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共和國大閱兵的故事 > 共和國大閱兵的故事 > 

第七章 親歷與回憶

第七章 親歷與回憶

親歷與回憶

歷史的腳步穿越昔日的故宮金殿,英雄的中國軍隊在長安街上集結,自豪的中國人民在天安門前歡聚。

那是一段光榮歲月,它是一生的財富、一生的榮光、一生的自豪。很多人因它苦過、累過,它又教會了很多人如何戰勝“苦累關”;在綠色的方陣中,人民子弟兵曾用昂揚的精神、標準的動作、鏗鏘的步伐,滿懷豪情地走出了人民軍隊的軍威和共和國的國威。

開國閱兵我領隊——李水清

李水清,共和國開國少將,曾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49年開國大典時,199師代表解放軍第20兵團67軍參加閱兵式,李水清走在199師隊列的最前面,那一年他31歲。

……

他是開國大典中的陸軍師長,從12點到下午3點,那是他一生中感到最漫長的等待。下午3點,54門禮炮齊鳴28響。“28響,28年啊!”

1999年,作爲嘉賓,李水清在天安門廣場觀看了國慶50週年大閱兵。軍歌陣陣,軍旗飄飄,望着一個個方隊邁着雄渾的步伐通過廣場,老將軍熱淚盈眶。

他彷彿聽到了50年前共和國開國大典的鐘聲,彷彿聽到了50年前那12個步兵方隊走過廣場時那戰鼓般的步伐……

50年前的這一天,同樣是在天安門廣場,將軍作爲開國大閱兵中的陸軍方隊領隊,率領12個步兵方隊,在廣場接受了檢閱。

那一年,將軍31歲。

“那天一大早,我們全師1812名指戰員,穿着嶄新的軍裝,持着繳獲的各種美式武器,滿懷興奮,列隊肅立在天安門前。”今天,李水清將軍仍清楚地記得開國大閱兵時的每一幕:光亮耀眼的琉璃瓦,吊着金黃流蘇的大紅宮燈,硃紅的宮牆,漢白玉的玉帶河橋,秀麗挺拔的華表,掛在天安門城樓上的巨幅毛澤東像,是一切的中心,賦予了天安門以新的生命,新的意義……

百戰餘生,還能替全師代表陸軍參加開國大典受閱方隊。將軍回憶說,接到命令後,自己的心情無法用任何語言來表達。從1930年參加紅軍以來,他參加過土地革命,經歷過五次反圍剿,爬過雪山走過草地,經過抗日戰爭的烽火,但,無論哪一次任務,也無法像參加開國大典閱兵式更能令他興奮、激動——出生入死地戰鬥了這麼多年,不就是爲了這一天嗎?能夠代表幾百萬戰友在天安門接受祖國檢閱,多麼光榮!

洗褪征塵,治癒戰傷,李水清率全師官兵抵達北平北兵營,即今天的北苑。每天天不亮,他就與士兵一起開始了隊列訓練。

“那時,還沒有像今天閱兵一樣規範的條例。”將軍說,在訓練中,朱德總司令、閱兵總指揮聶榮臻以及賀龍、陳毅、粟裕都曾來看望部隊,並提出一些新的訓練要求。於是,他們就邊訓邊改。爲了練好每一個動作,他們甚至上千次地重複。

爲了使自己顯得更威武一些,戰士們把衝鋒槍擦了又擦。爲了頭盔更明亮,不知誰發明了用雞油擦拭鋼盔,效果非常好。

“那天,前來觀禮的首都30萬羣衆,人山人海,紅旗飄飄,鑼鼓陣陣。我們的預定位置在天安門的東長安街,三座門以東的北京飯店門前,當時的北京飯店不像現在這麼高,也沒有現在氣派,只有三層樓。”作爲步兵領隊,李水清和師政委李佈德並排站在掌旗兵和4名護旗兵身後。在他們的後面,是12個步兵方隊。

從12點到下午3點,李水清將軍說,那是他一生中感到最漫長的等待。

“轟!轟!轟!……”下午3點,54門禮炮齊鳴28響。

“28響,28年啊!”談到那一刻,將軍感慨萬分。我們黨經歷了那麼艱難曲折而又漫長的道路,我們付出了那麼巨大的犧牲,終於贏來了今天!

