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裝嫩下堂妻 > 裝嫩下堂妻 > 

第一百三十三章:治國良策

第一百三十三章:治國良策



韓斐彬當上了皇上後,他把南宮則慕的殘餘勢力一網打盡後,打算用極刑處死南宮則慕幫他的父王與母后報仇。

正當韓斐彬打算下旨處死南宮則慕時,青戟站出來求情道:“南宮則慕女王雖然作惡多端,但是在名分上總歸是您的娘,希望陛下念在這情分饒她一命吧!”

“可是不斬草除根的話,我怕朝廷會後患無窮呀!” 韓斐彬不顧青戟的求情,仍然堅持着要處死南宮則慕。

畢竟南宮則慕曾經有恩於他,就算他再恨她,也不希望看到她身首異處。於是,青戟跪在韓斐彬面前,磕了三頭響頭,聲色俱下道: “要是能饒恕她的話,陛下您的寬宏仁慈會在百姓心裡留下好印象,這樣對於剛登基的陛下以後統治很有利呢!”

青戟滔滔不絕地提出了很多建議,終於憑着他的三寸不爛之舌勸服了韓斐彬。

韓斐彬也覺得青戟說得有道理就免了南宮則慕的死罪,再說,他就算恨她,也不想因此手上沾上血腥,於是,就把她貶爲平民,勒令她到最邊遠的山村裡生活,今後不準踏入京城一步。

就這樣韓斐彬除掉了一切後患之憂,開始專心得處理朝政。但是朝廷在南宮則慕的長期殘酷統治下,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國庫裡的銀子也被南宮則慕揮霍得差不多了,再加上經過將近一年的戰亂,很多良田都荒廢了。百姓們的住所也在戰爭中毀壞了,流民到處四串搶官家的東西,弄得民不聊生,一片生靈塗炭。

衆大臣都爲南宮則慕留下的這個爛攤子,苦惱極了,他們不知道應該如何收拾這個爛攤子。有的大臣急得每天都無法安心睡眠,身子都快垮了,有的大臣慷慨地捐出畢生積蓄。

可是,就算開國庫救助流民也無法解決根本問題,因爲需要救助的流民太多了,而國庫中的銀子實在太有限了。

大臣們着急得每天都無法安心睡眠,而韓斐彬卻不以爲然,只是每天以“微服私訪”的理由出宮,不到日落時分不回寢宮。

衆大臣本以爲換了個新皇帝會英明許多,沒有想到照樣是不顧國家大事,只顧自己“玩樂”。他們開始私下竊竊私語地議論着新皇帝的是非。

韓斐彬對大臣們的竊竊私語充耳不聞,照樣每天早出晚歸,連批閱奏章之事也是一拖再拖。

大臣們心中的不滿日益增加,他們決定要聯名上書勸服皇上。

這天早朝,以右丞相爲首的大臣們正準備遞上聯名書時,卻發現皇上一臉的憔悴,丞相有些不解地問道:“皇上龍體是否欠安?若是不適,要不要宣太醫進來診治?”

“朕沒事,只是昨夜連夜批完所有的奏章,有些疲勞罷了!”

什麼?!一夜就把累積了一個月的奏章都批完了?這會不會太兒戲了?!看來老臣是看走了眼,早知道他是個草包太子,當初就不擁戴他做皇上了!

右丞相暗暗這樣心想,但表面上卻不敢表現出不滿。

韓斐彬知道大臣們表面上他都畢恭畢敬,戰戰兢兢,一轉身就聚在一起議論紛紛,說三道四,這會一定又在心裡揣測些什麼吧?!

不過韓斐彬卻不以爲然地幽幽道:“朕早就閱讀過衆愛卿呈上的奏章,只是未找到合適的對策,不敢隨意批閱。進過一個月的微服私訪,朕總算找到解決的辦法,於是,一夜間就可以將所有的奏摺批閱完畢。”

“不知道皇上這一個月微服私訪,尋得的治國良策是什麼?!” 大臣們不敢相信皇上每日早出晚歸,似乎未把國事放在心上,爲何一夜之間就尋得治國良策,於是,都異口同聲地問道。

“朕經過一個月的微服私訪,瞭解到因爲戰亂良田長時間荒廢了,要一時開墾運作起來的確有點難度。國庫虧空也很難解決這麼多流民的衣食住行問題!”

