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舞若翩然 > 舞若翩然 > 

2.第一章 淡談當年封侯事

2.第一章 淡談當年封侯事

今年的冬來得分外的早,大雪從十月起開始點點落下。如今已是十二月中旬,整個京城在白雪紛飛中顯得格外的朦朧,安親王府外車水馬龍,院子內外紅白映襯得越發醒目,來往的人個個都捧着一臉或真或假的笑,喜氣擾擾的將那院子裡梅樹上的雪都笑融了不少。

這安親王府何許人家?又是何許事鬧得這般的喜慶着?

話說當朝□□皇帝魏承天,南征北戰二十餘載,創下了如今的□□盛世,雖然也未能一統山河,總好過那昔日裡十六國紛紛擾擾的百年戰亂。

□□皇帝當年原是十六國中靈國的小小皇子,因爲母妃早逝,其舅父怕他年幼在宮中被人欺凌,就奏請君上將才二歲大的他隨軍帶着親自撫養,□□皇帝的母妃孃家百年來都是將門一族,把握着當時朝中大半的兵權,只可惜時局動盪,靈國當時的皇帝極好奢靡,衆勸皆不入耳,荒淫度日、不理時下,乃至戰事紛亂,民怨四起。

這□□皇帝的母妃當日死因也頗有蹊蹺,宮中豈是拴得住流言之地,傳聞中說道:□□皇帝的母妃明妃娘娘當時本早已病體懨懨,奈何皇帝新寵宛嬪指名要看明妃之蓮上月下舞,皇帝平日雖說昏庸卻也明些事理,但忍不住寵妃的嗲聲相求,便讓人傳明妃來舞,但同時也告訴那傳話的太監,倘若明妃身體不適可以免舞。

不料傳話那廝素來跋扈,明妃又是一驕傲的人,得寵時沒見給過他幾個好臉,於是他傳話與明妃時說道:“陛下命您御前獻舞,欲與宛嬪共賞之。”

明妃病痾在牀已數月,只見過皇帝幾次,如今這冷冷清清的宮裡好容易來了個傳話的大太監,卻是來宣她上殿作舞,更可氣是舞與皇上寵妃共看。明妃本是鎮國將軍之女,宮裡宮外不看僧面看佛面,多少亦賣她父親幾分薄面,對她尊敬有度。如今卻被皇帝宣之侍舞,做那伶人之事,登時氣惱上來,躺在病榻上簾也未掀,衝那太監冷冷道:“我將門之女、豈肯做伶人取樂與人,恕本宮身體不適,無力爲之。”

那太監回去後,皇帝見明妃並沒來,心下了然,本也未打算真讓明妃來作舞。揮揮手讓那太監退下時,宛嬪問了句:“明妃娘娘身子骨如何了?”

那太監在明妃那吃了口冷氣正沒處消怠,遂低頭做出一副委屈之態,俯身說:“奴才不敢說。”

宛嬪奇道:“有何不敢。”

那太監撲通一聲跪在地上,頭搗入地,只磕不言。

皇帝冷下臉來命四下停了樂聲,斥道:“何事速稟上來,吞吞吐吐的難道還要朕看你的臉色不成!”

那太監咬牙竊笑,面上卻仍是一副委屈之態,還楞是擠了幾滴眼淚出來,抹一把臉後,道:“奴才並未見到明妃娘娘,明妃娘娘只是在那簾後和奴才說話,娘娘說……說……”

看着他吞吞吐吐皇帝心下更加煩躁,吼了聲:“說什麼!?”

“娘娘說她乃將軍之女,不舞於身份低劣之徒……”那廝一下撲在地上哭將起來。

話音未落,堂上那宛嬪便跟着抽泣着:“臣妾只是好奇而而,忘記了臣妾出身之低,惹了明娘娘氣惱,請陛下賜奴婢不敬之罪……”

皇帝心中本就煩躁,被這一哭一鬧弄得火頭猛的竄了上來,衝大太監怒喝:“將門之女!低劣之徒!哼!好,好的很啊,你,給朕傳話下去,就說朕之口喻,責明妃速來殿上一舞!只要她還沒死,爬也給朕爬來!滾!”

