法不是跟我生分了嗎?雲兒那裡沒問題,你不用擔心。她學了技藝回來不就是爲了用的嗎?以後有咱們自己的買賣就好了。”

福晉的姨媽很少來府上串門,就是覺得外甥女的門檻太高,自己一個鄉下老太太,生怕言語不周冒犯了王爺。

福晉吩咐莽格去請自己的姨媽,姨媽見過莽格,知道是王爺那邊的親戚,就放心地跟着來了。老太太的婆家姓沈,今年五十多歲,是福晉母親最小的妹妹,相貌還真有跟福晉相像之處,年輕的時候一定很標緻,乾淨、利落,慈眉善目的。

跟外甥女見面就掉淚了:“繡兒呀,看你這住的、穿的,真不是尋常百姓的氣象。你孃親要是活着就能得你的濟了。”

“是啊,娘走的太早了。您也不來串門,跟繡兒見外得很。”

“不是姨媽跟你見外,這裡可是王府啊,哪能隨便就來叨擾?”

“叨擾什麼?秦檜還有三門窮親戚呢,何況您又不窮。不知姨媽家的日子怎麼樣?”

“還行,你大弟弟開個私塾,教着二三十個孩子,日子還算可以。”

“他不想考進士了?”

“不考了,他說官場太黑暗,不如當孩子王省心。你二弟呢原先種地還算過的去,他媳婦得了一場大病,差一點就沒了命。爲了給媳婦治病把地都賣了,現在給人打短工。”

“那您怎麼不來找繡兒呢?”

“哪能老給你添麻煩?不是有那句話嗎?供一飢不能供百飽。”

“看您說的,您是繡兒的親姨媽!這樣吧,繡兒還有一個店鋪,離您那裡也不算遠,王爺想開一家點心鋪子,就讓二弟來當掌櫃的,你們家再出兩個人來學做點心。”

“這怎麼好呢?做點心可是手藝啊,得花多少銀子的束脩呢?”

“過去的十幾年,繡兒都沒怎麼幫您,現在您有困難了,繡兒再不伸手拉一把怎麼對得起孃親呢?別想那麼多。做點心的手藝是側福晉跟王爺雲遊的時候學的,您就放心地讓家裡人來學,別把配方傳出去就是。”

“側福晉學的?這好嗎?”

“您放心,我們姐妹處的很好,只管來就是。”

福晉姨媽跟自己的外甥女當然不見外,外甥女給了一個學藝、賺錢的機會,哪能不要呢?回家就跟二兒子說了。那個時代的手藝人可比扛麻袋的苦力要吃香得多,姨媽的二兒子叫沈力,是個憨厚的小夥子,在家預習了好幾天的禮節纔來王府認親、學手藝。他應該屬於莊稼人,但是經常在城裡打短工,比很少進城的莊稼人要見多識廣。在老孃的帶領下來到王府,第一次見到王爺姐夫。二話不說,見面就磕頭,王爺趕緊把兩姨小舅子攙扶起來,生怕他太緊張,很和氣地跟他嘮家常。

沈力的學藝生涯就開始了。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