莊嚴嘹亮的國歌聲中,毛澤東主席親手升起了五星紅旗。望着迎風飄揚的紅旗,李水清淚盈雙目,再也看不清天安門城樓。他想起了爲了掩護主力犧牲在了草地中的郭永新連長,想起了那些在槍林彈雨中扛着紅旗前仆後繼的戰友,想起那位爲了不讓敵人活捉而率戰士跳崖的副排長,想起了北平解放前夕在安定門外戰鬥中犧牲在他懷裡的那個小戰士對他的託付:“師長,等勝利的那一天,替我朝着插滿紅旗的地方多歡呼幾聲……”

……

在李水清率領的12個方隊中,有來自井岡山的老紅軍,有在敵後堅持過八年抗戰的八路軍、新四軍,更多的則是來自黃河兩岸、大江南北解放了祖國大好河山的子弟兵,他們就是一部活的革命史。

“咣,咣,咣……”300米的正步區很快過去,但是,那堅定雄渾的腳步聲,從此時時地敲打着將軍的記憶。從此,每年的“十一”上午,無論晴天雨天,人們都會看到一個戴着黑框眼鏡的老者,迎着秋陽走向天安門廣場……

……

——選自《我的長征:尋找健在的老紅軍》

鐵流通過天安門——記1957年國慶閱兵

劉大爲,中共黨員,軍旅作家。1938年參加革命,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三級解放勳章,1983年被授予獨立功勳榮譽章。

東方升起金黃色的太陽,

毛主席站在天安門上,

國旗在共和國心臟的上空飛舞,

禮炮震動着戰士們激動的心房。

鮮紅的國旗下,

天安門廣場上,

人民戰士莊嚴地排列成行。

彭德懷部長來到了金水橋前,楊成武上將向元帥報告完畢,彭德懷部長乘着綠色的檢閱車檢閱了各個軍種、兵種。

“萬歲!萬歲!萬歲!”像雷在轟鳴,海在呼嘯,戰士們洪亮地高呼,響應元帥的光榮祝賀。

分列式開始了。

穿着海藍色禮服的軍官們首先走過了天安門,他們是軍事學院的學員,金色的肩章發着光。吳華奪少將邁着雄壯的步伐走在軍旗前面。這位從12歲起就和父親一起參加紅軍鬧革命的老戰士,在黨的領導下,在勝利道路上一直這樣健壯豪邁地前進了將近30年。聽吧,這不是他一個人的腳步聲,在這裡,我們也聽到了千千萬萬老紅軍、老戰士們光榮的腳步聲。30年來,他們走過的是一條艱難困苦光榮偉大的道路,他們在困苦中曾經“揩乾淨身上的血跡,掩埋好同伴的屍首”,重又走上革命征途。如今,他們又在更光榮的社會主義的道路上前進着。吳華奪少將就是這樣走過來的。在長征中帶他參加革命的父親犧牲了,是黨把他撫育長大成人,把一個貧農的孤兒培養成將軍。30年來,他沿着老共產黨員、他父親沒有走完的光榮道路走到了天安門前。

在軍事學院的隊伍裡行進着的還有一位特等戰鬥英雄衛小堂。這位從前給地主放羊的牧童現在是人民解放軍的大尉。1954年五一勞動節,他曾經被邀請到莫斯科紅場觀禮。那時,他非常羨慕敬仰強大的蘇聯軍隊的陣容。如今,他也走在強大的現代化機械化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行列裡。今天,受檢閱的隊伍,像他在紅場上看到的隊伍一樣的壯大堅強。

步兵學校、炮兵學校、坦克學校、航空學校、海軍學校的學員緊跟在軍事學院的後面精神抖擻地通過了天安門。

來自海洋、艦艇的水兵們的行列,特別引人注目,他們潔白的軍服,使十月的高空更加湛藍,矯健的行進步伐,使他們顯得更加年輕壯觀。人民海軍是同我們年輕的共和國一同成長起來的。他們從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擔任着繁重的作戰任務,在我們共和國成立的初期,積極配合陸軍解放了嵊泗列島、舟山羣島、萬山羣島、積穀山、羊嶼、雞冠山等島嶼。1954年,他們又響應祖國解放臺灣的號召,擊沉了蔣軍“太平”號和“洞庭”號軍艦,配合陸軍、空軍解放了一江山島。幾年來,在護航護漁的240多次戰鬥中,他們有力地保衛支援了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涌現了不少英雄人物,今天在受閱的行列裡就有參加過上述各次戰鬥的英雄們。

不是銀龍在飛舞,那是步兵師戰士們的刺刀閃閃發光,他們持槍挺胸大踏步地走過廣場。請看吧,這堅強的隊伍勝利地前進,永遠朝着黨所指示的方向。

……

轟隆轟隆的坦克過來了,通過天安門的67輛坦克、自行火炮當中就有61輛是由技術能手駕駛的。全部受檢閱的人員中有54%以上是功臣。1955年應徵入伍的模範教師李金獻,今天已是一個熟練的下士駕駛員了。在坦克隊伍中,人們特別注意到一方隊114號車,那是榮獲朝鮮二級戰士榮譽勳章的黃德遜同志駕駛的坦克。1953年朝鮮夏季反擊戰前夕,他駕駛着這輛坦克,擊毀了敵人兩輛坦克。如今他和他的坦克正在天安門前轟鳴着向前進!四方隊一列404號車炮長是崔玉樓同志,解放前,父親被地主剝削得活活餓死,弟弟被賣掉,母親改了嫁,一家人家破人亡。不久前,他才探望故鄉歸來。現在情況完全不同了,家裡參加了合作社,豐衣足食;骨肉也團聚了,母親也歸來了。是誰使他全家骨肉團聚?是誰讓廣大的工農翻身?崔玉樓的體會是深刻的。他深深地愛着我們黨和我們的國家。今天,他充滿了熱烈的愛和深深感激的心走過了天安門廣場。