登時殿內衆人皆簌簌然狀,看着那太監夾着身子退出殿外。

待到了明妃宮中,因爲此番屬宣聖旨,明妃只好下榻接旨,聽到這般旨意,明妃疑心頓起,依照皇帝平日的性子,想來這其中必定是出了什麼岔子,但也無法頂那抗旨之罪,只能應了下來。

可自個兒的身子骨自個兒明瞭,明妃默然的嘆口氣,喊來自小帶着的婢子如此這般交代了一番後,妝飾停當,咬着牙嚥下淚上了殿。

正是“爲君一舞盡血淚,萬紫千紅舞中殆。”

明妃心懷氣怨,又是久病之體,加上本身心氣之高,硬撐着一口氣,舞完了那段絕世之舞,當日見那到舞的人都說觀者皆難釋懷,其舞之悲慼,豈平平舞者所能出也。

一曲舞罷,一口血噴吐而出,未來得及多說一句話,便溘然長逝。

喪報發回明妃孃家後,其弟當時尚在京中,得知姐姐突然這麼去了,悲痛之餘也疑心重重。雖然知道姐姐的身子不好已久,但突然的因病去世,這其中實在大有蹊蹺。於是派人速去邊防告之兩位兄長,讓他們也趕回京中。

發喪之日,明妃的兩位兄長尚未趕到,便由其弟撫棺下葬。

當日,明妃的貼身婢子趁着沒人注意之時,把這事情前後如此這般的說給了明妃的弟弟。明妃之弟當下惱至狂亂,恨不能將那昏君惡奴立馬拿刀劈了,卻秉與君臣之道,只能虎目噙淚,看着家姐的棺木入了陵園。

明妃兩位兄長回京後,也知曉了此事。眼下正是動亂之時,明妃一去,將府倒也不靠那皇帝的恩舍,只是苦了那尚在宮中的兩歲小侄,怕是難以安好。明妃在時,家裡父母兄弟都非常疼愛這唯一的女兒,後來卻爲着讓皇帝安心,不得不把她送進宮裡。如今這麼冤屈的去了,唯留稚子,讓人更是心痛。

大將軍強按氣惱,先奏請皇上,“懇請”帶皇子出宮撫養。雖說着懇請卻也不容拒絕,皇帝本就心裡略有愧意,更礙與邊防之重不容輕視,便允了他的請求。

自那時起,兩歲的小皇子就入了大將軍府,由三位舅舅撫養着。

小皇子耳聰目明,從小對己就分外嚴苛,文治武功都修之甚深。八歲後,其聰慧之姿更讓人嘆之。

此時靈國的朝政更讓人扼腕痛惜。皇帝爲了一己私慾,不顧戰事迫在眉睫,仍然大興土木的建樓臺閣院。將軍府三公子(明妃的弟弟)力奏聖上收回成命,卻被以“言辭有辱君上”之名鋃鐺入獄。

大將軍得此消息,知道是那皇帝想借此恐嚇自己,想趁此把兵權回握入皇家手中,縱觀如今靈國上下已是滿目瘡痍,憶起當日愛女辭世之痛。大將軍和兩位大兒子幾番商議後,實乃是君逼民反,遂決定揭竿而起,北上奪宮。

昏君一日在其位,民必一日受其罪。

當時的小皇子也早就明白了一些事理,大將軍將其喚來,告之其母之事,接着略微說了說時下的局勢,想看看這八歲孩兒會做如何反映。

魏承天靜靜地聽完外公的話後,靜默一會,道:“是故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內。如今天子昏庸,民不聊生,我母妃逝與其手,小舅父如今又被困,我與那座上之人沒有半分情義可言,承天但憑外公吩咐,但請一事忘外公應允。”

大將軍撫須長嘆,心中一片欣然,應道:“承天若有所求,只管道來。”

“承天請求隨軍同行之!”一字一頓,毫不含糊。

“好!”大將軍俯身看着堂下八歲孩兒,目光灼灼,“明婉(明妃閨名)有子如此,泉下亦笑然!”

靈,慶末二十一年,靈國寧大將軍與風都揭竿而起,北上奪宮。

大將軍命長子帶軍先行北上,二子帶着魏承天隨後,同行的還有二子當時年僅十歲的兒子。

大將軍的三個兒子因多在邊防,故子嗣頗少,老大的夫人正是當朝皇帝的表妹,關係向來冷淡,育有兩女皆在京中,老二獨其一子,其母難產去世後未續絃,從小與魏承天一起帶在軍中關係自小便十分親厚,名曰寧崢楠。老三有二子一女如今同被困牢獄之中。

