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靈兒一眼看到最後一個人,一聲大叫撲過去,抓住他又喊又叫,嚷道,“大哥,你總算回來了!你總算回來了!”
孫凌自幼疼愛這個幼妹,由着她連拉帶拽鬧一會兒,才含笑道,“你再不鬆手,大哥這衣裳袖子就要沒了!”
孫靈兒嗔道,“沒就沒了,一條袖子又打什麼緊!”話雖如此,還是放開,側頭向大哥打量幾眼,點頭道,“大哥黑了許多,看着更像是一位將軍了!”
這一會兒,莫寒月已和旁人見過禮,單單缺一個孫凌,聞言抿脣笑道,“孫大公子揚威異域,自然是位將軍!”
孫靈兒連連點頭,又拉住孫凌的衣袖,嗔道,“你這一進門,盡說些閒話,也不與十一妹妹和幾位姐姐見禮?”
分明是被你纏住。
孫凌無奈,又知道這個妹子素來是講不得理的,當先與莫寒月見禮,說道,“末將啓程時,王爺有命,說一出皇宮,王妃必然會嚴審,命末將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莫寒月好笑,先還過一禮,才嗔道,“他這會兒倒老實,我幾十封秘信催問時,他做什麼了?”
孫凌忙道,“回王妃,那幾日王爺一路搶關奪城,當真忙的很。”
“哦?”莫寒月揚眉,臉上神情似笑非笑,說道,“孫大公子與王爺又不是一路,又如何知道?”
孫凌被她問住,嘿嘿笑幾聲,嘆道,“那些時日,雖說我們不與王爺一路,但是事先約定,只要羅大公子訊息一到,我們都片刻不停拼力搶關,中途一不整兵,二不撫民,每奪一城,只斬一城城守,全力趕往黑巖王城。”
“不整兵,不撫民?”莫寒月咋舌,搖頭道,“他就不怕黑巖國百姓羣起,斷他後路?”
“當初定下此計,羅大公子也曾提到,可是王爺說,只要奪下黑巖王城,那些烏合之衆不足爲懼。”孫凌回。
“爲何?”莫寒月不禁揚眉。
任哪一場征戰,不管奪去多少城池,百姓纔是一城之本,若不能令百姓歸附,日後亂民一起,斷去大軍的退路,任多少大軍,怕也會全軍覆沒。
所以,數百年來,大徵小戰無數,大軍過處,從來沒有人膽敢無視百姓的存在。或懷柔安撫,或揮兵屠城,只是爲了讓他們不再反抗。
孫凌道,“王爺言道,黑巖國人素來悍勇,若我們每奪一城,都要安撫百姓,等打到黑巖王城,怕得兩三年也未可知。那時黑巖國有備,必然打的艱難。如今先拿下黑巖王城,就會羣龍無首,縱有些民亂,再慢慢平復就是,也成不了氣候!”
“原來如此!”莫寒月輕輕點頭。
是啊,民衆不能安撫,就會拖遲大軍行進的路程,而黑巖國人悍勇,安撫不易,要想快速行軍,又要他們不會羣起反抗,那就只能屠城。
而屠城,更容易激起民變!
想不到,峻王竟然是毫不理會,徑直穿城而過,直取王城。
點頭道,“只要峻王擒住黑巖國君,自然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
這些話,小靜安王在宮中已聽過一回,這會兒笑道,“我們只是不明白,黑巖國那七萬大軍去到何處,怎麼能任由峻王在鄴城演兵?”
孫凌微微一笑,說道,“寧興關一役,黑巖七萬大軍全軍覆沒!”
“什麼?”莫寒月、景郡王等人齊驚,互視幾眼,搖頭道,“怎麼可能?”
孫凌道,“當初王爺計燒黑巖大軍糧草,本以爲天寒之後,黑巖國必然退守鄴城,就可以不費吹灰之力收回鄴城以南三百里土地!”
謝霖點頭,向莫寒月一望,說道,“當初我們也是如此預料!”
孫凌臉上現出些憤懣,說道,“只是黑巖軍不知爲何得知我們軍需不繼,竟然從鄴城調過些軍糧來,堅守山外不去。”
莫寒月輕輕點頭,說道,“當初我們猜測,怕是軍中仍有內奸,如今看來,當是朝中有人通敵!”
孫凌大吃一驚,說道,“朝中有人通敵?”接着默思一瞬,點頭道,“不錯,隨後我們依王爺之計設局,黑巖軍就完全不知,可見不是在軍中。”
蕭行山忍耐不住,問道,“後來呢?你們與黑巖軍兵馬相當,又如何令他們全軍覆沒?”
孫凌忍不住一笑,望向莫寒月的目光,多了些敬意,說道,“得知朝廷不發軍需,王爺本已命人前往關寧調用,哪知關下傳信兒,說是一位姓孟的公子,奉王妃之命,送百萬兩銀子的軍需上關。”
莫寒月點頭,嘆道,“想來王爺也知道,百萬兩銀子的軍需,也支撐不了多久,才另行定計。”
孫凌點頭,說道,“王爺聞報之後,並不急着請孟公子上關,卻將一萬禁軍調至前邊三處險要駐防,其後才請孟公子上關,給將士們分發冬衣。”
孫靈兒“嗤”的一笑,說道,“皇上不撥軍需,峻王就苦着皇上的人,當真是小心眼兒?”
孫凌笑道,“倒不是王爺藉此爲難禁軍,只是那時一則懷疑禁軍中有內奸,二則因爲黑巖大軍在外,時時窺探,若是他們吃飽穿暖,又如何能令黑巖軍上當?”
謝霖輕輕點頭,說道,“那些禁軍自恃是皇上的兵馬,素不將峻王瞧在眼裡,天寒地凍,缺衣少食之下,自然大有怨言,聽在黑巖軍耳裡,自然是我大梁軍心渙散。”
孫凌點頭,說道,“隨後,王爺命火頭軍將十日的軍糧做成乾糧,分發給將士,到臘月二十,用過最後一頓飯之後,關上就徹底不起煙火。”
臘月二十,正是大戰前,峻王命印于飛給她發出的最後一封密信。
莫寒月輕輕點頭,說道,“果然,關上三日不起煙火,早已被黑巖軍探去,自然會想到你們已經斷糧,到二十三這日夜裡,揮兵攻關。”
孫凌點頭,說道,“那日我們早已將六萬大軍分爲三路,王爺親率一萬精銳,潛入山中,羅三公子率兵三萬返回關內佈置,羅大公子與孟大將軍率第三路,埋伏關外兩側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