當坦克轟鳴着開進天安門廣場的時候,一分一秒也不差,空軍準確地出現在天空。像迅雷、像閃電,比閃電還快、比雷鳴還響的噴氣式轟炸機出現了,接着噴氣式殲擊機也出現了。空軍健兒們駕駛的飛機有的在抗美援朝戰場上建立過功勳,有的是我們國家制造的最新式的飛機。一剎那,天上的飛機、地上的坦克同時發出巨大的聲響,真個是天搖地動一般。毛主席也親切地仰起頭來檢閱着空軍健兒的行列。這時,空軍帶隊長機廖堅持上校正駕駛着伊爾- 28噴氣轟炸機從華表上面低飛而過,向毛主席致敬!廖堅持同志和吳華奪同志一樣,也是從小就參加了紅軍。1950年,黨才把他送入航空學校培養,如今已經是一個純熟的空中指揮員了。曾在陸軍中立過六次大功,參加過淮海、濟南等戰役的武保山大尉、原來是陸軍通信員的竇鴻儒少校等人駕駛的飛機緊跟着帶隊長機準確整齊地飛過了天安門。

帶領噴氣式殲擊機羣的是木匠出身的師長劉英中校。他和他的僚機飛行員、城市貧民出身的蔡永生少尉、農民出身的嚴澤位少尉,三級編隊編得又整齊又好。跟在後面飛過來的還有一位彝族飛行員羅正高,他也和其他同志一樣飛得又快又好……

幾乎所有通過天安門的飛行員,原來都是工人農民出身,幾乎每個人都沒讀過幾年書,然而,是我們的黨給他們安上了智慧的翅膀、勇敢的翅膀,讓他們永遠向勝利飛翔!

分列式進行完畢,天安門廣場上的國旗越發歡躍,那是我們共和國的笑容,也是我們受檢閱戰士們幸福的笑容。

——選自《劉大爲文集》

劉帥抓國慶閱兵訓練紀事

劉伯承,中國人民的偉大戰士,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之一,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家。

1955年,劉伯承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建國後,劉伯承元帥主持創辦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爲軍隊的正規化和現代化做出了積極貢獻。

劉伯承同志五十年代在南京軍事學院當院長期間,十分重視閱兵訓練工作,始終把閱兵訓練作爲院校正規化和院校帶動部隊正規化的一個重要內容來抓。自一九五一年至一九五九年,南京軍事學院先後九次參加了北京天安門廣場的國慶閱兵,其中有六次都是在劉帥親自關懷,具體指導下組織進行的。後來,劉帥雖因健康狀況,離開了軍事學院,但他對閱兵訓練工作的一系列指示、要求和對受閱人員的關懷,至今仍鼓舞着廣大參加受閱人員。今後,在迎接恢復國慶閱兵的紀念活動中,重溫劉帥抓閱兵訓練的明確指導思想和組織

教學實踐,對於我們在新形勢下搞好閱兵訓練工作和院校、部隊正規化建設,仍然有着重大的現實指導意義。

南京軍事學院從一九五一年一月十五日成立起,劉伯承院長就把院校的正規化建設作爲從嚴治校的一個重要問題來抓。他指出:“今天我們軍隊建設的內容就是:建設新兵種及其學術;建設正規化國防軍隊的生活秩序。”並多次在全院提出:“院校正規化要走在部隊前面。”爲了把院校的正規化建設落到實處,劉帥除抓教學計劃大綱的落實、教學質量的提高,又從抓隊列訓練入手,領導組織全院人員進行嚴格的隊列訓練,並組成了高級系一期(軍、師幹部)二百多名學員的閱兵部隊,參加了一九五一年國慶的建國後軍事院校第一次閱兵盛典,接受了毛主席、周總理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

更令人敬佩的是,劉帥花甲之年仍親自出徵,率領軍事學院受閱人員赴京,並坐陣指揮訓練,被院校、部隊廣大指戰員傳爲美談。繼基本系二期學員(多爲師團幹部)“三過天安門”,爾後基本系、情報系各期學員,先後分批次赴京,參加國慶閱兵,一直到一九五九年的國慶十週年大典止。

