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人不知道,謝沁身邊的閨中好友又怎麼會不明白,謝沁進宮,是靜安王府的一痛,可這易紅珠偏偏將此事提出,那不是戳小靜安王的心窩子嗎?
可是內裡情由,別府的小姐卻並不明白,聽易紅珠一說,想到謝沁出身王府,如今剛剛進宮,還沒有侍寢,就已被封爲貴人,日後封妃賜號,還不是指日可待?
這可是巴結靜安王府的好機會!
一時間,衆小姐已紛紛起身,各自向謝霖道,“恭喜王爺,日後就是皇親國戚,靜安王府當真是如日天中呢!”
“是啊,日後謝貴人受寵,靜安王府水漲船高,盛京城中,怕無人能及!”
聽到一聲聲讚譽,賁氏已經臉色微變,正要起身說話,卻覺衣袖一緊,已被人扯住,轉頭見莫寒月靜立身邊,輕聲道,“王妃何必放在心上?”
不管謝沁願不願意,召她進宮爲妃,在世人眼裡,都是皇帝給她莫大的恩寵,都是靜安王府一門的榮耀,如果此時爲此爭執,傳揚出去,豈不是落人口實。
賁氏微微咬脣,默然不語,擡起頭,望向對面亭子裡的謝霖。
謝霖臉色沒有一絲微變,淡淡含笑,舉杯道,“多謝易大小姐,多謝各位小姐!”舉杯一飲而盡,竟然並不表露一絲的不悅。
終究,是一個久經沙場的戰將,如此沉得住氣!
莫寒月心底暗贊,同時也輕輕鬆一口氣,拍手笑道,“各位姐姐怎麼只敬小靜安王,豈不是將旁的公子冷落?今日趁着沒有長者,該當盡興纔是!”
又替自己斟上一杯,向對面一舉,含笑道,“十一進京,人地生疏,多蒙羅家姐姐厚愛,更得羅大公子指點,今日借花獻佛,敬羅大公子一杯!”
旁人雖不知她所說的指點是什麼,羅越卻知道,墨浩林進京,若不是他從中說和,不但沒有今日墨家的“表小姐”,恐怕莫寒月自己很快就落一個欺君之罪。
淺淺含笑,羅越並不推辭,舉杯起身,也向她遙遙一照,說道,“十一小姐客氣,能結識十一小姐,也是我羅氏兄妹之幸!”說完搶先一飲而盡,說道,“十一小姐還是隨意的好!”迴護之情,躍然而出。
莫寒月微微一笑,說道,“無防!”也是舉杯一飲而盡。
靖國公府羅家,本就是盛京城中數一數二的名門世家,而羅越又生的俊朗挺拔,早已受到衆小姐的矚目。
此時見他溫和有禮,更是令不少小姐心頭怦跳,就有幾位小姐跟着舉杯,說道,“羅大公子,我們也敬公子一杯!”
羅越微微一笑,說道,“多謝衆位小姐!”斟滿酒一飲而盡。
這一會兒,先前去替莫寒月安置器物的丫鬟返回,向莫寒月躬身爲禮,說道,“表小姐!表小姐要的東西都已備妥!表小姐看還有何不妥?”說着向對面的戲臺一指。
這裡一說話,兩座亭子裡的人才發覺,對面戲臺上的歌舞已停,當臺卻擺出大大小小十幾面鼓來,不由都是一靜,轉頭向莫寒月望來。
不但從沒有見過什麼叫“鼓舞”,就連這個詞也是第一次聽說。大多數人心裡,還是急欲一觀,這位十一小姐所說的鼓舞是什麼樣子?難道是要在鼓上做舞?
可是瞧着許多不過碗口大的小鼓,又像不是!
莫寒月見衆人注目,微微一笑,說道,“並無不妥!”揮手命丫鬟退下。
峻小王爺見那許多的鼓擺在臺上,微微揚眉,笑道,“十一小姐這是要打把式賣藝麼?要不要本王幫忙?”
打把式賣藝,可是下九流的行當。他話雖無心,可是有心人聽來,卻是對莫寒月的羞辱,易紅珠等人都輕聲笑起。
莫寒月倒不以爲意,淡淡一笑,說道,“峻小王爺已獻技在前,臣女又何惜一舞?”
不是說打把式賣藝嗎?你峻小王爺剛纔已經賣過!
宇文峻聽的瞠目,指她道,“這個丫頭不過半年,怎麼學出這樣一張利嘴?”向謝霖一指,說道,“定是被你那寶貝妹妹帶壞!”
謝霖好笑,說道,“這就要問過貴人才知道!”嘴裡和峻小王爺說笑,一雙眸子卻落在莫寒月身上。
這個小小的女娃,最初宮裡一見,是藏在人羣中的默默。沉默到,沒有人留意到她的存在。如果,不是因爲峻小王爺,恐怕他根本不會有一絲的印象。
到後來,不知爲何與羅家五小姐親近,因爲扶奕的親事,她開始展露智計,顯露才華,卻仍然請他們代爲遮掩。
而如今,她像是一隻破繭而出的蝶,漸漸露出她奪人的顏色,卻偏偏又云遮霧鎖,讓人看不分明。
究竟,她是怎樣的一個女子,所作所爲,與她的年紀竟如此的不符,而又讓他不自禁信服。
這一刻,莫寒月已繞上戲臺,纖瘦的身子在十幾面鼓中一站,更顯的小的可憐。
峻小王爺忍不住一笑,說道,“怕是那鼓錘兒都要比十一小姐高一些!”
衆公子聞言,見莫寒月身形瘦小,下巴尖尖,厚厚的流海覆額,倒果然與鼓錘有些相似,都不禁輕笑出聲。
小靜安王回身,手指向峻小王爺點了點,說道,“這話若給十一小姐聽去,看她如何說你?”
話音剛落,就聽那邊羅雨槐笑道,“峻小王爺只顧取笑旁人,也不瞧瞧自個兒,還沒有小靜安王的劍寬,不也一樣舞劍!”
被她一說,果然有人想到剛纔峻小王爺舞劍時,只瞧得見劍光,卻瞧不見人的情形,都是忍不住好笑。
宇文峻瞪眼瞧她一瞬,轉向羅越,說道,“你家妹子,管管!管管!”
羅越不笑不動,淡淡說道,“舍妹說的可是實情!”
一句話,衆公子再也忍不住,頓時笑出聲來。
峻小王爺嘆氣,說道,“罷了罷了,你們倒拿本王取笑!”
說笑聲中,只聽那邊臺上“咚”的一聲鼓響,衆人頓時一寂,都齊齊向臺上望去。
莫寒月一敲之後,向臺側微一點頭,只聽絲竹聲聲,已是一曲悠悠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