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黨員幹部政治能力提升 > 黨員幹部政治能力提升 > 

第五章 堅定站穩政治立場_二、貫徹黨的羣衆路線

第五章 堅定站穩政治立場_二、貫徹黨的羣衆路線

二、貫徹黨的羣衆路線

黨的羣衆路線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是提高黨員幹部創新能力的重要內容,是站穩人民立場的具體體現和內在要求。其要義是一切爲了羣衆,一切依靠羣衆,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

羣衆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工作路線,是黨員幹部根本的領導作風和工作方法。毛澤東指出:“在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這就是說,將羣衆的意見(分散的無系統的意見)集中起來(經過研究,化爲集中的系統的意見),又到羣衆中去作宣傳解釋,化爲羣衆的意見,使羣衆堅持下去,見之於行動,並在羣衆行動中考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然後再從羣衆中集中起來,再到羣衆中堅持下去。如此無限循環,一次比一次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週年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出:“羣衆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我們黨永葆青春活力和戰鬥力的重要傳家寶。不論過去、現在和將來,我們都要堅持一切爲了羣衆,一切依靠羣衆,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爲羣衆的自覺行動,把羣衆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

中國共產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繫羣衆,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羣衆。堅持羣衆路線,就要保持黨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鞏固黨的執政基礎。這是黨員幹部必須具備的政治能力。

貫徹黨的羣衆路線,要牢固樹立黨的羣衆觀點。這是黨員幹部貫徹黨的羣衆路線的認識基礎。一是牢固樹立人民羣衆是歷史的創造者的觀點。羣衆路線本質上體現的是馬克思主義關於人民羣衆是歷史的創造者這一基本原理。馬克思指出:“歷史活動是羣衆的事業,隨着歷史活動的深入,必將是羣衆隊伍的擴大。”毛澤東說,歷史是人民創造的。人民,只有人民,纔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真正懂得人民羣衆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實現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二是牢固樹立拜人民爲師的觀點。拜人民爲師是毛澤東明確提出的觀點。真正懂得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只有拜人民爲師,才能更好地提高培

養髮現問題、認識問題本質的能力,找到最佳的解決矛盾的方法,並自覺地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思想上尊重人民,感情上貼近人民,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從人民偉大實踐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三是牢固樹立權爲民所賦的觀點。毛澤東指出:“我們的權力是誰給的?是工人階級給的,是貧下中農給的,是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廣大勞動羣衆給的。”在我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鄧小平說,有些同志以爲天下是我們打下的,一切要服從我們。這是非常錯誤的。實際上羣衆不一定會服從你。領導不是自封的,要看羣衆承認不承認,批准不批准。還有的領導幹部認爲,權力不是人民賦予的,是個人奮鬥得來的,是上級賦予的,等等。這些都是錯誤的。要真正懂得領導幹部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只能用來爲人民謀利益,而絕不能用來爲自己謀私利,自覺地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堅持權爲民所用、情爲民所繫、利爲民所謀,始終爲人民掌好權、用好權。四是牢固樹立爲最廣大人民謀利益的觀點。這是羣衆觀點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就要求黨員幹部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爲奮鬥目標,堅持以民爲本、以人爲本,清正廉潔,實事求是,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爲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正確處理發展與人民羣衆利益之間的關係,正確處理人民羣衆之間的利益關係,切實維護人民羣衆的合法利益,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貫徹黨的羣衆路線,要做到一切爲了羣衆、一切依靠羣衆。這是黨員幹部貫徹黨的羣衆路線的基本要求。毛澤東指出:“爲什麼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一切爲了羣衆、一切依靠羣衆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是領導幹部必須堅持的信念和價值追求。這就要求黨員幹部,必須牢記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要把人民羣衆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爲衡量工作的最終標準,真正讓人民來評判我們的工作。必須把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作爲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堅持一切爲了羣衆的價值觀,始終把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爲自己的歷史使命,吃苦在前、享受在後,急羣衆所急、想羣衆所想

,關心羣衆疾苦,切實解決羣衆在衣食住行、醫療、上學、就業、文化等方面的問題,使各項決策和工作符合實際和羣衆的根本利益。必須尊重人民羣衆意願、向人民羣衆負責,一切爲羣衆的工作都要從羣衆的需要出發,而不是從任何良好的個人願望出發。有許多時候,羣衆在客觀上雖然有了某種改革的需要,但在他們的主觀上還沒有這種覺悟,羣衆還沒有決心,還不願實行改革,我們就要耐心地等待,直到經過我們的工作,羣衆的多數有了覺悟,有了決心,自願實行改革,纔去實行這種改革,否則就會脫離羣衆。凡是需要羣衆參加的工作,如果沒有羣衆的自覺和自願,就會流於形式而失敗。也就是必須堅持兩條原則:一是羣衆的實際上的需要,而不是我們腦子裡幻想出來的需要;二是羣衆的自願,由羣衆自己下決心,而不是由我們代替羣衆下決心。應心裡想着羣衆、腦中惦記羣衆,把對黨負責和對人民羣衆負責統一起來,實現人民羣衆利益的最大化。人民羣衆是黨的力量源泉,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密切黨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羣衆,深入生產一線、生活一線、科研一線、活動一線,通過了解、認識和分析基層情況,推動自己對自然規律、市場規律和社會規律的認識,從人民羣衆中汲取工作的智慧和力量,並充分調動人民羣衆的積極性,緊緊依靠人民羣衆,推動黨的事業發展。

貫徹黨的羣衆路線,要堅持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這是黨員幹部貫徹黨的羣衆路線的基本路徑。任何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我們的事業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人民羣衆的利益需求也在發展。一方面,只有堅持從羣衆中來,深入基層、深入羣衆,傾聽人民羣衆的呼聲,真正瞭解人民羣衆所最關心、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才能明辨是非,制定出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另一方面,只有到羣衆中去,才能檢驗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才能把黨的主張變爲羣衆的自覺行動,最廣泛地動員廣大人民羣衆爲實現自己的利益和美好生活而奮鬥,實現黨對人民羣衆的領導。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發展的,實際工作是複雜的,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次完成,需要循環往復,反覆進行。

(本章完)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