……

開始,閱兵訓練在院內進行,邊上課,邊訓練,有了一定的單兵動作基礎後,再專門集中一段時間進行合練,然後赴京參加閱兵總指揮部的統一訓練。劉帥對受閱人員的要求是:站,穩如泰山,一絲不動,思想集中,目不斜視;走,雄壯有力,步伐穩健,協同一致,勇往直前。在單兵訓練時,立正要做到“三挺兩收一繃”,即挺頸、挺胸、挺脛,收下顎、收小腹,繃緊腳面。行進時,正步走則要求:頭要正,身要端,前臂昇平,後臂伸直,踢腿要猛,高低要準,落腳要穩,抓地要緊,只有這樣,才能顯示出莊重嚴謹的軍人姿態,朝氣蓬勃的軍人風度。單兵訓練是基礎,班、排訓練是關鍵。在班、排訓練中,要切實做到頭線、胸線、腳線三條線都整齊一致,不前不後,視如一人;擺手、出腿動作要合乎動作要領和條令規定。在最後的方隊合成訓練中,要求每個受閱成員要有整體觀念,決不允許因有一人動作不規範而破壞隊列的整體一致。具體要求是:“四線齊”——橫線、縱線和兩個斜線要齊;“四手齊”——前手、後手、每列排頭的右手和每列排尾的左手要齊,即要規格化、定型化;步幅準——嚴格控制在每步距七五公分,步速準——每分鐘必須是六步,並要準確地踩在軍樂的鼓點上。爲了切實達到上述要求,閱兵指揮部和教學組十分重視各階段的分練和最後的方隊合練,特別是對旗手和各排頭兵要求更嚴。帶隊首長更是自覺參加操練,並及時進行檢查、示範、觀摩和評比,隨時發現不足,立即糾正痼疾,使姿態端正,動作優美。由於思想明確,要求具體,措施得力,使每年的閱兵訓練一年比一年好,受到軍內外首長和廣大羣衆的稱讚好評。

……

劉帥對受閱人員不僅從政治上關心,而且在生活上更爲關懷照顧。劉帥身爲院長兼政委,日理萬機,繁忙不已,但還經常率政治部主任鍾期光,訓練部長陳士渠、軍事科研部長陶漢章,高級系孫繼先,基本系劉幹雲等領導同志深入閱兵現場,瞭解受閱人員的訓練和生活情況,並親自指示物質保障部門搞好閱兵人員的伙食,還選派責任心強的後勤人員組成閱兵訓練保障組,切實使受閱人員吃好、住好、休息好、訓練好。劉帥抓工作既全面又仔細,當他得知受閱人員穿的帶釘子皮鞋常常磨壞,而影響隊列操練時,立即指示有關部門全面進行檢查和修理。特別令人感動的是,每年赴京訓練時,劉帥都要組織派出由有關單位領導和機關幹部組成的慰問團,專程到北京看望全體人員,慰問團回校後,又在百忙中親自聽取彙報,研究、解決所提出的問題,並逐一落實。閱兵結束後,劉帥不失時機地指示各有關部門,組織進行閱兵訓練的總結、評比,獎勵在閱兵訓練中表現突出的集體和個人,以資鼓勵。

中央軍委已確定,今後逢五、逢十時,都要舉行國慶閱兵典禮紀念活動。軍委主席鄧小平同志講過:“部隊閱兵式、分列式也好久沒有搞了,不能說閱兵式、分列式是形式主義,它對部隊作風培養都有教育意義。”

當年,劉帥和他領導的南京軍事學院,已在國慶閱兵活動中,爲我們各院校和受閱部隊做出了光輝的範例,今後,我軍健兒將以更加朝氣蓬勃的新面貌、新姿態,出現在天安門廣場,以更加優異的成績向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全國人民彙報!

——節選自《劉伯承回憶錄(第三集)》

親歷兩次大閱兵——記空軍上校穆躍東

穆躍東,共產黨員。1976年入伍,現爲海軍大連艦艇學院學員旅副旅長、海軍上校。曾率隊參加35週年和50週年兩次國慶閱兵。

1984年國慶節,首都北京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5週年國慶大閱兵。在閱兵分列式上,當海軍學院方隊行進至天安門前指定位置時,隨着一聲口令:“向右——看!”方隊即以正步走過743.25米的路程,接受了以鄧小平同志爲核心的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檢閱。

15年後,當年走在方隊前面,喊口令行禮的領隊,又一次來到首都北京,參加國慶50週年的閱兵式,接受以江澤民同志爲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的檢閱。這位領隊,就是東陽市吳寧鎮人、海軍大連艦艇學院學員旅副旅長、海軍上校穆躍東。

穆躍東出生在一個革命幹部家庭,其父是1949年隨軍南下的老幹部。在父親的影響下,穆躍東從小就渴望能穿上軍裝,扛槍報效祖國。1976年2月,從東陽二中畢業不到一年的他,如願以償地穿上軍裝,到海軍北海艦隊某護衛艦大隊當了一名水兵。

當兵之初,需接受隊列訓練,沒有經歷過的人永遠也體會不到隊列的整齊背後是練兵場上的“痛苦”。

身高1.78米的穆躍東好像天生就是踢正步的料,同樣一個動作,相同的一個造型,他往那一站,胸一挺,特別中規中矩。可步伐訓練久了,走得生厭,穆躍東就難免犯嘀咕:會走就行了嘛!