寧大將軍在靈國中聲望向來甚高,加之寧家軍訓練有素,一路上勢如破竹。

次年冬,兵逼朝堂,皇帝昏庸早爲朝中衆人所知,待到寧軍控制住全局後,寧老將軍迫令皇帝讓位與魏承天。

皇帝禪位後,魏承天年十歲,登立新君。

三公子一家以及大公子的妻女皆被老皇帝在寧家軍進宮前害死。魏承天初上皇位,便見到三舅舅一家的屍骨,心痛如絞,加之知道了自己母妃的事,本想將老皇帝的一衆妻兒全部處死,礙於寧將軍的慈政之勸,便將老皇帝和他的其他六子七女流放邊防,妃子盡數入廟求福。

據聞,流放途中,老皇帝不耐天寒受凍重病不治而死,七女被擄,六子中五子亡,一子年幼下落不明。動亂之際,也無人管這流失之事。

此刻,時局更加動亂,鄰近的暮國,南國,子國趁靈國內亂出兵相擾,魏承天則在其外祖父和舅父的幫助下,平四亂,撫內民。

經過四年儲備,魏承天十四歲時,開始了拓國平亂。

二十七年征戰,平定十六國中六國,後與其他的兩方霸主商議共討,爲民生百姓之福,停止了征戰。改立國號爲涼(這裡的國號和歷史上的一個國號相重,先聲明本文架空,歷史暫時忽略),年號建元。史稱涼□□。

二十七年征戰,□□皇帝的二舅父死與“炳陽之戰”,大舅父在二十一年在一場疫病中辭世。而寧老將軍年事也越來越高,寧崢楠就負起了寧家大軍的重任。

魏承天多次親征,多次遇險,寧崢楠幾次援救□□與紛亂中,與□□共浴戰血。□□皇帝與寧崢楠情誼甚是深厚。

建元二年,寧老將軍病重。

老將軍去世之前悲嘆往事,請得□□一道聖旨,曰:“寧家後人婚配不受皇命。”這聖旨還是思及當時的明妃之事,故討此旨以避後世子女中不情不願的入宮之憂。

□□在寧老將軍逝後追封他爲安國公。同年,冬,封寧崢楠爲“安親王”,賜安親王府,軍功爵位子孫世襲之。

由於多年投身於征戰之中,□□皇帝在建涼國之前只有兩位妻子,一是當時靈國右丞劉酆之女劉茈君,在□□皇帝二十歲時由當時的寧老將軍促成,爲□□育有一子。另外一位是寧家二公子的結義之兄後隨軍東征時的將軍賀蒙畋之女賀曉冉,此女乃是將軍獨女,生性豪邁,從小也隨軍長大,十五歲便扮做男妝混入軍中隨軍而行,在“稟城之役”中遇險獲□□所救,與□□三十二歲時由寧二公子促成姻緣,時賀曉冉十七,至二時七年征戰結束時,爲□□育得一子一女。

寧崢楠在□□皇帝二十歲大婚時由其祖父爲他促成一門婚事,其妻乃是當時鎮守靈國西垂的威武將軍之女穆羽寒。寧崢楠多年征戰在外,二十七年中在家之日不到一年。寧崢楠三十三歲時穆羽寒方爲他生下一子。征戰結束後寧崢楠未再娶親,而穆羽寒也未有所出。

□□的二皇子,及□□的長公主,兩人從小和寧崢楠的獨子交好,一起由賀曉冉與穆羽寒在京中撫養長大,自小便很親密。

建元十年,寧家獨子寧尊元二十歲,時弱冠未娶。而長公主也將要及笄,□□本有意將長公主許配與寧尊元,豈料二人皆拒之,言只有兄妹之情。

後,寧尊元娶得涼國當朝左丞長女上官容月,左丞幼女上官容華被許給二皇子,安親王一家聖眷更是濃厚。

建元十三年,涼□□立二皇子爲儲君。

建元十五年,涼□□薨,二皇子即位,改年號爲元朔,立左丞幼女爲後。史稱涼高祖。高祖在位共十七年,育有五子四女。

元朔十六年,高齡七十二歲的老安親王寧崢楠去世,寧尊元繼其父之爵位。

元朔十七年,高祖因病辭世,尊遺詔所書,由皇后所出的三皇子魏祁鈞即位,時年十九歲。改年號爲天曆。稱涼孝帝。

寧尊元此時業已四十二歲,魏祁鈞之母與寧尊元之妻乃是姐妹,魏祁鈞登基後對寧親王一家也是尊崇有嘉,恩澤不斷。

如今國內一切都呈繁榮之狀,邊關三十餘年也是相安無事,若喻那皇宮爲南海明珠,寧親王府則就是那滄海珍珠,與那明珠相互暉映。不折明珠之彩,不掩自身之華。便是那皇子王府也比不及他的尊寵。

正所謂“重提孔子尊王義,如日中天萬象看”。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