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就到了建安年間。
荊州戰亂過去許久,袁術與林凡共分荊州之地,袁術佔荊北,林凡佔荊南。
論天下大勢,也就那麼幾個,隨着時間變化,大浪淘沙,不稱職的諸侯都被淘汰了。
其一,沒想到起初的大諸侯之中,陶謙與劉表相繼倒下,不過劉表也沒斷氣,在劉璋的授意下前去討伐張魯,走的也是歷史上劉備進川的老路子,屯紮涪地,行至葭萌關前便止,以白水爲界,自劃一國。
說打張魯也不動手,只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罷了,蜀中局勢震盪,各種說法都有,你未身臨其中,還真說不清楚。
其二,曹操依然佔據兗州,兗州被呂布佔據了一段時間,初戰,曹操從徐州趕回,聽說呂布屯於濮陽,遂進軍圍攻濮陽。二軍相持百餘日,蝗災大起,雙方停戰,曹操軍還鄄城。
初戰不定,必然還有次戰,曹操整軍再戰呂布,三敗之,破定陶、廩丘等地,徹底平定兗州。呂布逃往徐州。
身處夾縫之中,袁術與林凡接連在一起,曹操也不敢對袁術動手,歷史上曹操佔據了豫州大半郡縣,現在卻不同,豫州可還在袁術手上。
曹操只能將眼光放在東面,司隸地方,魚龍混雜,曹操派兵進駐河內郡,又插手河東郡軍務,只是河東郡地處險惡,袁紹也有意此地,曹操還未拿下河東。
總體來說,曹操現治下有兗州全境,豫州零星幾城,河內郡全境,河東半境,徐州數十城。
其三,劉備依舊佔據徐州,曹操勢力較歷史上縮水不少,因此劉備不像歷史上的顛沛流離,在徐州也算是站穩了跟腳。
只是也不太平,呂布被曹操所敗,攜敗軍投靠徐州劉備,卻兩面三刀,派高順偷襲小沛,俘虜了劉備的妻子。呂布依舊是世上最頂尖的戰將,麾下也是精兵,劉備兵敗,得從事東海麋竺以家財助軍,才止住頹勢,最後向呂布求和。
一番交涉之下,兩人握手言和,呂布移軍下邳,自此之後,徐州之中,劉備爲主,呂布爲副,兩人的關係不清不楚,旁人也無法洞悉。
不過在天下智者眼中,劉備好好的徐州地方,被迫割讓給呂布下邳一地,心裡怎麼也不可能痛快的。
其四,袁紹歷經數次戰役,勢力再一次擴大,已得冀、青、並三洲之地。
之後,袁紹大舉進剿黑山、黃巾軍,先發兵進入朝歌鹿腸山蒼巖谷谷口討伐於毒,圍攻五天,斬殺於毒及其部衆一萬多人。接着,沿着鹿腸山向北進攻左髭丈八等,將他們全部剿滅。又接連擊滅劉石、青牛角、黃龍、左校、郭大賢、李大目、於氐根等多支黑山、黃巾部隊,屠其屯壁,大肆殺戮,斬首數萬級。
之後與張燕、四營屠各、雁門烏桓在常山展開大戰,連續打了十幾天,張燕軍多被殺傷。
袁紹肅清後方。
至於幽州地方,半數也已經在袁紹把控之中。公孫瓚治下不寧,劉虞舊部作亂,從事鮮于輔、齊周與騎督尉鮮于銀等率幽州兵馬想爲劉虞報仇,共舉閻柔爲烏丸司馬。閻柔招集鮮卑、烏丸等兵馬,共得漢兵、胡兵數萬人,與公孫瓚所置漁陽太守鄒丹戰於潞河之北,大敗公孫瓚軍,斬殺鄒丹。
烏桓峭王也率其部落的人及鮮卑騎兵七千餘騎,隨鮮于輔迎接劉虞之子劉和與袁紹將領麴義入幽州,合兵共十萬攻打公孫瓚,大敗公孫瓚於鮑丘,斬首二萬餘。於是,代郡、廣陽、上谷、右北平各殺公孫瓚所置長官,與鮮于輔、劉和兵聯合,公孫瓚屢戰屢敗,於是逃回易京堅守,開置屯田。
兩軍相持一年有餘,麴義糧盡退兵。
公孫瓚戰敗,已成困守一地之局,說袁紹得到了幽州也不爲過。
公孫瓚與林凡易物,得了好多糧草,可還是戰敗,說明了天意如此,人心如此,並不是一點糧草可以補救的。公孫瓚被圍易京,與林凡的交易也斷了,林凡的海路航道,還得再往北走一點,到遼東去與公孫度交易。
其五,涼州之地,馬騰依舊和韓遂搞在一起,山高皇帝遠,兼且涼州太遠太荒涼了,也沒什麼消息傳來。
其六,袁術佔據豫州地方,兼之有荊北三郡,還有河南尹一地,地盤比歷史上的只多不少,天下第一等的諸侯。
袁術治下之地,可全都是富饒之地,單說南陽郡與汝南郡兩個郡,汝南郡人口二百一十多萬,南陽郡人口二百四十多萬,兩郡加起來就能抵一個揚州,抵上三四個幷州都不成問題。
其七,便是林凡佔據的揚州全境與荊南四郡,自從荊州最後一戰水淹江陵後,林凡也是偃旗息鼓,兩地本都是富饒之地,林凡派去的郡治州治也都是數一數二的賢才,自然事半功倍。
前次用兵是在194年秋,現在都到了196年了,林凡治下重現繁榮之景,該還的債也都還清了,麾下文臣過百,戰將千員,更有披荊執銳帶甲之士不下十五萬之多。
偃旗息鼓一年半,林凡雖無動作,但天下也無人敢小瞧了江東勢力。
其八,能放在最後來說,必然是最重要的,這重要性,比林凡都來的深切。
那便是關中地區,三年前董卓身亡,之後便是李傕與郭汜掌管朝政,幼帝也被他兩把控手中,成爲新一輪的執政黨。
經過了這三年時間,李傕與郭汜終於鬧翻了。李傕先殺了樊稠,而與郭汜在長安城中各自擁兵相攻。劉協派尚書、侍中去爲李、郭二人和解,二人不從。
爲了爭得政治上的主動權,郭汜陰謀將劉協劫持到自己的軍營,不料未等郭汜下手,消息已經走漏,李傕搶在前面,派兵將劉協、皇后、宮人及大臣們劫去。
之後李傕、郭汜相攻數月,死者萬數,長安城幾乎變成一片廢墟。不久,劉協在原李傕部將楊奉、牛輔部曲董承等的護衛下,擺脫了李、郭的控制,逃往弘農郡,進駐安邑,暫時擺脫了控制。
這一年,稱爲建安元年。
爲何要單說建安年號?實則這建安年號重要非常,建安年號從公元196年起,一直到公元220年終,歷時二十五年之久。
要不是魏蜀吳三國各自建國,各有新的年號,這建安年號還要更加持久一點纔是。
亂世中能保持如此多年的年號,自然是不同尋常!