當時的班長看穿了他的心思,對他說:“看過大連艦艇學院在天安門前走的隊列嗎?人家的正步纔算是真正的正步!好好練吧,將來如能考上那所學校,或許你還有福分,把正步踢到天安門廣場去!”班長的話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腦海裡。從此,他迷上了鏗鏘有力的正步。當兵的第二年,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78年7月,他因表現突出被推薦考上了夢寐以求的海軍大連艦艇學院,爲圓“到天安門廣場去踢正步”這個夢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1984年國慶閱兵前,因軍政素質過硬、工作全面優秀而留校工作的穆躍東,隨學院代表海軍軍官方隊參加國慶35週年的閱兵,擔任一區隊區隊長兼教練。10月1日那天,他作爲方隊的帶隊幹部率領方隊按照分列式的要求,在8分54秒的時間裡,走正步991步,走完了天安門廣場743.25米的路程。

閱兵式後,由大連艦艇學院學員組成的海軍軍官方隊受到了鄧小平同志親自簽署的通令嘉獎,穆躍東也因此榮立三等功。從此,大連艦艇學院就把穆躍東美觀、瀟灑、大方的動作作爲該院隊動作的參考標準。

參加閱兵後,穆躍東認真總結了閱兵施訓、參訓時的心得體會,不斷揣摩每個動作的要領,以至被官兵們送了個外號——“活條令”。在擔任學院學員旅副旅長後,他與同事們創辦了“千人大方隊”,多次接受了多國高級武官的參觀檢閱,聞名于軍內外、國內外。其間,穆躍東先後榮立了一次二等功和五次三等功。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週年之際,中共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決定在首都北京舉行盛大閱兵式。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向三軍發出閱兵籌備工作總動員令後,穆躍東帶領學院的六名幹部參加了閱兵總指揮部的教練員培訓。返校後,他就被海軍指揮部任命爲海軍徒步方隊的總教練,開始了他第二次艱苦且責任重大的閱兵訓練。

……

“隊列訓練是科學訓練,學院前輩爲我們留下了許多可供借鑑的經驗,只要充分發揮軍校大學生隊員的聰明才智,就一定能趕超其他方隊。”穆躍東打開了訓練的局面。每天早晨,他帶領隊員面向東方練軍姿,結合人體生理機能、物理運動原理和美學觀點給隊員講解要領;休息時,他召集衆教練,探索更切實際、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到6月中旬,海軍院校方隊就被總指揮部確定爲方隊定型四個試點單位之一,並取得了預期效果。

嚴師出高徒,嚴明出戰鬥力,穆躍東深諳此道,他使出學院首創的全軍練軍姿的“絕技”——五點靠牆法,即後腦勺、兩後臂肩、兩小腿肚五點貼緊牆壁。6月29日,方隊統一練軍姿,身患重感冒的學員陳慎剛爲了不掉隊,不顧醫生勸阻,毅然走上訓練場。幾小時後,陳慎剛感到全身發麻,身體輕飄飄的……

“陳慎剛,隊列裡不準動!”穆總教練命令隨即發出。“是,教官!”陳慎剛努力堅持着。最後,陳慎剛堅持不住倒在地上,穆躍東迅速上前將其扶起,只見他額頭、下巴在水泥地上磕出了血,可身體依然筆挺,在他的小腿上居然叮着一隻鼓脹的大牛虻!穆躍東拍死了牛虻,臉上是讚許的微笑,眼裡卻噙滿了淚水。

嚴格的訓練,很快就出了成效,海軍徒步方隊在幾次天安門廣場模擬演練中,以動作美觀、瀟灑、大方,橫看排面一堵牆,豎看縱線一個人,斜觀斜線一條線,縱觀動作一個樣,落地腳步一個音,得到了上級和海軍首長的充分肯定。

談起他參加的兩次首都大閱兵,穆躍東無比興奮地說:“1984年,我參加國慶35週年的大閱兵,1999年我又帶領戰友參加了國慶50週年的大閱兵,接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接受全國人民的檢閱,這是我們軍人的最高榮譽和獎賞。以後有機會,我還要參加。”

——選自《東陽文史資料選輯第18輯》

親歷大閱兵的“雷鋒團”士兵

1999年10月1日上午10時,彷彿整個世界都屏住了呼吸,隨着閱兵總指揮、北京軍區司令員李新良上將一聲令下,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合軍樂團的1300件樂器同時奏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樂曲,令天安門廣場數十萬觀禮者和電視機前的億萬觀衆肅然起敬。在這龐大的聯合軍樂團裡,有來自駐撫某部雷鋒生前所在團的五名軍樂手,他們是次中音號樂手呂永明,圓號樂手徐灝、於曉東,黑管樂手李玉林,長笛樂手金宏哲。