這還不是廢話嗎?這個嚴峻的國情連三歲小孩都知道,還用得着微服私訪一個月之久嗎?大臣們以爲皇上會提出什麼好計策,原來是這些,他們紛紛像泄了氣的皮球一樣,垂頭喪氣地。

韓斐彬沒有注意到大臣們的神情,繼續道:“朕經過一個月的微服私訪,發現我國大部分領域都被海水包圍,而且海水內的含鹽量很豐富。現在的季節又是最佳的曬鹽時期,何不調用流民去開採鹽礦,然後,把曬好的鹽高價賣給鹽礦短缺的南邦國呢?這樣一來國庫就可以充裕起來,流民也因爲有了工作不會到處亂串惹事。賣鹽得到的錢就可以用來解決流民的衣食住行問題,也可以重新建設城市開發良田與建造公共設施了。”

“妙,實在是太妙了!皇上果然英明,令微臣佩服得五體投地!” 右丞相沒有想到一無是處海水也能幫我國起死回生,更沒有想到他絞盡腦汁也解決不了的國庫又虧空問題,小皇帝卻能輕易地想到解決辦法,看來他真的是小看了這個小皇帝。

韓斐彬隨後便下令把流民集中起來到海邊開採鹽礦,只要開採出的鹽礦銷售出去後,流民就可以得到百分之二十的回報。這樣一來流民都有了工作,街上的治安好了起來。流民的生活問題也得到了解決,不少流民通過這個途徑發了小財,還買田置業了呢!

朝廷通過賣鹽得到不少的錢財,國庫也漸漸充裕起來,國家投錢下去重新開墾荒廢了的良田。於是,農業很快得到了恢復與發展,百姓的生活開始逐漸好起來。百姓們都誇韓斐彬是個英明的皇帝,非常喜歡與擁戴他。

在韓斐彬的英明統治下國家開始擺脫困難慢慢發展起來,他見百姓生活開始慢慢好轉起來,便提出免百姓一年雜稅的建議。

朝中大臣們不解,紛紛問道:“現在百姓的生活好轉,爲什麼還要免他們的年稅呢?”

韓斐彬解釋道:“百姓的生活剛剛好轉,而且農業生產也剛進入

軌道,你要是免了他們的年稅,可以更加激勵他們進行生產。而國庫也因賣鹽得以充裕,不缺這點資金來週轉,這樣既不影響朝政收入又可以激勵百姓的事何樂而不爲呢?”

大臣們聽了後如醍醐灌頂,個個都拍手叫好,同時也更加崇敬與擁戴韓斐彬了。

良策的實行大大調動了百姓生產的積極性,國家的經濟也隨着得到很大的發展。短短几個月時間,國家就擺脫了戰亂留下的困境,開始走向前史未有的快速發展的軌道……

再說,被奪權貶爲庶民的南宮則慕並不甘心,她知道南邦國的皇帝一心先吞併我朝,一直對其虎視眈眈,因此她長途跋涉來到南邦國,憑着傾城傾國的容貌迷倒了南邦國的皇帝,千方百計地調撥,最終,南邦國的皇帝決定要幫助她重新奪回政權。

南宮則慕也承諾南邦國的皇帝,一旦她重新奪回政權,她將無條件地與南邦國共享我國的資源,特別是南邦國嚴重缺乏的海鹽,這對於南邦國的皇帝來說,是一個不可抗拒的誘惑力。

因爲,南邦國是小國,位處於大漠中,資源短缺,加之經常受大風沙的影響,逼迫他們不得不經常喬遷,居無定所,他們沒有辦法耕作自給自足,因爲缺乏水源,更缺乏鹽,只得靠高價從京城的朝廷糧倉中買進糧食和海鹽。

南邦國的國民可以靠宰殺駱駝等牲畜來填飽肚子,糧食對於他們來說還不是很重要,可是海鹽卻是無法替代的,南邦國的許多國民因爲長期缺乏海鹽都出現肌肉痠痛,周身乏力,精神萎靡,食慾不振和嘔吐腹瀉等症狀,嚴重的甚至虛脫,休克,最終死亡!

南邦國的皇帝眼看着自己的臣民們個個都成了“病夫”,不得不高價從京城的朝廷糧倉中買進海鹽,可是,畢竟國庫資金有限,他買進的海鹽僅夠滿足朝廷高官和貴族的使用,許多老百姓,甚至軍隊中的士兵都無法吃到海鹽,漸漸因缺鹽而病死。

軍隊不夠強大,南邦國的皇帝不敢輕易發動戰爭,他讓他們國家的軍隊以難民的身份,流進我國邊境,在邊境上以山賊的名號安扎在山林中,建立了山寨,他們專做打家劫舍,強搶良家婦女之事。百姓再次陷入水深火熱中,苦不堪言。

韓斐彬並不知道這羣山賊的底細,只認爲這幫山賊是愛吃懶做,不願耕作自給自足的惡民,他本欲招安山賊,可是,護國大將軍青戟卻以“殺一儆百”的理由,堅決要圍剿,說是如果朝廷不殺一儆百,放任山賊這樣欺壓百姓的話,一來會使民心大亂,二來那些狂妄的山賊會以爲朝廷軟弱好欺負,將來必定會謀反。

韓斐彬也認爲護國大將軍青戟言之有理,就將圍剿山賊之事全權交給青戟處理,可他哪裡曉得此時此刻他費盡全力尋找都不得下落的最心愛的女子——夏芝蘭也在山賊窩裡,身不由已的她爲了生存,被迫也成爲他們之中的一分子……

(本章完)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