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春,林凡再起五路大軍攻曹操,聲勢浩大,聲稱共八十萬大軍北伐。
雖然實際並沒有那麼多,但也少不到哪去,經過長久休整之後,陳軍從各處徵得兵馬,如今已不下五十萬之巨。
五路大軍還是五路大軍,將帥都暫且不變,只是大軍數量變了,每一路都增至十萬。
張遼與馬超所部攜二十萬大軍圍困虎牢關與汜水關兩地,此次林凡計劃周密,拋石車、箭樓等物全部配備上了,曹軍雖驍勇善戰,鍾繇也是多有計謀,但抵不過大勢,其下十萬兵馬被圍困在虎牢與汜水一帶,不得進也不得出。
經過時間的推移,旱災與蝗災的經擾早已消失不見,各地都被治理的繁榮昌盛,林凡與曹操之間就能看出民力的差距了。
林凡得大漢一半之地,有民兩千萬,國富民強,糧草豐倉,可輕易徵調五十萬大軍。而曹操民力就要弱一些,如今只有兵馬三十萬,只得苦苦支撐。
曹操依舊與林凡僵持在潁川一線,但這次的僵持並沒有打消林凡北上的決心。在經過一番激烈大戰之後,各有傷亡。
攻伐半年,及至入秋,一切盡在掌控之中,就地勢而言,曹操治下冀州、兗州、豫州、青州都可謂四戰之地,並無太多天險可守,林凡在此用兵的難度要比蜀中用兵的難度小很多。
當然,曹軍兵鋒之厲要比陳軍好很多,這就是曹操的優勢。
而後曹操大手一揮,退出潁川,而去陳留佈置防線,令大將夏侯淵背靠黃河,固守濟南、歷城一線。明顯是看到豫州在戰略位置上的不足。
另外一路,孫策與陸遜的聯手,也是高歌猛進,沛、陳、樑、魯等地連連被攻克。
如此一來,豫州已被林凡所得,曹操雖無奈也無用,加上被林凡所奪的司隸右半部,等同與曹操已失兩州之地,損失不可謂不大,曹操的地盤被一而再,再而三的縮小,眼看已成困勢。
同年,秋收之季,林凡令大軍略作休息,整頓兩月時間,同時也是收整豫州。要知道,戰線一旦被拉長,錢財必將消耗數倍不止,而且中間地界若情況不明,極其容易給曹操找到機會反攻。
上一次的進兵與這一次的進兵比較,就佈置而言相差無幾,但就心裡而言差的可多。上一次林凡心裡隱隱有感覺,可能拿不下曹操,所以才用兵以急;這一次,林凡有了一舉攻破曹操,收服北方的慾望,自然衍生了一系列運籌,所以這次用兵以緩。
兩月之後,便到了秋末,孫策得林凡之意,試探兗州,奔走於泰山之間,決兵於巨安、南武陽一帶。
兗州東部有一郡,正是泰山郡,顧名思義,因爲泰山而聞名天下,其下有數個地方,可統稱爲泰山防線,曹操在此佈置下重大防線,由於其地北靠泰山,南臨汶水,介齊魯之間,爲中樞之地,孫策與陸遜被阻在此,不得前進。
至於最後一路,周瑜所部依舊與曹仁周旋於江淮地界,兩次進兵都寸功未立,讓人費解,不說也罷!
建安十三年秋,林凡越潁川正式進兵陳留。
陳留的地理位置不需多說,陳軍若想問鼎黃河以北,泰山以東,繼而北上冀燕,陳留是必爭之地。
而且從政治上講,陳留乃是曹軍國都,士氣匯聚點,陳留若失,曹操如喪家之犬,軍民必定分崩離析。
從軍事角度分析,陳留如若有半點閃失,林凡大軍可轉頭西幸虎牢關與汜水關一帶,鍾繇頓入孤地。
陳留位置之重,曹操自是看出,就整個兗州戰線而言,林凡攻兗州以西,孫策攻兗州以東,東面戰線還好說,畢竟有泰山爲阻,陳留可沒有天險,故而曹操親率八萬大軍匯聚於此,堅守陳留城。
對於以前的潁川地界,曹操的態度是該放就放,對於陳留的態度,曹操則是寸土必爭,在這種情況之下,林凡率軍來攻,一月時間裡才攻下尉氏、扶溝、長垣三處小縣,且每一次都是刀槍血雨中拼殺下來的,陳軍損失頗重。
陳軍數路相聯,遙相呼應,聲勢極其浩大,無論從哪路突破,便可撐起全局,威脅北方。
南北大戰,戰了將近一年的時間,林凡已取得優勢。
.............
圉縣之外。
林凡所領十萬大軍在二十里城外安營紮寨。
經過數日以來的試探攻防,林凡自知不可能輕易拿下此城。
事實上,戰了將近一年,林凡麾下也不夠十萬大軍了,兵力只是略勝曹操一籌而已。曹操熟讀兵書,其下荀彧、陳羣、荀攸等人更是深謀遠慮,加上圉縣城牆的雄偉,暗示着戰局的種種困難。
有軍士來報道:“曹操已派夏侯惇領三萬人堵截水路,防備我軍水路用兵。”
林凡輕笑一聲道:“曹孟德果然是知兵之人!”
林凡本就有意水路派甘寧奇襲,只是曹操早有防備,看來也只能作罷了。
不過林凡也並未喪氣,兩軍交戰,本來就是相互持以兵力,所謂智計,不過是攻守之時出的破綻而已,對於曹操與林凡麾下茫茫多的智謀之士,這破綻卻不好找。
邊上有將校問道:“那現在如何是好?”
林凡沉吟,兩眼看向遠方,淡然道:“以其這樣靜觀其變,不如分兵從側而擊,孤欲調起人馬,派一將晝伏夜出,越樑國去取濟陰郡,濟陰若被我軍所得,可將兗州攔腰截斷,使其東西難顧,陳留不攻自破。”
就兗州的地勢而言,和徐州相似,都是略微像個長條形狀,只是兗州是橫起來的,徐州是豎起來的,僅此而已。
倉促間就和衆軍師定下計策,甘寧請戰,哪知林凡搖頭道:“興霸你先聽孤說清,曹操用兵入神,必然知道濟陰之重要,必然有所依持。此去側擊,危機重重。”
林凡此計,和昔日龐統之計相差無幾,都是越過戰線去擊敵,假如能得手,那前方戰線將不攻自破。
甘寧卻不以爲然,執意請戰,此戰需奮勇,也只有甘寧最合適,林凡最終點頭應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