……

呂永明:我的青春最靚麗

呂永明(中士,1996年12月從江蘇省楓縣入伍,今年20歲,“雷鋒團”五位樂手領隊。):“今年4月26日,瀋陽軍區軍樂團團長王偉來挑選軍樂手,參加國慶50週年閱兵,得到這個消息後,我就非常激動,我當時只有一個願望,那就是一定要當選,參加這個一生一世都難得的機會!經過嚴格的考試,我順利地過關了,實現了我人生中最偉大的夢想。”

1999年5月25日,呂永明和來自瀋陽軍區的60名軍樂手一起來到大連市甘井子區瀋陽軍區軍樂集訓隊集訓。他們要在這裡經過第一階段的封閉訓練,經考試合格後,再到北京軍樂村進行封閉式集訓,所以大家都非常珍惜這次集訓機會。瀋陽軍區在這次集訓中提出了“四個一”的口號,即一個不倒,一個不少,一個不差,一個不錯。呂永明爲了練就精湛的技藝,他將“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國,我們刻苦訓練,等你檢閱”的標語抄寫在日記本最醒目的位置,時刻警醒自己,刻苦訓練,爲祖國爭光,爲軍區爭光,爲團隊爭光!經過近40天的強化訓練,呂永明帶領的5名樂手順利地通過了第一次測試。

在北京軍樂村,呂永明在幾次測試比武中,都奪得了較好的名次。

於曉東:成功的背後是汗水+淚水

當訪問於曉東時,這位1996

年12月從黑龍江省七臺河市入伍的中士,說着說着眼圈就紅了,他那一句“太苦了,成功的背後全是淚水加汗水”的話語猛烈地敲擊着我們的心。

7月3日,經過第一階段強化訓練的60名瀋陽軍區軍樂手啓程來到北京市朝陽區北苑軍樂村。7月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國慶閱兵聯合軍樂團正式成立,共有1300人,由5個大隊,15個軍級單位組成,齊景全任團長,邊士法任政委,國家一級指揮於建方、於海、張建民任聯合軍樂團總指揮。

聯合軍樂團的方隊,由11個排面組成,每個排面100人,長達100米,如此龐大的方陣,在世界各國閱兵史中都是罕見的。這不僅要求每一個隊員有良好的軍人素質,還要有高超的演奏技巧。爲了保證團隊的整齊劃一,現場演奏時不能看樂譜,全體隊員必須把每一個曲目背得滾瓜爛熟,才能確保演出時不出一絲差錯。

“爲了不掉隊,我們白天演奏,晚上還躲在被子裡背樂譜,考大學也沒這麼吃苦過。”於曉東對我們說,“今年夏天,北京的氣溫高達36℃,我們每次訓練,穿着禮服一站就是兩個多小時,汗水直順着衣服往下淌,每次吹完號,都能從圓號管中倒出半滴流瓶的呵氣水,說實在的,有了這段經歷,可以說,再沒有吃不了的苦了。”

……

於曉東和他的四位戰友因爲都是業餘樂手,沒有大型演奏經驗。爲此,他們付出了雙倍的努力,在訓練中,他們常常是起五更,摸半夜,別人練兩個小時,他們就練四個小時,別人睡覺,他們躲在被窩裡背樂譜,別人休息,他們就靠着牆練軍姿。7月30日,因爲合練時間太長,他們抓樂器的手竟失去了知覺,合練完畢後,他們的手還牢牢地抓着樂器鬆不開。靠着這種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他們寫下了自己人生輝煌的一筆。

……

李玉林:雷鋒精神在我們身上延續

“我們是雷鋒生前所在團的一個士兵,我們不能給雷鋒抹黑。一定要讓雷鋒精神在我們身上延續。”這是五名軍樂手的共同心聲,更是李玉林刻在心底的一句誓言。

1997年12月從吉林梅河口市入伍的李玉林給我們講述了他在軍樂團訓練中最難忘的一次合練:“8月13日,閱兵總指揮部決定在沙河子機場閱兵村進行一次合練。那天早上就有點陰,我們坐車剛走到一半路時,天就下起了小雨。9點30分正式合練開始時,天像有意考驗我們似的,突然下起了大雨,但是閱兵合練仍按計劃進行,我們就站在雨裡演奏着,一動不動,整整站了一個半小時,全身都淋透了,分不清是汗水、雨水還是淚水,那個時候,我只有一個信念,別人能堅持住,我更能堅持住,因爲我是雷鋒團的一個兵,決不能給雷鋒抹黑,當整個合練完畢時,我們已經邁不開步了,但我心裡卻感到無比充實。”

在這次閱兵中,聯合軍樂團總共進行了獨立排練28次,大型合練17次,在天安門預演6次,每一次,聯合軍樂團都以一流的質量,一流的技藝贏得了全體閱兵隊員的稱讚。特別是10月1日正式演奏時,他們整整站立了3小時40分,連續吹奏了1小時50分,共17個共同曲目,18個A、B組分曲目,創下了連續吹奏時間最長、曲目最多的“世界之最”。可以說,沒有聯合軍樂團的一流演奏,就沒有這次閱兵的偉大成功!

……

金宏哲:留住永恆的瞬間

金宏哲是這次參加閱兵中的五位選手中的唯一的少數民族,他1997年12月從吉林梅河口市入伍,朝鮮族,下士。採訪他時,他給我們拿出了珍藏的日記本,在這裡我們選擇幾篇奉獻給讀者。

1999年7月5日 雨

今天下午l點30分,進行第一次閱兵合練,天這時下起了雨,到達閱兵村時,身上都淋透了,但是我們誰都沒有說什麼,因爲我們知道,如果不苦點,累點,閱兵時就會出差錯,只有平時多流汗,用時纔不出錯。排練兩次後,我帶的水全喝完了,吃的東西也沒有了,這時就是感到疲倦,就想找個地方睡上一會兒,但這對我們來說是太奢侈了。

1999年8月3日 晴

今天氣溫高達36攝氏度,我們還要在太陽底下練站姿,剛站了一會兒,渾身就熱得難受,厚厚的禮服包裹着人,一點氣都不透。這幾天,我有點感冒,渾身難受,但我一直堅持着。這時,汗水順着身子往下流,我的皮鞋裡已灌滿了汗水,我真的挺不住了。這時,女兵方隊走過來了,看着她們邁着整齊的步伐,英姿颯爽,我的臉一陣陣發燒,她們女兵都能堅持住,我一個男子漢卻堅持不住了,真是太不應該了。想到這,我頓時感到不累了……

1999年10月1日 陰轉睛

今天終於盼來了我們盼望已久的日子,國慶50週年。我們度過的150多個不平靜的日子,就要在這一天畫上一個句號。上午10點,江主席乘着檢閱車過來了,我的心跳也頓時加快了。江主席在向我們招手,此時此刻,我使出了渾身的勁吹着這支長笛,我真的希望江主席能分辨出這最響的長笛聲音是從我這裡發出的,我一定要永遠記住這永恆的瞬間,只有這樣才能表達我對祖國,對黨的熱愛……

翻閱着金宏哲的日記,我們的心也在和他一起沸騰。是的,國慶50週年盛大閱兵的場面雖然已經過去了,但我們每個人都要記住這個永恆的瞬間,因爲這是壯我國威,壯我軍威的瞬間;是中國人民最值得自豪、自信的瞬間;是我們祖國向世界展示雄姿的瞬間,爲了這一個瞬間的到來,我們的軍樂手們付出了艱辛和努力,但是,從他們身上,我們感受到了中國人堅強的脊樑所撐起的這片藍天;從他們雄壯的軍樂聲中,我們感受到了偉大祖國這條巨龍正在向新的時代騰飛!

—— 選自1999年11月12日《撫順日報》

這一刻,我只爲你心動

——記60週年國慶閱兵親歷者、退伍軍人章文斌

章文斌,章家村人,2001年12月入伍,駐浙海軍某部戰士,轉業前爲該部某團駕駛班二級士官,60週年國慶首都閱兵艦空導彈方隊駕駛員。

“裝備方隊訓練標兵”“艦空導彈方隊內務標兵”,一本本鮮紅的榮譽證書是他在北京閱兵村的努力和閱兵儀式上的精湛表演的見證。從今年1月份在海軍基地接受封閉式訓練,到閱兵村的魔鬼式訓練,這273天的摸爬滾打,他說自己黑了、瘦了,但家鄉人卻認爲是更加挺拔、精神了。

1.光榮躋身閱兵方隊

這個28歲的建德小夥樸實開朗,在上級下達通知前,他還只是一個懷揣着參加國慶大閱兵理想的普通戰士。

2008年年底,根據軍委、總部和海軍的指示,由舟山基地組建艦空導彈方隊,主要擔負在新中國成立60週年國慶首都閱兵中展示國產新型艦對空導彈的任務。

誰都知道,這是一項光榮而艱鉅的任務,要進這支隊伍非常不易。爲了挑選合格的人員,從閱兵總指揮部到各方隊(梯隊)駐訓隊和參閱部隊各級黨委,都是嚴格按照中央軍委所制定的政審標準、單兵素質和技術要求,進行層層選拔考覈。

考覈標準的嚴苛程度令人乍舌:身高要1.70米左右,另外對外貌、臂長、肩寬、體重都有要求。這一點,聽起來很像大家熟知的選美吧。在身體素質合格後,還要接受其他方面的審查。

回憶考覈時的一些細節時,章文斌說,當時就覺得參加閱兵特光榮,團裡的考覈也都是過五關斬六將的,一點也不比高考來得輕鬆。

12月底的一紙通知,讓他在今後的273天度過了別樣的軍營生活。

在這個團,一共參加受閱的官兵只有三人,另外兩人分別是營長和連長,其中連長曾參加1999年閱兵,因此章文斌成爲該團唯一參加受閱的戰士。

根據上級規定,受閱官兵赴京前,還需在海軍基地訓練一段時間。而章文斌在接到參訓通知時,距離1月正式前往海軍基地訓練還有段日子,部隊希望這三位參加受閱的官兵在此期間回家探親,因爲一旦進入訓練就再無探親機會,除非被淘汰。這彌足珍貴的探親假,卻被章文斌放棄了,因爲他有更重要的任務在前——準備參訓。

……

2.進入閱兵村後

5月份,章文斌隨部隊踏上了赴京的火車,一同前往的還有70多位官兵和參訓器械。進駐北京通州閱兵村,艦空導彈方隊一邊等待器械裝備的到位,一邊以最原始的操練技巧展開了封閉式訓練。

閱兵村的條件是不錯的,住的是活動板房,還配了空調、電視、洗衣機。閱兵村內的服務設施相當齊全,設有銀行、超市、郵局、電話亭、理髮店等,基本滿足了官兵們的日常需求。

但是,訓練場上可就不會是那麼舒服的了。章文斌說,訓練的時間處處透着“緊張”二字。 因爲按照閱兵安排,艦空導彈方隊通過天安門僅僅是短短的100米、36秒,在36秒的背後是他們完成的數千個訓練課時和在北京通州閱兵村多次合練。因此,艦空導彈方隊下達的命令在原定的時間標準上,加上了“騎線標齊誤差不超過10釐米”的要求,而在平時車輛駕駛訓練中規定的則更爲嚴格。

自從6月開始,北京的天氣就以晴朗高溫爲主,毫無陰涼的機場地表溫度最高時能達到50攝氏度以上。天氣炎熱,但爲了保持車輛穩定的狀態,駕駛室的空調被拆除,車窗得時刻緊閉,有的官兵還曾經拿溫度計去測量,最高溫度居然達到攝氏60多度,駕駛員們一坐進駕駛室,汗水立馬從毛孔裡往外鑽,並迅速溼遍全身。

尤其是進入7、8月份以後,北京天氣酷熱,車內溫度時常高達52攝氏度,爲了保持車輛準確平穩前行,不能開空調,不能擦流進眼的汗水,不能揉火燒般的後頸,因爲任何一個小動作,都會導致車輛失去平衡,影響整個方隊的訓練。章文斌告訴記者,直到閱兵當天方隊準確無誤地駛過天安門,他才放鬆下來,併爲自己感到驕傲。

……

3.凌晨起牀,5點鐘趕到天安門

國慶閱兵式前一天,北京下起了陣雨,“這雨淅淅瀝瀝的,一直下到10月1日凌晨4點左右才停。”當天,章文斌和其他受閱人員凌晨1點就起牀了,簡單洗漱後,1點半從閱兵村出發,前往長安街。

……

“那天心情特別平靜”,他的神情似乎沉醉在10月1日上午,“在此之前,我們已經有了三次預演。第一次是徒步預演,也是一種以步代車訓練,後面兩次是帶車預演,加上自己的每個規定動作十分熟練了,即使到了正式受閱,心情也和平時出操一般無異。”

……

10點後,國慶閱兵正式開始。“我們坐在駕駛室裡,眼睛只能目視前方,除了前面的車輛,我什麼都看不到。”章文斌說,“幸好長安街上安裝了不少音響,我除了清清楚楚地聽到胡主席的問好聲之外,耳邊就是海洋一般澎湃的歡呼聲。”

艦空導彈方隊是裝備方隊中的第14支方隊,在履行100米的受閱使命時,他不能欣賞車窗外的五彩斑斕,也不能下車仰望受閱部隊的威嚴雄壯,也不能和周邊羣衆一同激動呼喊,他只能呆在狹小的駕駛室中,一心保持着隊伍的整齊,儘自己的努力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

恐怕在每位參閱官兵的記憶裡,國慶大閱兵無疑是值得珍藏一輩子的寶貴財富。章文斌說:“作爲一名軍人,能在新中國60華誕接受祖國和人民檢閱,是我一生最大的榮耀,我感到非常幸福和自豪。”

現在章文斌已經退役回鄉,目前正在家待業。他告訴記者,在部隊他已經取得了江西經濟學院市場營銷專業函授本科的文憑,根據目前的政策,要想找到一份好工作並不容易。但是從他那自信的笑容和堅定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對未來的美好願望。

——節選自建德新聞網(www.jdnews.com.cn)

(本章完)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